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9-04-19
2019年4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收录量达31483册,计82735卷的“中国地方志数据库”(网址:http://lcd.ccnu.edu.cn)正式向社会开放。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吴俊文,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等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唐丹丹博士主持。
“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是该院建设的“基层与地方治理”数据库下属的一个子数据库,在历经四年的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其正式开放,是研究院秉持“惠及学界、服务社会”的理念,推动数据库建设从“大数据积累”到“大数据利用”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将搜集到的珍贵地方志资料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方式,在发挥地方志资料“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郭瑞敏博士介绍数据库情况
该数据库目前已收录电子化地方志资料4.3TB,有如下特点:一是地方志类型多样。当前地方志数据库包含地方志、部门志、专业志三类,其中部门志2058卷,专业志8808卷,地方志71327卷,方便用户从各方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情况。二是方志记录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目前该库电子化方志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距今已有1200多年。具体而言,该库1949年以后的新方志数量达到20068卷,其中1949-1980年间的方志数量有960卷,1980年至今的方志达19108卷;民国方志数量达到了14786卷;清代方志数量达到38606卷;明代及以前的方志数量达到了4696卷,是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途径。三是涵盖地区广。首先,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涉及到了包括澳门、台湾在内的33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存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山东、浙江、河南、江苏、河北,总量分别达到7097卷、6120卷、5781卷、5729卷、4435卷,值得一提的,库内收录了港澳台方志1386卷;其次,地方志数据库涵盖全国373个地级市,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苏州、杭州、嘉兴、南昌、广州,总量分别达到792卷、421卷、360卷、316卷和311卷。再次,地方志数据库涵盖全国2374个县,其中排名前五的县分别是西安市高陵县、漳州市芗城区、汕尾市海丰县、潍坊市青州市和韶关市始兴县,总量分别达到468卷、439卷、308卷、235卷、231卷。本库是基层与地方治理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数据库成员现场操作展示
为方便公众使用,中国地方志数据库提供了在线搜索、在线浏览等相关功能。访问者可通过标签化处理,直接在搜索框输入相关信息,一键获取相关地方志资料,实现对资料的精确查询;也可通过设定具体省份、年份、年代等不同筛选条件的限制,找到所需系列地方志资料,并且得出相应的数量统计。另外地方志数据库还设计有排序、表格/列表查看,最新方志筛选等功能方便用户查找地方志资料。此外,建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不仅广泛收录了电子地方志资料的数据库,也有储藏地方志原始资料的档案库,在地方志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对此我院表示衷心感谢,并继续欢迎社会各界向我院捐赠地方志、家谱族谱等文史资料,数据库也开放有相关捐赠功能。
信息办吴俊文主任就我院数据库建设作指导发言
邓大才教授认为,中国地方志数据库具有开放性、学术性、规模性、基层性(县、乡、村三级构成储量主体)四大特点,坚持公益导向,面向全社会开放,既是志书资料汇集中心,也是文明的传承中心。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定义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因此,地方志被誉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具有存史、教化、资政等功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重视编修地方志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如今,中国已出版7000多部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2万多部行业志、部门志等,为各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据可查的参考资料。建设地方志数据库并实现社会共享无疑是让方志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使得更多人受益于方志中的经验智慧,推动地方志工作由单纯编纂方志书本,发展为志(地方志书)、鉴(年鉴)、馆(方志馆)、库(信息库)、网(网络)等多业并举,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惠及后代的重要事业。
邓大才教授发言
欢迎大家访问中国地方志数据库:http://lcd.ccnu.edu.cn
也可识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