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中文本|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
2022-05-27 10:10     (阅读: )

 

 

作者: (美) 罗友枝 / (美) 黎安友 / (美) 姜士彬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译者: 赵世玲

出版年: 2022-4

页数: 740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3257577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史学的研究取向发生了变化。年鉴学派史学家们放弃传统年鉴学派对经济、社会和变化的研究,不再支持总体史学,他们收编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把注意力转向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边缘和公认价值的负面上,如巫师、离经叛道者等边缘人,到了80年代更转向了视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政治、饮食、服装、日常语言、身体等为研究主题的新文化史。《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书便是这次史学“文化转向”所影响的产物。

 

作者简介

 

罗友枝(Evelyn S. Rawski),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和中国近代史,着重于大众史、大众文化和社会礼俗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南方的农业变化与农业经济》《清代中国的教育与大众文化》及《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合著)等。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东亚研究所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与外交政策、比较政治等,著有《中国的民主》《中国政治变迁之路》《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寻求安全的战略》等。

 

姜士彬(David G. Johnso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早年专注中古中国士族研究,近年关注明清大众文化研究,著有《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景观与祭祀:中国北方乡村生活的仪式基础》等。

 

第一部分 介绍性观点

01章 帝国晚期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 罗友枝

帝国晚期的经济

教育

刻书业

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02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传播、阶级和意识 姜士彬

 

第二部分 具体的研究

03章 乡村社会中的仪式专家和文字资料 许舒

荃湾和新界

对相关资料的分门别类

书籍和仪式专家的比较

结语

 

04章 明清不同层次的白话文学受众:个案研究 何谷理

有关受众的初步考虑

关于李密生平的故事梗概

小说和戏剧变体

内容、行为准则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05章 明清地方戏曲的社会历史情境 田仲一成

 

06章 地方戏曲及其观众:香港之例 华德英

当今香港的传统戏曲

延续和中断

香港的当代观众

内容:文化和行为准则

 

07章 宗教与大众文化:《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中对道德资本的管理 贝琳

大众文化作品“三教开迷归正演义”

民众教学法

答案:宗教作为对道德资本的管理

正确管理的例证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和晚明宗教

 

08章 中国教门文献中的价值体系:明清宝卷 欧大年

引言

教门宝卷:文本的背景

宝卷文献的社会情境

三类宝卷中体现的价值观:教门宝卷和文学宝卷

结论性评论

 

09章 中华帝国晚期白莲教的传衍 韩书瑞

白莲教的历史

诵经派

打坐运气派

异端与正统

 

10章 神明的标准化:华南沿海天后的推广,960-1960年 华琛

天后神话的起源

朝廷干预:塑造一位“被认可”的神祗

两座当地庙宇:经济和社会背景

作为安定海疆象征的天后

宗教标准化进程

作为宗族霸权象征的天后

地方祭祀组织:领导与控制

对天后的认知:对表征矛盾的研究

 

原文转自公众号:边疆社会科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m0T3Pr7B6p71Pr2GbR9lg

上一条:新书|孟凡港:《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
下一条:新书|张竞:《餐桌上的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