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各種快樂呀~~~~~~
2020年是格外艱難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很多,記住了很多,也遺忘了很多。歷史是一種記憶,但實際上,是遺忘在塑造我們的記憶。在疫情高峰,我們每天都主動或被迫承受著信息過載帶來的困擾。對這些信息的遺忘,或許是個人生物屬性上的遺忘,或者是人類本能對不安的逃避;在生活大致恢復正常的現在,我們回首過去的一年,記憶中似乎只剩下懵懵懂懂:我們除了要抵抗記憶能力不足造成的消極遺忘,還要抵抗種種積極的遺忘。「文化是一種抵抗滅絕和抹滅的方法,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薩伊德曾這麼說。
在過去的一年,面對驚濤駭浪,台灣人文與學術公衆號持續向關注者推介寶島的學術資訊,如新出學術著作、最新學術期刊、學術會議、工作坊與重要演講,陪伴大家度過這不平凡的一年。筆者回顧了2020年本公衆號推介的學術著作,並依照讀者關注度、學術價值、研究斷代分佈等標準,遴選出20種著作(原則上不收錄再版、增訂版、修訂版著作),依研究斷代順序、先中國史後世界史排列如下。相關著作完整信息,可參看文末所附鏈接。在2021年,台灣人文與學術會繼續向大家推送最前沿的學術資訊,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
李峰著,劉曉霞譯,《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廖宜方,《王權的祭典──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施厚羽,《巾幗入戎事:晉唐之間的戰爭與性別》,稻鄉出版社,2020
柯嘉豪(John Kieschnick)著,趙悠,陳瑞峰,董浩暉,宋京,楊增譯,《器物的象徵:佛教打造的中國物質世界》,遠足文化,2020
陶晉生,《宋代外交史》,聯經出版公司,2020
蔡偉傑,《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蒙古時代以降的內亞與中國》,八旗文化,2020
下倉涉,佐佐木愛,小濱正子,江上幸子,高嶋航編,《被埋沒的足跡:中國性別史研究入門》,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賴毓芝,阮圓,高彥頤主編,《看見與觸碰性別:近現代中國藝術史新視野》,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
卜正民(Timothy Brook),《全圖: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地圖學互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20
王汎森,《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王汎森院士講座實錄》,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20
王一樵,《流轉的紫禁城:世界史視野下的明清宮廷文化》,時報出版,2020
張藝曦主編,《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聯經出版公司,2020
王正華,《網絡與階層:走向立體的明清繪畫與視覺文化研究》,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
黃麗君,《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著,蔡松穎,蕭琪譯,《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衛城出版,2020
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聯經出版公司,2020
李思逸,《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的時空體驗與文化想像》,時報出版,2020
葉毅均,《走向馬克思主義史學之路:范文瀾前傳》,三民書局,2020
韓東育,《從「道理」到「物理」:日本近世以來「化道為術」之格致過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王紹中譯,《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全新法文譯本,時報出版,2020
施厚羽:《巾幗入戎事:晉唐之間的戰爭與性別》出版
柯嘉豪:《器物的象徵:佛教打造的中國物質世界》出版
陶晉生《宋代外交史》
蔡偉傑 《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蒙古時代以降的內亞與中國》出版
小濱正子等編:《被埋沒的足跡:中國性別史研究入門》出版
高彥頤 (Dorothy Ko)、賴毓芝、阮圓 (Aida Yuen Wong)《看見與觸碰性別:近現代中國藝術史新視野》出版
卜正民:《全圖: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地圖學互動》出版
《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王汎森院士講座實錄》出版
王一樵《流轉的紫禁城:世界史視野下的明清宮廷文化》出版
張藝曦主編:《結社的藝術:16-18世紀東亞世界的文人社集》出版(附王汎森序)
王正華《網絡與階層:走向立體的明清繪畫與視覺文化研究》出版
黃麗君《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
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重譯本出版
李思逸:《鐵路現代性:晚清至民國的時空體驗與文化想像》出版
葉毅均《走向馬克思主義史學之路:范文瀾前傳》出版
韓東育《從「道理」到「物理」:日本近世以來「化道為術」之格致過程》出版
傅柯《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全新法文譯本出版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台湾人文与学术2021年1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dHxht-utFX6ycCW8Vhb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