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资讯>>正文
学术资讯 | 重磅!《清史》专家咨询意见摘要
2021-01-28 10:22     (阅读: )

(来源:中华文史网)本摘要所依据的是编委会迄今收到的143份专家咨询报告(含发言提纲、来信等)。其中多数咨询报告的作者参加了先后在北京、上海召开的学术座谈会。一些作者虽因故未及与会,也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书面意见。有些作者非常热心,先后数次增补修订来稿。本摘要所据,一律以我们所收到的最后修订稿为准。

体裁体例工作小组

2003年6月15日

序号:001

作者

张仲礼

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标题

关于编纂清史的几点想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1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可采用总述、总论和专编、专论等编、章、节式的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40卷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必须内容全面、资料准确、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既具创新性,又具科学性,绝不能再有为封建主义服务的痕迹。我过去主编的几部著作曾采用总述、总论和专编、专论等编、章、节式的体裁,建议新修清史也应有总论或总述,可占2-3卷。专论或专编、专志可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农业、财政、城市建设、工商、金融、内外贸易、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军事、外交、民族、宗教、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占近20卷。人物传记仍保持传统,可占15卷左右。表和图可各占1卷。总共是40卷。人物传记部分,要切实纠正过去颂扬帝王将相情况,力求扩大各方面的人物。美国国会图书馆在1934-1942年间编纂的《清代名人传》(800多传记)值得我们参考。新修清史可考虑收集2000人以上,可按中文姓氏笔划或按人物性质分大类再以姓氏笔划排列。修史人员,除史学界学者外,应邀请各方面专家参加。资料工作要博览群书、严格考证筛选,首先要用第一手资料。

序号:002

作者

朱金甫

单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标题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问题的管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5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纪传体基础上批判、变通和革新,但不要突破纪传体框架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500-3000万字,精炼的书面白话文,也可用浅显文言文

内容摘要:此次所修的清史,其定位应是可与二十四史相连接的一代正史。明以前历代王朝都已有正史,《清史稿》不能算,故而现今政府才支持修纂大型清史而不兼及其他断代史。清代正史应能涵盖有清一代社会与自然的史实总汇,是这一时期历史信息的宝库,也是后人研究清史的重要依据和史料源泉,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史目的和要求,非纪传体裁、体例莫属。纪传体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继承发扬的同时,也应加以批判、变通和革新。除“纪”必须彻底改造外,其他部分也应有所增废变通,但不可越过和突破纪传体的框架,否则就不成其为纪传体了。本纪可改称记或史事记,篇幅在450万字,占全书15-18%;表可占全书13-16%;志须作较大调整,但也不宜过细过碎或过偏,可设38个志,篇幅在1000万字,平均每志不超过25万字;传,既要有王公将相,也要有士农工商代表人物,可在1000-1200万字,如每一传记平均为2500字,则可有4000-4800人入传。图片可作为插图,不必专列。

序号:003

作者

阎崇年

单位

北京社会科学院

标题

《清史》体例粗浅赘言

性质

关于体裁体例的补充意见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百卷本,3000万字

内容摘要:国家纂修大型清史,既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世纪重大学术工程。史书体例,至关重要。白寿彝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吸取中国传统史学体裁之长,借鉴近代章节体之新,提出并运用综合体,可供纂修大型《清史》作参考。我赞成新编大型《清史》由纪、表、志、传、图、综等六大部件或板块组成。纪,主要是编年。表,对《清史稿》中的表加以损益。传,《钦定八旗通志》收录19406人,失之太多;《中国通史·清时期卷》和《近代前编》共收83人,似乎太少。至于图录和综论,具体如何设计,本文不作讨论。志,是新编大型《清史》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清史稿》有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艺文、邦交14志。我建议设立在二十四史中所没有的宫殿志、园林志、档案志、建筑志、京师志和民族志等。大型《清史》应做到“五精”:精修、精审、精校、精印、精装,真正成为高学术水准的传世之作。

序号:004

作者

刘存宽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编纂清史须将其视为当时世界历史之一部分并充分利用外国档案文献

性质

侧重中外关系及外国文献

字数

手写稿10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基本赞成戴、李意见,主张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逐渐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政权,而前此4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军事技术及文化,将势力伸展到环球最僻远的角落,无孔不入,无远弗届,势不可当。要写好一部清史,必须将它看成当时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在世界大势、大背景、大格局中来写。建议在“编年”中列入清代发生的世界重大事件。在“传记”中为对清代历史有较大影响的外国人作传。在“通史”中,辟出一定篇幅总论清代的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专史”的外交史,既要按章节体写一简明扼要、系统全面的清代中外关系史,又要写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分别的两国关系史。已出版之国内清史著作,大多没有充分利用国外有关档案资料。建议特别注意外国文献档案资料的收集、编辑、翻译和出版,并建议将“清史著述书目”改为“清史书目”,下分“著述目录”及“资料目录”,并各有外国清史著述和资料目录的单独部分。

序号:005

作者

黄宗汉

单位

人大历史系博士生(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局)

标题

关于在清史编纂中设置《京师志》的建议

性质

就一个部件(京师志)提出设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清史的编纂,最终会统一到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在体裁和体例上进行综合创新。清史部件的设置最后也只能由总编纂裁夺。我仅就部件中应设《京师志》提出一些想法。《京师志》综述清代268年以北京为京师如何发挥其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用,这对现今首都建设或有可资借鉴之处,对实施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更有现实意义。可包括5个小部件:城史卷、园林卷、宫廷衙署卷、文化卷、市井坊巷卷,每卷平均10万字左右,总计50万字左右。

序号:006

作者

邹逸麟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标题

对戴逸先生《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的意见

性质

就戴逸教授提出的问题作答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传统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宜用浅近文言,否则文字太长

内容摘要:《天文志》为我国正史传统,不宜省略。《地理志》有关清一代疆域与政区之变化,万不能缺。现有资料完全可以编纂一部完备之地理志。编绘一部《清代地图》未尝不可能,但最详细之地图亦不能替代《地理志》,因不能见其分并析置之原由也。志为正史之精华,研究一代之政治、经济、社会尤为重要。清代社会后期与传统社会有所不同,《志》应增加类目。新编《清史河渠志》仍当以治水措施和工程为主,不当涉及流域水文等自然地理资料。《邦交志》宜分列与各国交往为妥。《列传》入选标准:凡卒于1644年以后,生于1911年以前,而于1911年以前历史有影响者均可入传。可用类传体例,然应采用中性名词,盖人一生变化多端,难以一词定论。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史事可专列《载记》,因其兴起即与清廷对立,自成系统。而吴三桂不同,其先降清后叛耳。捻军、白莲教并无政权形式,不宜载记。其史实进本纪,领袖人物立传。新编清史还是采用传统纪传体形式为宜。如用新式章节体,仅是形式改变,内容叙述还是离不开纪、志、表、传方法。然类目上可多有创新,尽量多用表、图,以省文字。文字宜用浅近文言,如今人写考证文章,不宜用白话文,否则文字太长。新编清史主要汇集大量史料,尽量体现真实史事,用史实讲话,故纪、传、志、表后不宜多加史论。

序号:007

作者

赵云田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一些思考

性质

详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7页,约1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创新的综合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8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应把“继承——发展——创新”作为大型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选择时予以遵循的指导思想,大型清史应当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凝聚、阶级观点、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社会进步等特色。清史纂修应当采用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的创新的综合体裁。这种新综合体,既是二十四史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发扬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表现清朝历史事实和各方面的社会情状,又能总结清朝近三百年治乱兴衰经验教训和规律认识等。大型清史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400万字)、编年(400万字)、专述(代替志,文中列出21种,700万字)、表(300万字)、传(2000人,800万字)、纪(清前纪、南明纪、准噶尔纪、三藩纪、太平天国纪等,100万字)、图(舆图、画图、照片等,100万字)。大型清史的写作,不宜搞招标制,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行聘任制。

序号:008

作者

尹福庭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浅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9页,约4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创新的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既要继承我国修史的光荣传统,又要根据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的新方法以及客观历史内容本身的变化,对我国传统的修史方法加以改造和创新。基于上述考虑,我建议新修清史可设置8个部件:序言、总论、编年、传记、志、图、表、载记。总论的基本内容是阐明新修清史的大纲,采用中国传统史书体裁是很难完成的,而章节体却比较适合。编年用以代替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中国传统史书中的“本纪”,可采用纲目体。传记的排序,应以读者检索方便为准。传记应与志的比例不相上下。二十四史所列的各种志,实包含了典章制度与各项专史,我设想新修清史的志,至少应包括天文、律历、食货、刑法、河渠、武备、地理、民族、灾荒、邦交、洋务、海关、科技、艺文……等。用志而不用专史之名,一是各部件体例比较协调,二是可以压缩篇幅。体例可不泥于一定。兵事用纪事本末体比较合适,邦交采用章节体比较方便。图与表除了需要立专卷者外,可分别收录到其他各卷中。载记用纪事本末体或章节体均可。

序号:009

作者

张振鹍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清史编纂刍议

性质

略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3页,约1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1600-2000万字,规范的语体文

内容摘要:这部清史的编纂是一项国家工程,不是私人著述,因此不宜成为各撰稿人阐发其独有见解的学术专著,而应是反映有清一代社会整体状况的的史事全书。凡是《清史稿》内已有的正确有用的东西,本书都应无遗漏地吸取过来,还应吸收国内外清史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使此书成为一部最完整、完备、反映当代清史研究最高水平的断代史。在写法上应直述史实,不发议论或尽量少发议论。全书较《清史稿》增加一倍(达1600万字)至多增加一倍半(达2000万字)足矣。文字要精炼,要控制字数。用规范的语体文,也是从一个方面体现编写这部清史的时代精神。全书由综述(通史,地位相当于旧史“本纪”,)、志(或篇、专史,分门别类叙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教育、学术、外交、科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状况及发展)、表(应争取增加一些统计表)、图(地图、照片等)、传等部分组成。可设“抗清、反清、革命篇”,叙述南明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外交(对外关系)篇既应包括与欧美日本各国的关系,也包括与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的关系,全篇以综述开头,然后分述与各国的双边关系。

序号:010

作者

王思治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刍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11页,约4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汲取其他史学纂修体裁之优点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新修清史应是一部具有当代最高学术水准的传世之作。编纂传世的清史,应包涵三方面:其一,“史以记事”,其主体部分应是记述宏观真实历史存在的方方面面,“述而不作”;其二,深入阐述有清一代268年演进、发展的轨迹;其三,具有工具书、保存重要史料、普及清史知识的功能。拟汲取纪传体的纪表志传大容量的优点,以述纷繁复杂清史的各方面,用章节体以明清史进程的大势,用纲目体以弥补编年体之不足,用纪事本末体以述重大历史事件之始末。要之,以纪传体为主(去本纪、列传之名),汲取其他史学纂修体裁之优点。全书分为六编:清史概要(重在述史以明“史识”,故以“著”见长)、事典编年(本纪改名)、人物传(列传改名),志(或专史)、表(以上重在叙述宏观史实,即“史以记事”故“述而不作”)、图典(重在表现图说清史)。此外,另设纪事本末以述重要历史事件,附于概要之后,或作为六编之附录。

序号:011

作者

刁书仁

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标题

清史体裁应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而加以创新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8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而加以现代化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我们今天重修清史,是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修一部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正史,以此作为旧史的终结。在体裁上别无选择,应沿用纪传体的基本框架。纪传体的缺点,一是其基本结构明显反映出封建等级制的特征,二是难以体现历史的发展规律。纂修大型清史体裁应以纪传体体裁为基本框架,加以改造与创新。可分为如下五部分:综述或总论(为全书总纲,旨在展现清代社会发展的脉络,总括清代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文字以40-50万字为宜)、纪(清史编年,由本纪演化而来,占全书十分之一)、列传(仍沿用旧名,应为清史的主体,占全书十分之四五)、志(沿用旧名,内容类似专门史,尤其要增大社会经济、文化学术、风俗等方面的容量),占全书的十分之五左右)、表与图谱(可合二而一,根据需要灵活确定)。

序号:012

作者

李小树

单位

标题

几点说明

性质

对调查问卷的几点说明

字数

打印稿6页,约3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关于体裁的选择。这应当是一种在吸取和保留作为传统优秀史著体裁——纪传体的精华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及史学本身发展的需求而进行必要变革的带有“扬弃”性质的新的体裁。以纪传体为形式分阶段详尽记述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发展与变化,是自这一体裁创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史家耗尽心血而成就的一项千古不朽的“文化工程”。新修清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在学术上和文化上弥补这一工程因《清史稿》而留下的重大缺陷,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新史作为这一文化工程的组成部分,在体裁上应与组成这一整体工程的其他史著基本保存一致。赞成已有学者提到的几部分组成,即纪年、典志、图表、传记、载记。关于文体的选择。选择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是从保证新著本身的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对史学的要求两个方面考虑的。雅洁的现代书面语,在任何时代都是撰修史著在文字表述上的最高层次。关于字数的选择。我选择2000万字。二十四史总计4500多万字,新著虽然篇幅可以大一些,但字数太多,会形成篇幅上的失衡。应将新修清史视为记述清代历史的核心史著,而不是无所不包的大汇编。在中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中,凡属非史料汇编性质的成熟的史著,鲜有篇幅大而质量又很高者。

序号:013

作者

林家有

单位

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的一些意见

性质

略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2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盛世修史已成为我国史学发展的模式和定势。定位: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大工程,是要为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修一部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正史(清代中国的全史),为今人和后人提供史籍精品,为史学保存史料,为中华民族积累精神财富。在继承中创新,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没有继承,不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就不成其为与二十四史类似的中国正史;但不创新,就会失去时代性,也就很难反映新中国的史学水平和新时代中国史学界的智慧,以及为今人、后人服务的史学功能。新修清史的目的在于保存史料,为中华民族积累精神财富,因此其特色在于“全”,必须是全面的,或多方面的,应该包括地理、民族、人口、宗教、政治、军事、法律、社会经济、中外关系、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传媒与著述、重大事件、皇帝、大臣、督抚及各界重要人物,等等。从体裁上,新编清史应该是不新不旧、又新又旧,所谓旧是指形式上采用纪传体,所谓新是指纪、传的内容是新的,图、表等的内涵跟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也不同。赞成分为6个方面。“纪”写清代重大事件,不包括在志里面的内容。“志”的范围应扩大(举11种),“表”也应有所不同。“传”可将皇帝请下来与其他重要人物排在一起。文体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或用梁启超的半文半白。

序号:014

作者

达力扎布

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编写体例的一些想法

性质

侧重少数民族问题

字数

打印稿3页,约2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与章节体相结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从传统纪传体的角度看,《清史稿》没有完整地反映清代少数民族历史,更不要说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记载,新修清史在适当保留原有内容的同时,应更广泛地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新清史在采用纪传体和章节体结合的体例之下,主体部分应包括以下部件:概述、纪(大事年表)、志、传、表、图。在这种体裁之下,少数民族历史内容应通过设志和列传来更全面地加以反映。各民族的情况能合的尽可能合在一起叙述。可设民族、八旗、语言、宗教、风俗、生态环境、职官、服饰、建筑、交通、经济上(北方)、经济下(南方)艺文、医药、艺术、礼仪、家庭、地理、兵、饮食等志中的少数民族部分。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入列传,或设合传、类传,有些重要部落或事件设专传。

序号:015

作者

白拉都格其

单位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

标题

“旧瓶”装“新酒”刍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4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传统纪传体基础上加以弥补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练典雅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传统一代通史,就全面系统地记录史实、保存资料而言,以人物为中心并包含志、表的纪传体更具优点。章节体除现代性种种优点、优势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多地贯穿、体现着著者、主编的主观意识即所谓观点,二是应为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体。关于文体,尽管各据理由,众说纷纭,但恐怕采用简练文雅的现代书面语是无从别择的必然。旧瓶的改造:弥补公认的纪传体本身的缺陷。总叙(综述、概述)和纪略,均应为纪、志、表、传本体的弥补性质,而不是纪传加章节的混合体。总叙可定位于十万字左右(简明的章节体),纪略的每篇应掌握在三五万字左右(类于纪事本末体)。新酒的酿造:增加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外交(外来侵略)、少数民族等方面内容,重点在志、表的类目,特别是增加能够体现“旷古巨变”即近代化内容的类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略)

序号:016

作者

李根蟠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标题

《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及《对“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的说明》

性质

详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7页,约9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和章节体嫁接而成的新体例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框架纲目表》共列出总序、综纪(含通纪、世纪、事纪)、典志(含生态环境、疆域人口、民族宗教、经济财政、社会民俗、政法军事、文化科技、中外关系等典,典下再分若干志)、列传(含皇帝、贵族、名吏重臣、农民领袖、民族界、宗教界、华侨界、工商界、思想界、文艺界、科技界、改良派、革命派、外国人士等大类,类下再列出具体的传记)、表录(含大事年表、职官表、经济表、著述表、索引等项)等5个一级部件和30个二级部件以及若干三级部件。《说明》则强调:主张新修清史采取纪传体和章节体嫁接而成的新体例。其上部,其骨架,是改造了的纪传体;其下部,其肌肉,是改造了的章节体。设计新编清史撰写体例的前提是这本书的定位。与二十四史的衔接以及立足于新时代的创新,这两者是可以适当兼顾的,但基点应放在后者。我们现在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我们编写的清史,必然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正史的面貌。

序号:017

作者

姜守鹏

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我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3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为框架,再加以补充、改造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确定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指导思想应为“弘扬传统,与时俱进”。中国修史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三:一为秉笔直书,二为不断创新,三为寻求便宜(便于后人查阅使用,有利于后人借鉴)。清代社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有着许多新的特点。反映这些时代特点的清史自身也必然有许多特点,因此还必须有所创新。写一部“清代通史”很有必要,但和全书其他部分比起来,总好像是另一部书,建议将其单独析出另修。可在清史另设“总论”(或总记、总述)部分,起到全书“纲”的作用。关于专史或志,倾向于仍然按志来设,最少应设下列各志(列举27种),特别是要增设“生产志”。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如其主要活动及影响发生清兵入关之后,应为其立传;清末牺牲烈士应为其立传;清末民初人物,如其主要活动和主要影响发生在民国,清史只记其在清代的活动事宜,而不必单独为其立传。清代皇帝及其子孙后裔共84409人,可将其子孙中受封世爵的1978人列表;清代皇女共94人,可全部列表。

序号:018

作者

谢本书

单位

云南民族学院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性质

略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现代章节体为主,实行一种体裁综合创新方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确定,时代性是基本的立脚点。新的清史既要与二十四史相衔接,更要立脚于现实,突出创新。赞成以现代章节体为主,实行一种体裁综合创新方案。其框架为:综论(或总论)、史(包括通史与专史,通史宏观论说清史之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全面系统,高度概括;专史分门别类,叙说各专门史之发展。此两者应是新清史之骨干部分)、传(按人物设传,以时间先后为序,分类可考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外籍、其他等)、表(列表包括编年、世系、疆域与行政区划、经济统计、民族分类等)、图(地图、图籍。图片、照片应适当收入,还可分散一部分到相关内容之中)、纪(南明纪、太平天国纪、清史前纪、清史后纪)。著述目录、档案资料及其他资料介绍,列入附录之中。资料目录加最后之索引,可以成为附录专册。建议使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总字数以2000万字为宜。大型清史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但字数太多也不一定合适。1840年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将“救亡”与“振兴”作为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主线。

序号:019

作者

来新夏

单位

南开大学图书馆

标题

关于编纂新《清史》的体裁体例问题

性质

详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7页,约9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通行语体文

内容摘要:新《清史》所写对象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历史的组成部分。要保存整套正史类型的大体一致。体裁应采用纪传体,但时代不同,无法避免新事物的出现,所以赞成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可采用纪(可废本纪一体,但需另立一总纪,或称总论、综述、概述。自成体系的政权不宜立载纪,可改立别纪。三藩属叛乱,可入列传)、表(有所增删,还可在志中附表)、志(可使历史立体化,但难以尽述。新编志书在专志设立上多有创意,可引作他山之助)、图(左图右史是中国悠久传统,在史书中可有三类,即地图、器物图和艺术图)、列传(人物为史书之灵魂,清史所收人物应以卒年为准,且须是在清政权下生活者。排序以传主生年为序,以免祖孙父子倒次)五体。附录部分:增《清国语解》,对本史所涉及之清语给以解释;列入《纂修清史文献》、《纂修始末》及《凡例》等;编制索引。文体可采用通行语体文,但文字须避免拖沓,尽力做到要言不烦。新编清史不能超过二十四史的总和(2700余万字)。出注问题:送审稿一律加注,定稿则应全部取消。

序号:020

作者

张越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6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基础,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型清史一方面要考虑继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有新的面貌。文体的不同,就是新面貌的一种反映。应该使用现代书面语,但要做到准确、凝练、生动。中国史学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二十四史。新清史在大的方面要有意强化与二十四史的承接关系,在具体方面则应淡化对《清史稿》的过分依赖。选择以纪传体为基础,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因素。志、传、表几个部分内容比较明确,唯有纪的部分因囿于封建王朝制度的特点而以皇帝为纲,在今天不必遵循,可做相应变通。志是最能反映被记载时代的特点和今人对当时历史认识的部分。疆域、人口、民族关系、外交、宗教、环境、灾荒、科技、民俗、移民等都可设相应的志。传的撰写不应求人物之全。载记似不宜太过详尽。图的类型,除地图外,建筑、器物、艺术、发明、发现、民俗等的图片、图解、图示均可使用。史书的体裁体例仅仅是形式,如制定得过于详细繁琐,反而是弊大于利。

序号:021

作者

孙健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标题

(致戴逸)

性质

略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3页,约1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全史可分以下部分:序、本史(或称通史、主史)、分史(或称专史)、纪(首先是本纪,载记亦入其中)、表(皇帝、封爵重臣等)、典志(主要写典章制度、自然情况,如军事、政治、经济、法律、民族、艺文、礼乐、习俗、天文、地理、河流湖海、对外关系等)、传(人物列传)、附录(编年、著述书目以及其他栏目不适宜而又重要者均可列入此中)。具体回答戴逸教授提出的问题:应有天文志,但须摈弃迷信色彩。地理志有些可用图。邦交志、中西外交史,称谓都不太好,可用清代外交关系史。河渠志可改为河流湖海志,以水文为主。兵志可改为军事志。交通志可列入经济志中。皇子系表确实繁杂,可取掉表的格式,只按系,下面列出名字。列传人物,应以其在清一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重要性而定。明清之际人物,主要写清代时期,但应追述前朝的情况,陆皓东、袁世凯皆应立传。南明和太平天国写成载记,列入纪中;准噶尔和吴三桂只在史中记叙即可。职官表可简化后放于附录或典志中。(以下略)

序号:022

作者

于沛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标题

2003年2月22日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性质

编纂清史的科学性、世界性等问题

字数

打印稿5页,约4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不赞成用文言或浅易文言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强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从现实出发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不仅要开发自然的、物质的资源,而且要开发历史资源,纂修清史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时代精神的核心之一是民族精神。我们要修的清史,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清史。纂修清史不能仅仅停留在“考实性认识”的水平上。作为一个统一的工程,自始至终应有一明确的、统一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有完整的历史思想贯穿其中。编纂体裁体例的确定,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相反。对于二十四史不必看得过重,以至束缚我们的思想。当代中国学者纂修清史,体现的是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中国人民对清史的认识,其中离不开对当代中国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展望。世界性首先是民族性,纂修清史时,没有必要考虑外国人是否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有7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语言既是符号系统,也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纂修清史用文言、浅易文言似欠妥,这不是单纯的表述形式问题。

序号:023

作者

龙盛运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致陈其泰)

性质

略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4页,约12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采各种体裁之长,避各家之短,自成一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建议将本纪改为通纪(占全书1/10,即300万字),采用变通的章节体的写法,新加编年的大事记(100万字),其大事有延续数年者,可按纪事本末写法,在其发生或终结年月日概述其全貌。全书不要过3000万字,但最少也要2000万字。传:督抚尚书原则均应立传,官位虽不及但有贡献、有特点也可立传,如循吏、干员等。可新加学人、艺林,商人名称可另考虑。志:天文志如不能较多超过清史稿,可暂缺。兵志应包括八旗、绿营、勇营、新建海陆军。应立华侨志、金融志、实业志等。表:可将皇子、公主、外戚三表合并为皇室一表。大学士等表均应保留补充,新加内外战争中的钦差大臣表。与清政府进行武装对抗的政权,没有必要单列载纪,可在通纪中详述。同意清史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表述。简易文言文现在和将来的读者看不大懂,且现在参与修史诸公绝大部分写不了,少数能写者能否达到行文流畅文笔精炼的程度,似也无绝对把握。与其将来骑虎难下,不如一开始就采用精炼的白话文。建议近代史研究工作者改变角度,对1840年后的清史进行深入研究,为民族文化的壮举出一点力。

序号:024

作者

支运亭

单位

沈阳故宫博物院

标题

关于大型清史编纂体例、文体的几点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并侧重论述清前史

字数

打印稿7页,约4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章节体为主,综合其他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纪传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已经消失。纪传体写作的重心,是紧紧围绕帝王的政务活动,纪是皇帝的活动概况,传是为帝王服务、为政权服务的各类人物纪要,志是这个政权赖以构成的各项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代之而起的是观察历史的新角度和新的写作方法。90多年来的史学实践也是中国史学传统的一部分,不可不继承,更不能在此基础上倒退。清史稿倒是与二十四史衔接更为紧密,此次重修清史不能囿于重修清史稿的束缚。建议以章节体为主干,综合其他体裁。文体以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为主。为弥补章节体通史在保存和超越资料方面的不足,可另设编年、传记、志书、图表等类,作为辅助项目,服务于主体部分。满族在1644年入关之前,就已建立了国家,要在新修大清史中给予清前史足够的地位。沈阳故宫已成立“清前史研究中心”,期待着能为大清史的编纂工作做出贡献。(附: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及沈阳故宫的相关研究成果)

序号:025

作者

朱东安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编写体裁的一点思考

性质

综论,侧重若干问题的辨析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章节体通史为主体,辅以专史、传、表、图等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反对用文言

内容摘要:同意采用以章节体通史为主体(取代本纪而作为全书的纲),辅以专史、传、表、图的体裁,还可以再加上大事记、词典等。不同意采用纪传体,更反对用文言书写,因为这样做政治上不合成例,学术上与现代史学脱节,且与作者、读者均有不便。纪传体给具体操作带来的麻烦以及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无能为力,主要在晚清部分。《清史》应是清代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纪传体正史已随着帝制的终结而终结,用不着为了一个清王朝先让它活一回,用完后再让它死去。晚清咸同光宣四朝,即使咸丰帝、那拉太后和摄政王载沣,也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宰。如何真实地反映各方政治势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揭示这一段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非易事。若按纪传体寓褒贬的基本规则,不仅要为洪秀全立本纪,更要为帝国主义立太上皇本纪,才能说明清皇的洋奴名分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性质。故至今无人用这一体裁写近代通史。

序号:026

作者

经君健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标题

读《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

性质

回答戴逸教授提出的20个问题

字数

打印稿6页,约5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原文对多数问题作答且有所合并,现按载纪、志、传、表等归类如下)载纪:新清史中,不仅太平天国应给以足够篇幅,多次农民起义也应有所反映,影响大者,以载纪详述,其余可考虑列表,建议立《农民起义志》。志:天文志、乐志专业性强,不一定入新清史正文,可另刊。地理志以文字为主,辅以地图,并附表。府以下地图不必新绘。衣食住行融入食货志(改为经济志),另立风俗志。礼志、舆服志保留,且须更加丰富。艺文志可精选若干著作撰写提要,可另出《清代论著存目》。书目分类法可另议。外交志分列各国可能更方便些,近似外交专史似无大碍。河渠志不仅要有水文状况及水利设施,且应有管理机构。交通志仅列铁路、轮船、电报、邮政是可以的(当时新式交通、通讯只有这些项目)。工厂、矿山应入工业志,银行与票号列金融志(均属经济志)。传:可以某一方式为序,附以多种形式的索引。明清、清民之际人物凡在清代有重大影响者都应立传,其在明代或民国的活动可简略些。表:职官表可另刊。新史在篇首篇末附以简论是必要的,可给读者以提要,也是反映编者观点的阵地。

序号:027

作者

董守义

单位

辽宁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之我见——为古典史学的终结划句号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3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清史稿》为构思框架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文白相间为宜,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亦可

内容摘要:此次倾国家之力以修清史,应修成一部高质量的可与前二十四史相匹配的传统史书,以成传古典史学的终结。最好办法是以民初所修《清史稿》为构思框架。本纪:改以《纪事》任编年记事,亦可采《载纪》之法。志:天文志、灾异志可予勘正补充。地理志可置全盛时之全图及省区图。河渠志以流域之水文情况为主,水利设施可置于“工程”类内。食货志、交通志可整合为经济志,可新增工厂、银行、手工业及商业、标志性建筑及工程。兵志增湘军、淮军、练军及新军。职官志缺略晚清新衙门机关及新职官,应予补全。礼乐舆服等志应增益社会各阶层或各主要民族之代表性礼乐及舆服风尚。增民俗志、传媒。表:可以“世系”代“世表”。职官年表可重订。列传:重新整合,另立新目。忠义、孝义、烈女(摘引者按:应为列女)等卷为清代社会生活之事实,可考虑改设新目以分布之。土司、藩部、属国等可改为志移邦交志之前。行文与所用体例相适应,主张以文白相间,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亦可。

序号:028

作者

白新良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篇目的意见

性质

综论,侧重若干问题的辨析

字数

打印稿3页,约41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赞成用纪传体而有所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规范的语体文

内容摘要:赞成用纪传体而有所创新。在保留纪志表传几个基本要素的同时,另增纪事本末。纪:篇目名称除宣统帝以其年号外,其余均以其谥法命名,保留帝号至1925年,增设宣统后纪。志:可专列人口志。表:另增八旗都统年表。传:忠义、孝义、列女,应删。其中个别人如王国维可并于他传或另行立传。删除人物总量当在旧作三分之二以上,以所余篇幅增补新传及新的体裁。循吏应改为清官,儒林、文苑、艺术、畴人可分别改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学者等。属国传应改为邻国传。新增清代皇帝列传,列于列传之首。增设少数民族、宗教界、外国传教士、历次秘密宗教或农民及少数民族反清起事代表人物、文字狱羁祸人员、革命党人。明清之际及清末民初人物,应着眼其在清史中的地位从宽收录。后妃传中的孝庄、慈禧,诸王传中的多尔衮等可立专传,其余改设后妃表和诸王表。纪事本末:可设百题左右,字数以百万字为宜。载纪:应当谨慎,尤其不要授人以柄。洪秀全太平天国事迹太多,可增设其他人物传以分其篇幅。此外,正补旧史误漏、从宏观上改变旧有认识、改动文体等也都很重要。

序号:029

作者

方雄普

单位

中国侨联办公厅

标题

关于编纂清史的一些片断想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4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

内容摘要:为与二十四史象征性地衔接,可将通史改为通鉴或通志,将专史改为分志,书目可删,作为副产品。照片可列入大部件或插入各个部件中。大型清史的重头戏在传记、通史和专史,赞成3000万字的总规模,通史100万字,专史约60部,1800万字,传记约400-500万字。专史即分志,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资源、社会等大类,类下设志(文中列出38个志名)。在诸分志中,华侨志不可缺。在确定大部件及体裁体例的前提下,应加快组织队伍,建立好的运行机制,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在时间上,我们再也耽误不起了。

序号:030

作者

朱仲玉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标题

对新修清史的一些粗浅建议

性质

综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手写稿9页,约3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发凡起例,是修纂史书的基础工作。制约史书体裁的三要素是时间、人物、事件。编年体时间观念较突出,纪事本末体记事过程清楚。纪传体弥补了前两种的缺点,但容易重复或把完整的事件割裂,且本纪是帝王本位观念,不符合现代民主潮流,所以需要改革。新修清史应采用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的体裁。第一部分记事,可定为大事概述或概述。概述比综述好,概是大略、大体的意思,其精细部分放在人物传记和专史中去细表;综是聚总、集合,既已聚总集合了,就不必再分开来说了。第二部分记人,称为人物传记或传记,应当分类写,每一类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三部分是专史。下面再分细目。第四部分是表,下面按表的内容命名,科举鼎甲也可以列表。第五部分是图,疆域图、分省图、战争形势图等,其多少根据需要和能力。第六部分为载纪,记与清朝并列的政权如南明、太平天国等。(回答问题从略)建议设严密的组织机构,总主编之下,应有部主编、栏目主编等。还要多请顾问。

序号:031

作者

李长莉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体例的设想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5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加以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

内容摘要:总体定位:为今人和后人提供一部综合全面、确凿客观、简洁明晰的清代信史。大框架仿照纪传体,但部件设置应按现行通则分门别类,建构一套全新的部类架构。通志和专志宜采现代章节体,以使记述更系统、完整,但须以记述史实为主,少加评论阐释文字。各部件既相关互补,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以便读者有选择地购存和阅读。字数:3000万字。文体宜采精炼的现代书面语。除特殊情况,一般不用引文和注。拟设六大部件:纪年(或编年)、志(分为两类:一、通志:章节体通史,100万字,记叙史实,少予评论,文字简洁,不予铺陈,故名其为志;二、分志:分别记述各专门史实,章节体,又可分为典志、专志、事志三类)、传(不宜拘于旧分类,凡与清代历史有关涉者均应入传)、表(除政治性表格外,宜增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旧艺文志亦可入表,但应创新分类,以便纳入晚清新学书籍和今人后人利用)、图(以自然和物质器具为主,人文图片宜插入其他部分)、纪(与清朝正式政权有交叉的政权形式)。

序号:032

作者

王绍曾

单位

山东大学

标题

(致路遥教授)

性质

综论,侧重艺文志

字数

手写稿3页,约31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采用纪志表传形式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必须沿用文言

内容摘要:建议成立国史馆,以为永久计。《清史》应与二十四史相配套,其体例应采用纪志表传形式,有人建议加图,似可考虑采纳。通史体例,系属章节,未可兼采并用。文体必须沿用文言。如何网罗人才,当属首要任务。编委中要有精通满文专家,是否需要蒙文专家,亦须妥善斟酌。事出众手,最后如何笔削,似应加考虑(光绪时国史馆有笔削员)。戴先生两次提到拙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足见对艺文志之重视。但戴先生所云三巨册,第三册实为索引,不可混为一谈。专家意见,即使清史稿艺文志、艺文志补编等与此合而为一,尚须增补,而非删汰。艺文志之主要任务,在全面反映一代著作之盛,为穷究一代学术文化提供条件。如为节省篇幅而加以删削,无异削足适履,未敢苟同。过去编纂《拾遗》朝夕相随之门弟子及其他同仁,现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重编艺文志其势已不可能。我虽有此意,亦徒唤奈何。此事只有请戴逸先生另请高明。关于清史艺文志如何分类设目以部勒群书,我等在《拾遗》中已基本解决。

序号:033

作者

周伟洲

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3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创新、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左右,采用如辞书式的书面语

内容摘要:在体例上应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不能变了体例,不伦不类。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创新、补充和发展。采用如辞书式的书面语。初步设计方案:序论:代替通史,因通史章节体加入纪传体的清史有些不伦不类,篇幅60-100万字;编年纪:改造原旧史中的本纪、外纪、世家、载纪等,不必太细,只记大事,可再分序纪(记清开国前的编年史实)、编年纪(以清帝为序编年记述)、外纪或别纪(记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汗国入民族志及人物传记,吴三桂列三藩传),整个编年纪约400-500万字;史表:可将一些不列入传中的稍重要人物列出,可列者如帝后世系、职官表、大学士表、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督抚、疆臣等年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出国大使表等,约100万字;列传:大致以每朝代为一类编,原忠义、孝义、遗逸、列女等类传可删,为全书主干,约700-800万字;典志:典下分志,共分政务、经济、天文、地理、军事、民族、宗教、邦交、艺技9典30余志,约400-600万字;图:不专门列出,而是插入相关部分。(总字数1660-2100万字)

序号:034

作者

秦国经

单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标题

大型《清史》设计方案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以《清史稿》为参考,加以现代的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宗旨:全面、系统、真实地编纂有清一代的正史,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为祖国和世界文明建设服务。文体: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以《清史稿》为参考,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规模:3000万字左右。方案:纪:通纪(即清代通史,以章节体写清朝兴盛衰亡的过程及规律)、本纪(即清史编年,加上清代各帝的生平及功过评论)、载纪(南明、太平天国等);典:清代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典章制度(职官、选举、刑法、兵志、礼乐、舆服、民族、邦交,共8种);志:清代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专门史(天文、灾荒、时宪……语言、宗族、宫廷、文物档案等,共20种);表:(皇子世表等,共13表);传:一、入选原则(计10条),二、人物按时序排列,后附分类索引,三、传主约2000人;图:图像(帝后及重要功臣图像,重大历史事件的图像、照片),图牒(天文、舆地、战图、江海、河道、名胜、寺庙、陵寝、风水;农耕、纺织、盐、茶、工艺品生产技术图)。

序号:035

作者

屈六生

单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标题

《大清史·列传》应体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点

性质

侧重少数民族人物传记问题

字数

打印稿6页,约4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无论主张何种体裁,列传部分必不可少。列传主要指人物传记。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叙述,能较深刻细致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发生的大事件及其发展变化情形,从而间接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清史稿》列传部分,满族因是统治民族、蒙古族因其政治地位较高入传较多,但并不完全。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入传者寥若晨星(整个新疆地区仅一人入传,还是汉族民团首领,藏族地区竟无一人入传)。《清史稿》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划分为土司、藩部和属国三种。纂修《大清史》时,土司、藩部名称仍可用,因是历史名词,但应归入地理志,其重要代表人物单独立人物传。属国称呼不宜再用,更不宜放入列传。纂修人物列传,还是分类为好,每类再按时序排列。民族人物中,凡具有专门特长或某一方面业绩者,应归入相关类,而在民族类中设“参见”条。无论分类与否,索引总是应该做的。分类有难度,但可体现大部头书籍的编辑质量。今天修纂民族、宗教类人物传,收集资料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利用民族古籍和外文资料。

序号:036

作者

汤志钧

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重修《清史》的几点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4页,约11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最低2000万字,简明文言

内容摘要:《清史》继承过去的修史传统而又有时代特点,是带有工具性的专史,必须资料原始,内容实事求是。从其规模最低为2000万字的设想,其读者对象应是图书馆、高等院校及专业工作者,是带有资料性的专书。它是纪传体,应该超越《清史稿》,如不能超越,又何必重修。《清史》的文体,应以简明文言为宜。原始文体,如上谕、奏折,自宜保留原状。曾听国外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说:“看中文,文言文比白话文好看。”戴逸和李文海同志的设想,首列编年,这是可行的。但什么放在编年,什么放在纪中,望立一原则。传记是全书的主体。一般来说,人名、地名、官名、年代、称谓,可据碑传,但其多谀词,即所谓“谀墓”,自应注意。通史放在《清史》难免重复,也不易写好,不如另出专书。志、表、图,地理志仍宜保留,有时不能由图来代替,如沿革、更换。艺文志似需立一原则,何者应存,何者可删。经史子集外,可增“西学”。“清史著述目录”似可不必,书后可加阴阳历对照表、韵目代日表。

序号:037

作者

王景泽

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

标题

新修《清史》体例体裁论证与设计方案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6页,约8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优雅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自《史记》问世后,以纪传体修前朝之史成为史家传统,甚至由私修发展到官修。新清史之修纂,应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以体现当代史学界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纪传体是“结构式”的,较适于新纂清史的要求,但也有一些缺憾和不足。所以主张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关于其文体,主张采用精炼、优雅的现代书面语。其规模以3000万字左右为宜。设计方案:凡例:发凡以言例;纪:史之经也,又分为总纪(概括有清一代历史)、纪(近似于本纪,但不冠以帝王庙号,而是按年号设置。应首列清朝前纪、次列崇德纪为正纪之始)、载纪(记与清朝相抗之政权,列举6种);志:史之纬也(列25种,并附具体说明)、表:以明系统(在《清史稿》基础上酌量增减,列14种并附说明)、传:突出人物,是纪传体的特点之一,也是优点(分为列传和类传两类,并附说明)、图:旧史所无(共3种,附说明),并附“考疑”(作为新修清史主体之附件,但不可缺少)。

序号:038

作者

沈雨梧

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标题

关于编纂《清史》体裁体例的一点想法(另附补充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5页,约22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加以改造、创新、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为宜,简易文言为好

内容摘要:清王朝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特色的王朝。既有封建经济发展的康乾盛世,也有资本主义萌芽;既有开拓疆土,也有丧权辱国;既有处理民族关系的错误,也有积极的一面;既有封建社会形态,也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编写清史要体现这个特色。可分清代前后两大不同社会形态时期编纂,体裁体例前后有所侧重和不同。编纂的框架,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创新、补充和发展。特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方志、专业志。清史编纂采用简易文言文体为好,一般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还是看得懂的。清史规模3000万字为宜。要花大篇增设畴人传(科技人物传)。清代的民俗,建筑、服装文化,等等,都很具特色,具有时代气息,值得大书特书。清代的国画、音乐,在封建社会有重大发展,在国外也有影响。清代的园林,与环保有关,也有特色,也要写。

序号:039

作者

方之光

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的几点设想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继承传统纪传体为主,又吸收近代章节体长处的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有清一代历史的科学定位:转型时期新陈代谢的历史。这一历史特点,决定新编清史的体裁,应以继承我国传统纪传体为主,又吸收近代章节体的长处,形成融传统、近代、创新为一体的新体裁,不赞成完全以近代章节体为主的体裁。因清代大部分历史是古代传统社会的延续,晚清时期向近代社会转变仅仅是开始。新编清史的体裁体例应当是:既继承传统史学的优秀遗产,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防止新旧体裁的机械的凑合,搞得不伦不类,又要反对旧史学内容和体裁的完全复活。有关部件设置的建议:综述(吸收章节体优势,克服纪传体“大纲要领,观点茫然”的局限);编年(去帝王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局限,保留其时间顺序合理部分);传(把纪传体中本纪全部放入传中,把24姓家谱的英雄创造历史,转变出体现人名是历史创造者的民史);志(典章制度要作动态论述,扩大其范围);表、图。

序号:040

作者

耿云志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编纂清史体裁体例的一些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4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基础上,同时吸收其他体裁优点,使成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不下于3000万字,白话国语

内容摘要:重修清史是必要的,但现有研究队伍和现有研究成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纂修一部“国家正史”的清史,实是一件极具难度的重大学术工程。必须周密筹划,组织好队伍,积极而又谨慎地努力工作,以期取得好的成果。在选择和拟定体裁体例时,必须认真考虑其规模、水准,必须反映清代处于转折时期的变化,必须反映新的史观和方法、知识、技术,必须考虑其读者是今人和后人,除清史研究者外还有其他人。新修清史必须有较大规模,应不下于3000万字。在体例选择上,应与以往正史体例不甚相远。传统正史体例较易部勒繁杂史料,在撰述工作的组织上亦有其方便处。新清史应在吸收传统纪传体的基础上,同时吸收编年、纪事本末及章节体的某些优点,使成为传统体裁与新式体裁相结合的新体裁,主要包括综论、大事编年、传记、志、表、图各部分。志应做较大变通(具体意见略,共24个类目)。传记部分,没有理由沿袭清史稿的设置(具体意见略,共13个类目)。文体:历代修史、著书,皆用当时人所习用之文体,并无刻意模仿前代文体之例。采用白话国语,其理甚明,无须多说。为真正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应下大功夫先做搜集、整理重要史料的工作。

序号:041

作者

冯祖贻

单位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标题

大型清史编纂的三点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纪传体基础上加以革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应采用简练的白话文

内容摘要:一、未来的大型清史应坚持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的总体编纂方针。创新是时代的需要。继承是因为拟议中的《清史》毕竟与二十四史衔接。纪传体风行二千年,列传既是其主体,又是其精华。为此赞成在原有纪传体之上加以革新的提法。二、构架:论(综述有清一代历史大势,重要事件,是一种压缩饼干式的通史,可称为清史总论,不用章节体,以免篇幅过大)、纪(纪年,用公元清帝年号依次排列发生的重要史事,可仿《资治通鉴》的写法)、传(列传,应作些分类,以清眉目,初拟15种,传的写法,应寓论断于叙事,少发议论)、志(称志比专史好,因为一用专史就会放开写,称志就会谨慎得多。志是传以外全书的重点也是难点)、表、图、纪(载纪):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附录:容纳一些需要讲但无法归之于上述各部分的内容。可收录清朝的重要文书,置于此,有备史征。三、文体的选择,应采用简练的白话文。整个清史,尽量不要考虑章节体。

序号:042

作者

丁平一

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管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1页,约9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将纪传体等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将纪传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进行一种体裁的综合创新。赞成戴逸教授的方案。几大部件:编年(或大事记):以时为经,简其录入,60万字左右;通史:采用现代章节体,约200万字(以晚清为例,设计部分章节);传记: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各领域的重要人物,帝王可单独作传。皇子及皇室后裔可用表或附录的形式。其他人物一是按年代排序,一是按类别排序,各有短长(以鸦片战争后湖南人材为例作了一些分析);专史(志):大致可分如下一些门类(略,共列出25种)。语言和体裁:宜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和简洁流畅的叙事体。五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传统不应在我们这一代被否定。

序号:043

作者

郭平梁

单位

新疆社会科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体例的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章节体清史,另编清朝百科全书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章节体清史500万字,清朝百科全书1500万字

内容摘要:有人主张沿用纪传体修纂《清史》,说的是形式,反映的却是历史观。二十四史和其他古人的历史著作,其共同不变的观点,就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历史。纪传体是这种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纪传体的突出优点是内容广泛、门类繁多、资料丰富,但成书越晚,这种优势就越弱。对今人来说,《清史稿》在这方面的优势几乎为零。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成为新修清史的灵魂,但一个比较好的体例也是不可缺少的。建议用章节体修撰《清史》。可分三步来做:一、对清代史实大盘点、大梳理、大编排,编写一系列专题文和图表;二、编写。三、书成后,回过头修订素材,汇编为《清朝百科全书》。文体应用白话,但要讲究科学性。字数如用章节体不超过500万字,另编“百科全书”再加1500万字,总起来不超过2000万字。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平而不是高数字。字体用繁体为好,在书内与引文一致,在读者中也不致引起什么困难,在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中更易被接受。

序号:044

作者

陈锋

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思考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3页,约1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纪传体史书的框架内进行编纂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明白话文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应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在纪传体史书的框架内进行编纂。纪、传、志、表是纪传体的基本格局,可改纪为编年,罗尔纲的叙论可改为概论。载纪似不可缺,但名称中可省略“载”字。图为旧史所无地图及名物图等又非常重要,可考虑增设。总体格局:概论、编年、列传、载纪、志、表、图等7种。传:列传中,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遗逸、艺术、畴人、列女等可以保留。其他人物也尽可能予以分类。应为外来的传教士等“洋人”立传。志:问题最多。有的可以易名,有的需要分设,更重要的是需要增设。表:《清史稿》现有十表,可考虑增列财政、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表。关于文体:用文言文或现代通用的白话文似乎都不合适,应采用一种简明白话文,并找出一个范本,如梁启超的文章,以统一撰写风格。若用简明白话文,还有一个与旧有史料文风统一的问题。

序号:045

作者

王俊义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的体裁与指导思想及其它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7页,约8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练的书面白话文体

内容摘要:传统的纪传体裁从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以君为纲的编纂原则相应的一种体裁。今天重修清史,其目的不是要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修一部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所谓正史,而是要修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的、科学地阐述和总结清朝时期268年历史的、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内容丰富的新型清史,其应选用的体裁,还是以综合创新体更为适宜。而且应采用简练的书面白话文体。重修的清史肯定在许多方面胜过《清史稿》,但没有必要取代它。有学者主张新编清史是继《清史稿》之后的一部清史,这是比较客观的。只要新修清史反映了当代学术水平,达到很高的标准和质量,为国内外学界所公认,不管与旧史衔接与否,都丝毫不影响其价值和重要地位。它是今天意义上堂堂正正的正史,与历朝历代所修正史相比,也毫不逊色。

序号:046

作者

钟文典

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对编纂《清史》的几点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1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毋须过多考虑篇幅问题,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国家修史在体裁体例上似应较多考虑继承问题,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赞成以纪传体为主,并从需要出发,兼用编年、纪事本末、以及综论、附录等。国家修史,机会难得,希望多在“全”、“新”两字上下功夫,从实际需要出发,毋须过多考虑篇幅问题。列传人物,建议以传主死年为准,如此方能盖棺定论,而又不至寅吃卯粮。清末民初人物,其在清代的言论,可在各有关部类中予以介绍。评人论事,尤应实事求是,不要随意褒贬,轻下结论。赞成使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力求行文精炼,语言规范,表述准确。关于清史纲目,设想分为6个部分:综论(或序论、综述、概述):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综论有清一代重大问题的得失及其经验教训,为全史之纲;编年(或纪年):依年记述清朝从立国到灭亡的各类重大史事;表:帝后表等(列出13种);志:地理(文图结合)、天文(大力汇集,尽录遗存,切勿舍弃)等(列出25种);传(可列11类,人物排序,可据姓氏笔划);附录:有关此次修史重要文件、参考书目等。

序号:047

作者

林庆元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大纲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6页,约1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章节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编纂是复杂而浩繁的系统工程,应形成新的以章节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白著《中国通史》很值得借鉴。序说(说明基本资料及研究状况);通论(综述,采用章节体对有清一代重大问题加以论述);典志(不必用专史,天文史可以天文志的形式表现,分目可仿照方志,写法应是“横排竖写”,7条具体意见略);列传(纪不必独立,可融入传中。列传当分类,按出生年月排列,可按取代人物传稿入选原则处理,其余则以表格处理。明清之际及清末民初人物应立传);表(应设立各类图表。旧史不重视数字,现在编清史应尽可能给出统计表);大事年表(工作艰巨,但必须有),索引。《清史稿》文字过于简约,特别天文、地理的叙述,更使人感到晦涩。新编清史应采用现代书面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夹杂一些简易文言文,既可保存史料,又可普及。《福建通志》经标点后已近1千万字,且未经改为白话文,清史如以现代语言编写,应以3千万字为宜。

序号:048

作者

许增纮

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2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兼采纪传体等之优点,结合章节体而有所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500-3000万字,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现在编纂的清史,不必与二十四史同列。但纪传体确有其难以取代的优点,当择善而从,并兼采纪事本末及编年体之优点,结合现在通行的章节体裁而有所创新。如此可使新编的清史既能包容尽可能广泛的内容,又不至于缺乏系统性,从而反映出清史的全貌。除罗尔纲、白寿彝先生外,80年代徐泰来先生也做过有益的尝试。纪传体中的传、志、表应予保留,另以章节体叙史(叙论、综述、通史、史),可代纪传体之本纪而更系统,使“大纲要领”,观者了然;以编年体作大事系年,以清眉目、线索;以图明了疆域山川形势;以附录将有关资料、清史研究状况、索引等载于书后,以便检索、查阅。志,本含专史,但已有通史(或史)部分,故仍叫“志”为好(具体论述略)。载纪不必单列。编者的评价力求精炼,画龙点睛。清史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顺理成章。规模可预计为2500-3000万字。

序号:049

作者

祁龙威

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标题

修《清史》说略(供编纂委员会参考)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正文打印稿3页,约3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采用文言,力求简洁流畅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应是踵二十四史之后的中国“正史”。新书体例,建议仍以纪传体为框架采用编年、纪传、本末三体结合的方式,并吸取章节体之长,以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各部分构成:绪论:表明作者的理论和观点,并交代修史条例;纪:纲目体,记军国大事,采编年兼纪事本末之法,悉列帝号(顺治纪……)入关前为前纪;传:视事迹轻重,仍分别为单人传、多人传及附传,但不加儒林、文苑等名目。后妃、诸王、公主等有重要事迹者,列传,后半生入民国且入仕于共和政府者,一律不为列传。传后不加论赞;志:记录一代典制,记制度而不记自然现象。艺文志当记朝廷对艺文所颁布的政策法令和钦定“集成”“全书”等的编纂与印行,以及殿版局刻书籍等故事;载纪:南明、太平天国;表:不为皇族列表。采用文言,力求简洁流畅。少引原文,用语必须遵守当时体制。取材于原始史料,言必有据。对史料取宏用精,以昭信于千秋万代。

序号:050

作者

乔治忠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标题

试论新修大型《清史》的体例问题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6页,约1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基础予以修订改革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赞同3000万字

内容摘要:以纪传体为基础予以修订改革,是《清史》编纂的适宜形式,是使其行于世界传于后世而不衰的技术保证。整体结构上只设四大部件,不必网罗一切,有所为有所不为:清史总论:相当于全书的绪论、导论。对清代历史予以全面的理论性剖析,取章节体,在3千万字的整部清史中,可有50万字以内的篇幅;纪叙:纪表示要突出年代顺序的线索,叙的意思是叙事。纪叙不能写成简单的纪年条目,而是叙述清代历史的发展大势。其篇幅应达全书的7%左右,即200多万字。主张先书公元纪年次书清帝年号及干支,再书本年涉及到的其他政权年号;典志:分类记述国家典章制度以及与国家体制相关的社会事业。注意适当分合,特别要注意只追求分设而忘记合并的倾向(设立20志,略);传记:传有记人记事之别,一是人物传记,二是周边传统的附属政权传记(客观事实如此),三是记事性的传记,以类似纪事本末体的形式撰写。关于不单设表、图,不立载纪等的补充说明(略)。

序号:051

作者

杨德华

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设计方案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5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浅易文言

内容摘要: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修清史的初衷,当是源于对《清史稿》的不满意。新修清史应承接明史之后而成为第二十五史。宜采用纪传体为主要框架,框不进去或很勉强的东西,则加以改造。新修之清史,只有能与固有的二十四史相比肩,才能成为第二十五史。文体上采用简易文言,才有历史感。全书框架结构:编年:改本纪为编年,但某帝年号当书,配以公元纪年。志:记载一代典章制度,可有增减(分论各志,略);列传:是全书大头,过去的类传、群传,或所谓群体史,是为优点,但实际上翻检颇费时日,最好采编工具书的方法,在编排上加以创新。清史应有载纪。职官表、补艺文志之类补作之书,数量太多,不便容纳,一是定立标准,择要而入,一是改写。反映作者主观的“论曰”之类,新史可以省去,让读者传记去评论。志可变为志和专史两部分,以能囊括内容为度。有些专史可称为“××××之部”。

序号:052

作者

李振宏

单位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看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6页,约5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章节体通史为主体的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传统的封建王朝终结了,旧史的传统也已终结。必须屏弃所谓正史意识。纪传体已不能适应今人写历史的需要。关于新综合体的简单说明:清史通论:按章节体论述清代历史之发展,600万字;大事编年:按时间顺序记录重大事件,100万字;典志:关于不同重大社会历史现象的专门性研究和描述(列举天文志等计24种,略),每个门类以30万字为宜,总字数700万字;传记:收录重要历史人物,1500人左右,总字数在1000万字。人物传记不宜过于简单。图表:各种史表和图籍,总体规模,应控制在500-600万字。大型清史的编纂,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其整体规模在3000万字左右。

序号:053

作者

王开玺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设想与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4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必要的改造、补充、发展、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1500-2000万字,浅易文言文,精炼、准确的现代书面语亦可

内容摘要:传统纪传体过于陈旧,编年与纪事本末体均不适于大型清史的整体编纂,章节体过于现代(如古人西装革履生活于现代化都市),新综合体适于“开来”但不适于“继往”,当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同时加以必要的改造、补充、发展和创新。主要部件结构:概论:为全书的灵魂、精华,字数不宜超过20万字;本纪:记载皇帝的政、德、言、行,与传统纪传体之本纪无异,但不再以皇帝个人为经而纪,内容数量亦可适当压缩;并纪:不用载纪而以并纪称之,中性、客观;典志:混称典志,不再细分典与志(具体论述略);列传:凡于清代有重大或特殊影响的各方面中外人物,皆予立传,明清之际、清末民初人物,亦可列传,然应详于清代而略于明代或民国,以出生年月为序;表图:表于清史稿中损益而成,图为新增,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旧书所附之图,也包括近代的照片之类;总记:以编年系日的形式,补概论精简有余而详尽不足的缺憾。字数、文体(略,见表)。读者定位:大学本科生。

序号:054

作者

贺圣达

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9页,约6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现代章节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正文约2100万字,总计25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不赞同“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衔接”的提法。纪传体不能用于写原始社会史,也难以反映近代社会,志的形式难以动态地反映清代的经济史、科技史等,所以现代章节体是更适合的体裁。与现代章节体相应的是新清史的文体,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言。新编清史的图、表非常丰富。可采用通史+专史+人物传+大事记+索引的框架,全书正文约2000万字,连同插入的大量图,表,按印刷页计,可达2500万字。通史:着眼于“通”,计5卷,250-300万字(分为清史通论、入关前、前期、中期、后期);专史:20卷,约1200万字,发挥专史在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综合方面的所长,并吸收传统志书的优点,打通史志,在相关历史发展中论述制度发展变化(20卷目录,略);清史人物传:以10卷,500万字较为合适;大事年表:按时序述纪大事,并附同年的世界大事纪要,计100万字。全书共25卷,2100万字,索引1卷50万字,共26卷,2150万字。地图(在通史、专史部分)250-300幅,图片4000幅,约350万字。

序号:055

作者

张玉兴

单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标题

继承传统变通创新——关于编纂大型清史体裁体例刍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7页,约3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3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大型清史的纂修应以纪传体为主,灵活创新,采用简易文言,全书总字数在3300万字。纪传体本身是一种综合体,但以编年纪事的纪与人物传记的传为主,经过改造更新,仍有巨大的生命力、表现力。所谓简易文言是指介乎文言与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语体,既有文言的文的成分,又有规范的现代汉语典雅的因素。全书可设六大部分:总述(或作概述、综述、通史),是按章节体裁编写的一部清代全史,限定在100万字以内;纪年(或作纪、纪元、编年),相当于传统纪传体的本纪(可有两点改造和3点创新,略),限定在500万字以内;志:乃典章制度与各种门类之专史以及资料专辑之汇集,可在清史稿的基础上,斟酌弃取(设志目24篇,各篇内容及字数略),总字数在860万字左右;表:凡繁复之事列表以明之,最为便捷(拟设类目78种),总字数限定在420万字以内;图录:为本书增设的创新部分(拟定为9个类别),共收图3000幅左右,总字数拟限定在220万字左右;传记:以收3000人左右为宜,总字数限定在1200万字左右。(有关体例问题的9点参考意见,略)

序号:056

作者

何一民

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的几点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3页,约14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将纪传体等和现代章节体结合起来,进行体裁的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编清史不是给古人看,因此即使用半文半白也不可行。主张采用将纪传体等和现代章节体平等、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进行一种体裁的综合创新的体例。另外,还可采用书面版和光盘、网络版两种版本,使《清史》全书更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整体。字数3000万字,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全书可分为六大部件:通史(入关前、入关后至鸦片战争前及鸦片战争后的比例为1:5:4):章节体,300-400万字,占10%;编年:编年体,200-250万字,3.3%;专史(拟分10个方面,35-40类,每类30-40万字):章节体、纪传体及纪事本末体,1200-1600万字,40%;传记(传主约2000-2500人):纪传体,1000-1350万字,33.3%;图表(分为表、图、照片):纪传体,200-250万字,6.6%;书典(有清一代各类重要典籍,清人撰写书籍目录及后人研究清代的书籍目录):纪传体,100-150万字,3.3%。附件:清史资料丛编,500万字。对戴逸先生意见的思考(略)

序号:057

作者

何友良

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一点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52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现代章节体和传统纪传体的有机结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除图表外)不少于25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在指导思想上,要遵循和体现全面性(指体裁的覆盖面)、时代性(立足点)和承传性(科学价值)等原则。具体提出5个方面(略,第4方面强调注重与过去编纂正史时已经完全不同的时代条件和语言习惯,要力避与当今的时代环境和时代要求相脱节)。具体建议:1.要有综合性的通史,有利于突出新修清史的时代性、实现体裁的丰富性,有利于厘清头绪、把握大势,提升新修清史的科学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合适的历史读本(总字数不超过300万字)。2.综合旧史“志”和当今专门史的优点,设立“专纪”,只叙史实,不作评论,客观完整地记述各门各类史事和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兴替流变(含专门史和南明、前清和太平天国等,形成一个较大的叙事体系,800万字左右);3.传记,以《清代人物传稿》为基础调整完善,人物不作分类,不取群传体例,以出生年代为序,但加分类索引和姓氏笔划索引(800万字);4.编年,建议新修编年尽可能利用原始史料(600万字);5.图表。文体以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为宜。

序号:058

作者

林克光

单位

标题

关于大型清史体裁体例的浅见

性质

总体构想,侧重通史、载纪与文体

字数

手写稿10页,约38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对纪传体改造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在通行的白话文,力求文字的精炼

内容摘要:大型清史的体裁体例,既要继承传统纪传体的优点,又要有较大的改革创新。总的设想:取消本纪、世家,将重大事件的记载并入编年,帝王本人事迹可立传的归入传记;取消志,旧史书的志含义不清,内容混杂,应按其内容性质分设若干部件,一部分归入专史(如灾荒史),有关典章制度归入典章部件,艺文志改为“著述书目”;列传改为传记,不要给传主分类戴帽(明清之际和清末民初人物,够立传资格的就应立传);增设图录。设立通史并将其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内容既然是全面系统叙述有清一代的历史,就应叫做通史,它是全书的主干和精华,但所占篇幅不必太大,以五六十万字为宜。同意设立载纪(清前史……吴三桂、太平天国等6种)。关于文体问题,不同意采用文言文(古文),建议采用语体文(白话文),古今中外一切史书,都是用修史人当时所通行的文体修史,这是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史书的时代特色。当然文字要力求精炼。

序号:059

作者

黎仁凯

单位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刍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6页,约5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基本框架,结合其他体裁的长处,加以改造和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炼白话文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要和二十四史相衔接,但不求完全代替清史稿。新编的清史应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又大大超越前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水平史书。应将一部中国人艰难走出中世纪、追随世界潮流迈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清史稿大大落后于时代及其不完整性的缺憾十分明显,对于这些缺失,新编清史应浓墨重彩加以补充。全书定为3000万字是相宜的,文体宜采用简炼白话文。以纪传体为基本框架,综合其他体裁长处加以改造和创新。可设六大部件:综论(通史性的综述,简明章节体,应体现厚今薄古原则);大事编年(按时序记述大事,取代旧史本纪,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志(分门别类的专史,应占全书较大比重,篇目要大大增加,总数可达40-50个志,具体意见略);列传(清代各方面重要人物的传记,可按帝后等17种分类,客观叙事为主,篇末可附简论);表(可增列一些反映社会历史变化和中外交流的表格);图(地图和其他图籍,包括当时的照片)。

序号:060

作者

赫治清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新修《清史》体裁和框架设计的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28页,约112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纪传体为基础加以根本改造,创造出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二十四史都以纪传体纂修而成,是由于这类史书所记载的历史内容所决定的。纪传体是多体互相配合的体裁。清王朝集中国封建统治之大成,典章制度尤为完备。加之1840年后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变,各项制度发生变化,不但内容更加丰富,且有过去不曾有过的许多特点。新修清史的体裁,应以传统纪传体为基础,并加以根本的改造,充分吸收其他体裁的优点,从而创造出新的综合体。7大构件的设想:综述(或总论、通论、通纪),按现代章节体书写,下分序例和通史(8个子目)两部分(100万字);纪年,用清朝年号,按年月日顺序计清代大事(500万字);表,按年次或分类排列复杂事物、事件,可增加反映清代国情内容的相关表和根据艺文志等筛选而成的主要著述表(350万字);志,不能局限于记录朝章典制,还应包括一些特有的社会现象(建议设29个志,具体说明略,1000万字);传记,控制在2000人以下,不必采用类传体裁(1000万字);载纪(南明、太平天国,20-30万字);图录,精选100幅(100万字)。文体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不赞成用文言文。

序号:061

作者

郭松义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就“清史”编写体例谈四点想法

性质

综论,重点讲志的写作

字数

手写稿19页,约7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尽量吸收其他体例长处,在具体内容上作适当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无

内容摘要:一、以纪传体为主,尽量吸收其他体例长处,并在具体内容上作适当改造。考虑到准备投入写作的清史是一部字数多达千万,包含方方面面的超大型著作,采取纪传体值得一试,当然需在某些形式或内容上作适当改造。二、关于志的设想。采用纪传体写作,志是最有发展空间,也是最能吸收史学前沿的部分。要将其延伸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反映更多的层面。要使条理清楚,必须在纪传体的大框架下吸取章节体之长。志可具体分为地理天象(4个志)、典章制度(13个志)、经济活动(8个志)、社会生活(8个志)、科技文化(4个志)及其他(3个志)等五个大块(具体论述略)。三、建议在写法上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述而不作不等于没有观点,只是寓观点于述之中,不专为论。四、关于设载纪或相类似的专门类目。关键是能否把握历史,正确阐明自己观点,不能因为怕影响不好而掩盖事实。还有一项工作需要筹画,即就编写中可能存在分歧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作一次疏理。

序号:062

作者

常建华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标题

试说新修清史的编纂体裁体例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8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与章节体有机结合的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稿》已为传统正史划上了不太圆满的句号。新修清史应体现现代社会的新特点,不必过多考虑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超越旧史学,兼顾国家与社会两方面,强调人民立场,突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方面的内容,反映清代的物质文明创造。应采用纪传体与章节体有机结合的新综合体(章节体也是综合体,糅合纪事本末体与志体之长,但存史不及纪传体)。以郑天挺设想为指导,设计方案如下:史事(300万字):实际是通史,但强调记载历史事件本末,以章节叙述,可分关外、前期、后期;专志(700万字):综合《清史稿》、《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与当今志书分类,设立22志(略);编年(500万字):按朝分卷,每朝分年,标注公元纪年;传记(2500人,1000万字):设传目18类(略);年表(300万字):清史稿原设表出自专家之手,可予保留并加修订,台故宫博物院所藏年表应予收入,今人所编也可适当采用;图谱(200万字):含地理、人类学、实际生活、绘画与摄影、美术与科学(以上为郑天挺分类)、档案文书、战图等(具体略)。引文要少,可随文注明出处。

序号:063

作者

刘志琴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编纂富有中国气派的清史——优化体裁的设想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6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因史制宜,择优选用,扬长补短,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典雅的白话文体,精炼、流畅、隽永、间有古人文句根据

内容摘要:在相对静止的传统社会,史学体裁的变化也是滞重的;进入20世纪,史学研究的观念和内容都有了空前的变化。体裁是表现内容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优秀的形式可以将内容发挥得更为圆满,使史学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使读者更乐于阅读。可以提出十六字方针:因史制宜,择优选用,扬长补短,综合创新,建立富有中国气派的历史学。希望清史的纂修,开创一个新的体裁风格。操作方式;一、主编裁决,二、辅项先行,主体殿后。三、篇目列项要符合清朝规章制度,慎用现代意识另起炉灶。具体意见:列传:不作等级区分,但有身份职业标志(10类,略);志:相当于清代典章制度的专史,使用旧篇名9项,适当更改7项,新立篇目12项,计28项;记:建议参照《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集本末、编年、评述为一体,使叙事既有纵通也有横通;表:原有世表可与列传合并,该表主要是史料的汇集和概览,相当于大事年表;别录:会党、别传等不宜收入上述的篇章,类似其他类。文体:可聘高手专事文字修饰。

序号:064

作者

李景屏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管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8页,约13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950万字,50万字机动

内容摘要:清王朝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编纂清史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能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而为了如实地记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也需要对传统的纪传体进行改造、补充和发展。有关框架设计的几点思考:以概述统领全书;按照编年的风格撰写本纪;在继承传统类传的基础上,对传进行一定的改造:皇帝作为个人与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样立传;有影响的少数民族首领、宗教首领、起义首领及在华传教士立传;有影响的后妃、亲王、郡王立传;保留儒林、艺文、循吏等传;增设贪吏传;去列女、孝义传,部分内容可作风俗志素材;取消土司、藩部,有关内容并入民族志;属国并入邦交志。对跨时代人物入传的标准:凡在1644年清军入关后参与抗清的著名人物及1912年宣统退位前有影响的人物均应立传;取消附传。对志、表等的设想(略)。草拟的框架:概述(70万字):统领全书;本纪(编年,十二朝,670万字);志(计22志,670万字);表(计20表,660万字);载纪(计6种,140万字);列传(计17类,740万字)。

序号:065

作者

杨天石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以章节体的《清代通史》为主体,编写综合体新型《清史》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赞同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其发言)

内容摘要:不能低估纪传体的局限性,不应轻易甩弃现代章节体的优点。章节体的出现是中国历史学的进步,是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表现之一。大型《清史》应是一种新的综合体,是一种以记述历史事件为中心(区别于纪传体的以人物为中心),以章节体的通史为主体,包容多种体裁、多种专史,相辅相成、可分可合的新型综合体史书。具体设想:章节体的《清代通史》;《清代大事记》(或《清代编年史》);《清代人物传》(取消本纪与列传的区别);章节体的清代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专史;志、表、图、词典、文献目录等资料性、工具性的著作。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既可分,又可合。它是大观园、紫禁城一类的建筑群体。章节体的通史具有以记事为中心,便于全面阐述特定历史事件的面貌,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上下左右,外层表现与内幕潜流;便于阐述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便于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再现人物,为人物定位等优点。其规模可控制在100-300万字之间。

序号:066

作者

张小林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体例的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7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吸收以往正史体例的合理内核,融会变通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通史部分不少于500万字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有两个问题要注意:落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集清史研究之大成。一部新的清史,不应仅仅是已有文献和著述的选择和综合,应是在总体和部分上,在资料、方法、观点上有创意,代表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为简明起见,清史应包括以下四部分:通史:不少于500万字,宜采用章节体,同时吸收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长处,形成新的综合体;大事记:规模宜与《清史编年》同,宜采用纲目体;融纪事本末体于编年体之中(其内容可包括8个方面);人物传:宜采用纪传体,以人物为本位,以朝代分卷,皇帝可写出个人特点、文治武功、执政方式、与大臣关系、家庭关系,其余人物按特点分类;专史:以往的志偏重于记述典章制度,其形式已无法容纳目前的研究范围、成果。改为专史,可达到专而后宏的效果,可分为8大类。除以上4大类外,图录和表也是不可少的。

序号:067

作者

杜家骥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标题

关于新修大型“清史”体裁、体例问题之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以志为主

字数

打印稿20页,约27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对纪传体加以改造、补充、完善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应与传统正史在基本原则上保持一致,利用纪传体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从体例上加以补充、完善、发展。章节体在载史功能上有缺陷,但可利用其识史的功能,以表达今人之史观。新修清史的定位:以载史功能为主,兼具帮助读者识史、资鉴的史书。它不同于《清史稿》的“清朝史”(政权概念上的清王朝),而是“清代史”。大事编年:按时序编写重要事件,以有别于本纪。传记:皇帝、摄政王、垂帘之太后可作为一组列传,按时序排列,放于某阶段其他人物传之首;增加少数民族重要人物,增加反映基层社会重要活动之人物(计13类)。志:共列出6个方面,39志,约170个类目(350万字)。要事本末:主要记事件,以与志相区别,也可将其他部分未能或不便记载的史事系统纳入(含统一女真、准噶尔始末、太平天国始末等计100个事件,100万字)。表:改进旧有3类表,增补5表。图:计4类。综论:为增加识史功能而设,放于全书最前或最后,文字宜简明,几十万字足矣(分4个部分)。全书最好附有索引。

序号:068

作者

郑振满

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的若干建议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6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代书面语,3000万字

内容摘要:注重学术积累与创新: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史回顾,全面吸收已有成果;建立资源共享的数据化资料库,出版专题性资料长编及工具书;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估体系,组织多层次的成果论证与鉴定。深化制度史与专门史研究:深入研究表、志体例的科学价值及不同特点,依据深化制度史和专门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改革和扩充原有的表、志体系。培训清史研究的后继人才:当前清史研究的学术骨干,大多难以全力以赴承担任务,必须尽快培养大批后继人才。

序号:069

作者

范金民

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新修《清史》体裁体例之浅见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雅训的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是人民共和国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纂修的史书,既要承接二十四史的传统,又要有新时代的特色;既要吸收前人的修史良法,又要采用今人包括西方人的撰史新法;既要能客观反映出清代社会的全貌,又应该阐明清代兴亡盛衰的历程。可采用综合纪传体、编年体、本末体和章节体之长的体裁:编年:代替本纪,淡化王朝帝王意识,但仍以年号顺序系年。事纪:叙述有清一代之大事件大兴作大变局,用现代章节体史书反映时代变迁大势之长,补纪传体史书之所短,而又避免现代章节体史书重论轻述的倾向。典志:分述清代典章制度之兴衰因革及流变(驿站可在交通志,增金融志,从选举志中析出教育志,书院入教育志)。列传:反映清代各个阶层人物的活动。图表:经纬清代人事的纷繁复杂状况,以图清眉目(可收各种传世之图,也可重绘),以表省篇什。附录:以容上述5部分难以涵盖或容纳者。文体本宜用文言文,但白话已行1个世纪,当以白话为宜,只是要以雅训的书面语。

序号:070

作者

梁洪生

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纂修《清史》的认识和几点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加以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时文”,赞成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难度空前,主要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又经过了近百年的巨变。历史观的变化,使得新修清史的理论追求,已不是司马迁所言可涵盖;现存相关史料及近百年研究成果同样无法回避;“时文”变化导致文体变化,又面临用哪一种文体的两难选择。基本赞成由5部分组成的纪传体断代史,应多用表、志两种体裁,另外还包括载纪。重修清史应是以保存清朝史料、史实为主的权威性史书,应从正面对代表帝国统治力量的清政府作客观的记述,并以此为主线,铺陈社会各个阶层的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撰写风格更多的应是“述”而不是“作”。到中华民国以后,历史翻开近代民族国家的另一页,就不能再用纪传体来记述了。每个时代写史,最合适宜的办法是用“时文”,以便于当代人阅读。历朝历代都是用当时的书面语言,现在也应该如此,赞成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可考虑先做资料长编,必要时可同时分省区做。可从编修新方志工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序号:071

作者

金普森

单位

浙江大学

标题

编纂大型清史之管见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规模问题,待体裁、部件定后再说;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由于《清史稿》内容的缺漏错误,史料价值不高,因而有重修之必要。赞成“超越前史,有所创新”。大型清史,一是大,二是型。大是指其规模,得视型而定。若按今日章节体写成清一代之通史,若干专史亦列入其内,规模之大,肯定空前。规模的问题,待体裁、部件定下后,才知有多大。体例、体裁、文体等属型的问题,即何种型号。既然提出与原二十六史相衔接,即肯定了大型清史采纪传体之体例。其结构可设6大部件:编年,以纪史事,取代本纪;传纪,确定入选原则后,确定传主,分别作传;纪,以纪事本末体记述相对独立的史事,南明等可用传统的载纪,军事、外交独立性强,也可列入纪,政治、经济、科技等均可在编年中得到体现;表、图、清史著述书目:这三类内容明确,恕不赘述。通史、专史不应列入大型清史的内容。文体理应采用白话文,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现今学习古汉语,是为阅读古籍,并非提倡用文言文写作。

序号:072

作者

王戎笙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新修清史的体裁及其他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10页,约8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纪传体和章节体都有严重缺陷,因此主张以纪传体为基本框架,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创新清史编纂体裁的出发点:要有利于容纳首创性的成果,有利于探索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特别是涉及清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与现实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要有利于吸收国内外用新材料、新视角、新方法研究清代历史的最新成果;既要有利于宏观地,也有利于微观地看待清代社会;既有利于分割成各个部件,又要有利于组合成一个整体,给撰稿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要有利于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要符合扬长避短的原则,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仍倾向于1978-1979年间修改起草的《〈清史〉编纂规划(草案)》中的思路。新修清史要有“论”。本纪建议用通论来代替。初步想到如下几个问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满族的族源、崛起和强盛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强化和削弱;中西文化的碰撞及融合;康雍乾三朝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苦难历程;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和清政府的因应能力;中国落后于西方的起点、原因及严重后果;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清初战争的性质;外国人如何看中国和中国人如何看外国;清朝的历史地位。

序号:073

作者

陈连开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新修清史以何种体裁的想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约1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按白寿彝的综合体的总体设想,依清史特点有所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体裁事关全局,首先要给清史作一明确定位:是修一部清王朝史还是修一部1644-1911年的中国史?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是中国古代的终结,又是中国近代的开端。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发展角度看,清代处于确立阶段,并且使得这种确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巩固。修好一部实事求是、准确、平实并且对当前与后世都有极高价值启发、借鉴作用的清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鄙意以为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可谓集大成之作,以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大部分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沿此总体设想,而依清史特点有所创新。

序号:074

作者

戴鞍钢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二十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性质

回答戴逸教授的20个问题

字数

手写稿3页,约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天文志可不列。行政区划图似无必要到府县,但可适当采用《国家大地图集·历史地图集》的各类图,以增色和更有时代气息(如农牧业图等)。艺文志似宜取综述形式而不宜罗列书名。邦交志似宜总述大势,分述各双边和多边关系史(多边如中国与拉美关系史)。河渠志似宜述及流域所经水文、人文、水利等内容。兵志似宜总述兵制,分述各军。交通志似宜专述现代意义的交通门类。工矿、银行等宜分列工矿志、金融志等。皇子、公主可不列表叙明。列传可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分类编排,末端附人名索引。明末清初及清末民初人物,宜述及清时期活动,可列总传或分传,视内容而定。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及吴三桂等载纪可不列,因相关内容已见各部分,如列传、总论。职官志和职官表的处理,可参照艺文志,稍不同的是可附数表。艺文志宜依现代分类法,如自然、人文、社会等门类。篇末不宜附短论,应以厘清清史史实为准绳。

序号:075

作者

贾熟村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

性质

回答戴逸教授的20个问题

字数

手写稿2页,约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可不列天文志,在前言、凡例中说明,将有关资料留给中国天文史。可请各地方志机构提供地图,再请地图出版社根据清代地方志改制成清代府县图。有少数地方无法制图,暂缺,也无碍大局。《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典章制度等可分别写专史。可写清代外交史,不再分列各国。可分别写八旗、绿营、湘淮军、新军、海军史。可分别写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工厂、矿山史。列传可采类传、群传,便于查考、研究。陆皓东……袁世凯……均应列传。应作南明纪、太平天国纪、准噶尔纪。(吴三桂)具体问题,再请专家商定。人物应分类,再请有关专家商定。可夹叙夹议,取舍、措词,即可反映作者观点,似不必于篇首篇末再作简短议论。

序号:076

作者

周远廉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致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函及附件)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4页,约12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用纪传体和章节体写两套清史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纪传体1500万字,章节体3000万字

内容摘要:我学习与研究清史已近五十年,著有拙著11部(其中有7部获奖),本应遵嘱参加会议,但略加思索,发现自己还未具备与会者的资格,我不能冒入专家行列,只有不来了,望予包含。大清史的编写条件极其优越,国家投入资金之巨,参与工作的清史专家之多,超过二十五史中任何一史,与《四库全书》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祝愿诸位清史专家早日编写成功,出版宏伟巨著,以慰示国人,耀我中华,流传万世。又:既承下问,谨略述三点浅见:一、体例。纪传体与章节体各有短长,不如写两套清史,一为纪传体,纪、表、志、传,一如二十四史,简洁古文,1500万字;一为章节体或白先生之通史体例,3000万字。二、档案。负责大题的带头专家,用两三年时间去翻阅本题所需之几万件几十万件档案。这是大清史修好的必具的关键性条件,千万不能只说不做。三、期望。希望能达到“全面(大题全有,中题基本不漏)、创新(题目新,要发掘新题;论点新,痛除文抄公积弊;资料新)、科学、翔实(资料十分丰富,尤其是大量运用档案)、优美”十个字的标准。纪传体之清史,至少要取代《清史稿》,超过《明史》;章节体之清史,要远远超越现有一切著作,经得起推敲,百年之内,无书能比。

序号:077

作者

蔡家艺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标题

建议与附议

性质

谈民族志与准噶尔载纪的问题

字数

手写稿2页,约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建议在新修清史中增辟《民族志》。清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现有的各民族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清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解放后所进行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研究,为了解边疆各少数民族历史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增进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了解,有必要在新修清史中增辟《民族志》。现《清史稿》中的《土司传》与《藩部传》虽包含部分民族史的内容,但并非真正的民族史,不能与民族史相提并论。同意戴先生提出的在新修《清史》中增辟《准噶尔载纪》的意见。准噶尔是清代前期雄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先后曾延续了80年时间。其统治疆域,北起南西伯利亚,南抵今新疆和田地区,东自哈密、吐鲁番,西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一带,在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对这样一个重要民族政权,清代史籍却无专书著录,现《清史稿》也无专卷撰载。辟《准噶尔载纪》可弥补史籍记载中的不足。

序号:078

作者

桑兵

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标题

桑兵方案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3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与二十四史大体吻合,然后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修清史能否成就,关键有二:一是资料之收集,一是体例之确定。前者必须国家政府出面,只能谋事在人;后者则主要在见识,难度甚大。迄今为止,新旧各法,均有偏弊,不能将史学功能尽括囊中。善用良法者,体现于治学过程,而不在表述,所以不着痕迹。正史以往体现官方正统观念,基本是从王朝角度表述最重要的史实。如果变换角度,“最重要”可能大相径庭,无法取舍。而无所不包绝不可行,亦无可能。任何体例,均为框架,用其所长,即权衡是否最有利于基本目标的实现。以纪传体为主,与二十四史大体吻合,然后改造。本纪可以编年替代,加强表与志(不必改为专史),具体分类,应平衡考虑清代前后两期的变化。图可以加,但范围、类型,须斟酌。专题不必,传极重要,难在取舍分类。文体只能现代书面语,一则著述须通行,二则用文言准确亦难,遑论典雅?三则文言与现代书面语之间,本无鸿沟。清代史料繁多,3千万字足矣。清史宜叙述,少文采,尽量不作所谓理论分析,寓观念于叙述之中。

序号:079

作者

徐明德

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标题

(致戴逸、郭成康、张捷夫、吴建雍四教授函)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0万字上下的特大型综合型史书,精炼的现代语

内容摘要:根据本人从事教学与科研40多年的体会谈些看法。一、历代官修正史都是宰相挂衔,以确保编纂计划和经费、人才的落实。请温家宝总理挂帅,教育部长负责执行计划,戴逸教授等专家具体落实编纂任务。参编人员必须是全国第一流的专家,不能搞承包。二、认真吸取清史研究的丰硕成果,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清代史》。三、采用体裁首先考虑能否更全面地保存史料、方便寻找和应用,其次是考虑创新和发展的问题。郭成康、瞿林东两教授在静之湖的发言很好。二十四史计2239卷,只1000多万字,是不可否定的“中国历史宝库”。要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训,用投票测试不一定有好结果。章节体无法全面地完整地保存丰富的史料。现在编史要考虑“得与失”的问题。四、清史档案非常丰富,研究硕果累累,可编成一部20000万字上下的特大型的综合型史书。叙述时宜用精炼的现代语,牵涉到原始资料时,尽量保留原有文体(改写成现代语,很可能失真)。

序号:080

作者

邱捷

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标题

对戴逸先生的《关于清史编撰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的一些粗浅想法

性质

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并补充

字数

打印稿1页,手写稿2页,计2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为主(见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见问卷)

内容摘要:可不列天文志。地理志可用地图取代,到行省为止。志的总数不宜过多。清朝外交,可仍合而为一。海洋可立志。兵志可分出海军志。取消食货志,分立工、农、商、交通、财政等志。明清之际人物,有重要地位且明史未立传者应立传。清末烈士应立传,有些可列群传。清末民初人物,从未事清者,不必立传;其他人物可立传,但民国时期活动以最简略的语言带过。不立本纪,代以大事记,诸帝另行立传。南明、吴三桂、太平天国之事,可分见于大事记和各列传。重要职官年表不可缺,可设法简化钱表。可分设新学志(包括不中不西、不新不旧之学,不能以四部分类者)。儒林艺术等群传仍保留,列女、孝义不宜再有。卷首序短语在表、志、群传等以有为宜,卷末论赞不设为好。表:可列一种统计表,项下有若干专题的统计表。将来会是学者们征引特别多的部分。出版《清史编纂通讯》极有必要,以正式渠道通报清史编纂的进展情况,且可随时征集意见,展开讨论。清史编纂网站可尽快建成。

序号:081

作者

罗炳良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标题

关于编纂大型《清史》的二点看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1页,约8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国家有关部门倡议编纂大型《清史》著作,以继历史上之二十四史煌煌巨著,实乃历史编纂学上之盛举。一、历史上的二十四史都是采用文言文体撰写,承继二十四史的《清史》则大可不必采用文言文。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特色的优秀著作,才能表现出重大学术价值。所谓二十四史文言文,是今天的笼统称谓,《史》《汉》古文与《晋》、《隋》骈文再与《宋》《元》散文皆不相同,每一个时代都是用现代文体修史,而不是一味仿古。大凡拟古之作,都脱离时代而没有学术价值。二、关于修撰体例问题。能否上承二十四史主要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质。最好采用综合体例,全方位显现清代历史面貌。第一部分为大事记,第二部分为典章制度,第三部分为历史事件,第四部分为社会生活,第五部分为人物传记。

序号:082

作者

李育民

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例刍议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1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将传统纪传体等与现代章节体结合起来的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纂修的基本原则(略)。新清史宜采取综合体裁,将传统的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与现代章节体结合起来。清代兼跨封建和近代,需要一种包容量大的体裁,综合体裁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清史体裁宜体现时代性,不能单纯为了衔接二十四史。综合性体裁是很有价值的创新,有益于历史学本身的发展。编年可作成简明扼要的大事记。传记收录可参照清史人物传稿的标准,通史亦可称为总叙,或综述、总论、通论之类,采用现代章节体,勾勒清代历史发展大势。志(专史)的涵盖范围宜宽,尽可能囊括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每一类又可分若干条目。专史的体裁范式,可根据不同内容作不同的设置。纪可记述重要事件,包括清代正史之外的史事。表、图的范围也应扩大。作为一种综合体裁、篇幅宏大的巨著,还须考虑整体协调,尽可能消除不伦不类之感。文体尤应体现时代性,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版式亦应采用横排。

序号:083

作者

李宝臣

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无题

性质

字数

手写稿3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同意“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的方式修清史。在传统的纪、表、志、传的基础上增加篇、记、图和附录,从而形成八大部件:纪:即帝王纪,以纪系年,一朝大事在焉。中国的帝王实际上是皇朝连续性、同一性与团结的象征。废帝王之号决不能改变帝王中心的实际。表:分门别类,沿革、传系分明。如各类职官年表、皇子、公主、封爵表,人口变迁表等等。图:能增历史的形象感,如舆服、建筑、街区、行政区、交通图等等。志:专记有清一代诸项制度。篇:专记有清一代内乱外祸之事。如南明篇、大顺、大西篇,郑氏台湾篇,三藩篇……太平天国篇……中英战争篇……辛亥革命篇。凡涉及皇朝命运的治乱大事均属焉。记:记与篇同为本末体,侧重新生事物、民生及国家疆域民族。记以专叙专史,如西学东渐记、中外交涉记、洋务记、维新记、近世工业发展记、教育改革记、近世科学技术输[入]发展记等等。传:即人物传,人物采入宜精(5千名上下),叙述宜简。附录:首列清史总纲,史论并茂(可作清史的导读本);次列考异,第三列编清史采用的主要史料。

序号:084

作者

唐力行

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社会史的内容应在新编清史中占一席之地

性质

简论,关于社会史

字数

手写稿1页,约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同意戴逸先生的设计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新的清史在继承中应有创新,在理论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要注意引进国外的新理论。新的清史固然要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但是我们的眼睛也要向下,关注下层社会、下层民众,关注长时段的历史。在现在的编纂体例中,似乎没有下层民众的一席之地。如清代活跃于全国各地的商帮(即使有个别进入传记,也很难反映众多商帮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又如农村社会组织:宗族,在清代康乾时代有很大发展,并贯穿于有清一代,颇有特色。如何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农民的衣食住行?这在一个农村大国的历史中应该予以关注。此外,清代的妇女群体,也不是节孝所能涵盖,尤其是晚清的妇女。活跃于清代的秘密社会组织也应有所反映。总之,清代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各地的区域文化、风俗等下层社会生活应该在新编清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建议编纂社会志。如是,我们的新编清史就能突破旧史帝王家谱的缺陷,就能修成一部前无古人的完整的历史。

序号:085

作者

张磊

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标题

几点浅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3页,约6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赞成综合创新体裁。与二十四史相绪,发扬我国史学传统精粹,是必须的。但清史本身有四分之一强属于近代中国范畴,其性质、基本矛盾和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复杂变化,远非封建末世可比。而共和国版的清史,也定要在指导思想和形式上的革新,因之,坚持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不因袭固有的体裁体例,才能编纂一部科学的清史。清史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因其更能准确表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事物,也使较多读者能够阅读。清史内容丰富复杂,篇幅似应以2000万字左右为宜。对传统断代史而言,可谓最大的鸿篇巨制。企图包罗万象不可能,那是各种专史、人物传记的任务。全部清史可否划为两大部分(上下篇),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大致分界点。下篇应有自身的特点,但亦应为上篇的延续,不能与中国近代史(自成体系的专著)完全等同。清史的科技部分不能忽略。天文志应有,其中的非科学部分,指出即可。陆皓东、秋瑾等烈士事迹应予重视和反映。载纪不宜多立,只可考虑太平天国及准噶尔两篇。

序号:086

作者

夏东元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会议发言提纲

性质

字数

手写稿2页,约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易文言(见问卷)

内容摘要:继承传统与创新要二者并重,尤其要注重创新。清朝固然不是与过去简单的重复,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资本主义反侵略以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出现。历史本身有许多新东西。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家写清史当然比之前二十四史修史应该也能够突破前人的框框。体例上基本同意戴逸、李文海所设想的八大部件。志改为专史,加通史等。如经济史,从清初直到1911年把新的资本主义实业均可包括进去,不必另立实业志之类的项目。但对通史有一想法,即容总论、通史于一体的用“总叙“之类标题,并置于首篇。关于史与论的关系:作为一部清史,是学者对客观的反映,不仅提供准确的史料,还应有编写者的观点看法。譬如写列传,应有看法,但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寓论于叙述,适当加句倾向性语言。列传很难写。对所写人物要全面掌握其材料,有的人很复杂,材料很多,取材难,评述更难。关于史料,强调原始第一手,但也不一定完全可靠,有常常有需要而特别缺乏者……

序号:087

作者

陈桥驿

单位

浙江大学

标题

我对清史的编纂的管见

性质

散论,侧重指导思想

字数

打印稿6页,约76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修纂一部史书,指导思想于事为大,而体裁、体例于事为小。在地方志的修纂中曾有人提出要“秉笔直书,不要御笔行事”。“秉笔直书”尽管是我国史官的传统美德,但是假使脱离当时的时代实际,就会酿成“愤笔妄书”。总的说来,我是尊重正史的。当然,历代正史,从体例到内容,做到真正的秉笔直书又谈何容易,它们多存在缺陷,有的是很大的缺陷。如正史不立《暴君纪》和《昏君纪》,这实在是正史的极不公正之处。提两个问题与学术界商榷。一是民族问题。清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李唐也非汉族血统,对于汉族来说都是“非我族类”,但人们的观念却很不相同。今天从事清史编纂的学者,一定会慎重考虑。二是对洪秀全(太平天国)的评价问题。这也与曾国藩列传怎样写密切相关。在清史编纂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但这个问题或许是必须澄清和解决的头等问题。让“历史归真”,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真正做到。但如上世纪60年代鼓吹要“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或许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的独创。

序号:088

作者

郑克晟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修撰体例之我见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对传统的纪传体进行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易文言文

内容摘要:首先应该给所修清史定位。若是作为接续二十四史的正史,应毫无选择地采用纪传体,如果改用其他体裁,就无法列入所谓正史之列。因为时代的不同与现代学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传统的纪传体进行创新。可以对本纪进行改革,而且也必须改革。按照编年的方式,兼顾帝王的活动,将清代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列出,失之能提纲挈领地总揽大清王朝的历史大势与发展规律,成为整部书的纲领。其他部分,亦应做出相应的变动。其次,文体问题:语言、叙事与议论。文体不能采用大白话文,以简易文言文为佳。而叙事上亦得采用传统的方式,不要随意褒贬,而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不发空洞议论,可在文尾给与论赞,文章开头加序。行文时谨叙事,慎议论。其三,不能以现代的学科分类限制清史的选材与体例。现代史学的范畴越来越窄,不能将一些历史学者学者不研究、不懂的东西都去掉。其四,修清史应继承传统(接续正史传统),立足当代(既考虑当今学术发展成就,又要克服当今的不足),放眼未来(真正让后人看重,当作正史看重)。

序号:089

作者

张寄谦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致戴逸教授函)

性质

回答戴逸教授提出的问题

字数

手写稿2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中央既批准成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则目的在于期望我们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史观纂修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为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作一总结。大的体例上亦不背离传统的各朝历史,吸取传统史书优点而扬弃其糟粕。对于所提问题,先挑一二题谈谈自己意见。1.《天文志》问题。人类重视天象是基于寻求保护以避免灾难。中国历代特别重视观察几种天文现象。清代钦天监档册遗失,但天文这个部类的记载虽残缺仍应视为很宝贵。另外清代由于天文记载引发政治斗争的现象则是历代所未经历的。清代是确定至今流传的阴[阳]历历法的时代。这一改变在康熙时曾引起中国保守的天文工作者的不满,此事也反映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所遇到的困难。2.《邦交志》问题。史稿中邦交志所列国家顺序,基本反映各国与中国建交先后顺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外国际关系历史发展进程。分别写可比较集中地分析该国与中国发生外交关系的特点,总的可以反映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这些是与清代中西关系史不同的。

序号:090

作者

陈国灿

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与体例的几点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3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的综合性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简明、通俗的现代书面语(面向一般民众)

内容摘要:在确定清史纂修指导思想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从衔接二十四史的角度出发来定位所修清史;二是从全面反映史实的角度出发,力图将清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事无巨细,均列入纂修内容范围。新修清史只能在时间和中国历史进程的角度上与二十四史相衔接,以最大限度地科学反映清代社会历史及其时代特征为目标。在体裁上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开创出一种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史学发展水平的新的综合性体裁。在体例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局性内容安排:通论、大事记;二是局部性内容安排:专史(按社会不同领域作专门性介绍,不能分得太细,具体可分为12种。南明史和太平天国史也作为专史的组成部分)、传记(具体可分为7大类人物,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人表(对人物传记的补充);三是补充性内容安排:图、表(均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种);谱系(可分为4种)、外编(侧重介绍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附录(其他有关内容的介绍,如重要照片、清史资料介绍、研究概况等)。其他问题(不设专门的天文史,不以地图代替相关叙述,等)。

序号:091

作者

杨珍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的几点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5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简体字,繁体字版并行)

内容摘要:《清史》一书应是简明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的权威性大型学术著作。规模在2000万字左右,即《清史稿》的一倍有余,平装本66册,每册约30万字,精装本33册,每册约60万字,附目录及论著引用目录各1册。简体字、繁体字版并行。纪(300万字,10册):分为天命……宣统等12个时期;以每个皇帝统治时期为一叙事单位,综论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皇帝的各项活动(起居)大多数可归入宫廷志。志(700万字,23册):设立天文、历等18志,大体可归纳为自然、国土与国民、学术文化、政权机构等4类。表、图(300万字,10册):表分为大事年表等20表(《清史稿》各表全部保留,酌增若干新表),图分为舆地、民族等6种;传(700万字,23册):分为后妃、诸王等11类。

序号:092

作者

陈支平

单位

厦门大学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四点意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5页,约33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练的白话文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是一件功在千秋的文化事业。完全赞成“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的观点。补充4点意见:一、继承乾嘉学派的治史传统。《清史》的定位是可以为后人长期引用的“信史”。应当坚持不加褒贬,尽可能把相对客观的历史原貌呈现给后人。乾嘉学派的治史法门,独步天下,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二、突出清朝的时代重点。清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变时期,有许多事件对于现代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同意在纪传体之外另设诸如专史、纪事本末、载纪等的形式,加以专门的论述。不必顾虑有无政权的名份,而是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始末清晰的史学记叙方法。三、新增条目务必慎重。处理好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与清人思维方式间的差异,虽主张用简练的白话文,但在文字的表述上要尽可能合乎清代的典章制度和当时的学术用语,避免用现代的习惯提法来作为《清史》条目的名称(以宗教志和少数民族志为例)。四、清代社会经济史应分为国计、民生二志。另可在地理志中反映清人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的内容。

序号:093

作者

赵毅

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标题

(致清史编修办)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纪传体基础上创新突破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1500—2000万字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是官修正史,但不能取消清史稿的正史地位,应两部并存。应以纪传体裁编写,与前二十四史保持体裁统一,而在体例上创新突破,重点在本纪和志上作文章。本纪要改变帝王起居注式的内容,而纳入清史编年的纪事内容。志要增加新内容,如宗教、民族、社会史等内容,即纪、传、志、表、图5大部分。不主张独立设立总论或综论部分,因其可能成为意见之渊薮。应采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应有以史论为主的总论。以简洁明快文言文撰写。一省篇幅,二争取港台学界认同,三与前二十四史文风一致。不必担心中青年史学工作者无此能力,培训无不可。古史论文之文风已近浅显之文言。《清史》以1500-2000万字规模为妥,不宜超过2000万字。晚清史6大问题可纳入纪、传、志、表之中,不宜以纪事本末体撰写。

序号:094

作者

汪敬虞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标题

(无题)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5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同意戴、李提出的设想,次序略有调整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接近文言的白话,或接近白话之文言

内容摘要:清史是衔接26史的正史,体例自应与前史大体一致。同意戴、李两先生提出的八大部件设想,但次序似可再予斟酌。可否以编年为首,以(依)次为通史、专史、传记、纪、表、图,书目殿后。乞予权衡。关于文体,以接近文言的白话,或以接近白话之文言两者并用为当。“之”“的”并用,以充分发挥撰者之写作才华为宜。但“呜呼”可用,“於戲”则不宜出现。总以一般读者不查《辞源》、《辞海》为是。全书字数,三千万言比较适当,成书之日,恐怕还打不住。既为国史,博大不妨。在博大的基础上以求精粹。此外,个人尚有一建议:清史编纂是经中央批准之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学术工程,正宜乘此大好时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征集有关清史资料,努力争取成立永久性的清史图书馆(或博物馆、资料馆),造福后代。是否想入非非,全凭编纂诸公评断。又:对入选人物原则第10条中,可否再加上“海关外籍人员”一项。清史纂修在戴先生主持下,动员全国力量,必能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谨以十六字为赞:《大清》工程,不让《夏商》,众擎易举,前景辉煌。

序号:095

作者

吴量恺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大纲

性质

问卷答题的补充说明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1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新修纂的《清史》,从总体上应该远远胜过,并在诸多方面大大超越《清史稿》。它既能继承与发扬传统史学的精粹,又能吸收与超越国外修史的优长;它既能继承、发展修纂二十五史的精神和风格,又能体现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理念(具体应该做到4点,略)。体裁:基本上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吸收传统的编年与纪事本末体之长,广泛吸纳章节体的优点,兼收并蓄,综合创新。部件组合为:总论(国内外的历史背景,社会变化,时代特征,理论构架,基本理念,撰修的原则,体例结构,材料的评述,各部件的任务等);纪(采用《左传》的体例、叙说大事、寓评于史);表(要扩大,可增民族关系表、文化艺术大师表、科技人物表、思想家表、耶稣会士表等);志(也要增多,应有社会风俗志、边域开发志、外贸志、宗教志、工艺志等);图谱;传(人物列传)。文字,以简易文言为主,适当吸纳现代书面语。字数,暂定三千万字左右较为合适。

序号:096

作者

薛衔天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等问题问卷简答

性质

综论,侧重中外关系

字数

打印稿5页,约7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希望清史编纂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文体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总规模3千万字左右(不含附属产品:如档案集等)。理由很简单,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俱退。建议凡参加撰稿者,都要了解主纂者的文字风格,以便减少统稿时的麻烦。对大纲尚未提到的方面,谈一点意见:一、理论问题,在大的理论原则问题上应有大体统一和清晰的思路。就理论问题开几次小型讨论会是必要的。二、中外关系,将外交列入专史值得商榷。其一,外交仅是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外交改为中外关系;其二,外交专史用章节体欠妥。专史就是专著,再加上通史,就成了一部清史丛书,看不出与二十四史有何继承性,建议将专史改为志。中外关系志设总志和国别志,纲目结合,详略互补。抓住修清史的契机,把清代中外关系作为子工程来抓,除撰写过程外,还应包括学术史和资料方面的准备。切莫忽略周边小国。中俄关系部分应注意的几点(略)。

序号:097

作者

王日根

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纂修宜立足原作,着意体现时代感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4页,约5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组织力量纂修清史是值得的,要做出一部既能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清史。前人认为《清史稿》志、表等价值较高,纪相对粗疏,传的质量相对最低。因而我们必须在增添新志、充实纪、订正传方面下工夫。修纂清史适合旧体新作,以传统的体例统摄较多的历史内容,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体例设置,如志的部分可增加艺文内容(包括官方典籍、民间各种书籍、金石、家谱、文牍还有外国人的著述等);以流畅的时代语文,间用文言,以体现时代潮流,又立意精炼;具体编纂注重不同年龄层的相互搭配,相互审查,进行语言文字的修饰;融纪传、编年、本末体之长于纪、传中,设置类传以显示时代之变迁、进步;着意揭示清代社会层面:社会的整体近代化倾向、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的变迁,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利用表、图谱,便于包罗更多内容,便于体现人民性,便于生动地反映历史;列传应包括在华外国人,儒林可分学派师承叙述,畴人传的内容应增加;志应在地理志中加入人文地理的内容,如社会风俗的变迁、特产等。是否可列阶层志。

序号:098

作者

周积明

单位

湖北大学

标题

关于新编《清史》体裁体例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一、应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承传不坠与绵延不绝,对于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必须给予足够认识;二、必须尽可能充分整理和发掘各种档案文献,应有资料长编和完备的史源考证,不能因主观褒贬而裁剪历史事实;三、必须体现截止目前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体例:如确定新修清史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就不宜采用现代章节体,那种感觉会很滑稽。在全书结构中不要设置章节体,否则会显得很不协调。具体设想是:编年:记有清一朝大事,以体现历史线索;纪:改本纪为纪,叙一个时期的大势和主要事件,建议以朝代为阶段分立;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汗国之史事,均可在相应时期,以纪事本末体加以处理;纪传:有清一代重要人物的列传,可分9大类,按生卒年代排列;志:即专门史,建议设23类;表:传之不胜传,而又不容尽没者;图;舆图与其他图籍,建议收录照片。新修清史,最难的是文体;篇首篇末,不宜专作评骘议论。

序号:099

作者

周育民

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两点意见

性质

综论,侧重“朝纪”与图像问题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基础,有所改造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主张以纪传体为基础,有所改造创新。新修清史如不以纪传体为基础,决不能取得如二十五史之地位。以纪传体为基础的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把其他史体并入,而是在纪传体中吸收其他史体的长处。一部史书,体裁应一致。将旧史帝纪改为朝纪,采纪事本末体之长,按朝纪事,按年代顺序分叙。诸帝生平另列传,兼顾诸帝与朝纪外之行政事项。如此,则一朝大事,见于朝纪;朝纪不备之要政,载于帝传。编年之意,亦涵其中。叙事之法,旧史之纪事本末体依年叙事,条理不彰,可采章节体之长(但不必分章节)。图像运用,在文献中十分重要。新修清史要采用新式舆图,已为大家认同。以下图像资料也应编入:人物像;宫舍、陵寝、苑囿;重大事件、典礼绘图;器物;优秀美术作品。在现代摄影、印刷技术能够支持的情况下,新编清史将改变旧史只能以文字、图表记载历史的方式,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有清一代的历史。

序号:100

作者

俞政

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标题

关于新修《清史》的几点浅见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11页,约35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创新的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应当顺着近代以来史学著作体例变迁的客观趋势继续发展,应当兼有继承和开创的两面,且以创新为主,其中包括体例上的创新。本纪可取消,改成普通的传。新修清史不是为皇帝写家谱,不是为爱新觉罗写族谱。后妃、皇子、公主,如确有重大活动重大事迹,可单独写传,其他人连列表也没有必要。新修清史应采用新的综合体裁。采用中西结合的史学体裁来反映清代历史亦中亦西的特点是合适的。通史、专史的名称虽可通融(改称综述和志),但实际写作时仍应按通史、专史的规格写,不如干脆挑明。主张按通史、专史、传记的顺序,将编年改成大事年表,置于全书最后。通史可在《简明清史》的基础上补足晚清部分,并增加字数。简易文言与精炼白话相去不远,为读者着想,不如干脆用精炼白话。人物传记不赞成按传统分类,但可相对集中,便于查阅,而不是为了戴帽子、贴标签。作者观点应主要写在通史而不是在传记部分。天文志应请天文学家写成专史。载纪因有人坚持纪传体而起,可在通史中列专章专节叙述,再用有关传记去补足。

序号:101

作者

谢俊美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纂修《清史》的点滴意见;关于戴逸教授“意见”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关于指导思想,除了完成一部清史外,还应注意通过纂修清史,形成一支新的史学骨干研究队伍,为今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经验和借鉴。关于纂修的基本原则,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修史,要写出清朝历史的特色,充分利用90多年来国内外清史研究的成果、史料,尊重历史事实,不乱加褒贬评论。关于体裁,为了能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建议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可防止撰写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全书体例的统一、规范、严谨。鉴于当今能写简单文言的学者不多和大多数读者不懂文言文的事实,建议文体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全书规模以3000万字为宜。关于纂修体例,可设总论、编年、志(17志,略)、纪(4纪,皇帝、后妃、南明、太平天国)、表(13表,略)、传(9大类)等6大部分。关于戴逸教授《清史编纂体例的几点补充意见》的意见。天文志应保留,但宜以撰写灾变内容为主。地理志以写自然地理为主,另增疆域志,以写行政地理为主。……

序号:102

作者

萧致治

单位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粗浅想法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粗浅想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12页,约3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编纂清史应该紧紧把握这个转折特点。所谓继承,不仅是体裁体例方面的继承,还包括内容方面的历史传承。不能专写帝王将相。赞成进行体裁的综合创新,有利于吸收古代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的优点,克服其局限;运用章节体综述清代历史发展全貌,有利于阐述有清一代历史发展大势;从实际需要出发,因事命篇,为包含丰富内容提供了广阔空间;突破帝王家谱的传统模式,有利于显示新编清史的时代性、科学性、工具性。建议分为7个部分:序说(5方面内容,略);综述(清史主干,可按章节体裁,分为5个阶段);大事纪要(采纪事本末体裁,分年记述当年大事,跨年度者,可分年记述,也可合并记载,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帝王起居可以不记);专记(贯彻因事设篇的宗旨,每篇记述一个重大事件,如南明、郑成功等8篇);图志(把志与图录结合起来,至少有人口志等22志);人物传记(以朝代分阶段,按死亡的先后排序);表(计列出8种表)。

序号:103

作者

王世华

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标题

发言提纲;关于戴逸先生补充意见的看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3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清史》在质量上应大大超越《清史稿》,成为接续二十四史的二十五史。调研大纲所列的多项目标,都应该努力达到。不赞成现代的章节体,一是其涵盖内容有限,二是难以和二十四史衔接。纪传体有生命力,其最大优点,是能反映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物的情况。具体的体例部件如下:综述(《清史》本身就已是通史,其中的一部分又称为通史不妥);本纪(以保留本纪为好,不是突出帝王,而只是王朝符号);列传(采用类传、群传体裁,重要人物单独立传,凡主要活动在清代,均可立传);志(不必设专史,还是称志);表(应改进编制方法和形式);图(新修清史一定要有图,即地图和图籍,地图到行省即可);载纪(记载割据政权事迹,只要历史存在这种现象,就应有所反映);清史著述(不知何所指,如是关于清史的著述,可列为附录;如指清代人著述,可以艺文志代之)。文体采用简易文言,摒弃生僻字和不常用的文法。(对戴逸先生补充意见的看法,计9条,略)

序号:104

作者

田汉云

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标题

关于新修清史人物传计编纂的建议

性质

侧重人物传记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4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加以现代的改造……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人物传记现在设想1500名左右,大约接近《清史稿》的50%,可能偏少。如对《清史稿》传主删汰太多,其使用、参考价值可能降低。调研大纲所举11类基本完备,至于外国人,除了在中国定居、在清政府中任职者,一般不宜设专篇传记。侵华战争外国主要将帅,尤其不应立传。考虑到史书的垂鉴功能,可为少数反面人物立传。孝义、遗逸、列女可取消,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增设特殊类传,如见义勇为、事迹突出者。入选人物类型还需进一步细化,如学者、科学家、艺术家、医生等可按照主要专长再作分类。在具体而微确定传主分类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各类人物所占大致比例。可先行对清代人物传记类文献以及权威工具书及各种专门史著重点记载的清代人物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拟入选人物名单,在一定范围征求专家意见。关于传主事迹记载,应确定若干原则。人物传记的编次,要有利于反映历史的进程,有利于反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有利于读者的利用。可吸收传统史传经验,采取条块结合、相对灵活的处理办法。各篇卷首可写短序,篇末需有简短史论。单篇重要传记以五六千字为宜,附见的篇什,三五百字亦可。

序号:105

作者

陶水木

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编纂《清史》的意见

性质

指导思想、人物排序、文体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白话文

内容摘要:关于清史编纂的指导思想:编纂清史应继承传统史学中的精华部分,一是秉笔直书,修史不应为任何人避讳,应如实写出历史的本来样子;二是疑者传疑,不能随意将有争论的观点作为定论。新史人物传的排序问题:《清史稿》列传的类传、群传体裁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排序方法。有按人物共性进行排列的一面,也有按时间排列的一面,能尽最大可能做到“条理相贯、杂而不越”。新史的排序可加以考虑。跨朝代传主入选的问题,只要主要活动、主要贡献在清代的都应该列入。除原有的类传、群传外,要根据清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增加一些新类目,如实业人物传。关于纂修文体: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都是用文言文,即当时的书面语。时至今日,文言文在现代能使用者已经不多,即使能使用,也不能确保不犯语法错误,普通人更是无法阅读。用白话文作为文体,既可保证语言的正确性,也可为社会广泛接受。

序号:106

作者

谭继和

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的一些意见(提纲)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页,约25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纪传体史书以人的活动为历史主体的精神内涵值得深入发掘和继承,而其纪传体形式在现代的时代条件下应有所突破。为尽可能系统、清晰地叙述清朝历史事实和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应考虑在纪传体和本末体相结合的基础上参以章节体有所创新。从邓之诚的经验教训看,选择新路是有道理的,应在新旧两种体裁相结合并相取舍的基础上创新。关于清史框架结构,对戴逸、李文海的意见提出补充:1.首设清代三百年历史要略,类似总纲,可分四个时段。2.次设事纪,综合编年、帝王本纪和纪史事三部分,仍以顺治等十帝为纪时纪事的统系。在清初加清代前纪和南明纪,在咸丰同治间加太平天国纪。3.通史,可大体集中写政治、军事与对外交涉,可分为四个时期。4.专史部分可改称专门史,重在经济、文化、民族与典章制度,以避免同通史部分雷同。5.表、图、传部分无意见。6.纪可取消。建议新设区域发展史,可按文化圈分别写,可纳入专门史范畴,也可单独设史。清代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议单独写民族发展史。

序号:107

作者

林金水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拟修《清史》体裁体例的看法(发言稿)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5页,约2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章节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修纂体裁的确定必须注重时代性,首先必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大型清史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资料性的,都必须能够满足对清代历史加以系统科学研究的要求,而这是传统的史书体裁无法做到的。清代史料的种类、数量都是以前历代不可比拟的,可供我们引用、参照的很多。如继续沿用传统的史书体裁,如纪传体,势必会由于传统体裁固有的史料适应性,而使得相当种类、数量的史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历史的丰富性也无以在《清史》中得以全面的展现。修纂《清史》应考虑采用章节体:首先,章节体对所述历史内容的分类容纳,比之传统史书体裁有更大的包容性。其次,章节体与清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具有一致性。再次,清史纂修体裁的时代性,不仅反映撰述对象本身的变化促使史书体裁变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来自史书受众的推进力。第四,清代历史自鸦片战争后,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西人物共同演绎这段历史,采用文言文和纪传体无法翻译和引用这些外文资料。最后,最好集中有关人员,给以相应待遇,让其专心致志从事编写工作。

序号:108

作者

冯天瑜

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文体”的建议

性质

体裁与文体问题

字数

打印稿1页,约6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经改造、补充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典雅的白话

内容摘要:愚以为清史修纂采用的体裁,宜以经改造、补充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辅之以编年体等体裁。以纪传体为框架,除其包容量大、伸缩自如等优长外,还因其是反映王朝时代的编史体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故历代正史沿用不辍。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史》也理所当然成为纪传体的一次绝唱。民国史以下,不应当也不必要再沿用纪传体。纪传体自有其弊端,主要是重帝王将相而忽略人民大众,重朝廷而忽略社会,这是必须力加纠正的。《清史》纂修,应增大“民史”内容,加强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部分。其又一弱点,是“类例易求而大势难贯”,为此,各帝王纪不要写成帝王个人传记,而成为该帝王年号内的编年史(以政治史为主,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内容在志、表、传中展开),这样,诸纪便可连贯成为清史编年(不必另写编年)。清代268年间,中国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发展变化,晚清尤为剧烈,在纪、传、志、表中都应充分反映。与纪传体框架相匹配,文体宜用精炼、典雅的白话,向通畅文言靠拢。

序号:109

作者

曹树基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标题

修纂《清史》的目的与策略

性质

简论修史目的与策略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1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传统的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修纂《清史》的目的是完善或超越《清史稿》,并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对接。应当而且必须继承中国史学传统,但不一定强调吸收世界先进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此次修纂《清史》可理解为国家修史,其与学者所修清史之最大不同,在于国家之“史”实为国家之“志”;后代修前代之“史”,实为修前代之“志”。二十四史中的绝大部分,均属此性质。采取的体例当然是传统的纪传体(若加以现代的改造,很可能弄得非驴非马),由于时代变化,采取简易文言已不合适,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是最合适的文体。修纂《清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清史研究水平的提高,繁荣清史研究,提升中国学术的整体水平。建议将主要款项用于建立大型《清史》资料库,包括将已出版的清史资料在网站上公布,并制成可检索文本。为避免将清史修成“胡子工程”,建议以全面地总结已有的清史研究成果为主,对绕不过去,而原有研究又相对薄弱者,则开展重点研究(举地理志及人口志为例)。建议所有的内容在定稿前,都拿到网站上公布,听取意见。网络文本必须按学术规范写作,也就是说,纸质版本是“志”,电子版本是“史”。

序号:110

作者

刘学照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6页,约16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自系官修正史性质,当以修成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可以传世的珍贵清史为职志。《清史》纂修应遵循“存史、通变、资治、敦化、广识、益智”的原则。主张“大体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使之成为能吸取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及现代章节体之长以补纪传体之短的新型纪传体。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必要时穿插使用简易文言。规模为3000万字。设计方案(5部分):纪(总纪1,纪10,别纪3,计300万字);志(40种,计1000万字);表(37种,计600万字);传(42类,计1000万字);图(11类,文字部分100万字)。本纪改称纪,只用其名,而以编年史充其实。首列一篇取纪事本末体的清代总纪,论述有清一代若干大事。志,既是纪典章制度,又包含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史方面的史实和史料。宜赋予类史、专史的性质,但仍应保有其原有专题史料萃辑的功能。表的作用是通史事的脉络。传的特点是以人系事,可增至8千人。图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很强,有助于为大型清史增色。正史是诸史之母,且不常修。不应将其与通史、专史出于一炉。

序号:111

作者

林仁川

单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标题

关于纂修清史的几点建议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1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现代章节体为主要框架,同时吸收传统史学体裁的各种优点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既要继承二十四史的修史传统,又要有所发展创新,必须以发展创新为主;兼顾广度(涵盖清朝的各个方面)与深度(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与内涵),必须以深度为主;既要为今人提供全面准确的历史知识又要提供丰富深刻的历史借鉴,必须以提供历史借鉴为主。旧体裁写的正史,更像是史料书,只有章节体才能体现对历史的研究,反映历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揭示历史的规律。清史纂修体裁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以现代章节体为主要框架,同时吸收传统史学体裁的各种优点。新编清史是给现代人看的,不是摆设品,当然应该用现代书面语。中青年古文根底薄弱,写出来的文言文可能是四不像。大型清史可分三部分:一、通史,集中全国最精干的力量,按章节体编写一部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资料准确的具有国家水平、体现当代精神的大型通史著作。二、专史,尽可能全面地撰写各种各样的专史(7个方面),也用章节体;三、人物传记(对清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图和表不必单独作为一部分。

序号:112

作者

施宣圆

单位

《文汇报》

标题

关于编纂大型《清史》的一些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简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我们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体裁与体例:以纪传体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妥当,也就是罗尔纲和白寿彝两先生所说的“多种体裁结合而成的综合体裁”。史论与史实:应持客观公允的态度,实事求是,述而不作,史料要尽量来源于第一手,有的要加以考证和验证。文体和字数:2000万字为宜,用简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要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看得懂。关于全书框架的构思:概述:简单叙述前朝60多年历史,既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又要史论结合,评说恰当(50万字);大事记:即纪年,按时间先后顺序简单记述以皇帝为主的朝廷的主要活动以及所发生的事件(50万字);专史:相当于正史中的志(表可归纳到志中),根据近代社会的特点,增加租界志、外贸志、海关志、报刊志(或新闻出版志)、教育志(包括留学生留学)……(500万字);事件:叙述有清一代各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相当于载记(500万字);人物:可按时间先后处理(800万字);附录(清代著述目录和有些难以归类的内容(100万字)。

序号:113

作者

王文楚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标题

编纂清史应重修《地理志》;撰写河渠志的意见

性质

地理志及河渠志的撰写问题

字数

手写稿9页,约2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为主(据回收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文言文(据回收问卷)

内容摘要:中国历来重视《地理志》和《地理总志》的纂修,现在既然纂修清史,理应将地理志作为编修的重要内容。清朝260多年,疆域几度变迁,政区建置屡经改制。《嘉庆一统志》记载详尽,内容丰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即据是为主而编撰的。嘉庆以后,清朝由盛转衰,疆土日蹙,《清史稿·地理志》所载政区大致以光绪末至宣统末期为准,记述政区建置不完整,有缺漏,沿革较简略,且有错误,其价值与《嘉庆一统志》不可比。因此编修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地理志,事在必行。地图不能代替地理志,但可配合地理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历代河渠志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记载黄河决溢、泛滥和改道;关于运河的开凿和变迁;淮河、漳河、卫河、滹沱河等大河水利设施及各地河流水利灌溉的兴修。河渠志是叙述河流水利兴修设施的志书,但不是水道志。河渠志不能取代河道志,故从未进行过水利设施的河流,可不予列入。

序号:114

作者

沈渭滨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19页,约10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传统的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清史稿》虽多缺陷,但可资采择者不少,应在《清史稿》原有基础上,改善体例、核实史事、摈弃正统史观、扩大历史内容,编成一部以纪、志、表、传为主要体裁,“总体上胜过并在许多方面大大超过《清史稿》,能够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清史》。新纂《清史》只可卷首序短语,以提要撮元,不必于篇末作评骘之添足。体裁为传统四体:纪以序帝王,一为本纪,专纪清代帝王,一为别纪,记述南明诸王及太平天王洪秀全。以编年为主,适当变通。志以计朝章国典及国计民生攸关之事,设22篇(略,增设租界等志,太平天国之相关部分均设目)。表以系时事,设16表(删皇子世表及公主表)。列传以志人物,按“分类相从”原则设12类(南明人物、太平诸王、清末革命党人、立宪人物等与清之臣僚均入“政事”),仍按朝代先后编次,以符正史体例。《清史》为清代全史,纪志表传均以百年纪事,适当掺以本末之体,有鲜明之时序感。文体以用简易文言为好,一为省篇幅,二可与前史衔接,尤其与使用资料之文体相一致,可使全书措辞命字统一,显得顺畅可读。

序号:115

作者

蔡克骄

单位

温州师范学院

标题

无题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8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据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2000万字(据回收问卷)

内容摘要:新清史应综合罗尔纲与白寿彝的长处,文体应采用简明的白话体,不仅要考虑文言或白话的优缺点,还要考虑编修者实际能力及今后阅读对象。新清史的天文志只可增补,万万不可遗弃。应加大对科技及科技人物的编写力度。新清史编写人员可否邀请台、港及海外同行专家共同编撰。新清史应是在《清史稿》的基础上,依据现有资料,修正其错误,补充其缺漏,提高质量,以取代《清史稿》而置于二十五史之列。

序号:116

作者

杨国桢

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标题

无题(谈三点看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4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利用各种体裁的优点,创制适合表达清史内容的新型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清史体裁应由所设计的内容决定。现有条件已具备纂修新型清史的要求。史学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如新清史不能运用新观点、新方法,不能反映已有研究成果,充其量只能是《清史稿》的21世纪版,对史学自身的发展毫无益处。历史应该是大历史,整体史。已有的正史重上层、重政治,是帝王将相史,根本没有老百姓的身影。吸收各种体裁的优点,创造性地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清朝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清史不能与世界近代史相割裂。新清史的体例似应包括以下6个部件:编年:源于正史的本纪,类似后出的大事记。记事:引入纪事本末体叙事方式,将重要事件专门提出进行叙述。图表:皇子、公主、外戚表可作删节。典志:典章制度和专门史,增加门类,加大经济、社会风气、习俗等内容,吸收当代区域研究成果,多层面地论述清代历史。传记:本着典型性、代表性、全面性的原则,所选人物在典型不在多寡。载记:南明、准噶尔、太平天国等政权,对其经过、制度诸端进行论述。对中国近代化的动力、对海权丧失等问题应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所反映。

序号:117

作者

黄国盛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几点意见

性质

简论,尤重海洋问题

字数

手写稿1页,135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将纪传体等与现代章节体平等结合,进行体裁的创新(据回收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回收问卷)

内容摘要:一、原则上赞同戴逸教授、李文海教授的编纂构想。二、同意夏东元教授将“通史”部分排前的建议。三、同意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四、要重视海洋方面的内容,包括海疆问题、海洋国土问题、海域问题,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五、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创新两个方面都付出努力。

序号:118

作者

马敏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看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据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回收问卷)

内容摘要:处理好传统与当代、衔接与发展的关系,重在当代,重在发展。目的是继承传统,教育今人,昭示来者。做到借二十四史之“形”,传20世纪史学精神之“神”。继承传统史学的优长而加以创新。应在采用传统纪传体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异的发展,在体例上可考虑6部分:编年史(相当于纪)、志(约等于专史)、传、表、图、附录(如清史著述目录等)。应以编年史、志和传为新编清史的主体部分。使用简洁明快的白话文,不用文言文。因为清史是为今人、后人、社会撰写,应注重其时代性。文言史料可直接引用,不必译为白话文。

序号:119

作者

卞利

单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与体例问题的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5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在传统纪传体的整体框架下适当吸收传统史学的各种优点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应采用传统的纪传体,并在这种体裁的整体框架下,适当吸收传统史学体裁的各种优点,祛除纪传体本身局限,以体现出创新的精神和风格。应设5大部件:本纪(纪努尔哈赤至溥仪);志(含天文、历法等18种);图表(表基本保持《清史稿》篇幅不变,但外戚、公主等似可省略。建议增加图,将各种复杂叙述用图以代之,附加文字说明);传(细目不列,应以时代和人物性质,采类传、群传分别述之,不交叉出现);载记(建议保留):含南明、准噶尔、义和团等。每一篇目前设一简短《叙说》,在篇目之后设《后论》。采用纪事本末体入纪传体。对采用新名词取代传统名词应慎重。将无法容纳在本纪中的内容单独剔出,编成《大事年表》,置入图表篇目之下。文体宜用简易文言或最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清史》应是大部头的严肃学术精品,不是所谓的雅俗共赏之作。

序号:120

作者

方铁

单位

云南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编撰体例的几点看法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3页,约3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浅近的文言文

内容摘要:修撰清史,应以传统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同时辅以必要的改造和发展。不赞成在体例方面过多进行改造,内容上增加太多新的理论和相关分析。文体建议采用浅近文言文。一是与二十四史保持总体风格一致,二是文言文具有简洁、准确,在华人世界易被接受等特点。总字数以2000万字左右为宜。字数过多,一是可能导致内容细碎,影响对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二是篇幅浩大反而不易流传,也很难产生深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可考虑设立7个部件:纪年:相当于编年史,可取代本纪。通史:对清代历史总体性的阐述,尽量减少现代语言和术语的痕迹。专史:阐述有清一代各个领域的情形和取得的成就,是以横向为主的叙述,与通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图表:主要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反映清代复杂的地理、制度、世系等方面的情况。纪:主要是叙述清朝以外其他政权的情况。传记:对人物需要进行严格遴选。著述书目:志的容量不够,因此列为一个专门的部分。关于修撰清史施行方面的建议(略)。

序号:121

作者

李文海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标题

我们今天要纂修一部什么样的清史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9页,约13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编纂清史应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做到科学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不必提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问题,以免束缚自己的手脚。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发扬学术民主,一是实行主编负责制。要尽量摈弃“大而全”,力争做到“少而精”。文体上采用简易文言弊多利少,还是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建议新编清史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综述:字数不宜过多,30万字即可,独立起来,就是面向社会的清史简明读本。编年:由本纪改造而来,每年平均2万字,600万字左右。典志:史与志有区别,典志应侧重于专门问题的横的描述。年表:将一些问题用表的形式加以反映。传记:控制在2千人以内。图录:图画与照片,现存实物也可制成图片,图文并茂。配套工程:《清史纪事本末》、《清代人名大辞典》。

序号:122

作者

冯尔康

单位

南开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以及编纂原则的几点思考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4页,约58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章节体为基础,吸收纪传体的某些分类原则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繁本2000万字以上,文白相间;简本200万字,语体文

内容摘要:古今史学功能的转换,在于由政治功能为主向社会文化功能为主的过渡。新编《清史》不再是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简单继承,而是建构总体史。新编清史的定位:时代理念下形成的资料充实的现代著作。不是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传统二十五史或《资治通鉴》“臣光曰”的写法,但比一般史学论著更加注意史料的容量,以充实的资料取胜。繁简两种产品形式及若干副产品:繁本重在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运用,文字量必须在2000万字以上;简本重说明,史论结合,文字为繁本的十分之一。繁本是母,简本是子。新编清史,用现代著述的体裁体例,同时吸收纪传体的某些分类原则,以利大量容纳历史资料,成就清代总体史的著作。繁本体裁要点:以章节体为基础,区分为编、章、节、目、子目、细目6个级别,并设检索性的附录(各种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编的设计:总论、大事记(大事编年)、制度史、事件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民俗史、文化史、人物传记、年表、图录、地图(正文中的插图与图录编、地图编并不相扰)。正名:《新清史》。突破点:清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外关系史、民族史与边疆史。以宽容的精神对待学术争论,作好学术规范;对已有研究成果予以应有的尊重。

序号:123

作者

林乾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标题

《清史》的构架及其志书编纂

性质

总体构想,侧重志书

字数

打印稿16页,约16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清史》的读者定位应尽可能宽泛。要继承传统史学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资政取鉴的功能,将传统史学具有的教化功能转变为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与历史情怀的滋养,让史学从神圣的殿堂走向大众,负载推动学术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树立里程碑式的成果。《清史》构架包括5大部件:通论:阐述历史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即突出资政功能,控制在80万字以内;纲目:对史实正误要求很严格,兼具编年与纪事本末优点,控制在150万字以内;传记:一忌重复,二忌人物过多,应不低于2000人,在1000万字上下;图说:以图为主,以说为辅(有代史功能的才能收入,不包括以文字为主的配图、插图),收图1千幅,约165万字;典志:总字数600万字。新修清史不设表(理由略)。志书贵简要,正史之志书不能与专史志书混为一途。以《清史稿》为例,应删天文、灾异、时宪、礼、乐、舆服、艺文等7个志目。《清史》应设20志(理由略)。志书不宜设目过多,不应把志书理解为专史。

序号:124

作者

张羽新

单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标题

为清史编纂献言

性质

总体构想,兼及民族问题

字数

打印稿16页,约15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参照纪传体,吸收其他体裁及现代史学论著优点和长处,综合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历史定位:承前启后。定名《新(编)清史》,含间接承认《清史稿》列入正史的意义。指导思想:一体(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两翼(反对外来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三位一体。大体参照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充分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以及现代史学论著(如章节体)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创新。正确处理史实与现实的关系,清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民族地区常采用武力解决的方式,也有不少歧视少数民族的做法。对此类问题,以尊重现行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为主要出发点,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深思妥虑进行处理。框架结构的设想:叙论(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分上下两篇);编年;事记(重大事件,注意克服历史偏见,如被旧史忽略的民族文化交流、边疆民族地区的事件);传记(估计在4千到5千人,以分类编写为宜,建议重点增加民族宗教人物);典志(主要应包括地理、民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法律、礼俗、中外关系等)。附录图表。

序号:125

作者

姜涛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标题

关于清史工程的初步思考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中级成果为章节体的现代论著,高级成果尽量向二十四史靠拢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中级成果3000万字以上,高级成果不超过300万字

内容摘要:清史编纂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最后的定稿,还在于过程的本身。清史工程应有三级成果形式:一、作为基础成果的清史数据库。主要指原始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利用。人物数据库根据现有资料,有多少,录入多少,多多益善。这样的数据库应该是开放、互动式的,可以随时修订补充,以保证有关专家学者的及时利用。二、作为中级成果(中期成果)的通史、专史、人物传、图录、表册等,字数可在3千万-5千万字,甚至更多。由于清史工程不是平地而起,可考虑设立专业的评审委员会,尽快对各种已问世的现有成果进行认真的鉴定与评估,其中大量的应是各种专史的研究成果。都应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专史的写作,细分是必要的,但更应提倡综合性的论著。相关论著也可做成数据库,不断修订增补,以资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三、作为高级成果(最终成果)的中型著作,文字应是高度洗练的(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内容的表述应是经典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篇幅则应尽可能压缩,不超过300万字,在形式和篇幅上都向二十四史靠近。志的部分,可在相关专史的基础上提炼,每篇3-5万字不等。人物传一方面要精选,一方面在文字上也要压缩。图表也要精选。

序号:126

作者

谢宏维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

标题

清史宜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15页,约240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典雅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开来尤重于继往,创新应重于守成。体裁应是新综合体,采用的文体为精炼、典雅的现代书面语(现代汉语为主,含有若干文言成分)。对纪传体与章节体的审视(略)。新综合体的理论探索和编纂实践(略)。建议采用“纪传为体,章节为用”的新综合体。全书分为6大部分即6编:第一编,通史(或作总叙总述、综述、叙论等,计10章,规模在150万字左右);第二编,编年(或作纪、纪年,计11章,每章标以皇帝年号,600万字左右);第三编,专史(或作志、典志等,计19章,820万字左右);第四编,纪事(计26章,300万字左右);第五编,图表(一、图,计9章,图片3000幅,文字30万字左右;二、表,计46章,总字数400万字左右);第六编,传记(拟收3500人左右,拟分为17章,即17类,总字数在900万字左右)。

序号:127

作者

王晓秋

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标题

怎样把清史写成高水平传世之作——清史编纂定位标准与体裁体例刍议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6页,约24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现代汉语规范的书面白话文体

内容摘要:定位:一部高水平能传世的清史巨著。应尽量在科学性、学术性、系统性、启示性、知识性、资料性、工具性、可读性等8个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要求。赞成将传统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体裁和现代章节体,以及图表、目录、索引等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灵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进行一种体裁上的综合创新。初步设想分为10个部分:概说(或称综述、通史、纲要等,不宜叫序论、通论,以免误解成理论性著作),30-50万字;典志(或称专史),继承传统典志体裁,结合现代专史写法,不仅讲清典章制度本身,更要反映分析其沿革变化,还要写出其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分为大类(7典)和小类(40志左右)两个层次;编年(或称大事记,不宜称本纪),可按公元、朝代、年号纪年顺序排列,南明史等不必另立载纪,可适当插入世界大事记;传记(或称人物传,不一定叫列传),按人物生卒年代先后排列,凡从清初到清亡期间有重要事迹的中外人物均可收入,不用类传,总数在2千至3千名;表,可设30-40种表;图录(地图、图画、照片);目录索引;清史基本资料(最重要的史料文献原文);书目;衍生副产品。

序号:128

作者

李华兴

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标题

清史体例刍议

性质

综论,总体构想

字数

手写稿10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以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为主,适当地向简易文言倾斜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应源于二十四史又高于二十四史,既是对《清史稿》的弥补和修正,又是对二十四史的承继和发展。形式上是传统正史的改革,内容则是现代学术研究的结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真、求实、求精、求新,无愧于时代。清史体例构思:由通论、编年、纪、传、志、表6个部分及插图、附录构成。通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全书精华所在。编年:以清朝史事为主,兼及同时期世界重大史事(选取与中国历史有密切关联者)。纪;清帝本纪和南明、太平天国载纪。传:各个时期对清代历史有贡献、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志:类似专门史,除《清史稿》所列,还应包括工商实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宗教、民俗、少数民族,以及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历史内容。表:原有十表可作增删,各种报表、数据可插入相关典志。图像:可专册付印,或插入相关部分。附录:主要开列中外文献资料及征引书目举要。书尾,建议编制索引。(关于近期工作的建议三条,略)

序号:129

作者

余明侠

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重修大型《清史》有关体例体裁等问题之管见

性质

综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6页,约6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但需有所创新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500万字,简易明快之文言文

内容摘要:新修《清史》如欲踵接正史,则于体裁体例方面应仍采纪传体,但需有所创新。若采取章节体或综合体,自可成功撰写另一《清史》名著,但难以列于正史之林。应坚持唯物史观,以客观公正态度叙事记人。对影响近代发展较为重要之人物,可录其力图使国家富强以御外侮之史实,而不作评骘。可于《列传》中增设《留学生列传》。可于卷首前列一《概述》或《综述》,或将其一分为三,分置卷首、卷中、卷末亦可。以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初稿可暂定3千万字左右,修改后,以保持于2500万字左右为当。应列《天文志》,甚盼新史能跻入历代正史之林。地理志可附若干地图,但不能全部代之以地图。可增设洋务志一目。艺文志可参酌王绍曾之书,择其要者补入,次要者可列表以明之。邦交志可适当增补,易名为《中西外交志》。河渠志述清代治水之绩。兵志在文字上力求言简而意赅,可辅之以表解。《皇子表》只求谱系清楚即可。列传可撷取前史列传之优点,保留类传、群传之体裁。可立《革命党人列传》。袁世凯、徐世昌等不宜再收入列传,似可立《清末出仕民国诸臣年表》。南明、太平天国可立载纪。

序号:130

作者

李致忠

单位

国家图书馆

标题

(致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小组)

性质

简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半文半白

内容摘要:赞成大体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的意见。纪传体的纪、传、表、志几乎可以包罗万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体裁。二十四史虽都是纪传体,但每一种对其以前的正史史书来说都有改进、改良或改造。这回编清史,也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改进、改良、改造的办法。清代的天文志非但不能没,似乎更需要写。但可以写与以往不同的内容。艺文志可以改成要籍志。地理志也可以写新内容。文体比较难以解决。用语体文,会很冗长;用文言文,文字比较精炼,但现在有几个人能写?所以主张用半文半白,既比较简练,也比较容易实现。

序号:131

作者

魏良弢

单位

南京大学

标题

对《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四点建议

性质

侧重边疆民族华侨等问题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1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清代的中国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及中国疆界的基本确定。二是中国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为此建议:一、在《清史》中设立民族志。56个民族都要入志,一个民族都不能漏掉,以体现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二、边疆研究很重要。边疆志可不设立,在地理志的边疆各省区内,分别用专节阐述边疆沿革。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实践内容丰富,很重要,应立边政志。三、赞成为准噶尔及叶尔羌汗国立载纪。清朝史臣对西域不甚了了,修《明史》时竟将叶尔羌“忽略”了,深望这次修《清史》把它补入“正史”,以彰显历史之公正。四、应为移居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民立志,对其杰出代表并应立传。建议为华裔华侨合立一志,名为“华侨华裔志”。

序号:132

作者

王锺翰

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标题

(回信)

性质

(直接在问卷上作答)

字数

71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400万字,浅近可读之文言

内容摘要:该书的定位与应该实现的目标:简明而具有可读性纂修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如何保证质量:先由分纂最后由总纂通改该书的规模(初步定为3000万字是否合适):以300-400万字为合适该书体裁(传统纪传体、现代章节体、或分别以这两种体裁为主要框架,加以改造、补充而形成另外一种体裁):仍以纪传体为主该书文体(浅易文言或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浅近可读之文言您认为应该提出或强调的其他问题: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史,尤应注意蒙、藏、维、苗、壮各族

序号:133

作者

谢放

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几点建议

性质

简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1页,约13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综合创新体(据问卷)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据问卷)

内容摘要:戴先生提出的8个部分中,通史与专史内容难免部分重复,通史可否采纪事本末体,主要写历史事件。专史可采白寿彝《中国通史》典志体例。新修清史不可能也不必与二十六史相衔接,过多考虑衔接问题难免受束缚而影响创新。应注重在“史实重建”上下工夫。文体用现代书面语可能更有操作性。新修清史应设经济志,包括农业、商业、工业、交通、金融等部分,还考虑设财政志。可不再列皇子世表,但可在各帝和重要皇室人物传记中附一家庭、家族简表。非皇室的其他重要人物也可考虑附一家庭、家族简表。列传可采取以出生年代排序,但附一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检索表。可不考虑人物分类。钱实甫《清代职官表》不可能全部纳入新修清史,但可在《职官志》相关条目下附一前后任职者人名简表。对著述的分类,仍按当时的经史子集,新学之书,可另立西书、新书类。

序号:134

作者

欧阳跃峰

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标题

关于清史体裁体例的调研报告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2页,约3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再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指导思想: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为今人提供全面、准确的清史知识和丰富的历史借鉴。越客观,越简明,越是有利于风格的统一。大体应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所谓改造和补充,一是剔除封建糟粕,二是增加近代社会的新内容,同时也容许省略一些因资料等原因无法撰写的部分。新编清史应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文言是应该废弃的文体。文言简易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成了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初步设想可分为纪事(按朝代分,11篇,代替本纪、纪年、通史)、传记(近代一些人具有多重身份,以不分类较为简便)、志(19种)、表(列举11种)、图(地图、名画、重要历史场景、名人、实物照片等)5部分。在纪传体中设通史、专史很不协调。取消本纪,将封建帝王纳入传记,是为了避免把人分为等级。不必设载纪。部分志表名称可改,文体的风格应力求一致。各部分篇首篇末以不附议论为好。纂修清史的成果应分为四个层次:正史(传世之作,要力求精炼),史料(最好能建专门网站,以便利用),通史和专史(章节体,不必纳入正史之中),专题文章(在专门刊物上发表或结集出版)。

序号:135

作者

解光宇

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例意见汇报

性质

简论,并回答戴逸教授的问题

字数

打印稿2页,约9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左右,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对于编纂原则和实现的主要目标更赞赏“象征性地与二十四史相衔接”、“面向现实和未来,充分利用档案文献,提供清史知识和借鉴”及“全面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与重点创新相结合”等3条。关于框架设计:通史、编年、纪、志、表、传(传为史之实,不可省也)、图、专门史(含南明、太平天国、准噶尔、吴三桂)、清史专题(含重大事件,内容详尽,可加评析),计9个部件。天文志应录其遗存,否则日后将彻底亡佚。地理志可以地图代之。外交可合而为一《清代外交史》,属专门史。河渠志以水文情况为主,水利设施为辅。类传、群传体裁较好。明清之际、清季民初之人物视其对清影响大小而定。艺文志保持传统的经史子集,西学东渐后可新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现代接轨。人物传需分类。新史可于篇首或篇末附以简短议论,署修史者个人名。

序号:136

作者

郭汉民

单位

湘潭大学

标题

关于清史修纂的若干思考

性质

总体构想,侧重列传类目

字数

打印稿7页,约9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清史不应修成一部个人学术专著,不应修成教科书,也不应修成17世纪中叶-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应当修成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记载有清一代的王朝正史,超过《清史稿》的水平而接续二十四史。纂修清朝正史应采用纪传体,由概论(或综论、叙论,大纲要领,50万字)、本纪(尊重历史事实,而非崇尚君主专制,入关前及入民国后可另写前纪、后纪,并作南明、太平天国载纪)、表(晚清新人新事,列入表中则传记可省,增9种表)、志(应多设专门史志,不仅记载朝章国典,且力图反映时化变迁,可附相应的图、表、照片,列举20种志)、和传五大部件构成。清史列传类目设置,可继承《后妃》、《王公》、《大臣》(含《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卿侍》、《督抚将军》、《驻外公使》)、《循吏》等,舍弃《孝义》、《孝行》《贰臣》、《逆臣》等,并将《儒林》《文苑》、《艺术》、《畴人》等并改为《学林》,创设“志士”、“实业”、“外人”、“民变”等新类目。

序号:137

作者

王卫平

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标题

清史编纂略说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2页,约25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框架的新综合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所谓纪传体经历了因时而异、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过程,新综合体既以纪传体为框架,亦可作如是观。新修清史宜采用纪传体,并不意味着必然排斥现代章节体。是否允许在清史著作中加以适当评论,关乎编史义例。“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方志与史书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史体先纵后横,志体正好相反。如新修清史不允评论,则所撰非史,而成“清朝通志”,恐非此次撰修初衷。允许史书评论,并非轻下断语,乱贴标签,而是在忠实于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客观评论。评论可在文中(特别是“通论”部分),也可在文后,采取“论赞”形式。“论赞”不应被看作赘语,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笔。人物列传,倾向于从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即对历史影响的重要性角度决定取舍。立传方式可灵活把握:可采用个人列传(独传)、多人合传等方式,亦可分成人物传、传略、人物表等不同体裁,分别对待。排序可采用最通常的办法,即按人物的生年。对跨越朝代的人物,应主要述其在清朝的事迹,其在明代或民国事迹可采用略写的方式。

序号:138

作者

陈绛

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标题

在继承中创新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4页,约3700余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3000万字,精炼的现代书面语

内容摘要:易代修史传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新修清史定位:历代封建皇朝正史的最后一部,作为二十四史之殿;与《清史稿》并存的一部新的清史。体裁基本上采取传统纪传体,以与匹配衔接,但应强调根据时代特点加以改造和发展。文字建议采取现代规范的书面语。不仅由于白话文较诸文言文为读者所熟悉,更由于其已取代文言文长期作为书面语的统治地位,建国以来已被规定为政府文件和报章刊物所通用的书面语。本纪自应采用,庙号(及宣统年号)仍予保留。但以“大事记”新酒装入“本纪”旧瓶。志是横断面的剖析,不宜写成专门史,或用专门史代替。志目或可沿用《清史稿》,而充实以科学的内容和今天研究的成果,或更改旧目,或另行增添新志。志的设置,应能反映清代历史的时代特点。表最需重大改造。列传比重似可略减,写作应据事实,不加褒贬文字。可采用今天不同界别的分类法(慈禧归政治家类或妇女类,似大可斟酌)。新编清史应注意用世界眼光看中国历史的发展,重视下层社会或大众生活的历史,加强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应用现代印刷技术附载图片。

序号:139

作者

牛润珍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标题

正史编纂传统与《清史》体例琐议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5页,约6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传统的纪传体为主要框架,加以现代的改造、补充和发展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2000万字,文言文

内容摘要:撰史首先要立法,创制凡例。编纂《清史》要完整记载有清一代的历史,体例时限的当否主要体现在“纪传”方面。断代为史涉及上下两代历史的交叉与衔接问题,古代正史的断限为清史提供了示例。注重书法义例,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传统与特点。这一史学传统对于大型《清史》的修纂仍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新的书法规范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国家意志以及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再造的历史大势。建议召开专门会议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关于清史体例的建议:纪:可设13纪,包括清纪11,南明纪1,太平天国纪1。立“纪”须有4个条件(略)。志:修史之难,莫过于志。二级设目,以简驭繁,纲目缕析,一代典志尽被囊括且有整体感。类目的设置,应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列举12典,志目略)。天文志,不可摈弃。地理志,既要有文字,也要有图。艺文志应全面搜集,然后商定取舍标准。列传,难在取舍,可先作清理,作一大型人名索引,然后确立取舍保证。

序号:140

作者

钱宗范

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标题

对清史修纂的几点想法

性质

简论

字数

手写稿2页,约10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以纪传体为主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以纪传体为主。既然是为清代编清史,以代替《清史稿》,当然遵循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以维护中国史学的传统。但可作一些变化,如增加纪事本末体以记载重大事件的始末,增加编年体以以记载大事记,但只能是纪传体中的一部分,分量不能多。当前不是怕什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给否定,而是要肃清“左”的影响,正确评价帝王将相的作用,多反映过去讲得很少的社会生活、习俗、科技、思想的问题。对帝王将相的评价也要纠正“左”的观点。康熙抗击沙俄侵略,其事业远比戚继光抗倭更大,为什么当了皇帝就不能算民族英雄?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留下诗歌最多的第一诗人,为什么现在出版的很多传记都不写他对诗文字画的贡献?文字狱过去否定太多,但杀的人不过几百人,只等于朱元璋、洪秀全所杀几十万人的百分之一。如果文字狱破坏了文化了,为什么反清一生的黄宗羲晚年要拥护康熙,为什么现在图书馆留存的清代人著作比明代多十倍以上?编清史首先要对清代和满族有一正确的定位。

序号:141

作者

史继忠

单位

原贵州文史研究馆

标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意见

性质

总体构想

字数

打印稿5页,约35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多体结合,中西合璧,根据“清史”或“清史丛书”设计两套方案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

内容摘要:新编《清史》应在以下几方面胜过《清史稿》:应突出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真实写出中国封建制度极盛而衰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同时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艰难步履;要充分反映清代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要站在21世纪的高度去反观历史,对若干重大问题重新认识。兼取各体之长进行综合创新势在必行。多体结合、中西合璧或可是一条创新之路,它既是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反映新旧变革的时代特征,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精神。大的框架不离纪传、编年、纪事本末诸体,而表现方式则行章节体。文体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不宜古语今声、半文半白。本纪可演变为编年。“传”体必须要有,通过人物的活动才能生动地展现历史。图似可不必单列以利图文并茂,表则应简明扼要以备查阅。“丛书”与“清史”两种体例都可行,但框架设计和纲目拟定各有不同。“丛书”包罗万象,灵活自由,可以章节体为主,通史、专史都可纳入。若作为清史重修,则宜向纪传体靠拢,本纪变纪年,或可取梁启超载纪之体,传记、图、表不变。志仍为志,不必改称专史。

序号:142

作者

吴承明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标题

附言

性质

综论

字数

打印稿1页,约近6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大体以章节体为框架,吸收传统体裁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二千万字,简易文言

内容摘要:划时代的史学巨著在于代表时代精神(主要是历史观),就本书言,不发生“定位”问题,二十四史的那个位让给《清史稿》好了。以剑桥欧洲近代史为例,一百年来三次重修(含方坦纳),因历史观的演进,各成一划时代的巨著,各定各位。体裁可以旧瓶装新酒,但本书既与旧二十四史脱钩,无此必要。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科学化,由叙述史变为分析史,但近年来又有恢复叙述趋向,因由线性分析(因果关系)转入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最适于整体史观。大体以章节体为框架,吸收传统体裁。其中人物传必不可少。惟不宜以志代替专史,专史有专史的任务,所据理论和方法各异;正史可吸收专史的结论,但不宜包括专史。需要考证或计算的东西作附录,如人口和人口行为史,国土和建置史,民族和民族迁移史,宏观经济(垦田、总产值、国际收支)史等。此外,配备解释图,地图,历年表、统计表,事件、文物、人物照片等。文体,简易文言较好,以求简洁,并求文彩。我很钦佩我师孟森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文笔,可惜自己做不到。规格不宜过大,二千万字已是可查不可通读,要作好索引。

序号:143

作者

启功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标题

启功先生口述

性质

综论

字数

手写稿1页,约700字

对体裁体例的意见:纪传体

对总字数及文体的意见:规模小于清史稿,文言文。如称《新清史》,可用现代汉语。

内容摘要:清史不好写,尤其我不好写。清初是很有朝气的,也有很好的政策,如利用汉臣。明朝没人干事。清前期之所以好是赶上明后期政治太坏,皇帝本身更管不了事。清后期出现了新问题,不像明末农民起义,而是外国侵略,又是明朝所没有遇到的。这是写清史很重要的一点。孙中山说中国曾亡两次国,一次元,一次清。这样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结果给日本找到侵略借口,成立伪满政府,又成立了伪蒙疆政府,说这些地方不是中国地方。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个问题要解决好。编写方法方面,对历史事件要思考准确。特别应避免纪传体史实的重见,减少重复。重大事件应确定以谁为主,然后以之为纲来写。如与太平军相关事件,湘军应以二曾为主,淮军以李鸿章。清史稿即史实重复太多,如五个将领都参加攻太平军,结果五篇传都重复记这件事。写史应抓住主线。规模应比清史稿小,因清史稿没有必要写的人太多。体裁应与二十四史相同,语言也应相同,用文言文。如称《新清史》,可用现代汉语。(来源:中华文史网)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史学学术社 2021年1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ihezKM_isCnF2rP-1X5eQ

上一条:马大正:《清史》三审三校时间不会短,大家要有充分的耐心
下一条: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