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知行团干校
学术资讯回顾
一、中国史
1.第八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召开

(来源:中古史研究资讯)
2.中国古代史前沿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第二届中山大学珠海青年史学论坛在珠海举办



(来源:中古史研究资讯)
3.丝绸之路多语种文献研究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

(来源:辽金西夏史研究)
4.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郑天挺先生(1899-1981)是南开史学奠基人之一。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正是在郑天挺先生倡议下发起的。今年是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为纪念郑先生道德文章、进一步推动明清史研究,“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9年9月9日至11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
(来源:南开史学)
5.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大清论大明:《大明太祖高皇帝宝训》满译考察”主题讲座

(来源:南开史学)
6.礼与律令制度主题讲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

(图文来源:先秦秦汉史)
7.纪念《剑桥中国上古史》出版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8.新中国70年史学成就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在北京举办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首先发布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总体情况。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学适应新中国发展时代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断推进学术创新和理论创造,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为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深化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达到了新的学术高度。
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指出,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主题更加多样,方法手段更加多元,学术领域更加广泛,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杨艳秋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史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围绕“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再认识”、“古代史分期的再讨论”等若干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评述。
此次发布会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为推动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二、世界史
1.“斯坦尼斯拉夫·格里戈里耶夫:青铜时代欧亚冶金发展的主要趋势”主题讲座在中山大学举办

(图文来源:先秦秦汉史)
2. “ 全球思想史: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来源:世界古代史研究)

三、文物与博物馆
1.讲座:石或木:世界遗产中“原真性”概念的发展

(来源:复旦文博FDCHM)
2.会议:《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新书学术成果新闻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将于2019年9月11日上午十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层会议室举办该会。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文物自发现、清理、修复、出版过程历时十三年,由我国著名纺织考古学家、纺织考古学科奠基人王亚蓉先生担任主编,另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等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3.硕果70载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
2019年9月11日下午,“新中国考古学70年”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主持。
接下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介绍新中国考古学70年来发展的总体情况,他在发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4.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北方草原考古”圆满落幕
艾尔根敖包墓地考古发掘是经蒙古国教育、科学、文化与体育部文物司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北方草原考古”校级重大项目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国立民族博物馆合作开展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2019年6月22日-8月27日,按照合作计划,双方联合在蒙古国鄂尔浑省吉尔嘎朗图苏木艾尔根敖包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并先后在鄂尔浑省额尔登特市博物馆、蒙古国国立民族博物馆开展了资料整理工作。
2019年4月初,受魏坚教授邀请,蒙古国教育、科学、文化与体育部文物司司长达瓦才仁、国立民族博物馆馆长苏和巴特尔教授、考古部主任奥德巴特尔研究员一行三人赴中国内蒙古、山西进行考察。考察期间,双方就2019年的发掘区域、时间、经费以及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进行了商谈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6月24日,魏坚教授即赶赴工地,与蒙方领队奥德巴特尔研究员共同协商,选定了5座墓葬作为发掘对象,本年度的发掘工作也正式启动,由蒙古国国立民族博物馆考古部的研究人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师生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也随即开始了为期55天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征稿
1.《文物建筑》征稿启事
《文物建筑》于2007年创刊,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主办,以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为其主要特色,是面向文物建筑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专业刊物。设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工程案例、历史文化名城、民居研究、建筑考古、建筑文化交流、建筑彩绘、科技保护等栏目。本刊为年刊,截稿日期为每年5月30日,年底前出刊。现面向社会各界诚征稿件,欢迎踊跃来稿!
稿件基本要求:
文字精炼,层次分明,条理顺畅,以五千至一万字为宜。需提供 200字左右的中、英文的内容摘要和3——6个关键词。内容真实,数据可靠,文图并茂。为确保出版质量,文中附图、照片要清晰,含 CAD图的请附原图。注释采用尾注形式,书写请注意规范。确保稿件的原创性,由此而引起的任何纠纷,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职称或职务、详细联系方式,以便稿件采用后邮寄书刊。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在三个月回复您,并按规定支付稿酬。
来稿请发邮件至:
wenwujianzhu@126.com
联系电话: 0371-63661970 孙编辑
(来源:学术会议资讯)
2.征稿:第一届全国中国史研究生论坛
本届全国中国史研究生论坛将于2019年11月8日—11月1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本届论坛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三个分论坛。论坛鼓励打破学科界限,尤其欢迎具有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的论文。论坛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征集参会论文。征稿截止后,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来稿,择录20—25名研究生参与论坛。论坛包括名家讲座、论文报告会与评论会。
一、各分论坛
(一)中国古代史组
(二)中国近现代史组
(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组
二、征稿对象
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以中国史为主题,不限专业、年级。
三、征稿须知
(一)论文应当是本人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不限。要求学术规范,紧密结合中国史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并突出原创性。禁止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论文正文以20000字为限,另附2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三)论文全文采用WORD文档,A4纸型,中文简体,页边距上3厘米,下2.8厘米,左、右各3厘米。论文标题黑体加粗小二;一级标题黑体加粗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加粗小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加粗五号。摘要及关键词均采用楷体五号;正文采用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0磅,引用统一采用脚注,注释均采用宋体小五号,单倍行距。注释规范可参考《关于<历史研究>文献引证标注方法的规定》(《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第184-186页。)
(四)请在文后附加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电话、邮箱)。
(五)论文一律采取网上投稿,论文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投稿邮箱qgzgslt2019@126.com。投递稿件时务必标注分论坛号码。邮件主题与论文文档标题格式为:分论坛X-投稿人姓名-院校(研究机构)-论文名,如“分论坛(二)-李四-华东师范大学-《试论戊戌变法的起因》”。
(六)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七)投稿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30日,请务必于此日前发送邮件至投稿邮箱。
(八)10月中旬本论坛将向入围研究生发出通知,确认参加论坛的成员名单。并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官网(qgzgslt2019@126.com)及相关微信公众平台“华东师大历史学系”、“ECNU历史学子”公布入围研究生名单及论坛的日程安排,请及时关注。
四、注意事项
(一)本论坛将为入围成员提供论坛期间在沪的食宿(来回车费等其他费用需自理)。
(二)未尽事宜,请发邮件至投稿邮箱qgzgslt2019@126.com咨询。
(来源:学术会议资讯)
3.上海市世界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青年论坛和第五届教学论坛征文公告
围绕“七十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成就与前瞻”这一主题,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拟于2019年11月2日(周六)联合主办学会年会暨第十四届青年论坛和第五届教学论坛。会议将邀请上海世界史学会的著名学者作主旨发言,设立青年论坛专场和教学论坛专场。论坛主要面向40岁以下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有高级职称者除外)、中学历史教师、以及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优秀本科生(须有指导老师推荐)征文。论坛组委会将请相关专家评阅,遴选出参加论坛交流的文章,并结合论坛的交流表现,分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并择优推荐发表。
征文要求:
1、遵守学术规范,结合世界史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创新性。翻译文章恕不接受。
2、未公开发表,以不超过10000字(其中教学论坛征文不超过5000字)为宜,随附200-500字的中文摘要。
3、论文正文为小四宋体,引注为word自动插入当页脚注、小五宋体、每页重新编号形式注明。具体凡例可参见《历史研究》。
论文提交时间:2019年10月20日截止。
论文提交:
“青年论坛”请发送至:shworldhistory2019@163.com(邮件名称中包含青年论坛-姓名-学校,附回执);
“教学论坛”请发送至:jiaoxueluntan2019@163.com。
联系人:王子夔 53060606转国际所;朱幸福 13917929264。
(来源:学术会议资讯)

悼念:著名历史学家沃勒斯坦逝世
当地时间8月31日,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提出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去世,享年89岁。
沃勒斯坦1930年生于纽约。1954年和195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58年-197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系任教;1971年-1976年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社会学教授。从1976年起,任纽约宾厄姆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和“费尔南·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起主编《评论》(Review)期刊。2000年起任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1994年-1998年任国际社会学学会主席;1993-1995年任哥宾根重建社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他著述丰富,影响最大的著作是耗费30多年心血的《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
(来源:世界史评论)
供稿:历史学院团学联知行团干校
编辑:吴淑雅
审校:苏小航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南开史学》201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