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邹亚莎:《仁道与中国古代法统秩序研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秩序是由政统、道统、法统、社统等四个子系统共构而成的权威秩序。在此共构的大系统中,政统发挥着整合的功能,在整个权威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法统得到政统的支撑,体现道统的价值理念,在国家公共领域建立强制性的规范秩序,在社统区域维持规范秩序。一直以来,仁道与法统的关系少有专门的论述,鉴于此,本书从个人、社会、政治等三个层次阐发“仁”本身的含义与发展,以及在“超级国家社会”中仁道与法统价值体系的相互融合渗透,详述了仁道对法统的深刻影响和古代法统的制度体系及其现代转化。
著者简介
张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主任。曾在《法学研究》、《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五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马克思主义建设与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科专家。2014年当选“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邹亚莎,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专业博士、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近代民法史。
目录
导论:中国古代“超级国家社会” 与权威治理体系中的法统
一、文明的兴衰:传统与现代的变奏
二、中国古代的“超级国家社会”与权威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法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中国古代法统的力量与局限
上篇 仁道的传承与古代法统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仁道与古代法统价值体系的演进
第一节 挑战与应对:仁道的确立与传承
一、西周末年的社会危机与儒家仁道的确立
二、秦汉更易与董仲舒的仁学思想
三、东汉以来的理论挑战与宋明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仁道与法统价值体系的兼容与整合
一、夏商西周时代:从神权法的衰落到礼的全盛时代
二、春秋战国秦代:法独立价值的获得及流弊的呈现
三、汉代:兼容并蓄的新儒学与王霸道杂用的政治格局
四、魏晋至唐:礼、仁精神与法的融合
第二章 儒家仁道与国家秩序
第一节 君子的人格理想与国家秩序
一、个人的道德完善为秩序的起点
二、儒家思想的社会化与理想人格的塑造
第二节 家族情感与等差秩序
一、古代家族与家族功能
二、儒家仁学中家族伦理——等差的爱
三、家庭等差秩序的外化——国家法与家族法
第三节 大同的社会理想与“推及”之爱
一、儒家大同的社会理想
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由己推人之爱
三、以仁、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互助体系
第四节 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与皇权
一、内圣与外王:儒家政治理论的起点与归宿
二、儒家内圣外王的逻辑与现实困境
三、王者的内圣之道:内圣外王思想对皇权的限制
四、王者的外王之道:德主刑辅的施政方针
第五节 刑措无讼的法律理想
一、中国古代无讼的法律理想及政府实践
二、无讼理念下传统社会的纠纷解决体系
三、刑措无讼的社会与文化根源
第三章 仁之赓续与当代法治
第一节 近现代仁学的赓续
一、中西会通的近代仁学
二、现代新儒学中仁学的困境与创造性转化
第二节 仁学思想与当代法治发展
一、古今同理:秩序的基点在于人
二、仁者爱人——法律中的人性与人情之维
三、礼法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当代启示
四、中外相通:基于责任伦理的法治社会
五、天人合一的秩序格局——法制发展的整体理念
下篇 中国古代法统之制度体系及其现代转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统之本与用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统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古代法统样式的演变
第二章 律令体系的本与用
第一节 律令体系之本及其规范构造
一、律令体系之本
二、律令体系之渊源构成
三、律令体系之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律令体系中的物质保障制度:田制与赋役
一、唐以前之田制与赋役制度
二、唐朝前期之田制与赋役制度
三、唐朝律令体系的核心:科条简要之唐律
第三章 会典与律例体系
第一节 会典的编纂与法律体系的变化
第二节 清朝的律例体系
一、律例体系之结构
二、律例体系之功能
第三节 律例体系社会承载力之穷困
第四章 中国古代法统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七次近代化改革机遇
一、清末法律近代化的四次改革机遇
二、民国时期的三次改革机遇
第二节 近代化改革的成就与古代法统的断裂
一、近代法律体系建构的成就
二、中国古代法统的断裂
第三节 建构回应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法律体系的一体化建构
二、法律体系之“物质保障”与“秩序保障”同步建构
三、在规范体系上实现三个贯通
参 考 文 献
原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法律史研究通讯2019年2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0Ury2dUFG8l3ZVc2gXH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