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号至10号,我有幸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一名学员,参与了这次暑期学校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此次暑期学校让我受益匪浅,故将一些感想收获做出陈述。
此次暑期班的授课专家分别来自族谱、契约、碑刻、档案、数位人文多个领域,诸位老师均是我仰慕已久的学术大牛,能亲耳听及诸位老师的讲座,让我十分兴奋。
第一天的讲座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刘志伟教授。刘志伟教授以“族谱:史书还是史料”及“乡村的宗族与国家”为题,提出“国史、方志、族谱,为中国史学三大支柱”,分析了族谱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不同的作用及其变化,并重点分析了宋时期欧氏谱及苏氏谱的谱例及其对后世族谱的影响。通过刘志伟教授的讲座,我对族谱的历史发展变化、作用、如何编撰、族谱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及历史学、人类学不同学科对族谱的解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第二天的讲座是来自台湾大学的项洁教授,项教授的讲座以“数位人文、脉络分析与个人研究平台”为题。大数据是如今及未来人文社科研究不可忽视的科研技术平台,若不重视,或许学术研究中资料使用将受到严重限制。因自己对数位人文接触甚少,如何将史料搜集、整理、研究同科技方法结合起来,项教授的讲座让我耳目一新。
第三天,白天聆听了来自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的伍跃教授的的讲座,其讲座分别以“日本学界对明清档案的利用与研究”、“巴县档案所见国家权力在乡村的存在形式——兼及费孝通‘双轨政治说’”为题。伍跃教授考据细致,ppt内容丰富精美,思路清晰,娓娓道来。自费孝通、吴晗、何炳棣等社会学、历史学著名学者研究士绅开始,“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学界讨论已久的话题,对此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富。因自己研究的是边疆民族史,与此相近的关于“中心与边缘”的论题,即在边疆地区,国家权力是如何进入的,又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国家以何种方式建立起“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以维持国家稳定、边界秩序,是我需了解与深入思考的问题。由于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均是跨专业,学术研究刚入门,接触较多的是民族学理论,从边缘讨论国家权力存在形式的著作,印象最深刻的诸如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利奇的《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西方学者更多的是理论的阐述,这与史学注重考据有所不同,如何从基层社会相关史料中发现及探讨国家权力的存在形式,我对此十分感兴趣。
晚上,吴佩林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四十年来清代地方档案的保存、整理与研究”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清代档案目前的整理及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档案的挖掘整理推动了法律史、经济史、民族史及民俗、医学、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无疑,多学科的交叉结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对资料进行更多解读,揭开档案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从事档案研究的人来说,这无疑也是比较大的挑战。
第四天,分别聆听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李雪梅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积春教授及吴佩林教授的讲座。李雪梅教授首先讲述其团队的一些活动及目前的研究,从碑刻中解读法律史,“每一通碑,都值得认真对待”,从先秦到明清民国,碑刻作为地方法律体系的重要载体,是理解地方法律的一把钥匙。李雪梅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让我们了解了法律碑刻的内容、发展及其历史内涵。吴佩林教授通过孔府所藏文献群展示了明清孔姓世职知县的历史。与此类似的政治制度,如土司制度,相对比,发现孔姓世职知县的兴衰历程与诸多土官在明清时期的遭遇极其类似。从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来思考,国家的强盛意味着地方势力的衰弱,反之亦然,两者之间的关系真是十分微妙。成积春教授通过书信格式、内容的细致考析及内容解读,联系时代背景将书信内容中的事件进行考释,把书信中蕴藏的历史解读出来,其视角、治学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第五天,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曹树基教授给我们做的讲座,曹教授以“上海交通大学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及“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南方与山东的比较”为题。通过讲座,我对其学术团队的学术研究历程及其目前从事的研究、资料的整理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曹教授以其深奥的理论及严谨的思维解读地权,虽然我并不能十分透彻理解,但是曹教授热情洋溢、和蔼可亲、对后学的耐心及谆谆教诲亦让我印象深刻。
在此期间,暑期学校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分三场讨论了各位学员各自的研究成果。各位学员研究领域各不相同,讨论热烈。虽有跨学科理解的诸多障碍,但也不妨碍我对档案与文献丰富研究成果的阅读热情。
在暑期学校的最后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孔庙、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及孔子博物馆。作为齐鲁地标之一的孔庙,以其丰富的碑刻、古老的树木、规模宏大的建筑吸引着我。孔子博物馆中丰富的文物,在述说着孔氏家族漫长、丰富的历史。作为少数民族的我,生长于边疆,所研究的也是边疆,我也喜欢去边疆各地体验不同的风土民情,却较少接触内地,首次参观曾对中国历史起核心作用的文化之旅,让我增加了一段异文化的别样体验。
参加此次暑期学校,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各地高校的朋友。暑期学校从后勤吃住、会场布置、论文集编排诸多细节流程,都倾注着主办方曲师大师生们的很多心血,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除了向他们学习,在此还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梁亚群,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