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望,是因为它们值得寄托我们更高的期望。而评选“失望之书”,是我们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特别一些的视角,也希望给予中国的图书作者与中文图书市场一点鞭策之力。
南都周刊特别盘点
每一年到了旧年终、新年初之际,各家媒体都会端出各种年终盘点,包括各个版本的十大好书。我们的年度阅读报告比较特别——十本“失望之书”。
我们的评选范围是2018年出版(含再版)的人文与文学类图书,作者都是深孚众望的学者与作家。
需要申明的是,“失望之书”并不代表它们是坏的书。实际上,这个书单上的多本图书,都上过各种各样的好书榜。
只不过,我们的书评人认为,跟创作它们的作者名望相比,跟它们享有的盛名相比,跟读者给予它们的期待相比,这些书都在不同程度上让人感到一些失望。
失望,是因为它们值得寄托我们更高的期望。而评选“失望之书”,是我们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特别一些的视角,也希望给予中国的图书作者与中文图书市场一点鞭策之力。
经我们的特邀书评人评选,2018年度的十本“失望之书”分别为:
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郑小悠《年羹尧之死》
伊沛霞《宋徽宗》
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王笛《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李开复《AI•未来》
德里克•沃尔科特《白鹭》
朱天心《漫游者》
王占黑《空响炮》
森山大道《犬的记忆终章》
虽是世界一流,仍然令人失望
文|曾园

《茶的真实历史》
作者:(美)梅维恒(Victor Mair)、(瑞典)郝也麟(Erling Hoh)
译者:高文海、徐文堪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茶的真实历史》由美国学者梅维恒(Victor Mair)与瑞典记者郝也麟(Erling Hoh)所著。梅维恒本人地位很高,是享誉世界的汉学家,北美敦煌学第一人。总的说来,本书其实就是将全世界与茶有关的资料大部分搜罗殆尽之后,去粗取精,重新整合。整合能力自然是世界一流,这没有疑问。但本书的大量信息不够准确,也不够新。本书没有宏大的新看法,只有罕见的旧细节。
我的看法其实是有针对性的,美国濮德培教授在《征西》一书中对准噶尔与清朝的征战中茶叶起到的作用令人难忘,许多未发之覆得到彰显,新见解随之扑面而来。这样的书才能与学术大家的水平相匹配。
从超越国家的角度来看,梅维恒拥有全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也的确研究了全世界较繁难的课题,名列前茅不假,但成就却不大。
除了写得好看,其实没多少创见
文|杨津涛

《年羹尧之死》
作者:郑小悠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作者郑小悠是北大历史学博士,史学功底深厚;同时她兼具创作网络小说的经验,文笔颇为流畅。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让人有一口读完的欲望。
郑小悠有没有参考前人研究,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她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有实录、起居注,有谕旨、奏折汇编,也有文人笔记,唯独没有一篇前人论文或一本前人著作,难道郑小悠的意思是,本书内容全部是她爬疏史料所得的“原创研究”吗?身为历史学科班出身的学者,写作的虽然是一本通俗读物,而全然无视前人研究成果,似于理不合。我对本书最失望之处,也正在此处。言而总之,《年羹尧之死》确是一本堪称典范的通俗历史作品,但书中存在引用前人观点或与前人观点暗合之处,这在“参考文献”中当有所表现才对。
《宋徽宗》未能成功帮宋徽宗“翻案”
文 郑渝川

《宋徽宗》
作者:(美)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译者:韩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108年9月
总的来说,伊沛霞的这本书,著述非常坚实,书作者绕开了过往史学界和大众对于中国古代君王的评述框架(这种框架通常建立在明君或者昏君的二分法基础上),而是尽可能还原历史场景,去探讨传主的成长背景、所处的历史环境对于其心理特征、能力取向、人格特质以及在具体事件中行为选择等的复杂影响。但本书作者还原赵佶形象所作的努力,所拥有的一番雄心,很大程度上是不成功的。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本很具可读性的历史作品应当被归于“失望之书”。
新视角带来新观点,但缺点也很明显
文|关不羽

《明治天皇:1852—1912》
作者:(美)唐纳德·基恩(Donald Keene)
译者:曾小楚、伍秋玉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新视角带来的新观点,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作者力图描绘出明治维新的全景,涉及的人物、事件过多,读起来颇感琐碎。另一个问题是,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缺乏解释,如废藩置县的顺利实现和天皇重回权力核心之间明显有关联,而作者并未给出明确观点——“知之为知之”的慎重态度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却也留下了不应有的空白点。而全书最令人失望的,缺少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思想背景的内容,远没有达到展现明治维新全景的预期。
一本被注了水的好书
文|杨津涛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作者:王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期:2018年10月
阅读本书之前,原以为作者会通过很多案例,充分展现袍哥在川西的活动和影响,拿到书之后才发现,王笛的主要例证只有一个,即“望镇”袍哥的副首领雷明远。书中有关此人的事迹,全部采自沈宝媛所写《一个农村社团的家庭》——她1946年在燕京大学的毕业论文。七十多年前,沈宝媛去到“望镇”,记录下雷鸣远一家的生活。当王笛要将十几页的论文变为一本三百多页的书(其中一百多页为注释、附录等)时,除了尽量注水,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不谈未来的《AI•未来》
文|郑渝川

《AI•未来》
作者:李开复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这本《AI•未来》,本质上是本励志书,鸡汤书;既缺乏深度,又没有远见。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主题的畅销书有很多,难度不一,水平不一。有些书的作者名头很大,著述的品质也很不错,但内容过于艰深,前沿、学术概念堆砌使得大众读者捧读不免叫苦连天;有些书也出自知名作者,以往也有很高水平的代表作,新书面世让人失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开复的书其实还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
这样的诗句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文|河西

《白鹭》
作者:(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译者:程一身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沃尔科特被布罗茨基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英语文学”中可能是,但在中文世界中肯定不是。“想到不多的遗产难免可笑/尽管我妈妈的姓是马林或范•德•蒙特/她声称她的祖先是荷兰人并以此自豪/此刻在阿姆斯特丹,她的声称开始趋于上风”——沃尔科特《在阿姆斯特丹》。这样的诗句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当然,沃尔科特有漂亮的诗行,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这就难免使他的作品显得成色不足。
好的诗歌应该像闪电一样击中你,可是沃尔科特的这本诗集,更多的只是文字的堆积,显得累赘,笨重,既不厚重,也不轻盈。
如果停留在传说中,就是最好的了
文|朱白

《漫游者》
作者:朱天心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期:2018年6月
内含五篇小说、一篇散文的《漫游者》可以看成是作家的一次“死亡”失败的尝试。“请以非常非常抒情的方式,就像一名在海禁年代离台并以为不会再回来的人士说及他对这岛屿的回首一眼,类似说黑夜里并不繁盛的人家灯火飘晃在黑海洋上……”,类似这种拗口又重心不稳的句子,在朱天心那里很常见,甚至她还不满足于此,还会在标点、语句排版上给读者刻意地制造障碍。如果有一种文体或者文字样式确实需要这样的折磨和造作,那么它也不应该是“华语文学经典”。
空响的《空响炮》
文|河西

《空响炮》
作者:王占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90后少女王占黑的处女作,自始至终透着一股青涩气。刚刚入小说之门,却在那故作老成,终究未能圆熟。
我不知道是不是各个省市都有作家协会要推本地作家的缘故,这些年中国文学的地域保守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好像是上海作家就得写上海,弄堂、新村、浦东、下只角……写上海就叫好,写了上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叫现实主义,于是出现了一批在普通话小说中跳出“爷叔”、“小嬢嬢”、“囡囡”、“一歇歇”、“事体”这样零星上海话的青年作家。我是上海人,但是我读这样的小说一点也不感到亲切。我只看到投其所好的媚骨俗气和拼命想要显示出已逝的老上海的优越感的那种企图心。
森山大道的一次“从良”未遂
文|朱白

《犬的记忆终章》
作者:(日)森山大道
译者:金晶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森山大道常被认为是与荒木经惟并列的日本当代摄影旗帜性人物,照我看来,森山大道真正给予这个世界重重一击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他作为一个“挑衅者”出现在街头,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出现在一次次粗糙甚至还有些不堪的摄影展上,出现在那些心怀叵测的艺术评论家文字中……
而很多年之后,森山大道尽管依然活跃在东京新宿的街头,透过那些追随过他的纪录片摄影机镜头和记者的描写,你也能再次揣摩出森山大道对于艺术的笃定,但他放弃了新的尝试,也没有有效地做出“挑衅”自我的努力变更,而是继续成为“森山大道”的代言人,亦步亦趋地模仿着那个曾经的自己。
(详细书评见最新一期《南都周刊》)
来源|南都周刊
微信号:nbweekly

南都周刊
微信号 nb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