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问人生>>正文
陈垣|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届毕业生谈话纪要
2022-04-25 15:28     (阅读: )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本来我有很多话想说,但也不能一下都谈到,今天只谈谈有关读书的一些问题。这可能对你们毕业后在工作中自己进修时有所帮助。先谈一下我个人读书的经过。

 

十二岁以前,在学馆读四书五经,只是呆板地死背,不能背就挨打,只有用逃学一法来躲避。

 

十三岁发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书中列举很多书名,下面注着这书有多少卷,是谁所作,什么刻本好。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


 

 

十五岁广州大疫,学馆解散,因此不用学习科举的八股文,所以有时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在三年时间里看了读了不少书,打下初步基础。

 

十八岁入京应试,因八股不好,失败。误听同乡一老先生的劝告,十九岁一面教书,一面仍用心学八股。等到八股学好,科举也废了,白白糟塌了两年时间。不过也得到一些读书的办法。有人问我当时读书是用什么办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法子是很笨的,我当时就是“苦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刻苦钻研,专心致志,逐渐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

 

科举废后,不受八股文约束,倒可以一面教书,一面读书。当时读书,就是想研究史学。中间有几年还学过西医,办过报纸,但读书和教书从未间断,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过好几遍。可惜《四库提要》 所著录的书,许多在广州找不到。

 

辛亥革命后重入北京,当时热河文津阁《四库全书》移贮京师图书馆,因此可以补读从前在广州未见的书。如是者十年,渐渐的有所著述。


 

 

我读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有两点经验,对研究和教书或者有些帮助:

 

1.从目录学入手,可以知道各书的大概情况。这就是涉猎,其中有大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

 

2.要专门读通一些书,这就是专精,也就是深入细致,“要求甚解”。经部如论、孟,史部如史、汉,子部如庄、荀,集部如韩、柳,清代史学家书如《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等,必须有几部是自己全部过目常翻常阅的书。一部《论语》才一万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万五千四百字,都不够一张报纸字多,可见我们专门读通一些书也并不难。这就是有博,有约,有涉猎,有专精,在广泛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又对某些书下一些功夫,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研究历史科学,需要知道的知识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还要有自己较专门的学问。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学习历史也是如此,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须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国。研究宋史,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则宋史也学不通。研究任何朝代的断代史,都不能没有通史的知识作基础,也不能没有其他必要的各方面的知识。

 

中国历史资料丰富,浩如烟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书的概况。有些书只知道书名和作用就可以了,有些书要知道简单的内容,有些书则要认真钻研,有些书甚至要背诵,这就是有的要涉猎、有的要专精。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同学们毕业之后,当然首先要把书教好,这是你们主要的任务;另外,在自修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过去的目录书,如《书目答问》、《四库总目》等。这些书都是前人所作,不尽合于现在使用,但如果要对中国历史进一步的研究,看一看也还是有好处的。

 

懂得目录学,则对中国历史书籍,大体上能心中有数。目录学就是历史书籍的介绍,它使我们大概知道有什么书,也就是使我们知道究竟都有什么文化遗产,看看祖遗的历史著述仓库里有什么存货,要调查研究一下。如果连遗产都有什么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继承呢?萧何入关,先收秦图籍,为的是可以了解其关梁厄塞、户口钱粮等,我们作学问也应如此,也要先知道这门学问的概况。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解,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的找到了。经常翻翻目录书,一来在历史书籍的领域中, 可以扩大视野,二来因为书目熟,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并可以较充分地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会有帮助。

 

 

 

有人说,有些青年基础知识差,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在校四年,虽然已经打下一些基础,但我们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基础知识好比盖房时的地基,地基不打结实,房子就会倒塌。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注意基本训练的优良传统,拳术、武术,初学时要花很多时间练好一招一式;戏剧科班,先学唱做念打,先练基本功。读书更如此,古人读书,先背诵一些基本书籍,写字先学会拿笔和写字姿式,讲究横平竖直,作诗先学做联句对句,学习诗韵。研究一门科学,基本知识更是起码条件,不打好基础,就好像树没有根。当然前人对基本知识的要求与我们现在不同,但尽管有不同,而基本知识总是应当注意的。如学习历史,就必须学会阅读古文,要至少学会一种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哪些方面还没学好,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钻研和努力,没有现成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念书,就会有成绩,不要以为学问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思想。不管别人介绍多少念书经验,指出多少门径,但别人总不能替你念,别人念了你还不会,别人介绍了好的经验,你自己不钻研、不下功夫,还是得不到什么。而且别人的经验也不见得就适用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就适用于今天,只能作为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读书的时候,要作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有时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联系起来,就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较系统的看法。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学习是不能间断的,更是不能停止的,要注意学习政治,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并要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要趁着年轻力强的时刻,刻苦钻研,努力读书,机不可失,时不待人。

 

 

 

文章来源于:网易新闻 咪咕星人 2022年4月24日

 

 

 

上一条:黄宗智 | 连接经验与理论:国内教学15年的回顾、总结与进一步思考
下一条:定宜庄:纪念文老与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