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吴佩林:《清代县域民事纠纷与法律秩序考察》后记
2021-08-15 15:44     (阅读: )

吴佩林:《清代县域民事纠纷与法律秩序考察》,中华书局,2013年

如今,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料日益丰富,国内外公藏机构保存的官方文献、散布于田间地头及私人收藏的民间文献、不断充盈的网络资源……,仅凭一己之力,已难于遍览,更谈不上精细研究,一人一时之所见所学,只能是沧海一粟。对一个疑问丛生的问题,今天感觉基本上解决了,还没等到明天就可能发现新的材料而须修正或补充,甚至是满纸错误而再没有修改的价值。更多的还往往只是有问题,而自己却没有能力去诠释。进而言之,将几百页的研究著作放到历史的时空之中去检验,又不知会产生多少谬误与荒唐之言。但我终究没有因此而困惑、而却步,因为通过自己不断的琢磨与研究,所要探知的历史已变得“鲜活”而富有立体感,尽管离自己想达到的境界还相去甚远。

拙著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拓展修改而成的,从题目的确定、资料的搜集、初稿的修改到最终的出版,无不凝结着我的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天宏教授的心血。老师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睿智而独到的眼光、执着而严谨的学术追求无时不影响着我的学业。与他交流,总会获得力量。他的点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往往能令困惑中的我如醍醐灌顶,顿时豁然开朗。十年来,老师总是在支持、鼓励、鞭策、扶持着我,提醒我“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才可能具备做其他事情的能力”。这于我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感谢录取我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做博士后的曾宪义老师及我的合作导师马小红老师。二位恩师特别是马老师对我在学术上的努力总是不吝赞赏与期许,并尽其所能帮助我,使我倍受鼓舞。二位恩师把我带入了一个法学研究的学术领地,也正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一批国内外法史研究的学者,有了向他们学习的机会。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杨和平教授、师母田旭女士,他们总是用心照顾着我的一家,看着我、引导我、呵护我在学业与人生路上的成长。拙著的修改阶段经历了煎熬和考验的过程,感谢杨老师能帮我通读全文,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意见。

感谢赵世瑜、黄宗智、郑振满、葛兆光、王振忠五位老师。是他们的提携,我才得以参加他们举办的研习班。五位老师带动出来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至今仍令我心生向往。对我的研究,特别是黄宗智、赵世瑜、郑振满三位老师给予了不少指点与鼓励,更新了我早前对史料来源、研究方法的认识。在班里,我也有幸结识了一批师友,他们或解困惑,或赠资料,使我受益良多。也正是在这些班上,来自国内外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师友们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学术追求上的心无杂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常常使我感慨不已。

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易联述、邓杰、左平、张国平、何洪涛、向中银、何艳艳、尚季芳、别琳、黄天华、苟德仪、李刚、王立桩、汪洪亮、徐法言、孙海洲、何一、戴斌武、杨永红等共话友谊、切磋学问、探讨人生,自当珍惜。

感谢杨树政、陈宁、王安平、李健、彭正松、刘玉平、谭继和、杨一凡、夏明方、张世明、侯欣一、康大寿、陈廷湘、何一民、王川、王如渊、潘家德、张祏元等老师对我学业的关心与教诲。感谢校研究生处、科研处的领导和同仁对我学业给予的极大支持、宽容与同情。

2011年,我们申报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有幸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感谢我的老师,现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洲教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并全力支持我去申报和推进这个项目。感谢南充市档案馆庞开成、陈新、任建、赵明、邓勇等领导的开明与合作。一年来,课题组各子课题负责人,特别是苟德仪、左平、金生杨、王雪梅、杨小平、黎春林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课题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交流融洽。我深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好的表现。

感谢《南部档案》,有这批珍贵的档案才使我有可能去再现清代南部县官民的法律生活场景。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我时常站在乡间碑石、祠堂与当时的讼案发生地,遥想当年官民刊石立碑、宗族活动、乡民翻山越岭赴城告状的场景,一幕又一幕,情不自禁生出无限感慨。

感谢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图书馆、南部县档案馆、南部县方志办、南部县文管所、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资料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资料中心、四川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收藏和服务,拙著是不可能完成的。写作过程中,资料收集还得到过刘维开、巩涛、田涛、王志强、张晓蓓、李启成、张勤、何芃、高学强、姚志伟、刘经霞、游逸飞、梁仁志等前辈与同仁的帮助,衷心感谢。

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厚爱,将此书纳入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修改过程中,我与研究生钟莉、李升涛、汪秀平、张亮、杨路路、牛浩然、陈凯、孙雪玲、李增增、李晋、张雅岚进行了逐章的阅读、讨论与修改。期间还得到田涛、周琳、梁勇、史志强、陈长宁、苟德仪、杨小平、方新蓉等师友的修改意见,衷心感谢。

与中华书局的交往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书局责任编辑张玉亮以他丰富而专业的编辑经验帮我修订了不少错误,使本书增色不少。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和女儿,在我求学路上,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激励与期待,是断难想象的。

本书部分内容,曾以论文形式参加过法学、历史学或档案学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有部分成果在《法学研究》、《历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外法学》、《中国史研究》(韩国)等期刊发表,得到了与会专家、论文评议人、匿名审稿专家和杂志社编辑与负责人的帮助,谨致谢意。需要说明的是,已发表的内容与观点由于篇章结构的改变、研究视角的变化以及新史料的发现多有调整与补充。

在写作与修改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不少话题与研究只是为相关领域打开了一个缺口,尚有更广泛的领域值得更进一步的探索。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阶段性研究的结束,同时也是遗憾的开始。其中不足之处,恳请学界同仁斧正。

上一条:新史学荐书215 | 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第三版)》
下一条:新书丨《中国地方志集成·乡土志专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