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资讯>>正文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徽学论文分类目录
2022-04-01 15:58     (阅读: )

《安徽大学学报》徽学论文分类目录

19952012)

 

一、徽学总论

赵华富:《论当代徽学》,《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胡益民、陈晨:《徽州典籍文献与徽学学科建构关系论纲》,《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二、徽州经济

汪崇筼:《硬租与实租:晚清民国徽州地租研究——以《金长千公会租簿》数据为中心》2011第4期

陈瑞:《元代徽州路的手工业》,《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吴媛媛:《明清徽州粮食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栾成显:《明代黄册归户底籍二种》,《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卞利:《明清徽州经济活动中的乡例举隅》,《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三、徽商研究

王裕明:《明清徽商典当资本的经营效益》,《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王裕明《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社会》,《安徽大学学报》2009第4期

刘艳琴:《明代徽商与官府、客地居民和乡邻的关系——从明代话本小说看徽商拓展生存空间的方式》,《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张崇旺:《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范金民:《清代徽商与经营地民众的纠纷品质——六安徽州会馆案》,2005年第5期

桑良至:《徽州 “朝奉”考》,《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卞利:《论明清时期徽商的法制观念》,《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王振忠:《同善堂规划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4期

许宗元:《徽商与旅游》,《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郭振香:《徽商的诚信观》,《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章尚正:《徽商的生活情态与价值观念——从明清小说看徽商存在》,《安徽大学学报》1997第3期

 

四、徽州社会史

耿传友:《明代徽州文人结社综论》,《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赵华富:《明清时期徽州的儒贾观》,《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张小坡:《民国时期旅外徽州人所办刊物与改造徽州社会的舆论动员》,《安徽大学学报》2011第4期

刘伯山:《清代徽州塾师的束脩——以〈徽州文书〉第二辑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周致元:《徽州乡镇志中所见明清民间救荒措施》,《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安徽大学学报》2007第1期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安徽大学学报》2007第1期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周致元:《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王昌宜:《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卞利:《明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迁中的大众心态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卞利:《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周致元:《明代徽州的教化措施及其影响》,《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五、徽州民间法

卞利:《明清徽州地方性行政法规文书初探》,《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郑小春:《清代徽州的民间合约与乡村治理》,《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刘道胜:《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安徽大学学报》2009第1期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六、徽州宗族研究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中的房长及其权力》,《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沈昕:《宗族联姻与明清徽州地方社会——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卞利:《清代徽州宗族聚居村庄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以祁门红紫金氏宗族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郑小春:《汪氏祠墓纠纷所见明清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赵华富:《徽州宗族祠堂三论》,《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毕民智:《徽州女祠初考》,《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陈柯云:《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赵华富:《论徽州宗族祠堂》,《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赵华富:《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调查报告》,《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七、徽州古村落

王邦虎:《论徽州古村落研究对徽学发展的方法论价值》,《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吴宗友:《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李娟:《试析徽州古村落的现代生态失衡之原因》,《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章尚正:《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徽文化的旅游利用与文物保护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八、徽州文献研究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赵华富:《〈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卷一非朱熹佚文考——与〈朱子全集〉辑录者商榷》,《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刘伯山:《关于徽州文书的计量标准》,《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王裕明:《〈仁峰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朱万曙:《〈新安名族志〉的编纂过程与版本》,《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何庆善:《论〈新安文献志〉的文献价值》,《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何庆善:《评〈知不足斋丛书〉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赵华富:《〈新安名族志〉编纂的背景和宗旨》,《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九、朱熹及新安理学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解光宇:《论朱升理学思想及其价值》,《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李方泽:《朱熹对〈大学〉主旨的改造和诠释》,《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朱明勋:《论朱熹〈孝经刊误〉的影响》,《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李霞:《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的统一——论儒学的二重性及其对徽文化的影响》,《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赵华富:《元代新安理学家弘扬朱子学的学术活动》,《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陈广忠:《朱熹〈诗集传〉叶音考辨》,《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2/3期

周致元:《儒家伦理与明代徽州籍进士》,《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十、戴震研究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汪大白:《戴震〈屈原赋注〉思想内涵的自我超越——以〈离骚〉解说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徐玲英:《论戴震的治学方法》,《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徐道彬:《戴震早期哲学思想再认识——以〈屈原赋注〉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徐道彬、杨应芹:《戴震辑佚成就述论》,《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徐道彬:《戴震的文学成就初探》,《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郭振香:《论戴震哲学的基本精神》,《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王朔柏:《戴震的理欲观》,《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杨应芹:《戴震与江永》,《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十一、胡适研究

周乾:《胡适与民国时期安徽大学的初创》,《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治学方法的运用——以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治学方法的形成与演化》,《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吴根友:《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徐希军:《胡适编辑思想与实践》,《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汪大白:《革新:胡适评论朱熹诗经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李岚:《胡适与李宗仁》,《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曾昭式:《胡适“试验伦理学”思想及其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陆发春:《陈垣与胡适国学研究之比较》,《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刘长林:《析胡适对传统人性学说的现代阐释》,《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张先贵:《关于胡适的“儒的起源说”的新评说》,《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徐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陆发春:《胡适早期”好政府主义”思想新论》,《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十二、徽州其他人物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郭因:《黄宾虹的绘画美学思想》,《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于石:《试论俞正燮》,《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十三、徽州政治史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境内的保甲制度推行与保甲组织编制》,《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冯剑辉:《曾国藩“纵兵大掠”徽州考辨——兼论徽州咸同兵燹》,《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赵华富:《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原文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徽学研究资讯 2022年41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Ruyx4PY1B_trHo8qTi7qw

 

上一条:第九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征稿启事
下一条:2021年历史学研究十大学术热词网络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