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档案文书>>正文
【民族档案学主题学位论文特辑】NO.47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的保护研究
2020-09-11 21:59 黄天娇  民族档案学微刊   (阅读: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的【民族档案学主题学位论文特辑】第47期,为大家推荐的是来自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田收的硕士学位论文《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的保护研究》,原文来源于中国知网,由小编进行整理和解读。

undefined

论文标题: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的保护研究

论文作者:田收

指导老师:杨毅

关键词:东巴档案;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机制


本文从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的内涵分析、变迁形势入手讨论了东巴档案在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转变和存续现状,提出较为实用的保护措施,针对东巴档案保护法律法规的缺失,提出了建立从国家到组织,从保存到传承的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和保护原则;针对民族文化生态对东巴档案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自我坚守和文化生态绘图等深入民间的保护路径;针对东巴档案分布散,东巴文化研究广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东巴档案国际平台的举措。

论文大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东巴档案的研究概述

一、东巴档案的概念及其内容的阐述

二、东巴档案保护问题

(一)实践工作方面

(二)理论探讨

三、东巴档案价值开发的探讨

(一)东巴档案外在价值的编研

(二)东巴档案潜在价值开发

第二节 民族文化生态的研究

一、民族文化生态的内涵

二、民族文化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一)民族文化生态的建设

(二)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

(三)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民族文化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民族文化生态与东巴档案保护问题的研究

一、东巴档案与其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是东巴档案孕育的摇篮

(二)东巴档案与其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二、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生态是孕育民族文化的母体

(二)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处于耦合运行状态

三、民族文化生态与东巴档案保护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生态与东巴档案的关系

(二)民族文化生态对东巴档案保护的影响


第二章 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

第一节 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简述

一、东巴档案的自然生态

(一)自然生态特征

(二)自然生态与东巴档案保护的关系

二、东巴档案的社会文化生态

(一)社会文化生态特征

(二)社会文化生态因子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变迁

一、民族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发展

(一)自然生态的多元发展

(二)社会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

二、民族文化生态的失衡

(一)自然生态的失衡

(二)社会文化生态的失衡

三、民族文化生态变迁的原因分析

(一)现代经济的冲击

(二)政治体制的影响

(三)外来文明的冲击


第三章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保护的转变

第一节 东巴档案保护的转变表现

一、传承生态变迁促使东巴档案文化内涵的转变

(一)东巴档案文化内核的弱化

(二)东巴档案文化内涵的扩展

二、传承脉络的变迁促使东巴档案传承机制的转变

(一)传承机构的更替

(二)传承人构成形式的多样化

(三)传承宗旨的转变

三、管理手段的变迁促使保存理念和保存载体的转变

(一)保存理念的转变

(二)保存载体的转变

四、传承意识的变迁促使东巴档案价值形式的转变

(一)东巴档案价值认识的转变

(二)东巴档案价值内涵的转变

(三)东巴档案价值开发形式的转变

第二节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保护转变的理论思考

一、东巴档案保护理论的认识

(一)东巴档案与其民族文化生态的种属理论

(二)后保管时代档案学的核心理论

(三)民族档案保管理论

二、东巴档案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东巴档案保护随其民族文化生态的变迁而变化

(二)东巴档案的管理将趋于后保管时代的管理方法

(三)东巴档案的研究将突破时空的界限


第四章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的保护

第一节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保护现状

一、东巴档案保护取得的成果

(一)东巴档案自然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二)东巴档案的文化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三)东巴档案的实体管理和价值开发成就喜人

二、东巴档案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意识的薄弱与分散

(二)存续状况令人堪忧

(三)研究层次的单一

(四)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第二节 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的东巴档案保护思路

一、构建从国家到机构再到民间的系统指导原则和政策体系

(一)树立东巴档案保护的基本性原则

(二)构建东巴档案保护的法规体系

(三)强化东巴档案的传承意识

二、建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变迁下东巴档案的保护机制

(一)文化的自我坚守机制

(二)绘制东巴档案文化生态图

(三)加强东巴档案的抢救性保护

(四)建立东巴档案国际保护平台,构建东巴档案文化硅谷

undefined

研究背景

因政治、历史文化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现存于世的东巴档案分散在10余个国家,东巴档案的保护既面临重重困境,也引来了极大机遇。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实践工作和理论探讨两个方面:

(一)实践工作方面

东巴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范围涉及到个人、组织以及国家,涵盖内容从东巴经书到与之相关的各类文化事物,实践工作从单本的译注到全套东巴档案的分类,这都为东巴档案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挽救了东巴档案灭于世的厄运,同时也得以让东巴文化为世人所知,所珍惜。

虽然,东巴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实践工作的轨迹显明,大部分的东巴档案被各个国家的各个组织收入囊中,在地域分布和研究保管机构上呈现出局部分散的局面,这种地域空间和学术界线的分割让东巴档案难以系统全面进行管理和研究,也难以形成东巴档案的保护体系。同时,因没有完整的东巴档案全套目录和东巴档案直系传承人的指导,大量散落民间的东巴档案不知所踪。而且,各个组织机构对东巴档案相关的文化事物的收集工作仍处于被动接收的过程,对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的田野调查和保护的实践工作也未展开。实践工作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东巴档案存续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要求各个学者和研究工作者深入东巴档案产生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感受活态东巴档案的文化魅力。

(二)理论探讨

国内档案专家在东巴档案的保护除了在实践工作中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外,还对东巴档案保护做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东巴档案的实体管理和数字化管理两个方面。

1、东巴档案的实体保护

首先,在东巴档案的搜集工作方面,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有效建议,华林先生对散存在民间和流失海外的东巴档案收集工作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对散存在民间的东巴档案,可以“建立专项经费对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分布状况进行普查,对一些珍稀东巴经档案原件可采用捐赠、赎买的方式进行征集,对部分暂时征集不到的档案原件可采用复印、拍摄和拓印等方式进行收集,并建立档案保管登记目录”,同时,对东巴档案进行相关的立法保护,“加大力度打击东巴经档案文献的倒卖走私活动”。这不仅能加强与各个执法部门的联系,同时可以通过与各个国家签订的各种国家合约和协议,通过“外交途径追回东巴档案的原件,或交换东巴复制件及出版物”。

其次,在东巴档案的传承工作方面,和继荣先生也指出:“以法规为依据,加强东巴经档案的抢救与整理工作”。同时他还通过介绍东巴人数逐渐减少的事实,强调可以“加强东巴档案的学校教育和专业训练,培养老东巴,支持和鼓励东巴经历史档案传承机制建立健全”为东巴档案的传承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后,在东巴档案的修复工作方面,和继荣先生指出:“对于一些东巴经书由于年代久远,保管条件恶劣,已经出现虫蛀、粘连等损毁现象,应采取消毒、修裱、加固、去酸、字迹恢复等现代化保护技术和手段加以修复,使受损文献得以补救和复原。对珍贵及利用频繁的东巴经历史档案可进行缩微复制,有条件的可将其刻录光盘,以缩微复制品和光盘的形式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以便于东巴经档案的保存与传播交流。”胡莹先生在此也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抢救保护东巴文档案的技术支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保护方针,引进或培养保护技术人才,对发生一定程度损坏的东巴文档案,通过修复或转换载体保存等措施来阻止其损坏情况进一步恶化,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支持,建立并完善东巴文档案的保护技术工作,最大限度保证东巴文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2、东巴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由于保存机构的分散,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标准的不一致,以上几个方面的保护,东巴档案的存续环境仍让人担忧,胡莹先生提出对东巴档案实行数字化保护,主要阐述了“培养集档案保护技术学、历史文献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民族文字识读能力四方面于一体的东巴文档案数字化人才”,在国内建立东巴文档案数字化办公室加强对诸如“《东巴文档案数字化保护规则》、《东巴文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等的建设。同时,通过专管部门统筹规划,建立“东巴文档案保护建立科研基金会,加强国际间互动,努力建立国内外东巴文文献目录,搭建抢救东巴文档案的数据平台”。针对东巴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张美芳、秦佳心两位先生,提出了东巴经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要求,分析了“扫描东巴经典籍文献不宜用黑白二值模式,宜选用灰度模式或彩色模式,在东巴经典籍文献的扫描过程中,应以信息丢失最少为原则,因此建议用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加以保存。对于污染严重的东巴档案,应采用红外线数码摄影技术还原被污迹遮盖住的字迹或图案。同时东巴经典籍文献作为历史价值很高的珍贵文献需要永久的保存下来。因此,可选择进行存储。对于作为利用、共享资料,可选择图像存储格式”。两位先生完善阐述了东巴档案扫描过程,为东巴档案的数字化提供很好的借鉴。

各个学者对东巴档案的保护在实体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面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为东巴档案的实体存续和现代化管理指明了方向。但在理论探讨上,对于东巴档案保护、开发利用等的相关细则和法律法规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基本上沿用的其他文献和学科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现今各个专家学者的对东巴档案的研究范围绝大数是借助官方和各大组织机构收集的文献材料,没有亲自进入东巴档案诞生发展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去对东巴档案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缺少了东巴档案展演的空间论述。更重要的一点是,东巴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工作没有良性技术嫁接手段,导致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动力不足,东巴档案的保护工作大部分还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先进的技术理论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从而未能转化先进的理论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方法。因而各个专家学者在理论探讨的同时需对理论成果转化的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undefined

主要内容

纳西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独天德厚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并形成了卷帙浩繁的东巴档案,这档案价值珍贵,内容涉及广。但随着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东巴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不可预知的变化,他们的存续生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从东巴档案的民族文化生态的内涵分析、变迁形势入手讨论了东巴档案在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转变和存续现状,提出较为实用的保护措施,针对东巴档案保护法律法规的缺失,提出了建立从国家到组织,从保存到传承的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和保护原则;针对民族文化生态对东巴档案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自我坚守和文化生态绘图等深入民间的保护路径;针对东巴档案分布散,东巴文化研究广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东巴档案国际平台的举措,真正实现东巴档案保护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确保中国成为东巴档案保护和研究的硅谷。

undefined

创新点

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是母体与子体耦合运动的关系。但大多数论述都是基于一地的民族文化生态与其整体性民族文化的讨论,案例的分析也多数局限于当地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因素与民族文化关系的概述,没有针对性的对民族文化生态涉及的微观文化因子与民族文化相互关系作详尽的描述。同时缺少针对东巴档案民族文化生态与东巴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而本文正好将从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档案的两组关系对民族文化生态与民族档案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实现创新。

undefined

结束语

本文结合东巴档案民族文化生态与东巴档案保护现状两个基点对东巴档案的概念内涵,东巴档案与其民族文化生态的关系,民族文化生态变迁下东巴档案的转变,东巴档案保护思路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东巴档案的概念结合了与其民族文化生态的关系进行论述。并从东巴档案与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与其民族文化生态两组关系对东巴档案与其民族文化生态子体与母体耦合运行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面对民族文化生态多元发展和失衡变迁、东巴档案多方面的转变,提出了东巴档案的法律法规建设、东巴档案的文化坚守、绘制文化生态图、东巴档案的抢救性保护以及建立东巴档案国际保护平台等保护思路和机制。本文旨在对东巴档案的保护提供一定借鉴,更期望,基于东巴档案保护平台,使得中国成为东巴档案研究的硅谷,扩大中国东巴档案和东巴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上一条:理论探讨I档案学术评论及其价值
下一条:陈子丹等:《哈尼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