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科建设>>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2020-01-01 17:29     (阅读: )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创建于20171110日,现收藏元明以来民间文书10万余件,是国内外收藏浙江契约文书最多的机构。馆藏民间文书地域上以今浙江中部、南部地区为主,另有部分涉及福建、安徽、江西、云南等省;时间始自元代延祐六年(1319),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间跨度近七个世纪。形式上以土地契约、鱼鳞图册、诉讼文书、归户册、实征册、继承分书、私家账簿、信函书札等为主,另有少部分功牌、告示、门牌、信票、护照、科仪、婚书、蒙书、山歌、族谱、会簿、乡规民约等;内容极为广泛,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土地关系、经济人口、赋役征调、民间借贷、农村市场、宗族社会、家庭婚姻、财产继承、司法诉讼、教育科举、医疗卫生、会社组织、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领域,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东南区域搜藏和整理民间文书最具学术积累的文献宝库”

人文学院依托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所藏民间文书,经过两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得到了诸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大公报》《文汇报》(香港)等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科研成果

两年内,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4项、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2项,等等,经费总额达600余万元。民间文书研究团队在《中国语文》《文学遗产》《中国史研究》《文献》《档案学通讯》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人大复印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研究内容涉及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档案学等多个学科。

省部级以上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浙江鱼鳞册的搜集、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第三批)重大项目“兰溪鱼鳞册整理与研究”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浙江南部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专项“浙江民间文书的搜集与整理”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浙南诉讼文书校注”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遂昌周公源周氏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元代至清末全氏家族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遂昌叶氏家族文书整理与研究”

2018年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晚清至民国婺州鱼鳞册的保护与开发”

2019年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晚清至民国婺州鱼鳞册的保护与开发”

以上科研项目经费,总计621.8万元。

二、育人成果

依托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人文学院开设了“民间契约文书释读”“民间文书修复与整理”等研究性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生及硕士生,培育了多项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课外学术项目,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佳绩。

大学生荣获的省级以上奖项(2018-2019年):

第三届“策论中国”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主办)

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浙江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社科院等共同主办)

第三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全国大赛二等奖(国务院参事室主办)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共同主办)

《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议》汇报

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

三、专家评价

浙江师范大学所藏民间文书,时间跨度长,归户性强,是反映明清时期浙江中南部地区经济史和社会生活样态的第一手资料,既具有存史鉴古的重要文物价值,更具有研究地方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价值。这批文书以其巨大的数量和珍贵的价值,成为近代以来我国地方档案和民间文献的又一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孙继民、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历史系主任刘进宝评语

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所藏浙江契约文书,是官私各种交往活动中最初生成的原始文本和文字记录,是光辉的中华历史文化一种独特载体,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历史记忆遗产。浙江在南宋系京畿所在,其后一直为江南经济文化中心之地,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其所反映的经济文化制度,远远超出地方局限,具有普遍性,为一般经济史、社会史、法制史、教育史、文化史以及地方基层社会的综合考察提供了典型的第一手资料。以上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契约文书屈指可数的一大重要遗存。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栾成显评语

在(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这批民间文书中,有目前年代极为久远的元代文书,同时也有迄今为止县级单位最为完整的鱼鳞图册,以及各种类型不同的民间文书,堪称中国东南区域搜藏和整理民间文书最具学术积累的文献宝库。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评语

四、社会关注

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所藏民间文书,以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大公报》《文汇报》(香港)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及地方领导、海内外学者、港澳台大学生等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契约文书博物馆成为浙江师范大学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十万件元明以来契约文书入藏浙江师范大学》

《澎湃新闻》20171115

《在民间文书中感受活生生的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2018116

《中国东南区域民间文书的宝库》

《搜狐》201866

《浙师大学生调研民间文书“生存”状态》

《光明日报》2019620

《浙师大学生调研民间文书“生存”状态》

《人民网》2019620日转载报道

《浙师大青年学子走村串户“抢救”民间文书》

《浙江日报》201972

《民间历史文书 诉说国人生活》

香港《文汇报》20191229

《浙师大藏珍贵文档 难得一睹》

香港《大公报》20191229

五、未来展望

多年来,从文书的搜集,到专业的修复,再到科学的整理、系统的研究,民间文书学术研究团队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大型丛书及研究著作将陆续推出。

未来五年将要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

《兰溪鱼鳞图册合集》(200册)(预计2020年底推出)

《汤溪鱼鳞图册合集》(100册)

《元代至民国遂昌周氏家族文书》

《元代至清末遂昌全氏家族文书》

《明代至民国遂昌叶氏家族文书》

《清中叶处州两宗田土山林诉讼案卷》

……

王家范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家范:“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展示的收藏规模,以及整理研究计划,让我大吃一惊。藏有那么多珍贵的民间文献,又有人才、雄心和耐力,我觉得这个以‘中国’冠名的契约文书博物馆,不是自己的夸大。它将来就是以中国的名义出现的一个契约文书博物馆,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定会四方来朝,来参观这个博物馆!20171110日王家范在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开幕式上的讲话)

回望过去·展望将来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写本文献学微刊》202011

上一条:网易-中国历史公开课
下一条:视频 | 天下遗珍:清代南部县衙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