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贯穿古今的恒久议题。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沟通在社会秩序的构建、维护、破坏、瓦解和重建当中的运作机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民族历史与民族性格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当下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提供帮助。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围绕“信息”的研究一直是历史学学术热点之一,已经取得相当丰厚的成果。为推进学界在此议题上的研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拟于2021年3月13日、20日和27日举办“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线上系列工作坊,这也是北京大学“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项目组召集的第十次工作坊。本次系列工作坊将综合利用古代史、近现代史研究成果,邀请重量级学者评议,以期对此议题形成新的突破。

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
系列工作坊第十次
第一场
信息传递与政治运作
时 间
2021年3月13日 14:00-17:30
主持人
韩 策(北京大学)
评议人
赵世瑜(北京大学)
王奇生(北京大学)
马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石升烜(台湾大学):
汉代简牍公文书的载体与讯息传递
王鸿泰(台湾中研院史语所):
妖物与特务——明代成化朝的讯息掌控与政治操作
李文杰(华东师范大学):
晚清政务奏报的变迁
郭海燕(日本大学):
晚清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信息构筑与东亚国际秩序
薛轶群(中国社会科学院):
电报的传递路径与国际关系——围绕晚清国际通信网的中外博弈
齐小林(中央党校):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无线通信系统的危机与应对
第二场
宋代边备与军情
时 间
2021年3月20日 14:00-17:30
主持人
方诚峰(清华大学)
评议人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
曹家齐(中山大学)
余 蔚(复旦大学)
报告人
方震华(台湾大学):
宋代的作战准备与情报沟通
王化雨(四川师范大学):
元符青唐之役中朝廷与将帅的交流
陈希丰(四川大学):
南宋初年平寇战争中的信息沟通与传递——以《李纲全集》为中心的考察
邱靖嘉(中国人民大学):
宋金之间的间谍情报与信息传播
郑铭德(台湾辅仁大学):
南宋地方官员战时的情报收集——以薛季宣为例
黄宽重(台湾中研院史语所):
晚宋西南边防与边情
第三场
知识建构与流动
时 间
2021年3月27日 14:00-17:30
主持人
赵冬梅(北京大学)
评议人
李伯重(北京大学)
刘静贞(台湾成功大学)
陆 扬(北京大学)
报告人
易素梅(中山大学):
宋代赌博的法制史研究
吴雅婷(台湾暨南大学):
国色天香——宋元的牡丹认识
陈韵如(台湾大学):
《唐僧取经图册》与宋元图绘语汇序说
汤元宋(中国人民大学):
第三次道统运动与晚宋理学文献的形成
李仁渊(台湾中研院史语所):
元、明刊《居家必用》与家庭百科的诞生
刘琼云(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纸上开国——书籍媒介、知识制作与《皇明英烈传》中的国朝意识
收看方式
本次工作坊将于腾讯会议平台线上直播,您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档案学家的日常》202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