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我校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清至民国地方档案中的政治与法律实践”工作坊在教育大数据研究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社、山西财经大学、中国孔子博物馆及我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成立仪式和工作坊。
成立仪式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教授主持。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夏云杰教授在成立仪式上致辞,对孔府档案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工作坊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提出要将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孔府档案专门性研究的学术平台,并高度肯定了本次工作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杨念群教授在致辞中对孔府档案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工作坊的举办为清代政治史与法律史研究提供了助力,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与我校继续加强交流合作,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中国孔子博物馆杨金泉副馆长的致辞中介绍了孔子博物馆中孔府档案的整理研究情况。他指出,近两三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孔府档案的研究正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所做出的基础性工作是孔子博物馆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心的成立,是曲师大的盛事,也是孔子博物馆的喜事,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孔子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心必将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涌现出一批孔府档案研究的知名专家,为孔府档案学走向世界学术高地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研究》编辑部主编祁美琴教授对以后《清史研究》编辑部与孔府档案研究中心学术领域的合作表示期待。
《光明日报》理论部史学版主编户华为结合档案学上的发展形势与出现的问题及《光明日报》的工作对孔府档案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等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吴佩林教授就学校对中心成立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发展,孔府档案必将成为儒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他还就拟开展的工作做了说明。
最后,夏云杰和杨念群共同为“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揭牌。
此次工作坊以“清至民国地方档案中的政治与法律实践”为议题,邀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教授、李先明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胡祥雨副教授、孔勇博士、孔迎川博士五位学者进行报告。
第一场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鹏教授主持。
首位报告人为成积春教授,主题为《民国时期衍圣公府“家族司法”实践表达的空间与限度:1920年曲阜“苏景福欺孀霸产案”透视》。评议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祁美琴教授、董建中副教授。成教授从清末民初衍圣公府辖下发生的一桩具有代表性的民事纠纷案出发,细致考察了衍圣公府在处理此案件时从基于“型仁讲义,履中蹈和”的司法原则向施用信票传唤等强制手段、再到移送县衙的转变过程,并以此探讨民国时期衍圣公家族司法权力的边界。成教授认为衍圣公府所拥有的司法公信力在进入民国时期后虽然仍得到地方官府的承认和尊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多数人,但此时孔府的司法效用已经开始衰落。在场学者就家族司法、实践表达等概念、家族司法与州县司法的边界等问题展开讨论。
胡祥雨副教授所撰《清末新政与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1901-1912)》一文聚焦于清末丙午官制改革前后三法司官员官员和法部官员的民族构成情况。评议人为曲阜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成积春教授、吴佩林教授。胡老师依据李中清、康文林研究组研制的《缙绅录》量化数据库,以新政时期(1901-1912年)所有数据为基础,以大量图表直观呈现清季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及其变化情况,对于新政中旗人居处劣势以及清末皇族内阁的形成原因等问题提出新见。与会学者高度肯定了开展此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观察视角选取的巧妙和新颖,并同时就数据解读、制度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二场研讨由我校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吴佩林教授主持。
李先明教授以《文庙“庙产兴学”与文化权势的转移:1928---1932年间河北长垣县文庙祭田纠葛一案透视》为题进行报告。评议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毛立平副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贾建飞副教授。李教授从文庙庙产的纷争入手,详致考察了1930年代孔氏族人、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和衍圣公府在庙产兴学中的权力博弈和频繁互动,勾勒出三者的微妙关系,并指出此案的发生是庙产兴学运动等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各位学者就文化权势的界定和诠释、祀田和学田、该事件在全国的普遍性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孔勇博士报告的主题为《衍圣公孔宪培原名歧说考辨:兼谈孔氏行辈问题》。评议人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姜修宪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雯副教授。孔勇利用档案、文集及地方志等史料辨析了第七十二代衍圣公的原名的三种说法及各自渊源,并在梳理各名字主要分歧的基础上分析了乾隆帝赐名的原因,对史籍中记载的孔氏行辈用字诸问题亦有考察。在场学者肯定了上述论证方式及立论,同时围绕孔宪培原名歧说原因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孔府档案资料的利用与整理问题展开讨论。
孔迎川博士的报告为《康熙帝首次南巡中的“阙里”与“泰山”》,评议人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刘文鹏教授、胡祥雨副教授。孔迎川在考察秦至明诸朝“阙里—泰山”政策转变的基础上,将康熙二十三年的南巡讨论置于康熙初政时满汉、君臣关系颇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认为此次南巡对于清代统治合法性及巡幸格局皆有重要意义。各位老师就报告中反映的满汉之争、帝王心术、正统观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文章的论证细节给出建议。
工作坊结束后,户华为主编组织圆桌讨论,与会学者对孔府档案的数字化整理和开放工作提出构想,并探讨了孔府档案对推动历史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