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新作速递┃明清史新书资讯
2019-10-30 20:45     (阅读: )


The Hidden Land: The Garrison System And the Ming Dynasty

//书籍信息//

作者:顾诚(Gu Cheng

出版社Routledge

原作名:《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

出版时间2019925  

页数:276

定价 $130.00                    

//内容提要//

"The Hidden Land" means that a large amount of land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as "hidden" or unknown, since the land was managed by both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he military systems, and only the former was made public while the latter was being hidden due to confidentiality issues. This is one of the author’s creative findings as a result of his solid textual research and rigorous argumentation.Since the Ming state management system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and, the population, the taxes and corvé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justice,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frontier ethnics during the 500 years from Ming to Qing (1636–1912), the views on the garrisons and guards (weisuo) in the military system are of great help to review the essential issues of the period, which were often misunderstood or neglected befor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basic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Ming study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Ming researchers and enthusiasts.

//作者简介//

顾诚,1934.11-2003.6,江西南昌人,有国际声誉的当代明清史专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生性耿直,视学术为生命,治学谨严,是当代考实之学的杰出代表,下笔慎重,“文章不写一句空”。代表作有《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前者曾获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者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均为明清史研究的典范佳作。生平除两部专著之外,还有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发表,在明帝国疆域管理体制(卫所制度)、人口、耕地及明清易代史事等领域均有精深独到的研究。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oq9vxzmCwuDQq7XBQGZBAxwrArgk38yWhpQ5n4U52KNdQcZlENunjkkqx3ufI6of7RNmPx1BHqtPrtgrY6mia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书籍信息//

作者[]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译者:钟逸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原作名: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出版时间201911

定价78                  

//内容提要//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朝廷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他们在承担兵役责任之下,为优化自身处境而制订的种种策略。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老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作者、译者简介//

宋怡明(MichaelSzony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擅长利用历史人类学和田野调查方法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史。著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02),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2008),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2018);编有The China Question: Critical Insights into a Rising Power2018),A Companion to Chinese History2017)。

钟逸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就读于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现代史和华人华侨史。曾翻译毕可思(Robert Bickers)著The Scramble for ChinaForeign Devils in the Qing Empire18321914(尚未出版)。

//目录//

登场的家族 1

中文版序一 5

中文版序二 7

导论悲苛政一门入军户叹凄凉三子死他乡

明代中国的日常政治 1

第一部分  在乡村

第一章 服兵役贤弟勇代兄分家产幼子竟承嗣

征兵、军役与家庭策略 31

第二章 藏祸心恶少诬富族噤蜚语军叔访故亲

士兵与亲属的新社会关系 87

第二部分  在卫所

第三章 乱海疆倭寇混真假犯走私官匪淆黑白

沿海卫所与海上走私 113第四章 结连理戍兵入乡俗办卫学军官传书香

卫所里的新社会关系 155

第三部分  在军屯

第五章 遭构陷家门逢噩运诅书吏屯卒雪冤情

军屯内的制度套利 185

第六章 施巧计军户取民籍联乡谊一庙奉二神

屯军与百姓社会关系之处理 233

第四部分  余音

第七章 认同宗异姓成亲族作始祖关帝显神威

明代军事制度的遗产 277

结论 307

致谢 341

参考文献 345

出版后记 369

《明清社会史论》(中文简体版)

//书籍信息//

作者:何炳棣

译者:徐泓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9

页数:502  

定价120                        

//内容提要//

《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著作集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何炳棣先生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何先生运用明清两代近100种科举史料,以计量法统计附有三代履历的明清进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等关键性史料,分析进士及举贡四万个案例,并运用社会分层化和社会流动理论,解释明清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紧密联系。何炳棣先生善用律令、方志、传记、家谱、社会小说等史料,观察明清两代社会与家庭事务,探讨社会流动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会概念与困惑,深入地诠释了科举体制下的社会流动。本书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之研究影响深远,在历史学界的地位迄今屹立不倒。本书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是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译者徐泓先生,历任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等教授,亦是治明史专家,翻译专业准确而顺达。尤其难得的是,徐泓先生翻译的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列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文字的专著与论文,对于广大读者理解原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参考价值。

//作者、译者简介//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代表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徐泓,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学士、文学硕士及博士。现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及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厦门大学终身讲座教授,明代研究会(台湾) 常务监事。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艺术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香港科技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兼人文学部创设学部部长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署理院长,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及系主任、教务长及代理校长及明代研究会理事长。教学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已发表明清盐政与盐业、明清社会风气、明代婚姻与家庭、明初国内大移民、明代城市、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及明清史学相关学术论著八十馀种、学术评论三十馀篇。

//目录//

前言

第二版自序

第一版自序

译者序: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基本反论

第二节 社会阶层

第三节 教育与财富同为决定社会地位之主要因素

第二章 社会身分制度的流动性

第一节 法理上缺乏对社会流动的有效阻碍

第二节 明代特殊身分进士的统计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分制度的流动性

第四节 社会为儒家意识形态渗透

第三章 向上流动:进入仕途

第一节 史料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 统计分析

第四章 向下流动

第一节 抽样的家谱记录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第四节 有限度的荫叙

第五节 财富的减少

第六节 家庭制度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第一节 科举与官学

第二节 社学与私立书院

第三节 帮助应试举子的各种小区援助机制

第四节 宗族制度

第五节 刻书业

第六节 战争与社会动乱

第七节 人口与经济因素

第六章 科举的成功与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各省的人口

第二节 以省分区分的科举成功者之地理分布

第三节 社会流动率的地域差异

第四节 科甲鼎盛的地区

第七章 概括与结论

附录 社会流动的案例选

引用书目

译者注与按语引用书目

《明清以降的宗教城市與啟蒙》

//书籍信息//

作者:李孝悌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111

页数:320                    

//内容提要//

橫跨內容到寫作年代,與啟蒙、宗教、城市息息相關,同時對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研究的評述,〈天道與治道〉探討朱元璋建都南京後的宗教信仰及其影響。〈顧起元的南京記憶〉,描述明清南京的城市生活,並特別著墨於和甘熙兩人對南京家鄉里巷、院落、衙署和宅邸的暗處,不可測度的幽靈、鬼魅之事的耽溺、迷戀。〈白下瑣言〉為明清的城市生活,提供了有趣的細節,也是建構南京歷史和城市認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反映了作者對明清思想文化史有意無意的去取和選擇。〈清中葉以降開封演劇活動概述〉,道出明代開封的戲曲活動,竟然可以媲美晚明金陵,而並稱南北歌舞之都。〈胡適與白話文學運動的再評估〉、〈建立新事業〉兩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清末下層社會啟蒙運動的延伸,分別處理了晚清的白話文發展和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啟蒙運動的另一個被忽略的面向。附錄〈社會史與文化史〉、〈從鄉村到城市〉是關於社會史和文化史的討論,是作者對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研究的簡單評述。

//作者简介//

李孝悌,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委員會博士。曾任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現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著作有:Opera,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9、《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台北:聯經,2008)、《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 1901-191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1998)。

//目录//

第一章 天道與治道:明太祖統治意理中的神怪色彩

一、問題與資料

二、意理篇

三、典章制度篇

四、垂訓後世

五、洪武的神祕經驗

結論

第二章 顧起元的南京記憶

前言

歷史傳承

小結

第三章 白下瑣言:19世紀的南京記事

一、歷史視野下的白下瑣言

二、家世背景

三、白下瑣言與方志

四、回顧《客座贅語》

五、時代的變遷

第四章 明清的統治階層與宗教:正統與異端之辨

一、明清的宗教論述

二、罷釋道

三、遵古禮

結論

第五章 清中葉以降開封演劇活動概述

一、明清開封

二、乾隆以降梆子戲的發展概要

三、演劇場合

四、俚俗的民眾戲曲

結語

第六章 建立新事業:晚清的百科全書家

一、一個新的知識類型

二、百科全書家的身分

結論

第七章 胡適與白話文運動的再評估:從清末的白話文談起前言

一、清末白話文的發展

二、重新看胡適在中國近代白話運動史上的地位

附錄一 社會史與文化史:西方視野與中國觀點

附錄二 從鄉村到城市:社會史和文化史視野下的城市生活研究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

//书籍信息//

作者:周健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页数448

定价88                  

//内容提要//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它长期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联系着皇帝、官僚、绅衿与小民,以其为切入点,可以观察到国家、社会的运转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清朝以“永不加赋”为祖训,雍乾之际“耗羡归公”后,田赋正额的规模相对固定。在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吏从田赋等税收中建立起额外收支体系,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显著的额定经费缺口。咸同年间的一系列财政合理化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一基本结构。田赋制度运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之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对于当日之吏治民生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本书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作者简介//

周健,1983年生于浙江萧山,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关注清代以来的赋税、财政与社会,晚清漕务变革,近代中央与省、州县财政关系等问题。已在《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一、清代的田赋

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

三、本研究的侧重

四、基本思路与史料利用

第一章 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

一、陋规

二、摊捐

三、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

四、清查陋规所见之财政理念

五、小结第二章 尹继善的“漕耗归公”与18世纪江苏漕务

一、雍正七年尹继善的漕务改革

二、改革之后:18世纪后半期的江南漕务

三、嘉庆初年清厘漕弊之尝试

四、小结

第三章 嘉道年间江南的漕弊

一、帮费问题

二、大小户问题

三、漕粮盈余与亏空

四、小结

第四章 仓储与漕务:道咸之际漕粮海运的展开

一、道光末年的河海并运

二、咸丰年间漕粮海运的再启与中止

三、漕粮海运下的督抚、州县与民众

四、小结第五章 清代的地丁银制度——以19世纪中期湖北各州县收支结构为中心

一、收入:地丁征价及相关问题

二、支出:地丁盈余的分配

三、小结

第六章 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一、咸丰七年胡林翼的漕务新章

二、清厘粮亩:革除征收积弊

三、同光年间的漕粮折征与采买海运

四、小结

第七章 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

一、钱漕收支章程的重订

二、同光年间的钱漕征价与征收

三、重建征收制度的尝试

四、小结

第八章  江南重赋的终结: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

一、同治二年减赋之酝酿与初奏

二、同治四年减赋定案

三、减赋之后:同光年间的漕粮征解

四、小结

第九章 光宣之际的平余提解与钱漕加捐

一、甲午至庚子间的钱漕减征与提解平余

二、庚子至清末的钱漕规复、加捐与提解平余

三、从银贱钱贵到银贵钱贱:州县的财政困境

四、小结

第十章自封投柜与书差包征:清代中后期的田赋征收

一、自封投柜与包揽

二、书差与田赋征收

三、书差包征成立之结构

四、太阿倒持:书差包征与财政管理

结语

一、额外财政与“包征包解”

二、漕务变革:从贡赋逻辑到市场逻辑

三、清季改正田赋之困局

征引文献

后记

《旱域水潦: 水患语境下山陕黄土高原城市环境史研究》

//书籍信息//

作者:李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9

页数468

定价92                  

//内容提要//

山陕黄土高原旱灾多发,学界多围绕“缺水”环境下的“用水”问题开展研究,本书“反弹琵琶”,集中关注明代以来区域内城市地带的水多为患现象。作者紧紧围绕城市环境史学的基本理念凝练研究议题,力图将历史时期城市水患研究提升到城市环境史的层面上来。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水患与防治”,以两章的篇幅对城市水患的发生状况、致灾原因、防治措施等进行全面考察。下篇“多元探讨”,以个案的形式聚焦作为环境灾难的水患迁城(第三章)、洪水之于城市的利害相生特性(第四章)、城市洪涝适应性景观在民众生活中的角色(第五、六章)等三个议题,努力在更高层面上建构水患语境下山陕黄土高原城市环境史的基本知识体系。该著既有明显的学术创新价值,又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能够为当下的城市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全书征引文献丰富且多元,包括明清实录、地方志书、洪涝档案史料、报纸杂志等,其中直接征引的方志资料250余种。舆图资料丰富,清绘地图40余幅。书末5万余字的附录是有关明代以降山陕黄土高原城市水患的大事年表,内容详尽完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李嘎,1979年生,山东邹平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现为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2018年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城市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出版著作2部(含合著),在《考古》《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导言 /1

上篇  水患与防治

第一章  山西省的城市水患与防治 /18

第一节  山西城市水患的整体状貌 /18

第二节  山西南部四城 /28

第三节  山西中部四城 /40

第四节  山西北部四城 /66

第五节  小结 /82

第二章  陕西黄土高原地带的城市水患与防治 /86

第一节  陕西黄土高原城市水患的整体状貌 /87

第二节  关中四城 /99

第三节  陕北四城 /126

第四节  小结 /148

下篇  多元探讨

第三章  积渐所致:洪水灾难与荣河、河津二城的迁移 /152

第一节  议题:作为环境灾难的水患迁城现象 /152

第二节  荣河县城的洪水灾难与城市迁移 /155

第三节  河津县城的水患现象与城市迁移 /170

第四节  小结 /180

第四章  关系千万重:吕粱山东麓三城的洪水灾害与城市水环境 /183

第一节  议题:洪水之于城市的利害相生特性 /183

第二节  城市洪灾的产生 /184

第三节  洪水影响下的城市水体景观 /191

第四节  地方治洪及城市水环境效应 /201

第五节  小结 /208

第五章  文瀛湖:山西省城内的一处洪涝适应性景观与城市生活 /209

第一节  议题:城市洪涝适应性景观在民众生活中的角色 /209

第二节  明清传统时代的文瀛湖及周边(1436-1885年)/212

第三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文瀛湖及周边(1885-1937年)/222

第四节  小结/234

第六章  风翔东湖:关中地区的一处城市水域与日常生活 /237

第一节  引子:作为洪涝适应性景观的凤翔东湖 /237

第二节  追寻东坡的足迹:东湖的形成与明清时期的湖景营造 /240

第三节  “美主嘉宾成雅会”:明清士人在东湖的雅集与书写 /252

第四节  民国以降东湖水域的景观营建与民众生活 /265

第五节  小结 /276

结语 /280

附录  山陕黄土高原城市水患大事年表(1368-1979年)/285

图片目录 /433

表格目录 /435

参考文献 /436

后记 /46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复旦明清研究》20191030

上一条:夫马进编:《中国诉讼社会史研究》
下一条:何炳棣 著 / 徐泓 译注《明清社会史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