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孔府档案>>正文
天下第一家谱修纂,八岁宗主担纲总裁
2020-02-08 10:26     (阅读: )


    《孔子世家谱》为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纂辑之广被誉为“存世谱牒之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孔氏谱牒,第一次变成族谱,源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第一次印刷版,源于明天启年间,孔胤植时期;而由孔氏第77代宗主、衍圣公孔德成先生所主持的民国修谱,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孔氏家族的通谱。

    历史上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衍圣公府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1744)修谱时,设立鉴定一人,由衍圣公担任;监修二人,由三品执事官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提调二人,由正一品荫生候选员外郎和曲阜县世职知县担任;以下编次、掌收、校阅、誉录、督刊、收发等职,也是各由四品执事官、候选州同知之类有官职者及有科名的人员担任。

1930年(民国19年)全国孔氏合修族谱告庙礼成

1928年(民国17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谱,孔府陶太夫人出面同“四十员”商议,报请政府请求修编《孔子世家谱》,政府回文同意,由时年8岁的孔德成以衍圣公、孔氏宗主的身份担任总裁,历经两年筹备,“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古时称:“纂局”)于1930年(民国19年)夏历十月十日告庙开馆。仪式在孔庙诗礼堂举行,那里聚集着全国各地孔氏族人推派来的代表。孔德成身着统一祭服,率领修谱人员同至家庙和崇圣祠,恭行祭告,然后同至诗礼堂。孔德成率族众行三跪九叩大礼,众人又依次向10岁的孔德成作揖行礼。

修谱工作由族长孔传堉等三人日常主持,谱馆有职员66名,另有一些勤杂员役。修谱时,衍圣公府先行制订条规、颁布榜示,制订统一格册和修谱誓词。后择吉日举行仪式,告庙致祭后,各执事人员进入修谱的专设机构纂局内办公。族谱纂修完成,要在孔庙举行隆重的告祭仪式。各户族众按规定领到新谱后,即将旧谱交至族长,立即瘞埋。如有失落旧谱者,即声明,该户头户举出具证明,刻附谱后。当时,孔氏宗族维系还相对紧密,孔府一声令下,各地资料很快就汇总上来。

民国《孔子世家谱》是孔族历史上首次全国通谱,修订用两年搜集资料,七年编纂,到1937年(民国26年)11月大功告成,谱成仪式仍在孔庙诗礼堂举行。礼成,宗主和各地族人代表合影留念。

全谱共印325部,制作时规定严格,杜绝弊漏,有提调、督刊、监修等专职负责,不准有复页缺漏,不准私带出馆,按印数印完即将铅字退版,以防多印。

除总谱外,还有各户支谱。虽然凡属孔裔均可入谱,但也有不准入谱的限制,主要是必须按规定行辈因字取名,如有乱用不遵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准入谱。此外,还有以下若干不准入谱的条件,如养异姓为子者,赘婿冒姓者,子随母嫁者。流入僧道者,下践者,不孝不梯干犯名义者等。

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晣明确。所以待到2010年曲阜地区70岁以上孔氏的,都能在谱中查到自己的名字,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民国谱完工当年,七七事变爆发,12月底,衍圣公孔德成先生在蒋介石的亲自安排下前往大后方重庆,民国谱则存封于孔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民国谱得以保存实属不易。

这次修谱有两个历史记录:一是自从清乾隆九年之后200年来的第一次大修,二是首次收录各地支谱,使《孔子世家谱》具有了全国性;收录79代,56万孔氏族人。

全谱共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开篇就是衍圣公孔德写的《序》。其主要内容如下:

() 首卷列有序、又序、旧序、职名、卷次、目录、事宜、凡例等,60户及各支派捐输总数,颁谱部数、姓源、宗派总论,圣祖至四十二代图,中兴祖至今二十派图,二十派至分60户图,嫡裔考,嫡宗图又南宗图,伪孔辨,内院直孔图与外院伪孔图等。

() 初集以始祖孔子为卷一;中兴祖为卷二,卷三至卷六十二为自大宗户始,次第分为60户,每户一卷,共62卷。

() 二集为中兴祖后支派,包括南宗在内共三十四支派,分布全国各省、县,以始迁地为支派名,共34卷。

() 三集为中兴祖前支派,共十派10卷。

() 四集为上代失叙各支,分布范围更广。多达77处,共2卷。

【延伸阅读】

一、孔德成先生授权修纂 09家谱

19879月,民国谱修完半个世纪后,孔德成之堂弟孔德墉前往曲阜参加关于孔子的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见到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和会长匡亚明,两位老先生提出要续修孔氏家谱,认为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匡亚明说,孔子世家谱在宋元明清不断续修,民国时期也进行了大修,如果在共和国时代不修,将成为历史罪人。1992年,曲阜市请示了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中央统战部,同意修谱。

孔德墉觉得修谱应由宗主孔德成出面,1996年,距民国谱修订完成已近60年,同年102日,孔德墉前往台湾,拜会了宗主孔德成,就续修家谱一事征得了他的同意。回到内地后,孔德墉召集22名近支德字辈兄弟商议修谱事宜。19983月,经孔德成授权许可,他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孔德墉任会长,续谱办公室设在山东济南。协会任务是:主持大修孔氏家谱。19986月,协会发表告族人书,正式开展了调查登记工作。

           孔德成先生晚年照

此次修谱的宗旨是为了理清、理顺孔氏家族内部的血缘传承与分布变迁,仅资料搜集就用了8年时间。与以往相比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允许女性入谱,打破了2500多年女性不入谱的旧制。在新登记的120万族人中,女性有20万人;二是将韩国孔氏后裔入谱。据韩国1987年人口统计,韩国孔姓17207户,72382人,当时韩国已送来5万余人的资料。至2009年,协会已搜集到120万族人资料,加上民国谱56万人,《孔子世家谱》全谱达到180万人,5000余万字。除了出书外,所有数据将全部录入电脑,实现数据化。

二、成立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

《孔子世家谱》作为世界上传承最久的谱牒,其文化与历史价值不可估量,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正史、地方志、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三个重要媒介。

201210月,在最新一次修谱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孔子第79代嫡长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氏宗主孔垂长亲自担任会长,孔德墉担任执行会长。

           20121026日香山修谱会议

三、孔氏族谱的历史演变

民国《孔子世家谱·序》云“孔氏之有谱,自宋元丰始也。”孔氏谱牒,原来仅记载宗子一系,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认为手抄本数量少、且易于散佚错讹,且谱牒仅收录宗子一人,遂创始合族修谱之先例,支庶并采,并刊装成册,分藏各支派。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在六十一代代袭衍圣公孔弘泰时期,又制定孔氏族谱自后甲午年(三十年)一小修,甲子年(六十年)一大修的规定。

至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时期,于明天启二年(1622)又主持大修了孔氏族谱,而在此之前的孔氏谱牒多为手抄本,为使各支派井然分明,并防止伪孔混入,孔胤植此次开始首次采用了刊刻形式,规定了此后小修则书之,大修则刊印之例。同时还拟定了孔氏六十六代以下十个行辈用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当年,由衍圣公孔胤植作序的新修《孔氏族谱》(即《天启谱》)颁行。北宋元丰及明弘治年间所修的孔氏族谱,久已亡佚。距今,后世所能看到的保存下来的孔氏谱牒,其实只有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民国年间四部。

孔氏谱牒的编修,均必须由孔氏宗子主持,此即《仪礼》所云“收族”之意。在历史上,孔氏宗子的重要职责除了奉祀先师、护卫林庙外,就是“收宗合族”,而篡修族谱无疑正是宗子收族的最好办法,并且,通过谱牒的续修,可以“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务遗忘”。

在修谱的同时,孔氏族人中的优秀学人也要参与其间,如康熙谱就由《桃花扇》作者、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曾参与其间,而“孔氏谱牒”之所以改名为“孔子世家谱”,也正和孔尚任有关。根据《孔府档案》的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孔氏谱牒24卷。这次修谱,衍圣公孔毓圻接受和批准了孔尚任的建议,即,在此之前的孔氏家谱都是以《孔氏族谱》为名,此次修谱时,族人孔尚任认为孔氏始祖孔子被誉为“素王”,司马迁编撰《史记》的时候早就将孔子列入诸侯一级的“世家”,因此倡言更名为《孔子世家谱》,这个建议得到衍圣公孔毓圻的批准,自此孔氏谱牒始定《孔子世家谱》之名。

后世随着世代推移,修谱机构的设置规模逐渐扩大和严密。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衍圣公府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修谱之前,宗子开馆告庙,按各地户口支派上报衍圣公府,修好后又要告祭,再把原来的旧谱回收瘗埋,新谱首末更必须加盖衍圣公大印才能下发(否则视为无效)。告庙礼仪程序是固定的,要在家庙举行告祭之礼。同时还有孔府东学的报本堂,家谱的雕版也收藏在此处——“凡谱笈祭器庋焉于此”(孔继汾《阙里文献考》)。

孔氏行辈

在历史上,由于圣裔子孙历代政府均优免徭役,故而历代假冒者也是屡禁不止。但是作为政府层面如何甄别真伪圣裔,只有依靠孔氏宗子衍圣公,而衍圣公之“收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孔子世家谱》。从这一点上来说,衍圣公实际是在替代中央政府行使管理职责。

参考1:【档案】孔德墉:修谱维系血脉 孔家人千年梦想

发表于:2016-10-17 14:36:20

http://www.100jiapu.com/newsview.php?id=87

参考2:孔氏家族族谱

https://baike.so.com/doc/1069179-1131278.html

注:其中代系错误

参考3:“天下第一家”修谱记

更新时间:20070226

http://www.kong.org.cn/Item/Show.asp?m=1&d=370

参考4:《百年影像——二十世纪的孔府》

侯新杰、孔红晏,中国文史出版社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至圣孔子基金会》2018515

上一条:孔繁银:孔府是如何过春节的
下一条:第四届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