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科建设>>正文
王瑞来 | 古籍整理“点校说明”的撰写
2021-05-01 17:19     (阅读: )

当一部古籍点校完毕,几乎所有的古籍整理工作者,都要毫无例外地写上一篇题目相同的文章,置于卷首,这就是“点校说明”当然,出于点校者的习惯,说明的名目偶有不同,或曰“出版说明”,或曰“点校前言”,或曰“整理说明”,但其大旨则基本相同,而且逐渐趋向统一于“点校说明”这一标题。

“点校说明”,相对于古籍来说,它是一个新的附加物,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了“点校聪明”,速者便可以借此了解一部古籍的概貌,包括古籍作者的生平、古籍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版本流传、整理过程与方式等许多情况。如果没有这样一篇“点校说明”,读者在阅读、使用这部古籍时,肯定会感到诸多不便。有一定目录学知识,懂得古代书目提要、版本题跋重要的人,一定会重视古籍新整理本卷首的“点校说明”。

古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大多被屡加递修翻刻。而差不多每一次付之梨枣,都要附上一些刊刻校订者的序或跋。我们今天古籍新整理本的“点校说明”,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不过,今人的古籍“点校说明”,比之古人的序或跋,内容要丰富得多。从写法上看,也比古人的序或跋要规范得多、客观得多。今人的“点校说明”,大体上包括了过去古籍刊行校订者所写的序跋以及校刊凡例两部分内容。

大致说来,古籍的“点校说明”,应具备如下内容。

一、古籍编著者的生平简介

这部分内容大体包括介绍古籍编著者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主要经历、著述情况等。在介绍编著者的生平时,对于史籍有传、生平事迹记载清楚的编著者,叙述似应尽量简明扼要,并注明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哪些史籍记载。而对于那些生平事迹不详的编著者,则应当竭其资料所有,下些功夫,尽可能地考证清楚,为读者阅读、使用时多提供一些知人论世的背景材料。有些古籍编著者的生平事迹,在史籍记载中语焉不详,难于稽考,但在他编著的古籍中,却往往保存着些许难得的线索。古籍的整理者在点校全书时,反复考查印证,也许会比一般研究者更易考清编著者的生平事迹。相反,整理者如果忽视了书中这些反映编著者生平的蛛丝马迹,沿用照抄一些通常的说法,则不仅不能在考证编著者生平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时还会沿袭错误的说法。这一点在撰写“点校说明”时,应当注意。

二、古籍基本内容、特点、价值的简明介绍

这部分内容是“点校说明”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读者徜徉于一部古籍之中,“点校说明”的这部分内容就等于是“导游”。应当说,一部古籍的整理者,可以称得上是这部古籍的研究专家,对于该古籍的内容,可以说最为熟悉,其价值、特点也最为了解,因此也最有发言权。关键是要能够准确、扼要地把古籍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概括出来,提供给读者。

点校古籍,无论是标点还是校勘,都不可能对古籍的内容加以臧否评点,而卷首的“点校说明”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对于该古籍的内容、特点、价值,尽可以有整理者自己的心得与评价。当然,这种评论应当尽可能地客观、准确与平允。

三、古籍的写作与成书情况

这部分内容,有时在介绍编著者生平时叙述,有时则在介绍该古籍版本时叙述。这种顺序的先后,则视“点校说明”写作者的写作习惯与写作需要而定,并无一定之规定。不过,这部分内容是了解一部古籍产生的重要背景材料,不可或缺。

四、古籍的版本情况

这部分内容则要求尽可能简明、清晰地勾勒出该古籍从当时初刻到后世翻刻的版本源流。如果在流传过程中曾形成若干版本系统,也应该叙述清楚。其叙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该古籍产生直至流传到后世曾出现过的版本,无论存佚与否,根据史志书目的著录等文献资料调查,加以考证叙述;二是对该古籍现存版本的叙述,这主要是记录整理过程中对古籍版本的实际调查结果。叙述版本情况时,要根据不同古籍版本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宜不分版本多寡一味开列版本目录,或者是把这部分写成了这部古籍的版本源流考证长文,而应当选择在该古籍流传过程中有代表性的版本加以叙述,同类者该略则略,这样叙述起来眉目会更清晰些。

五、整理方式

这部分内容与上一部分叙述版本源流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首先,概举该古籍现存的主要版本;其次,写明校勘底本以及底本选择的理由;再次,写明校勘时所使用的主校本与参校本,以及他校采用的主要典籍。除此之外,还应视不同体裁、不同古籍的具体情况,写明对个别的技术性问题的处理方式。如删乙增补方式、出校方式、校改符号、校勘略语等等。

一篇古籍“点校说明”的内容,大体如上所述。从内容上看,前三项大致与前人刊刻古籍时所写的序跋相近,后两项与前人刊刻古籍时所写的校刊凡例相近。

从写作角度来要求一篇“点校说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应当是“准确”二字。本着为读者负责的态度,对于古籍作者的生平、古籍的成书与版本源流等问题,能考证清楚的则可定论;考证不清的,宁可暂付阙如,也不能以推论代替定论。

第二,应当全面。这是说一篇“点校说明”,固然要求上述五方面内容尽可能地具备,同时,在介绍古籍的内容、特点、价值时,也应注意不能任由兴趣偏爱,以偏概全。应当全面地介绍一部古籍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这对于有着不同研究目的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有裨益的。

第三,应当简明扼要。一篇“点校说明”,实际是对一部古籍的作者、内容、版本的综合研究,等于是数篇学术论文的组合,同时内容上又要求面面俱到。这样,很容易洋洋洒洒,写成长篇大论。作为“点校说明”的文字,长短虽无一定之规,但不宜过长。太长了,对于读者反倒成为一种负担,也不易分清主次把握一部古籍的主要情况。因此,“点校说明”的概括性一定要强,要将所叙述的诸多内容加以提炼,高度浓缩。

第四,笔法应尽量灵活一些。目前古籍“点校说明”的体例、内容基本上已经约定俗成,就是上述那几大块。如果从写法上不动些脑筋,则很容易千篇一律,成为一种“八股文”。在“点校说明”的内容形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古籍的不同特点,从文章的结构上多少讲究一点构思与技巧,同时,尽可能地将文字写得生动活泼一些。这样用心写出的“点校说明”,会别致一些,起码会增加可读性。这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一种幸事。

古籍整理者的水平如何,固然主要反映于标点与校勘记之中,然而,卷前的“点校说明”,不能不说是一种集中的体现。好的“点校说明”,决不亚于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古籍整理工作者幸勿忽之。

按,原文见王瑞来《古籍校勘方法论》,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58-61页。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西南边疆

上一条:陈东辉丨古文献学入门读物管见
下一条:视频:《孔府档案》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