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作者: 张寿安主编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
页数: 400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华学人丛书
ISBN: 9787303222858
关于本书
如何诠释中国的近代性,是学术界关怀已久的大议题。尤其是20世纪以来,各种地域文化的近代性特质,正积极在各个历史悠久的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等国家中逐渐形塑出各自有别的独特面貌。此一转向的深刻意义,绝不只是内涵、形制或进程上的差异,也是地域文明再生与多元文明共存的人类前景。本书关注西方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并与中国传统学问相接榫时产生的再造与变革,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出版、阅读,专业人士、专业社群、新型文化人的出现,还兼顾近代复杂的政治、经济变化,试图呈现中西知识交会的复杂情景,并追问传统中国是否有一知识体系。
关于主编
张寿安,河南嵩县人,台湾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专研明清学术思想史、礼学。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校访问教授。曾担任Seton Hall大学东亚系助教授兼中文部主任。1990年回台,担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多项重大研究计划,201 1年主持“中央研究院”三年期主题计划《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1600-1949》(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 ),担任召集人,与上海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著有专书《龚自珍学术思想研究》《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十九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以礼代理》1996年荣获中研院第一届年轻研究人员著作奖。主编:《清代乾嘉义理学》等。著作以英文、日文、韩文、繁简体中文出版。
目录
前言
张寿安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十九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黄克武 灵学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
沙培德 知识传播与集体认同之载体:历史、记忆、教科书
潘光哲 “世界史地”与“国际法”知识和近代东亚“地理想象”的生产、流通与嬗变:回顾与思考
张哲嘉 清代检验典范的转型:人身骨节论辨所反映的清代知识地图
邱澎生 律例本乎圣经:明清士人与官员的法律知识论述
孙江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之比较
章清 晚清中国“阅读世界”之一瞥——略论晚清士人对“万国公法”知识的接纳
胡明辉 青年戴震:十八世纪中国士人社会的“局外人”与儒学的新动向(1740-1750 )
后记
后 记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这一研究计划的论文集终于出版了,距离主题计划结束已有四年之久。主题计划在2013年结束,2014年编辑论文准备出版,但在出版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所以延后了相当时日,今日看到这本论文集正式问世,还是十分欣喜的。
“知识转型”议题,近二十余年在中外学界发展出丰富多元的论述,已不仅是单一文化的内部梳理,而是深入东亚儒学世界的交错与辨梳;同时又因异文化历史视域的展开,牵引出对传统文化的新角度改写。尤其年轻研究者携带多元文化训练背景加入此一论述,更令知识议题转成多元文化交流与本土知识再造之历史重审。这种拉着两股文化进行论述的“两行”研究新视点,很可能会因知识交流而改写出崭新的人类文化史。令人翘首企盼!
知识研究计划能顺利开展,首先要感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汎森院士对本议题的大力支持;同时要感谢蒋经国基金会两度赞助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在计划进行的三年间,先要感谢王尔敏教授、刘述先教授、艾尔曼教授(Benjamin Elman)、夫马进教授等的首倡与指导,再要感谢九位研究计划主持人专业热诚地投入,令知识议题有如此具开创性的展现。尤其感谢三次大型会议的筹备人:复旦大学章清教授、美国加州大学胡明辉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三次学术会议主题节节推进,令知识议题拓展到东西文化知识系统的对话,令人振奋。2016年胡明辉教授主编的英文论文集出版,正式载录了知识议题的中西交锋。其次要感谢所有应邀作专题讲演的学者与参与工作坊的论文发表者和与会者,每一次的学术讨论和争辩都闪烁着无限启发。在本书“附录”,我们表列了所有的学术会议,包括论文发表者和论文题目,请读者细细查阅。
这本论文集得以出版,要感谢北师大出版社谭徐锋主编自始至终的坚持与支持!也感谢助理周宜小姐多次细心校对和陈建守助研究员的协助校对,同时我也要藉此机会感谢担任计划三年助理并负责编辑附录的黄笠宁小姐,他们都是我事务工作上的好伙伴。
最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方兴未艾的研究议题,本论文集只是一个开端,错误难免,还请各方专家不吝赐教!
张寿安
2018年4月15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