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系列报道
【项目简介】:
由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领衔开展的20世纪中国乡村史研究,多次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这一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的研究,近二十年来长期致力于在历史长河中求解“三农”问题,对当代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借鉴与现实启示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历史背景,包含其近代以来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线索,曾经是近代历史进程中人们努力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多年前便将学术研究聚焦于士绅群体与城乡发展,后逐步深入至百年来中国乡村史研究,多年来著述颇丰。今年6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最新成果——《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百年中国建设乡村理论与实践论集》两部专著由商务出版社出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出南开之声,贡献南开力量。
开乡村研究先河
在早年研究中国历史上士绅群体的过程中,王先明发现,近代以来,城乡发展呈现出背离化的态势——“精英们”从乡村单向流出,走向城市,打破了传统士绅“出者为官、退者为绅”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以城市化为重点的历史变迁中,乡村社会整体衰落持续发生,构成了百年“三农”问题的内在致因。
中国社会的发展本质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延续。王先明认为,要想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征、了解其内在规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还须深入探寻中国百年乡村史、20世纪中国乡村的变迁。
南开大学在乡村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传统,民国时期在该校任教的著名政治学家萧公权先生就曾出版专著系统梳理19世纪中国乡村问题,该书当时被美国多所大学列为教材,影响十分广泛。“19世纪是传统时代的象征,20世纪是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有什么变化?”在延续学术传统的同时,南开团队在新世纪之初开创性地提出新的课题。
2000年,王先明的文章《开展20世纪中国乡村史研究》发表于《光明日报》,在国内率先倡导关注这一学术领域。此后,南开团队多次组织召开全国范围的中国乡村史研究学术会议,许多年轻学者的选题也朝这一方向靠拢。2010年,该领域的第一套丛书——由王先明担任主编的8卷本《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问世,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肯定,南开团队声名大振。
汇众家学说所长
同样是在2010年,南开团队开始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这年秋天,以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研究人员为基础,王先明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学术骨干,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并获批立项。
在此之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都较为分散,国外更多地关注于中国乡村革命运动与社会变迁,就乡村建设思想的探讨十分有限。而国内研究多从“局部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思想家的个人思想”“中国革命史”“党的领袖的思想”等方面来开展,关于近百年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整体研究,尤其是“乡村建设思想与社会建设思想”“乡村建设思想与民族-国家建设之间的历史关系及其演进过程中的动态联系”等具有现实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高度的问题,未予以足够关注。
项目开题后,研究团队分赴北京、河北、山西、南京、台湾等地图书馆、档案馆调查搜集资料,开展实地调研,汇总编纂史料。“我们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揭示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性要素的互动价值、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其社会实践效应。同时对其历史教训进行深入的学理性研究,以有助于当代乡村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王先明说。
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等业内专家认为,研究梳理百年中国的乡村建设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更为开启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路径选择。
“既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不仅描述而且影响下一步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李红岩这样评价该项目。
助“三农”现代发展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无论现代化还是城市化,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什么都谈不上,这是关键!”王先明从多年前就深刻意识到了“三农”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者,他带领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也一直为中央有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百年历史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基本上都是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为代价的,在这一条件下,现代化发展才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城乡一体化要互惠互利,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也应该城乡共享,这样的发展才是正常的发展道路。抱着这样的初衷和理想,研究团队始终坚守百年乡村史研究。
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历史;他们从繁杂不一却又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细细寻找乡村变迁的蛛丝马迹;他们克服档案封闭和阅览权限等多种困难,多方查证、一遍遍编纂。十余年间,研究团队完成了《20世纪之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的历史变迁》《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走近乡村——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发展论争的历史追索》《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等数十卷专著,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
他们的研究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笛认为,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20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视野、理念与方法上都具有前沿性,对进一步了解目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表示,当前学界对于在城乡关系的统合视野下进行研究不够充分,而南开团队的研究在注重历史性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
今年3月,王先明主持的又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01—1949)”开题。该项目作为整体研究的奠基工程,拟将此前近二十年研究中积累的近代乡村建设资料进行分类汇编,形成5编15卷本约600万字的《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编年资料辑录》。
在百年历史长河中寻找“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智慧。南开团队将学术研究方向和国计民生紧密结合,在祖国各地的乡村里,在浩瀚无垠的历史资料中,探求20世纪中国乡村发展的史鉴,在漫漫史学科研路上为中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借鉴与启发。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