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听课心得 |刘佳亮:听“孔府档案与曲阜文献”选修课有感
2018-07-06 08:46     (阅读: )

尽管生活在曲阜的圣地已经将近三年,大学的时光也将要殆尽,可是对孔子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更别提对于孔府档案文献的了解了。本学期我选修了“孔府档案与曲阜文献”一门课,让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孔子生活年代的真正历史,同时更加认识了很多研究孔子甚至是儒学的方位和视角,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全新的震撼吧!

让我觉得最为精彩,甚至是有些“意味”的就是吴佩林老师将这门选修课从一种普通的授课模式变成了讲座形式的公开课,由身份不一、年龄不同的多位儒学研究“大咖”为我们演绎多种不同的孔府档案研究历史或者是研究意义。他们或笑容可掬,或幽默风趣,或温文尔雅,让不同的孔府档案研究视角、不同的授课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课堂上。

我只能算是一个不尽合格的倾听者吧,每次上课的提问互动环节都向来是缄口不言的。“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听课而不去思考算不上真正的学习;又或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非圣贤,又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其实一者我对于孔府档案的内容甚至是孔子真的是知之甚少,二来就乃是性格所致(不善于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的演讲)。 其实我以前也是一个偶尔会站起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但是在很多大学教授的课堂上,老师们用多年的教授经验把自己的一点儿观点批驳的体无完肤甚至毫无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在课堂上经常处于一种“看客”的身份了吧。

当然在“孔府档案与曲阜文献”的这门选修课上,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便是曲阜师范大学我院陈霞博士研究生在六月二十日晚为我们讲述的“从曲阜碑刻看儒学与历代中国”一课。陈博士将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曲阜碑刻文献概况;历代尊孔崇儒与曲阜碑刻;曲阜碑刻记载中的儒学与历代中国。当然陈博士在讲课之初语言总是缺少绘彩性的,或者说她是非常紧张的,这在她讲课前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过,这是她第一次比较大型的正式的演讲。我试着去和她的讲课轨道磨合。因为我是向来非常喜欢魏晋这一块历史情况的,陈霞在讲到三国曹魏政权代汉自立的文献石刻之时,引用了一段话“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这段话引自于《三国志·文帝纪》。陈霞老师据此说出了三层含义,一者东汉末年以至于曹魏政权代汉新立的时候儒学遭受到世人的质疑甚至践踏;二者曹魏政权沿袭汉法,仍旧迫切的需要儒学来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三者,孔羡也就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以一种文化的传承标杆被政府支持。

其实在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确实是争得了很多世家大族的支持的,甚至是成为一种依赖,当时颍川势力家族(尽管在曹操晚年受到一定打击)、王氏家族、河内司马家族等,都是世家大族的典型,这些通过家传儒经而世代被察举做官的家族是曹魏政权很难扳动的(确切的说是曹操之后的继承人们)。曹操曾经依靠铁腕杀死过孔子的后人、又有“建安七子”美称的孔融,但是到了曹丕的生活年代,为了挽回政权的稳固,不得不通过“礼教尊卑”正视君臣关系、君臣利益,那么孔羡封侯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这只是自己想到的一点,书不尽言,其实当时听课脑子里一直在刻画着那个时代的种种时代现象,这也是比较靠近自己兴趣的一堂课了吧,尽管这种听课方式看起来特别幼稚。

最后是成积春院长为我们做的最后一堂讲座,当然这堂课也成为了收官之作。我依稀记得那天晚上综合楼的教室格外闷热,热的让人发呕。吴佩林老师调侃到说有时间也让成院长为大家改善一下教室环境的时候,自己真的忍不住大笑,其实一直以来教室里都是很热啊!只不过中间的过程极为美妙,很多时候都且将它抛之脑后了。

              历史文化学院  2015级历史一班  刘佳亮  2015410510

上一条:听课心得 | 许晓帆:孔祥林先生讲座的主要内容及我的浅思
下一条: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清至民国地方档案中的政治与法律实践”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