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档案文书>>正文
【民族档案学主题学位论文特辑】NO.48 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
2020-10-17 11:36 曹涧川 整理  民族档案学微刊   (阅读: )

 

今天的【民族档案学主题学位论文特辑】第48期,为大家推荐的是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雷鲁嘉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原文来源于中国知网,由小编进行整理。

undefined  

论文标题: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及其保障研究

论文作者:雷鲁嘉

指导老师:颜祥林

关键词: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保障

 

本文主要在档案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支持下,对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具体阐述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过程以及提出了在采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保障措施。

论文大纲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

2.1.1 口述档案、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

2.1.2 少数民族档案

2.1.3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

2.1.4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

2.2 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

3.1 采集规划阶段

3.1.1 整体规划与统筹

3.1.2 具体规划实施

3.2 采集实施阶段

3.2.1 访谈前沟通

3.2.2 访谈执行

3.2.3 访谈结束后

3.3 采集整理阶段

3.3.1 口述转录

3.3.2 数字化

3.3.3 归档

3.3.4 编研出版

3.3.5 数据库建设

3.4 本章小结

4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基础性保障

4.1 组织性保障

4.2 人员保障

4.2.1 团队人员配备

4.2.2 采集人才培训

4.2.3 相关专家咨询

4.3 资金保障

4.3.1 资金来源

4.3.2 资金分配

4.3.3 设备采购

4.4 文献保障

4.5 本章小结

5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制度性保障

5.1 内部制度保障

5.2 标准规范保障

5.3 法律制度保障

5.3.1 著作权

5.3.2 名誉权

5.3.3 隐私权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研究背景

我国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民族以外,少数民族有55个,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我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大约为1.138亿,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比8.49%。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占比较少,但是分布范围却很广,全国各地均有少数民族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的滇、黔藏、川、湘、桂等6省,西北地区的蒙、宁、青、新4省以及东北的吉、辽2省,整体的人口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都是华夏民族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缺少文字,许多珍贵的民族记忆不得不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仅仅保留在老人的山歌、传说等口头语言形式中,由于没有成为正式的文献被记录下来,使得许多出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失传消亡的边缘。中国目前现存的少数民族语言共有120多种,其中既有语言又有文字的只有50多种,使用人数在1万人以内的语言在语言总数中将将过半。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省有52种,但是云南省的十几民族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另外,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也是只有语言无文字,当地的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均面临失传的境地,亟待相关部门的整理与保护。

另外,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全国总数在30万之下)的就有28个,许多民族如鄂伦春、独龙、赫哲、高山、珞巴、塔塔尔等族人口仅有几千人,而许多少数民族如侗、布依、朝鲜、畲、仫佬、达斡尔、毛南、乌兹别克、独龙、塔塔尔等族从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的人口增长为负数,随着一些掌握民族文化的长者离世,继承者又后继乏人,给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2018年3月14日召开的第十三届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达扎活佛再次提出:创立口述档案数据库,是当前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沦入失传和灭绝境地的有效措施。档案馆等部门面向社会收集的档案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并把视野从以前的社会精英转向平民百姓,少数民族档案作为我国大众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也引起了很多部门的关注。而从少数民族文明“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特征看来,利用口述档案的形式来收集我国少数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保护我国民族文化比较好的一种方式。而少数民族的口述档案作为非遗采集的组成,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效地采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并且经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整理,使之妥善合理的保管、充分利用就显得刻不容缓和意义重大,而相关采集保障措施的确定可以使得采集工作的过程更加规范顺利。对于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过程中的保障措施进行探讨,挖掘采集工作背后所涉及或应该建立或完善的保障措施。

首先,研究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可以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实质,本文对于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基础理论等进行全面的研究,阐明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阐述。这些都有利于少数民族口述相关档案理论的构建;其次,研究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能为目前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整个流程的增加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最后,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主要目的是使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持续进行。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可以有效地充实多民族的文化宝库,繁荣民族文化产业,通过采集工作外部保障的保驾护航,使采集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加多样也能使得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相应的保护。

主要内容

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具风格与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给我国各族人民的带来各种生活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渐渐被现代文明所吞噬。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档案馆等部门面向社会收集的档案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与充实,而从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特点出发,通过口述档案的方式来采集民族文化目前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抢救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在档案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支持下,对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具体阐述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过程以及提出了在采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通过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式收集与归纳出了国内外档案学界与历史学界有关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或者少数民族口述历史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概念的辨析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的进行总结与分析,明确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及其保障的理论支撑以引出接下来章节的讨论。第三是根据口述档案采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重新梳理总结出了采集的具体流程,并根据采集内容把采集流程分为采集规划阶段、采集实施阶段和采集整理阶段。采集的规划阶段主要包括了组织统筹与具体规划实施,具体实施的内容包括有采集范围、主题、采集对象、访谈提纲、时间地点、设备准备等。采集实施阶段包括访谈前沟通、访谈时、访谈后的具体要求。采集整理阶段包括了口述音视频的转录、相关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资料的归档、口述档案的编研出版和口述档案数据库建设等。第四是根据项目管理以及口述档案口述档案采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采集过程中需要有组织性保障与制度性保障两方面来支持口述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础性保障具体体现在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与文献保障等几个方面,而制度性保障则具体体现在内部制度保障、标准规范保障与法律保障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档案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口述档案及口述历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借鉴,试图为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搭建出合理规范的采集流程与保障措施,为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创新点

(1)借鉴总结了国内外口述史学家以及档案工作者关于少数民族或少数族裔口述相关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我国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发展概况,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细化和理顺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采集流程。流程针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口述档案采集经验把采集流程分为为采集规划阶段、采集实施阶段和采集整理阶段。

(2)提出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保障措施,使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在采集过程当中得到安全、完整、有效、合理的保障规划。又把各种保障分为基础性保障与制度性保障两个方面,基础性保障主要是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本文把这些具体的保障总结为组织性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文献保障等八方面。制度性保障主要从标准、制度与法律方面去探讨,本文把这几方面的内容总结为制度性保障、标准保障、法律保障,并且说明了三者的制约力度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结束语

我国有关少数民族口述相关的研究还是近三十年来的事,并且集中体现在史学与档案学对于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的研究,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观点来看,历史学界更偏重于历史事件本身的研究与挖掘,而档案工作者则更偏向于抢救性采集与保护,但是总体来看,目前的有关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研究都是零散分散的,没有人就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这一主题进行过专门体统的研究。本文就是根据国内外口述史学家以及档案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把零散的口述采集经验重新整理,梳理出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集的流程,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保障。

扫码关注我们


       

undefined


       

 


 

 

上一条:【学术热点】NO.27 西藏档案
下一条:赵彦昌、王晓晓:清代诉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