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科建设>>正文
北京大学“历史社会学”课程参考书目
2021-04-23 16:09     (阅读: )

北京大学“历史社会学”课程参考书目

李康 史学批评研究

要理解现在、把握社会变迁的方向,就需要深入掌握社会变迁的长期进程。只有站在历史的视角——对于韦伯而言它可以长达2500年,才能充分理解现在的独特性、动力和惯性。——《历史社会学手册》

台湾学者陈其南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历史学的主流做法,是从甲地找到一个翅膀,从乙地找到另一个翅膀,从丙地找到触须,从丁地找到身体,最后将它们拼揍在一起说,这就是蝴蝶;而人类学家在田野中看到的是整只的蝴蝶。——《马丁·盖尔归来》代译序

概论、方法论、趋势背景

瓦戈2007《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大 #传统的发展社会学标准本科入门教材

什托姆普卡2011《社会变迁的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现代性、全球化相关整体理论格局

彼得·伯克201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中译第二版),姚朋等译,上海人民#文化史大师欧式概念串讲

丹尼斯·史密斯200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 #社会学家美式标准教材,按人物

斯考切波编2007《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封积文等译,上海人民 #九位宏观研究大师综述,翻译差

德兰迪等编2009《历史社会学手册》,李霞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领域趋势文献指南,翻译不是很好

卡夫雷拉2008《后社会史初探》,北大#社会理论二元综合努力与认同利益经验等范畴社会史研究结合

阿普尔比等1999《历史的真相》,刘北成等译,中央编译 #后现代知识解构状况下“史学”以何建构?

乌斯怀特等2011《大转型的社会理论》,吕鹏等译,北大 #历史巨变后的现代化范式反省与经典理论重审

汪荣祖2003《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华书局 #一些核心义理、术语的中西疏通

许冠三2003《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顾颉刚等18位20世纪中国史家杰出成就

李怀印2013《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 #历史书写的范式转移与话语之争

柯文1989《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 # 海外中国研究范式转变的早期概述

胡志宏2002《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 #弥补柯文、黄宗智等综述之视野不足

彼得·伯克2006《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刘永华译,北京大学 #史学大家写的年鉴学派精到综述

彼得·伯克2009《什么是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上书侧重不同,同样宜于入门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等编2014《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人民 #虽略显旧,高引名家文集

周兵2012《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复旦 #点面结合的教材式史论,视野开阔而重点突出

·亨特主编2011《新文化史》,华东师大 #新文化史必引经典文集,虽然有些旧了

彼得·伯克2008《图像证史》,杨豫译,北京大学 #电影、美术、摄影,一切图像与历史证据之间的关系

西蒙·冈恩2012《历史学与文化理论》,韩炯译,北大 #难,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新思潮对史学研究渗透

帕拉蕾丝—伯克编2006《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彭刚译,北大 # 社会文化史九位国际大师治学自述

彭刚主编2016《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权威编选,译文可靠

赵鼎新2006《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科文献#革命动员、国家建设、集体行动、社会运动领域研究综述

冯仕政2013《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人大#革命动员、集体行动、社会运动的西方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

伊安·汉普歇尔—蒙克2010《比较视野中的概念史》,华东师大 #德国式概念史话语分析理论与经验研究

保尔·汤普逊1999《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覃方明等译,辽宁教育 #国际学界引用率极高口述史概论

丁俊杰主编2016《口述历史在中国:多元化视角与应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层次不齐,可观现状

约翰·哈萨德2009《时间社会学》,北师大 #时空社会学译丛的阅读起点,稍老,视角多样

赵世瑜2006《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三联 #参考该书所属系列

景天魁主编2007《社会学原著导读》,高教,其中“历史社会学”部分 #总体趋势总结外加八篇文章选段

保罗·康纳顿2000《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 #极高引用的极薄经典

·阿斯曼2015《文化记忆》,金寿福等译,北大 #客观事件与历史书写、文化记忆与国家形成/文明走向

·阿斯曼2016《回忆空间》,潘璐译,北大#兼采古典学、心理治疗、建筑、文论、前卫艺术多学科思路

皮埃尔·诺拉编2015《记忆之场》,黄艳红等译,南大 #三篇“理论”朗朗成诵,八篇“个案”如历探案
研究西方

佩里·安德森2001《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人民 #宏观比较史学经典

佩里·安德森2001《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龚晓庄译,上海人民 #宏观比较史学经典

迈克尔·曼2002《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2007(第二卷上、下),上海人民#宏观历史社会学鸿篇

艾森斯塔特2006《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王爱松译,三联#文明分析和多元现代性视角,可比照作者旧著

吉登斯1996《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 #引用极多,但也被指生搬硬套

王国斌1998《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李伯重等译,江苏人民 #经济学加政治学

托克维尔1992《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 #可配合其《论美国的民主》《1848年回忆录》

涂尔干2003《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人民或商务2016修订本 #经典社会学家的经典社会史著作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王佩莉、袁志英译,三联书店两卷本或上海译文单卷本#两卷必须一起看

米歇尔·福柯1999《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 #福柯最出色并好读的著作

赫伊津哈2008《中世纪的秋天》,何道宽译,广西师范大学或北大新本 #艺术的社会史  文化史经典之作

布克哈特197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 #文化史经典,看观念史写法

彼得·伯克200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刘君译,东方 #补充上一本艺术与社会互动视角

彼得·伯克2005《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 #补充上一本局限于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史经典

E. P. 汤普森2001《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钱承旦等译,译林 #马派阶级研究转型里程碑

E. P. 汤普森2002《共有的习惯》,沈汉等译,上海人民 #尤其第4、6章,与福柯对比

阿诺尔德·豪泽尔2015《艺术社会史》,黄燎宇译,商务 #艺术社会史经典巨制,磅礴大气,高山仰止

奥维·洛夫格伦等2011《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赵丙祥等译,北大 #一个字:好看

戴维斯2015《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刘永华译,北大 #十分好看且易读的新历史写作名著

·亨特2011《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汪珍珠译,华师大 # 政治文化史的典范之作

莫娜·奥祖夫2012《革命节日》,刘北成译,商务印书馆 #结合对比上两书

勒华拉杜里1997《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许明龙等译,商务 #历史人类学经典

罗伯特·达恩顿2006《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吕健忠译,新星 #新文化史经典,运思巧妙之至

阿利埃斯2013《儿童的世纪》,沈坚等译,北大#儿童、家庭生活观念的现代创生。经典盛名之下,略水

阿兰·科尔班2003《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广西师大#表征史代表作

科尔班2016《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三联书店 #较之上书,更可以直接当成文学来阅读

索尔谢姆2016《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雾霾的前世

卡尔·休斯克2007《世纪末的维也纳》,李锋译,江苏人民 #如何揭示城市与时代的ethos?

大卫·哈维2010《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黄煜文译,广西师大 #与上书对照,补充政经视角

斯维特兰德·博伊姆2010《怀旧的未来》,杨德友译,译林 #记忆、怀旧、乡愁、流亡——城市文化史

彼得·盖伊2006《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在小说艺术和阶级研究之间的社会学想象力

雷蒙·威廉斯2013《乡村与城市》 #从文艺作品看城乡关系变化、都市化体验、怀旧/乡愁与共同体归属感

理查德·利罕2009《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吴子枫译#文学社会历史关系的另一种写法

桑内特2006《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黄煜文译,世纪集团 #可与福柯、芒福德互参

乔治·维加莱罗等编2013《身体的历史》(共三卷),华师大 #坊间各种身体史中的土豪金

罗布、哈里斯主编2016《历史上的身体:从旧石器时代到未来的欧洲》,格致出版社 #著译皆很专业
研究中国

常建华主编2014《中国社会史经典精读》,高等教育 #传统史学本位的中国社会史大家名著巡礼

杨念群主编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 #曾经很新颖

刘永华主编2011《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国族认同、地方信仰、集体记忆、空间感知的近现代中国个案

余新忠、杜丽红主编2013《医疗、社会与文化读本》,北大 #医疗、身体、现代性关系的近现代中国个案

邓小南、王政、游鉴明2011《中国妇女史读本》 #有限引入某些社会理论视角的中国女性史经验研究文选

李蓉编2014《中国近现代身体研究读本》,北大 #文学研究本位下的性别、身体、都市文化个案读本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有新版#曾经轰动的“解构”之作,配合《走向共和》

斯考切波2007《国家与社会革命》,何俊志等译,上海世纪集团 #中法俄三国革命比较研究经典

韩丁1980《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韩倞等译,北京 #土改经典实录,可以一口气读下去

柯鲁克夫妇2007《十里店》(一)(二),上海人民 #与《翻身》齐名,珍贵照片很多

齐小林2015《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四川人民 #一个侧面爬梳出震撼的全局

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2002《中国乡村  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社会科学文献#典型村的村史

萧邦奇1999《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传奇》,周武彪译,江苏人民 #地方精英研究,社会关系网络

蒲乐安2014《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刘平等译,商务 #近代农村社会运动的个案研究

柯文2000《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 #有2015增修本,很贵

孔飞力1999《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等译,上海三联#穿越时空的SARS危机和治理术

杜赞奇1994《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 #权力的文化网络

杜赞奇2003《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配合李猛“拯救谁的历史”

赵世瑜2002《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 #社会史、民俗学方面代表作

朱晓阳2003《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1931-1997》,天津古籍 #村史  朱老师亲笔素描和对福柯批评

巫仁恕2011《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城市史与社会运动研究结合理论运用限度

王笛2006《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人大 #地方文化史

王笛201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科文献 #与上书对照阅读

王笛201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清华 #记录城市空间文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反思

徐忠明2007《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瞿同祖、黄宗智、梁治平、徐忠明、朱苏力等

李孝悌2007《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 #城市史、新文学史、新文化史

李孝悌主编2006《中国的城市生活》,新星 #城市史、新文化史、图像史

柯必德2014《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上海辞书出版社

董玥2014《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三联书店

张鹂2014《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江苏人民出版社

游鉴明等主编2012《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

史景迁2005《王氏之死》,李碧玉译,上海远东 #史、事、诗、死、氏、视、试

贺萧2003《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译,江苏人民#比照《上海妓女》

叶凯蒂2012《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娱乐文化,1850-1910》,杨可译,三联#“后现代”的贺萧之后

彭丽君2013《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上海书店 #女性身体的凝视与再现,比对贺萧和叶凯蒂

黄金麟2007《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 #身体史研究突破有否限度?

游鉴明2012《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北大 #如何细化黄金麟的思路?

程为坤2015《劳作的女人:20世纪初北京的城市空间和底层女性的日常生活》,三联书店

湛晓白2013《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少量借鉴社会理论的扎实个案

王加华2015《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 #侧重不一,优劣互见

周海燕2013《记忆的政治》,中国发展 #南泥湾典型塑造的传播机制、集体记忆、话语之争

阎云翔2005《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

王明珂2008《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华 #identity与memory的历史形成

葛凯2007《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黄振萍译,北大 #消费、国族认同、视觉文化

杨念群2006《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人大 #医疗史、身体史与政治文化史

韩瑞2013《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江苏人民 #触及身体、体察感觉的方式建构

冯珠娣2009《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江苏人民出版社

梁其姿2013《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朱慧颖译,商务 #想找社会理论要失望,但方向大有潜力

史学批评研究

原文转自公众号:史学批评研究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uMfgj8aDMBe8LNetUA3eQ

上一条:王瑞来 | 古籍整理“点校说明”的撰写
下一条:视频:《孔府档案》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