其中有代表性的作者有严永官、马仁杰、罗力、陈永生、姜超、许振哲、王协舟等,如陈永生(1994)于《档案学论衡》中专辟一章讨论档案学术评论[2];严永官(2004)于《浙江档案》发表了“档案学术评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文章;王协舟(2007)的博士论文为《基于学术评价视阂的中国档案学阐释与批评》;苏州大学姜超(2012)硕士论文为《档案学术评论研究》;安徽大学许振哲(2016)硕士论文为《档案学术评论研究》,等等。
姜超在分析了一些作者的有关观点后认为,档案学术评论是档案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原则及标准,按照一定的方法与步骤,对档案学术研究领域中已经产生的档案学现象、档案学术研究成果、档案学术人物和思想以及档案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研究,发表客观评论,推荐或批评的学术研究活动。[3]严永官除了关注档案学术评论的涵义外,还对档案学术评论的性质、功能及其类型、标准与原则、现状与强化措施、主体、客体、媒体、实施等进行了阐述。[4]王协舟则从原则标准、类型划分、基本功能、方法规范等方面初步建构了档案学术评价的理论范畴。[5]许振哲在分析与档案学评论相关的概念之后认为,以档案学术评论为统领,以档案学术批评为切入,将档案学术评论纳入到档案学术评价机制当中,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档案学术评论发展的必由之路。[6]
从总体趋势分析(图1)中可以发现,档案学界关注学术评论的时间相对于这个学科的发展而言起步应该不算太晚。对于学术评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档案学术评论的概念、功能、标准、原则等,也有过初步的认识。但是,档案学术评论的研究就像许多问题在档案学界的命运一样,高开低走,没有深入的进展和认真的样本分析,以至于档案学术评论的研究文章30年后与30年前保持着高度的连续性。有些文章甚至还没有达到30年前的水平。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