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1)
2021-07-03 16:45     (阅读: )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1)

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第一个季度推介部分2020年的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21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初并天下:秦君主集权研

作者:孙闻博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118.00元

本书探讨秦统一历史进程中君主权力的巩固与发展,以“初并天下”政治现实的确立为线索,聚焦“集权君主制”下与秦君关系密切的统治政策、政治口号、政治名号、政治信物四个问题,进而展开考述。本书坚持实证原则,在考辨传世习见史料同时,参考利用城址、墓葬、简牍、封泥、玺印、兵符、兵器题铭、铜器铭文等考古文物资料。研究在商鞅“农战”政策与秦君集权、帝业兴衰的关系,“并天下”政治表述的内涵及意义,“帝”号、“皇帝”号与战国秦汉政治秩序变迁,兵符、帝玺、玺书与秦君主政治军事角色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进而对“初并天下”的确立及其实现,提出新的历史解释。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秦汉史、出土文献,出版专著《秦汉军制演变史稿》,编著《秦直道研究论集》。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先秦时期国家机关的演进

作者:俞鹿年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158

本书试图以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转型直至成为领土国家(即单一制国家)的过程加以考察,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先秦时期国家机关发展的轨迹。全书共五章,第一章至第四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王权与国家的起源、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春秋时期由早期国家向领土国家的转型、战国时期以官僚制度为特征的分国领土国家的建立。研究先秦国家机关,不能抛开《周礼》,本书的第五章就是介绍“《周礼》一书所蕴含的先秦官制及其对后世国家机关设置的影响”。

俞鹿年,生于1935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人,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应聘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法制史研究。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监狱学会监狱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职官制度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官制大辞典》、《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北魏职官制度考》。合著有《中国警察制度简论》,古籍整理方面有《沈家本全集》中若干篇目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章流别集》与魏晋学术新变

作者:徐昌盛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65元

挚虞《文章流别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章总集,成书于西晋时期,与魏晋之际的学术新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挚虞是儒家学者,是著名的礼学家和史学家,因此《文章流别论》体现了鲜明的经学意识和深厚的史学储备。本书共分四章,探讨了经学集解与总集形态的关系、史学渊源与文章总集的关系、玄学名理与文体流别关系,还着重论述了曹丕、曹植、傅玄等总集编纂思想对挚虞的影响。

徐昌盛,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曾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

作者:刘怀荣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价: 183

本成果在全面考察正史、笔记、文学总集和别集等各种典籍中所记载的有关魏晋南北朝歌诗及其表演、消费情况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歌诗做了深入研究。特别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表演特点尚可大致考知的部分歌诗的创作、表演方式及其对歌诗语言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文人、艺人尤其是女性艺人以及琴、筝等乐器与歌诗的关系;梁三朝乐《俳歌辞》的内容、性质与表演特点;歌诗与一般诗歌明显有别的娱乐本质与文体特征等个案,进行了重点探讨和重新思考。

刘怀荣,男,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曾主编《崂山文化研究丛书》辑共7部(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制造边缘性:10-19世纪的湘西

作者: 谢晓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10-19世纪的湘西
出版年: 2021-6

湘西地处中国腹心,为何直到民国还被视为“边城”?与华夏互动了上千年,为何没有完全“攀附”华夏而依旧是华夏边缘?其历史过程与机制何在?    

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人数众多、民族复杂却实现了在广袤地域上的政治一统与文明延续。那么,生态与生计复杂,族类与文化丰富多元的西南地区,何以能够在整合到大一统中国秩序后仍得以包容大量“边疆”、华夏边缘的存在,同时又保持了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成为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整合最为成功的典范?    

对此,既须反思以近代民族国家为基础的解释框架,也要超越传统中国历史书写的惯性。湘西个案鲜活地展示出,审视“西南传统”以及在此传统下不同人群对“边缘性”的制造、经营对重新认识西南乃至中国社会整合的重要性。

谢晓辉,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先后做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副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特聘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西南边疆与民族史、明清社会经济史。现正主持国家社科面上项目和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等科研项目。主要著作有参与主编《边陲社会与国家建构》(台北:稻乡出版社,2017年);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湾)、《近代史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香港)、Asian Ethnicity、《明代研究》(台湾)、《新史学》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近二十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

作者:王书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6

定价: 76.00元

本书以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的创立、发展、演变、衰退及其社会历史背景为核心,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新学的有关论著、学术主旨及其特点,客观地论述了新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新学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并梳理了新学与洛学、蜀学对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及学术思想主流地位的争夺,有助于厘清两宋时期儒学的基本面貌及其在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势以及儒家各学派之间的道统与学统之争。

王书华,河北赵县人。中山大学哲学学士,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任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主要从事宋代文学、历史及儒家文化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宋史学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学学会会员、中国苏轼学会会员、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理事。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元代佛教史论

作者: 陈高华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1-2
定价: 68.00元

《元代佛教史论》系陈高华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所论关涉元代佛教的方方面面,如元代佛教会、元代江南佛教略论、14世纪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等等。是当代佛教史研究的重要收获。

陈高华,1938年生,浙江温岭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亚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专著有《元大都》《元史研究论稿》《元史研究新论》。合著有《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中国史稿》第5册、《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卷》、《中国海外交通史》等。资料整理:《元代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明代哈密吐鲁番资料汇编》等。古籍整理:《滋溪文稿》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马政到财政

作者:刘利平 著

副标题: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 68.00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中后期太仆寺财政功能的产生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问题。太仆寺历来是管理国家马政的中央行政机构,但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在赋役折银化的大背景下,马政赋役也开启了折银化的过程。两京太仆寺所管辖的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部分养马府州县的马户差役、牧马草场和马匹等,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太仆寺的白银收入,太仆寺因之逐渐成为钱粮衙门,建常盈库专门管理白银的存放和收支。明中叶以降,随着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日益恶化,常盈库中盈余的大量白银被朝廷视为缓解各类财政危机的救命稻草,太仆寺因之被日益卷入国家财政之中,成为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发挥出巨大的财政功能,并对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及缓解财政危机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利用大量一手史料,收集数千个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书中观点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结论明确而可靠,是迄今部以财政视角系统研究明代马政的专著。

刘利平,男,1977年生,江西宜丰人,江西师范大学史学硕士(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博士(2008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后(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2017年),曾任职于肇庆学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明史、经济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史学月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肇庆市拔尖人才“西江学者”。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时尚现代性:民国的时尚风潮和民族想象

作者:张小虹 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48.00元

从理论到文本,从文化到国族,从时尚到历史,张小虹穿梭在各个不同畛域的缝隙间,以小观大,对民国以来的时尚抽丝剥茧,为我们理出另类现代性的头绪。从林则徐的裤子、鲁迅的头发谈到张爱玲母亲的小脚,那些被折叠到历史长河中的细节反映了什么样的现代性?从上海旗袍、巴黎洋装到台湾日据时期的服装改革,从鸳蝶派小说杂志封面的“时装美人”到抗日时期的阴丹士林蓝旗袍,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现象传递了什么样的时尚信号?

张小虹 美国密歇根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外文系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著有《性别越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自恋女人》《假全球化》《性帝国主义》等著作。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红星”

作者: [日]石川祯浩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
译者: 袁广泉
出版年: 2021-6
定价: 64.00元

本书前半部分从1937年日本政府公报登载的一幅错误的“毛泽东”照片入手,追寻外界逐渐认识中国革命领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间所发生的误解、巧合与蓄意隐瞒。后半部分则致力于复原《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过程与版本流变,详细梳理了它在中国、苏联、日本等地的历史命运,澄清了后世对于这一名著的诸多误解与不实指控。

石川祯浩,1963年生,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革命与民族主义,1925—1945》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新中国初期的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研究

作者:李小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定价: 82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群众性救济机构。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成立之时,任务就非常明确:团结并领导全国从事救济福利事业的团体和个人,协助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节约、劳动互助,以推进人民大众的救济福利事业,并担负国际救济与交流的工作。这样的任务,也决定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这一组织的特殊性。本研究拟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在国内、国际救济领域的工作历史考察,分析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的具体工作实施情况,进而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认识中国的社会救济、福利制度的创建、标准、制度、管理的复杂面相。社会救济工作表面上是侧重解决“救灾济贫”问题,而其背后的深层内涵则是通过救济向底层民众输出政治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引导底层民众更好地完成从“旧人”到“新人”的身份地位转化与思想意识的更新,使他们在“新社会”中顺利地适应社会管理秩序,快速融入新的社会治理体系。

李小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史,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社会救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人文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助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中共党史研究》、《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卢布不是万能的

作者: [俄]列昂尼德·约瑟福维奇·鲍罗德金 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纺织企业与工人
译者: 张广翔 / 王祎 / 赵子恒
出版年: 2021-4
定价: 158.00元

本书通过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原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对工人的劳动激励机制展开研究。作者以孔申手工工场和雅罗斯拉夫尔大手工工场为主,通过档案材料分析了两家企业劳动激励机制中的物质因素(工资、奖金、罚款等)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食品供应、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教育机构、休闲场所),并梳理出企业管理部门和工人对劳动激励机制的看法,突破了苏联史学中阶级史观的局限,对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劳资关系做出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

作者: [美]威廉·麦克尼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Europe's Steppe Frontier, 1500-1800
译者: 八月

东欧草原被并入了三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麦克尼尔从全球史的视角对 15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的民族纷争进行了解析,并揭示了东南欧人对边境挑战所做的独特制度调整间接影响了北美边境形成的特殊性。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美国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之一、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是与汤因比、斯宾格勒齐名的史学大家,代表作有《西方的兴起》《瘟疫与人》等。他提倡追求博大宽宏的视野,努力揭示人类在世界历史中的命运,通过全球史的研究观念重新书写和解读世界历史。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肤色”的忧郁

作者: 真嶋亚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日本的人种体验
原作名: 「肌色」の憂鬱:近代日本の人種体験
译者: 宋晓煜
出版年: 2021-7
页数: 400
定价: 89

对于近代日本而言,西方是最重要的他者。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却要实现“西化”,其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矛盾。肤色的不可改变,恰恰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这种自我矛盾。近代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人种差异?近代日本思想的谱系中,人种问题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本书通过聚焦明治时代到二战后日本精英的海外经历,考察这段曾被讳言的思想谱系。

真嶋亚有,2004年从国际基督教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化研究科毕业,取得学术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讲师,主要研究近现代日本社会文化史、心性史。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樱花创造的日本

作者: [日]佐藤俊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染井吉野与近代社会
原作名: 桜が創った「日本」―ソメイヨシノ起源への旅
译者: 唐辛子
出版年: 2021-6-20
页数: 256
定价: 69.00元

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国民之花”。五瓣的一重花是樱花的经典形象,但这并不是日本的天然樱花。  江户时代中后期,新品种“染井吉野”诞生在染井村,意为“染井的吉野樱”。这种人工嫁接的园艺品种,由于无法自然繁衍,只能插枝“克隆”,反而获得了塑造盛大樱花景观的能力。一重、五瓣,共同盛开如云霞,吹落如飘雪,染井吉野实现了千余年来日本所有关于樱花的美好想象。从明治时代开始,它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占日本列岛樱花的八成。  染井吉野不仅塑造了近现代日本的城市景观与赏花风俗,更带来了所谓“日本人的精神”。近代日本在追寻自身民族性与文化价值时,从这种樱花中提取了“高洁”“齐开齐落”“短暂而绚烂”等精神特征,并将之赋予整个国家。这种最初仅出于观赏目的被创造出来的樱花品种,因恰逢时代的变革,以其自身的特征深度影响了近代日本。

佐藤俊树  1963年生于广岛。1989年东京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课程退学,1992年获得东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任教,2009年升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社会学和日本社会论。著有《近代、组织与资本主义:日本与欧洲的近代地平线》《诺依曼之梦与近代的欲望:信息化社会的解体》《不平等的日本:告别“全民中产”社会》《00年代的阶级游戏》《历史与构造 社会学的方法》《社会科学与因果分析:从韦伯的方法论到知识的存在》等。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日本反垄断法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1947-2019年)

作者:王玉辉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定价: 98.00

本书在我国反垄断法治加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系统研究日本反垄断法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旨在阐明垄断规制的共性问题,探寻出反垄断法律移植的规律。本书对填补我国在日本反垄断法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发展我国垄断规制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也将为我国学界全面了解日本反垄断法的全貌、深入探明反垄断法制规制原理。开展后续性研究提供深厚的研究基础。

王玉辉,女,汉族,籍贯为辽宁辽阳,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青年联合会委员、河南省委法律专家、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河南省金融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河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职称与学术评定委员会委员。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Learning to Rule

作者: Daniel Barish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Court Educ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Qing State, 1861–1912
出版年: 2021-12-28
页数: 328
定价: USD 140.00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ocal leaders around the Qing empire attempted to rebuild in the aftermath of domestic rebellion and imperialist aggre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hronement of a series of children brought the question of reconstruction into the heart of the capital. Chinese scholars, Manchu and Mongolian officials, and writers in the press all competed to have their ideas included i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rulers. Each group hoped to use the power of the emperor—both his functional role within the bureaucracy and his symbolic role as an exemplar for the people—to promote reform.  Daniel Barish explores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final three Qing emperors, showing how imperial curricula became proxy battles for divergent visions of how to restabilize the country. He sheds light on the efforts of rival figures, who drew on China’s dynastic history, Manchu traditions, and the statecraft tools of imperial powers as they sought to remake the state. Barish traces how court education reflected arguments 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he fate of the Manchu Way, the place of women in society, notions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emergent concep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He emphasizes how changing ideas of education intersected with a push for a renewed imperial center and national unity, helping create a model of rulership for postimperial regime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education of young emperors, Learning to Rule develop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late Qing er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archy and the nation in modern China.

Daniel Barish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Baylor University.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8-2020年历史新书合集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0)

原文转自公众号:史学研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uJrw7rCckPD5Os45v6wTg

上一条:新书丨徐泓:《圣明极盛之世?:明清社会史论集》
下一条:新史学荐书202 | 彭剑《钦定、协定与民定:清季制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