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新作速递┃近期明清史书讯
2020-06-29 14:56     (阅读: )

1、《涛声回荡——杨国桢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书籍信息//

作者: 陈春生 郑振满 主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

定价: 158元

ISBN: 9787520163231

//内容提要//

本书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庆贺杨国桢教授八十华诞的论文集。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旨演讲”,收录40位学者在大会上的现场发言;第二部分是“活动纪事”,收录34位学者关于本次大会从筹备到闭幕的点点滴滴的回忆;第三部分“学术忆往”,收录了16位学者回忆与杨国桢教授数十年来的交往历程及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评述。此外精选大量珍贵照片,反映杨国桢教授的学者风采。

//目录//

主旨演讲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张彦

构建中国海洋历史研究的学科体系 陈春声

开海洋史研究之先声——贺杨国桢教授八十大寿 张海鹏

本地、区域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海洋史 王国斌

关于中国海洋史的理论思考——兼贺杨国桢先生八十华诞 李国强

为学者寿 赵世瑜

海洋史研究与海关资料研究 滨下武志

杨国桢教授对中国海洋史研究的贡献 包乐史

海洋中国制度框架的古今之变 苏基朗

缘结一片海  情寄万卷书 金昌庆

16~18世纪的中国海洋贸易组织与地方精英 吉浦罗

19世纪香港的海港城市 科大卫

偶遇与再见:我与杨国桢、翁丽芳老师 吴小安

杏坛开风气,海国气象新——杨国桢先生八秩华诞感言 李庆新

对于明清时期中国朝贡体系的历史反思 陈支平

海洋亚洲的制度化基础——以侨批贸易为中心 刘宏

《马尼拉手稿》与福建海商 钱江

中国海洋史的发凡起例 汪征鲁

“官督洋办”到“公益法人” 龙登高

19世纪中朝贸易的一个侧面——《燕行事例》抄本研究 王振忠

“大人物与小人物” 程美宝

杨国桢老师研究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的贡献——阅读《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一点体会 范金民

湾区、港口与城市——上海与海洋 苏智良

舶商与私贩——《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的贸易史解读 黄纯艳

杨国桢教授《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读后二题——写于杨国桢教授八十诞辰之际 常建华

为了海洋和平与海洋治理 庞中英

教诲如甘霖  润泽我平生 罗一星

杨先生的国家情怀与学术耕耘 陈尚胜

海洋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 黎志刚

1689年长崎唐人屋敷(唐人坊)的设立 白蒂

乾隆年间棉花进口危机 松浦章

清末汕头通商口岸与跨国贸易网络——以英国领事报告为中心 蔡志祥

闽南祠庙碑铭中的国际网络 郑振满

推动海洋研究,沟通中国与世界 隋福民

杨国桢老师和清史传记编撰 潘振平

为杨国桢老师八十华诞献礼 陈锋

杨国桢教授的学术贡献及其启示 刘进宝

“海洋与中国研究丛书”推介 邱少华

“科际整合”方法构建海洋空间体系 高朝君

万顷纵我一苇如 陈东有

活动纪事

十年后再聚首 王日根

会议筹办历程 见识无常人生 陈瑶

筹办联络在海外 陈博翼

真心、齐心、用心 张侃

西服定制背后的故事 潘茹红

生日宴侧记 王日根

远方的祝福 宋怡明

晓宁师姐促成了我的厦门之行 吕淑梅

拜望恩师杨国桢教授 曾少聪

鹭岛再聚忆师恩 罗一星

拉家带口去赴约 张雅娟

风雨无阻 感恩业师 刘正刚

漫步 谢湜

敬畏学问 敬畏大师 倪月菊

我与松浦章教授不期而遇 王荣国

杨家将,全家福 陈东有

难忘三幕场景 林枫

有缘来相聚 于运全

并不斑驳的记忆 李长弓

己亥年祭拜师母小记 杨强

祭拜师母 张连银

车到山前必有路 刘璐璐

感动瞬间  铭记永远 黄顺力

第二次合影 史伟

时光·拾光 李冰

由附庸而为大国 蓝达居

学术忆往

1983~1985年与杨国桢先生学习交流的报告 森正夫

杨国桢教授对海外学者的长期影响——以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例 步德茂

自山而海:杨国桢先生的学术理路 赵世瑜

中国海洋文明史学术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李国强

中国海洋文明研究的里程碑式著述 范金民

从海洋寻找历史:中国海洋文明研究新思维 苏智良 李玉铭 

张夑《东西洋考》与岭南海洋文化 章文钦

从林则徐到海洋史:杨国桢教授的海洋情怀 方志远

地域社会研究的海洋视角——从地缘社会中寻找流动的历史 刘志伟

师恩浩荡,永难忘怀——杨国桢先生悉心关怀和指导我三十年成长记 卞利

薪火:中国海洋史学的发展历程 王小东

发展中国海洋史学  构建中国海洋话语体系——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 徐鑫

海洋史学与“一带一路”——访杨国桢教授 朱勤滨

以学术创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评“中国海洋空间丛书” 赵红强

2019年海洋与中国研究述评 于帅


 2、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增订版)》

//书籍信息//

作者: 王汎森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10

页数: 440

定价: 79.80元

ISBN: 9787303251193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晚明到清初之思想学术,基本上与“明清思想的转型”这一个大论述息息相关,刻意挖掘前人所忽略的问题,所处理的人物、材料、主题,往往能拓展新的视野。由它们可以看出整个“明清思想转型”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成分非常多元的历史现象,由心学到考证学的转变只是其中一端而已。作者尝试将思想与其他历史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它们或为道德紧张感,或为知识社群的变动,或为时代心态,或为文人生活,或为地方社会,或为政治变动,或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在纵横交错中,呈现出丰富的历史风貌。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思想史、学术史与史学史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兼论其对儒学传统的冲击》《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Fu Ssu-nien: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启蒙是连续的吗?》等书。

//  录//

增订版序

明代心学家的社会角色――以颜钧的“急救心火”为例

明代后期的造伪与思想争论――丰坊与《大学》石经

明末清初儒学的宗教化――以许三礼的告天之学为例

明末清初的一种道德严格主义

明末清初思想中之“宗旨”

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

清初士人的悔罪心态与消极行为――不入城、不赴讲会、不结社

清初思想家趋向与《刘子节要》――兼论清初蕺山学派的分裂

潘平格与清初的思想界

清初的下层经世思想

附录一 晚明文人文化的若干面相

附录二 《明夷待访录·题辞》中的十二运

附录三 经学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3、《溪畔灯微——社会经济史研究杂谈》

   

//书籍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定价: 49元

ISBN: 9787303257881

//内容提要//

只有真正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才会真的体会到真正的中国的样子。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不论是傅衣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还是费孝通的社会人类学调查,都是要走下去,走到中国的基层社会中,那里才能看到中国社会的脉络、机理和生发的理论。中国何以为“中国”?中国是富于层次、富有多样性的,我们希望多一点点理解和了解。

本书是作者在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研究、地方文献的价值、区域的实践、“齐民社会”与传统乡村,回顾了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路径及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作者简介//

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在历史中寻找中国》等,主编《梁方仲文集》《叶名琛档案》等。

//  录//

代序 :数字化时代对历史学的挑战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路径与方向 3

《剑桥中国经济史 :古代到 19 世纪》之我见 13

白银与明朝国家的转型 18

自下而上的制度史研究

“一条鞭法”和图甲制为例 27

“华南研究”三十年 73

家谱的意义 96

宗族研究的人类学取径

从弗里德曼对林耀华先生家族研究的评说谈起 107

珠江口水上人的历史人类学 130

清水江文书的学术价值 143

超越江南一隅 “江南核心性”与全球史视野 153

寻找亚洲的广州视角 170


4、《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

//书籍信息//

作者:曹淑娟

出版社: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

出版時間:2020-3

頁數:627

定價:NT$620元

ISBN:9789865452117

//内容提要//

從嘉靖後期至明清易代百年間,正是明代政治日漸頹唐而社會文化仍蓬勃發展的時期,園林作為綜合性藝術文化的載體,在這段時期有著十分精緻成熟的發展,也因時代變局,更鮮明呈現繁華鼎盛與轉瞬丘墟的雙面性,今日尚能從留存的豐富文獻中訪見。本書作者廣泛蒐集文獻,精讀文本,並從不同角度抉發議題,分為四個單元:園居經驗與話語表述、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時間流變與意義詮釋、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分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觀察相關人物興築、居遊園林過程中生動的語文表述與實際行動,深入探索他們的園林技藝、審美理念,以及在人生價值的選擇、存在意義的領會上所作出的真誠努力。

//作者简介//

曹淑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園林文學、明清文學、中國詩學,關懷人的存在境域與感受。著有《華夏之美──詩歌》《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以及〈江南境物與壺中天地──白居易履道園的收藏美學〉〈《千載佳句》文本空間的建構及其意義〉〈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演繹創傷──〈同谷七歌〉及其擬作的經驗再演與轉化〉等論著多種。

//目录//

導論

一、走向「文人園林」

二、明代的社會文化轉型

三、社會空間的延伸

四、文本空間的建構

五、隱喻空間的形成

六、本書論述綱領

第一單元 園居經驗與話語表述

小有、吾有與烏有──明人園記中的有無論述

一、論題說明

二、小有──從生活實感到存有論的觀想

三、吾有──園林藝術創造主體的提出

四、烏有──意中之園的紙上虛構

五、餘論──遊園者的觀點

晚明藝文《十六觀》系列的話語唱和與經驗觀想

一、前言

二、話語唱和(一)──《讀書十六觀》的出現與續演

三、話語唱和(二)──藝文《十六觀》的推擴與深化

四、經驗觀想──「十六觀」體的凝塑

五、結論

第二單元 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

退溪陶山居遊的生活實踐與詮釋

一、前言

二、陶山園林的空間建設與意義確立

三、讀書與遊園──山水之境對退溪學問的意義

四、家屋與書堂──退溪的日常居遊與存養工夫

五、格物與物格──物我關係與生化之理

六、結語

退溪山居詩中的時間書寫

一、前言

二、脊梁硬鐵擔千秋──在時間的流變與不可逆性中體認責任

三、直方功力皆由我──在四時與晝夜的循環中安居窮理

四、別有一般光霽處──在時間的間隙體證超時間情境

五、結語

袁宏道的園亭觀及其柳浪體驗

一、前言──歸隱柳浪湖

二、袁宏道的園亭觀

三、袁宏道的柳浪經營

四、舟居、柳浪與水月──柳浪體驗的詮釋

五、結語──過客與歸人 

第三單元 時間流變與意義詮釋

《寓山志》文本空間的對話網絡

一、前言──園林文本空間

二、主人以記作注──園林文本化的譯解

三、親友分勝詩注──園名與園記的解讀

四、體類與意旨的眾聲喧譁

五、結語

清初寓山的家族聯吟與志士結盟

一、前言

二、祁彪佳遺願:寓山作為子孫歸農久居之地

三、商景蘭與女媳的寓山吟詠

四、理孫兄弟的寓山詩友/志士結盟

五、結語──寓山就荒

明清滄浪亭重修與歷史文化記憶

一、前言──重修滄浪亭

二、韓世忠──訪尋英雄、表彰忠義的典範認同

三、孫承祐或蘇舜欽──開闢/書寫滄浪亭的典範認同

四、蘇舜欽與王陽明──超越順逆、悠遊自勝的典範認同

五、歐陽修與蘇舜欽──壯士憔悴、文章驚絕的典範認同

六、結語──刮除與重寫

第四單元 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

汪汝謙不繫園的身分轉換與局限

一、舟/庵/園的身分轉換

二、「不繫園」的建制與規約

三、遊湖之舟

四、居園之庵

五、意在之園

六、不繫與隨喜

《春星堂詩集》中的才女群像

一、引言──葛嶺山腳的墓亭

二、汪汝謙的西湖雅會與《春星堂詩集》

三、美麗的邂逅──才女想像之一

四、薄命與高才──才女想像之二

五、虧負與重尋──才女想像之三

六、結語──黃衫客與孫將軍

結論

一、多元豐富的晚明園林文化

二、園林與人生方向的抉擇

三、在勞績中安居

附錄

放逐與回皈──金笠的異鄉書寫

一、前言

二、「放逐」──逃離生命的無根狀態

三、「回皈」──重新建構二度和諧

四、結語

 後記

引用書目

索引


5、《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

  //书籍信息//

作者:黃麗君

出版社: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時間:2020-5

頁數:416

定價:NT$550元

ISBN:9789863504016

//内容提要//

清代的上三旗包衣是滿洲皇帝的家內奴僕,也是內務府官僚體制的重要成員。他們同時奉職於家、國兩套體系,以側進政治而顯貴。清初包衣的個人仕途與家族發展高度依賴君王青睞,此與內務府體制未備的結構性因素有關。乾嘉之際,隨著考課、科舉與捐納制度的定制化,包衣無論在府內遷轉或外任稅差,行政表現與任官經歷的重要性趨增,也相對擁有更多的仕宦自主性。

然而,當皇帝漸次援引制度成規來任使包衣奴才,不復乾綱獨斷,卻也不免產生「權移下人」之弊。本書考察十八、九世紀內務府官僚體制的定制化歷程,探究皇權漸次隱微於官僚體制之下的原因,以及清朝統治格局重大變革的政治意義。

//作者简介//

黃麗君,彰化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歷史系副研究員。關注性別史、醫療史、法制史等領域,博士論文選題清代政治制度史,探討內務府包衣的仕途遷轉與家族發展,思考乾嘉之際皇權特質與統治形態的改變。另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內務府包衣完顏氏、金氏家族的研究。

//  录//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材料取徑

 

上編:體制

第一章 近臣僕隸:內務府的人群組成與組織建置

第一節 內務府的組織沿革

第二節 包衣的任官規則與戶口名色

小結

第二章 皇帝的管家:清代總管內務府大臣的出身與選任

第一節 堂官的職官性質與行政職責

第二節 盛清君王對於堂官的人事裁擇

第三節 十九世紀堂官選任趨勢的改變

小結

第三章 循分供職:包衣的身分義務與內務府挑補制度

第一節 官僚體制的挑補規則

第二節 旗務體系的挑補規則

小結

第四章 銓衡升騭:內務府司官的遷轉與考課

第一節 官僚體系的遷轉與考課制度

第二節 武職體系的遷轉與考課制度

第三節 內外遷轉的皇權與體制因素

小結

下編:變革

第五章 因時勢變:清代中期以後包衣稅差的置撤與功能

第一節 包衣稅差的體制沿革

第二節 盛清時期包衣稅差的政治職能

第三節 十九世紀包衣稅差功能的轉變

小結

第六章 登科歷階:科舉制度與內務府官員的進身機會

第一節 文科鄉會試

第二節 繙譯科與武科鄉會試

第三節 皇帝對包衣參與考試的態度

小結

第七章 納貲授官:清代中期以降包衣的捐納、捐輸與報效

第一節 嘉道朝內務府包衣的捐納分析

第二節 咸豐朝以降包衣的捐輸與報效

小結

結論

第一節 化家為國與體制變遷

第二節 包衣仕途選擇的主體性

第三節 統治型態的變革與原因

附錄1:清代總管內務府堂官年表

附錄2:清代內務府堂官出身表

徵引書目

索引


6、《显微镜下的成都》

  //书籍信息//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45

定价: 59.80元

ISBN: 9787208162525

//内容提要//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微观史研究代表人物王笛教授30年作品精粹。全书以四川地区四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街头、茶馆、袍哥、麻将作为具体个案,将目光投注在小贩、茶客、堂倌、瓮子匠、 普通市民等小人物的身上,通过档案、口述史、地方志、小说、竹枝词、调查、新闻报道、图片等多种资料,还原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区的日常生活记忆,细致入微地绘制了一幅中国腹地大众公共生活的生动画卷。通过这种有情的叙事史,人们得以真正深入不同于沿海、华中等城市的“另一个中国”,发现普通民众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及其顽强的文化延续性。将成都作为内陆城市的样本,考察其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观察不同于北京、上海、汉口或广州等沿海、华北及华中城市的“另一个中国”。聚焦街头、茶馆、袍哥、麻将这些具体而微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现象,呈现它们在成都百年来所经历的衰落与复兴,由此重新思考地方与国家的关系问题。钩沉档案、小说、竹枝词、地方志、口述史,综合中日美三国文献。正文各部分体现了作者趋于微观、偏向叙事的史学研究路径,而附录部分则收录了作者较为宏观、具有计量史学色彩的早期研究。这不仅勾勒了作者的个人学术转向过程,也是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文化史研究在过去30年发展路径的缩影。

//作者简介//

王笛,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 》《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等。相关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

//  录//

导论:微观历史、叙事与历史书写

第一部分 街头:进入城市内部

城市环境:城墙和街道

商业空间:店铺与地摊

日常空间:家与邻之间

街头剧场

庆典空间:节日与仪式

以家庭和宗族为基础的庆典

以街邻为单位的庆典

社区自治:共同体意识

春节的庆祝

城隍出驾

清明节

第二部分 茶馆:打开微观世界

1900年与1949年:两处历史现场

1900年1月1日:早茶

1949年12月31日:寻梦

作为公共舞台的茶馆

坐茶馆与吃闲茶

社交:一个社区和信息中心

茶馆文化:茶馆中的语言和习惯

茶馆休闲的多重角色

第三部分 袍哥:解谜秘密社会

川西乡村的命案与调查

杀死亲生女

调查的开始

佃户“舵把子”

何处是“望镇”

神秘的语言和沟通: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

政治文化

联络的秘密政治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语言与历史记忆

第四部分 麻将:跨世纪的困惑

麻将的政治

打麻将引发的官司

争端与居委会

麻将造成的社会问题

麻将问题上的国家与个人

国家对麻将的管控

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的矛盾

城市、休闲与日常生活的冲突

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争论

麻将、休闲以及日常生活

附录 巨区:从长江上游出发

重庆与成都

城市与茶馆

啯噜与袍哥

啯噜:游民的帮伙

袍哥:四川的哥老会

代跋:探寻历史的多面性

征引资料目录

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徽州文书类编·置产簿(全十五册)


//书籍信息//

作者: 封越健 主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0

定价: 9800元

ISBN: 9787520125338

//内容提要//

置产簿又名誊契簿,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地主置产的记录,它以流水帐的形式,详细登录了置产者积聚产业的过程、数量、方式、种类、价格及其来源,能为我们提供一定时段内某一农村社区成员或社区组织之间财产流动的丰富信息,这种信息又是我们研究农村社会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置产簿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经济所收藏的置产簿的时间从明代洪武年间一直到民国年间;除不知县份的置产簿外,涉及的县份包括祁门县、歙县、休宁县、绩溪县、黟县各县,包括吴、李、王、郑、方、汪、程、徐、胡、陈、康、洪、余、罗、黄、张、潘、朱、金、戴、舒、饶、孙、江、高、曹、谢、叶、沈,等等约三十个姓氏。本书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全部徽州置产簿共94册,共约10800余页,拟名为《徽州文书类编·置产簿编》。

这次整理重新拟定了置产簿的题名,题名包括时间、地点、事主、文书性质等基本要素。地点标注为县。县名文书中有明确记载者,按原记载;如系根据文书中县以下的小地名者考证出者,在县名上加[]号。未能考证出县名者,以某某县表示。


8、《汤溪鱼鳞图册合集(全15册)


//书籍信息//

作者: 李义敏、张涌泉、胡铁球主编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

//内容提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历史学研究通讯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scAaljsH4YPXMj1FmHJew

2020年6月29日

上一条:赵妍杰:构建一个无家庭的理想社会
下一条:新书速递丨李文杰:《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