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会议报道|张清俐:深入挖掘地方档案学术价值
2018-11-21 08:42     (阅读: )


201811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 张清俐

  1117日,第四届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曲阜举行。与会学者以近年来发现的几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地方档案研究为切入点,交流在各类地方档案中的学术发现,探讨当前地方档案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反映地方社会文化细节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夏云杰表示,近年来,包括孔府档案、南部档案、巴县档案、淡新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等在内的地方档案与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深化地方档案与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探索具有范式性的、行之有效的档案整理方法,推出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四川大学教授陈廷湘认为,从社会文化史学的角度来看,要研究历史上的人的生活样态及其对生活的认知等内容,传统的研究方法和一般文献资料显然都已不能满足需求。而档案尤其是基层档案的记载能为社会文化史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提供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的精彩细节。这些细节能够告诉历史学者当时人的生活样态、生活态度、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生存策略的运用。

  合理利用地方档案

  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吴佩林看来,地方档案进入历史学研究视野,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更进一步推动了通史向区域史、精英史、大众史的转变。近年来,随着地方档案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地方档案进行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

  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在介绍孔府档案时表示,该馆收藏有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这些档案数量多、收藏完整、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孔府档案公私兼具、官民并蓄,有别于皇家内库的官方档案而颇具家族特色和地方性特点,不同于一般望族的私家文献而不失宏大广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表示,孔府档案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社会后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法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均具有重要意义,有极高的档案学、文献学、文物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价值。它不仅是了解世界范围内孔氏宗族历史变迁的窗口,还是观照中国传统政治生态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镜子。当前,孔府档案的整理和利用进入新的阶段,全部9021卷孔府档案的扫描工作现已完成,《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已顺利出版。为了进一步开发孔府档案的价值,未来还会出版家谱类和地亩租税类的档案。

  在谈及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时,陈廷湘介绍说,这批档案有11.3万多卷,其中司法档案8.6万多卷。相较于闭塞的州县,作为长江水路交通重镇的巴县较为开化,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复杂得多,民众的生活样式、生活态度、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存策略的运用方式颇显多元。因此,极富时代特色的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是社会文化史研究极其难得的资料宝库。

  除巴县衙门档案外,南部档案也是为学界所熟知的另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县级地方档案。吴佩林介绍说,四川省南部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南部档案中不少内容是对这一地区移民文化、婚丧嫁娶、民风民俗等日常生活的记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档案中还可见涉及南部县县衙体制与各房职掌、经济运营与各种契约规制、军事与驿务管理、朝廷与地方外交、刑民诉讼与地方治理、科举改革与学堂教育、庙宇等公共设施的培修与新建等多方面的记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创新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方法

  事实上,地方档案受到人文社科各领域研究的重视。历史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往往从不同学科视角发掘其蕴含的学术价值。对于法律文书、官府存档等文献而言,到底哪一类文献会被视作“档案”,学界仍存有争议,其争议背后反映了地方档案研究的方法论意识。对此,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档案进行狭义界定,以是否为官府制造的原始底本为标准。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广义的“档案”,需要学者回到材料的原生态,弄清材料产生的初始动因,了解其所经历的材料原生态的历史和档案语境的历史,不断去发掘和利用档案的研究价值。

  因名目繁多,内容庞杂,每一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都面临方法论问题。吴佩林认为,基于档案学的“来源原则”,在对档案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存留档案“原件总量”和保持“档案排列原貌”。在采取点校还是原件影印这一问题上,采取原件影印并对难以辨识的文字、图像、难解词句、制度附加考证说明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吴佩林还强调,目前,对地方档案的整理仍是各自为阵,具有随意性。地方档案整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否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地方档案整理过程中,陈廷湘意识到,由于地方档案数量巨大,会造成研究者查询不便等问题,每卷档案的提要编写工作十分重要。

  结合自己对冕宁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体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乾提出,档案整理应具有大数据思维,为方便检索而进行涵盖标示性信息点的提名编写,可以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同时,在档案使用中应持慎重态度。档案是在特定的时代经人为加工形成,并不完全是历史的客观反映,在使用档案时应与同时代其他种类的历史文献进行相互参照,辨析不同历史文献记录的差异。

  此次研讨会由《清史研究》编辑部、孔子博物馆、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承办。

·         文章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田粉红)

上一条:山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打造文化高地
下一条:吴佩林:《明清祀孔文献辑刊》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