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社会文化史>>正文
【课程】贺喜:“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课程大纲与参考书目
2022-10-26 06:55     (阅读: )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2022-2023年度 第一學期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

課程講師

賀喜


課程簡介

長期以來,歷史學者與人類學者承認在中國社會的大整體性下,地區之間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社會與文化形態。要瞭解這個既有極大共同性,也同時有區域之別的中國文化,必須承認中國很多地區,是經歷了長期而曲折的歷史過程後,才與王朝的禮教風俗整合。置於大歷史的層面而言,不同的區域有著各自從「化外」走向「化內」的過程;因此,我們需要比較和分析各地不同的經驗,需要探討區域社會形成的歷史過程,需要對民眾對於不同傳統的持續認同與情感懷有「同情之理解」,才能解釋同中有異的多元化的中國社會。

本課程希望結合田野與文獻的材料,考察宋以來不同的區域社會如何利用國家的禮儀來塑造國家形象與表達自身認同,討論讓幾代歷史學者與人類學者都為之著迷的問題:千差萬別的傳統中國社會為什麼能發展出如此統一的認同?



課程大綱參考書目

1、歷史人類學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科大衛:《告別華南研究》,《學步與超越:華南研究會論文集》,華南研究會編,20043月,第9-30頁。

張小軍:《史學的人類學化和人類學的歷史化——兼論被史學“搶注”的歷史人類學》,《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3期,20034月,第1-28

勒高夫:《新史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第1-40頁。

2、自然與生態的框架

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中研院史語所專刊,第1-127頁。

冀朝鼎著, 朱詩鼇譯: 《中囯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張應強,《木材之流動: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區的市場、權力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 2006

3、血緣與地緣

Mabuchi Toichi, Magico-religous land ownership in central Formosa and Southeast Asia,《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9(南港,1970),第349363.

汪明輝,〈Hupa: 阿里山鄒族傳統的領域〉,《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8, 1992, 31-49頁。

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劉曉春譯:《中囯東南的宗族組織》,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Maurice Freedman,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Athlone Press, 1965.

David Faure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30-44.

4、鄉村社會的世界觀

Wolf, Arthur P., 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 in Arthur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田仲一成;錢杭、任余白譯,《中國的宗族與戲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頁208-240或 頁245-294

劉志偉,〈神明的正統性與地方化﹕關於珠江三角洲北帝崇拜的一個解釋〉,《中山大學史學集刊》,第二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7-125頁。

華德英: 《意識模型的類別:兼論華南的漁民》,《從人類學看香港社會—華德英教授論文集》,香港:大學出版印務公司,1985年,第3754頁。

5、文字與正統

Walter J. Ong, Orality and Literacy : 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 London : Methuen, 1982, pp. 78-116

Chan Wing-Hoi, Ordination names in Hakka genealogies: a religious practice and its decline,in David Faure and Helen F. Siu eds., Down to Earth,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65-82 .(可參考:李默,〈梅州客家人先祖「郎名」 、「法名」探索〉,《 廣東民族研究論叢》,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冊,頁143-154。)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鄉土中國部分,第6-86頁。

Watson, James L., 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 (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 9601960,in David Johnson, Andrew J. Natha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pp. 292-324.

科大衛、劉志偉:《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3-14頁。

6、與佛教分手:宋代讀書人生活方式的塑造

<範氏義莊 1050-1760>,尼微遜等著 ; 孫隆基譯:《儒家思想的實踐》,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第120-174頁。

杜正貞,地方傳統的建構與文化轉向──以宋金元時期的山西泽州為中心,《歷史人類學學刊》第4卷第1期,20064月,第29-59頁。

7、中國社會有多少次禮儀革命?

Robert P. Hymes,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蕭鳳霞:《傳統的循环再生——小欖菊花會的文化、歷史與政治經濟》,《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1期,20034月,第99-131頁。

8、明清政治體系與族類分野

溫春來:《從「異域」到「舊疆」: 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北京: 三聯書店, 2008.

Faure, David, The Yao Wars in the Mid-Ming and their Impact on Yao Ethnicity,Pamela Kyle Crossley, Helen F. Siu and Donald S. Sutton eds., Empire at the Margins: Culture, ethnicity, and fronti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pp. 171-189.

9、沒有皇帝的宗族社會

科大衛:《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7-404頁。

劉志偉、陳春聲,〈 清末民初廣東鄉村一瞥── 《辛亥壬子年經理鄉族檔草部》介紹〉,柏樺編,《慶祝王鐘翰教授八十五暨韋慶遠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論文合集》,安徽:黃山書社﹐1999,頁433438

David Faure, Lineage Socialism and Community Control: Tanggang Xiang in the 1920s and 1930s, in David Faure and Helen F Siu. eds., 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pp.161-187.

11、 民國時期民族國家的建構與族群想像

Pamela Kyle Crossley, Orphan warriors: three Manchu generations and the end of the Qing world,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1990.

嶺光電《憶往昔:一個彝族土司的自述》,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程美寶:《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2006

12、亦神亦祖

《歷史人類學學刊》,「國家建構與地方社會」專號,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10月。

賀喜:《亦神亦祖——廣東雷州所見正統化下的禮儀重迭》,《新史學》(臺北),第20卷第4期,200912月,第115-168頁。

13、 歷史人類學可以走多遠?跨越國界的觀察

鄭振滿:《國際化與地方化:近代閩南僑鄉的社會文化變遷》,《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第62-75頁。

張兆和:《中越邊界跨境交往與廣西京族跨國身份認同》,《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1期,第89-133頁。

James C. Scott,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上一条:刘志伟:家族研究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下一条:【课程】佐藤仁史:“江南地域史:从传统到现代”课程大纲与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