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史志宏著《清代农业的发展和不发展(1661-1911年)》
史志宏研究员长期从事清代农业史的研究,对清代的耕地面积、粮食亩产量等问题都做过非常精深的研究。2017年10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最新专著《清代农业的发展和不发展(1661-1911年)》。该书是作者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总量估值研究”结项书稿的基础上,对其中农业估值部分的基础上扩充和对所得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的产物。应该说,该书是一部有关清代农业生产指标量化研究的最新也最为重要的成果。该书也是“中国量化经济史丛书”之一种。该书的英版以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g China: A Quantitative Study,1661-1911为题,由荷兰Brill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同步出版。中文版于2018年2月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度“优秀原创学术图书奖”。
史志宏研究员
全书包括导言、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共计37万余字。导言部分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缘起、前人研究成果及本书的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五章,即第一章耕地面积、第二章粮食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第三章粮食总产值、第四章种值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第五章清代农业的发展与不发展。作者通过详细的考辨分析,指出清代官书中所载的田亩数字并非实际的耕地面积,在全面估计清代粮食亩产量、总产量、总产值以及经济作物总产值的基础上,指出“清代农业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最高峰”,但又存在着诸多局限,“发展与不发展”并存。附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清代人口估计和人口资料、清代的耕地面积记录和清代的粮食亩产记录。
总体看来,该书有以下非常突出的优点值得称道:
第一,史料丰富,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具有填补空白的清代农业生产重要指标及其历史数据。诚如作者所说,“本项研究的最大着力点是历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占有丰富可信的历史资料,是量化经济史研究的基础,否则整个研究就无从谈起,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是海市蜃楼。该书作者收集、整理了上千种清代官私文献、档案以及近代的调查资料,其中搜集的地方志不下二三千种。作者仅从方志中获取的粮食亩产原始数据量就多达万数以上,经过合并处理之后,总数也超过3000个。作者自己也指出,“根据这批粮食亩产资料整理的‘清代南方水稻亩产量’和‘清代北方旱粮亩产量’构成本书附录的核心部分”。该书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对清代各个历史时期全国和不同地区的耕地面积、粮食亩产和总产量、粮价和粮食总产值、经济作物总产值和增加值、林牧渔业产值等分门别类地制作了数十个统计表和趋势图,对图表中的数据来源及历史事实进行了说明,并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已有的某些成果相比,特别是和不详细占有原始资料并参杂违背历史常识的假定臆测成果相比,本书提出的历史数据非常可信,避免了研究的随意性和毫无根据的猜测弊端,大大增加了数据的科学性。笔者认为,这也恰恰是本书最有价值和精华所在。
第二,研究方法创新。作者强调,所谓“经济学原理已经反复证明的函数关系”,未必适用于传统时代的非市场经济。本书老老实实做“会计核算”,推崇吴承明的“史无定法”,讲究实事求是原则,这一点也非常值得肯定。本书采用以生产法为主的现代国民账户的GDP核算方法,并辅以逆向回归推算,而不是采用所谓的“计量推导”。作者指出,“本研究是依据现代国民帐户的GDP核算方法,按照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和种植业以外的林牧渔业生产的部门划分,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分别估计其产值,然后将所得结果加总”,只有在资料实在缺乏的情况下,才进行慎之又慎的估算。这一研究方法看似笨拙,其实却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根据这一研究方法,该书研究了整个清代,并选择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各朝共8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节点,形成了包括清代各个发展阶段的完整农业生产时间序列,这为整个清代农业进行长时段的数据观察和分析提供了便利,为论证清代农业存在着既发展又不发展的现象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第三,体系严密。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字流畅易懂。既有大量数据和统计图表,又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理论阐发;既对清代农业生产发展概貌做了勾勒,并以大量数据做支撑,又实事求是地揭示了清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局限,理性分析了清代农业不发展的另一面。与此同时,评价清代农业生产发展,不仅反映在耕地面积、粮食亩产和总产量、总产值,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产值,农业总产值等等方面,同时也反映在生产关系变化和经营方式进步等方面。而作者此前已经出版《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研究》,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已经做过充分研究。两书先后出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说,作者关于清代农业研究的整个逻辑理论体系已经完整建立起来了。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就清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同时期的欧洲农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国际比较,则会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农业发展和不发展的独特历史定位。
总之,《清代农业的发展和不发展(1661-1911年)》是一部清代农业生产指标量化研究的上乘之作,填补了许多空白,颇有开拓性,值得学术界高度重视。
原文刊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5期。
原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史海观潮2018年10月29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p6XoCyCfsIJVzsoGgBX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