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张九龙:研修报告
2019-08-07 16:37     (阅读: )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对我的指导与批评,受益匪浅!特别是海内外各位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新的思路。下面,我想对本次交流会中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下总结。我个人认为,本次交流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以下的总结。

首先、微观上来看,从家谱·族谱的发现到整理再到宗族的形成是如何展开研究的这个问题上,通过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果要想做好小群体研究就要脚踏实地的跑乡野,从各地方寻找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的史料,再通过对史料的整理·解读来正史。我想对曹树基老师讲的那句“史料是我们的敌人”来做进一步的解读。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为“要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史料”。我还记得在我上大学2年级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讲过,当我们使用一个史料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第一、史料的时间和内容是完全真实的;第二、史料的时间和内容都是假的;第三、史料的时间是真实的而记录的内容是虚构的;第四;史料的时间是虚假的但是记录的内容为真实的。我想具体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明太祖洪武元年发生了一个盗窃案,那么前两种情况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说这个事件确实在洪武元年发生并记录了下来,我们可以考证并得出结论,而相反就是这个事情是完全虚构的,根本不存在。第三种情况,史料本身确实是洪武元年的记录无疑,但是记录这个事件的人出于某种原因虚构了这样一个事件。第四种情况比较复杂也最常见,洪武元年确实发生并记录了下来这个事件,但是出于某种原因洪武元年的记录残缺或丢失,后人根据洪武元年的记载重新记录了这个事件,那么这份史料虽然是真实无疑的,但是史料本身并非原来一手的文本、所以就成了内容是真实的但是时间是虚假的现象。再回过头来想想曹老师讲的“史料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我想就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这句话的用意了。

就史料的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只要与人有瓜葛的都不要轻易相信”,这句话是我最开始读史料的时候指导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讲的。因为只要有人参与其中,那么就不存在客观这一说法。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史料的同时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要谨慎。其实我们在做历史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我们也只能在现有的史·资料中尽量还原历史事件原本的模样,但是我们永远不要轻易去下结论。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史实,我们又如何能够轻易的下结论呢?

其次,宏观上来看,对今后地方档案·碑刻史料的发现与整理要如何进行,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下的我们要如何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来做文献整理与研究,不同领域间的学术思想要如何更好的互相理解·交流等等的问题,都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在这个学术蓬荜生辉的时代,我们能否客观·理性的对史料进行研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题,如果能够处理得当,我相信这将会是历史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最后,能够参加这次暑期研修并有幸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真的是收获颇丰,特别是吴佩林老师的讲座完美的诠释了“声情并茂”四字。再者,各位学员也都很认真的互相点评·指正,可谓是学术上的“文艺复兴”。希望参加此次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将这份友谊保持并传递下去。

P﹒S﹒

还要感谢本次教务组和工作人员,其实最累的就是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默默付出大会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圆满。谢谢你们!!辛苦了!!

        関西学院大学  2018级博士                                      

上一条:马超然:暑期学校研修报告
下一条:张清俐:2019年“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生暑期学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