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档案文书>>正文
朱丽晖:河南旧志整理及存佚考述 ——以《河南历代方志集成》为中心​
2020-05-11 11:04     (阅读: )

 


作者简介  朱丽晖,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历史文献与文化。

  :河南省的旧志整理工作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以来,经过了初步摸排调查,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呈现出众多的研究成果。《河南历代方志集成》的出版更是这一工作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将民国《河南通志稿》及一些档案资料首次影印出版,而且所收志书底本兼具国内外图书馆馆藏,更是吸收了刘永之、耿瑞玲所著《河南地方志提要》出版后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所收志书版本全面,种类丰富。本文在《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所收录方志的基础上,考录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共31种未收志书,加上已经收录的530种,认为现存河南旧志共561种。

关键词:河南   旧志   整理   存佚  考述  《河南历代方志集成》

 

一、河南省旧志整理工作的回顾

地方志是记述一地情况的综合性文献资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统计,现存的8500多种旧方志约占我国古籍总数的十分之一,[1]其中包含了丰富广博的资料信息。但是由于旧方志多为古籍,“因其时代和语言隔阂”,“很难达到‘古为今用’”。[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的进行,旧方志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同步开展起来。河南省在第一轮修志中,不仅编纂了多部新志,同时旧志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3]邵文杰曾指出,河南省第一轮的修志工作将要呈现三种成果,“一是省、地、市、县新方志,这是主要的;二是经过整理重印的省、府、州、县旧志;三是专题史志资料丛书”。[4]在这三种成果中,后两种成果都与旧志关系密切:第二种成果是对旧志本身情况的摸排整理,第三种成果则是对旧志内容的深入挖掘。因此,在河南的第一轮修志工作中,旧志整理工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河南省开始实施旧志整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具体来说,河南的旧志整理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河南现存旧志情况进行初步摸排统计。河南省新方志的编纂,也是从搜集旧志,摸查历史上旧志编纂情况开始的。但是在河南学界基于史志本身的研究之前,河南省的历史地震研究却将旧志的普查进度提前了一步。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历史地震研究的重视。我国地震历史资料的记载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然重视地震灾害问题的记载与研究,1956年编撰并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77年,国务院下达了重新修订《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科研任务,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更大规模、更广泛、更深入收集地震史料的浪潮,河南省也相应开展了此项工作,且取得了丰厚的成果。[5]1978年,河南省成立历史地震工作小组,编写了《河南地震历史资料》,查阅了历代省、府、州、县志500多种。[6]1981年4月出版的《河南地方志综录》就是在河南省地震局与有关单位协作编写《河南地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7]它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南省首部关于旧志整理的工具书。《河南地方志综录》收录河南历代方志554种,包括847个不同版本。[8]

1979年,山西人李百玉在给中宣部的信中,倡导在全国开展修志工作。这一提议继而得到了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中国史学会上提出要编纂地方志。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共同拉开了编纂社会主义第一轮新方志的序幕。为了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普查全省旧志情况,河南省史志界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81年11月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河南省正式有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行政领导机构。1981年12月《河南方志通讯》第一期发行,1982年11月《中州今古》创刊,12月决定出版《河南史志资料》。[9]这些刊物发行初期,毫无例外都以旧志为主要研究对象。1982年先后出版的《河南地方志提要》和《河南地方志佚书目录》,在已经出版的《河南地方志综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旧志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摸排收集。《河南地方志提要》收录河南历代方志212种(含附录5种),[10]《河南地方志佚书目录》收录河南历代散佚志书368种。[11]

1983年2月,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出台的《1983——1990年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划》中强调,为了配合新方志的编纂,旧方志的整理出版也是需要做好的工作之一。《规划》详细列出了计划出版的志书目录、出版时间,有序推进了旧方志的整理工作。[12]同年4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洛阳召开的首次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上,草拟并通过了《中国旧志整理规划实施方案》,河南省积极响应,在已经开始实施的旧志整理工作安排上,紧密结合洛阳会议精神,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举办了相应的培训学习班。1984年2月,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发《关于建立旧志整理工作小组的通知》,决定建立旧志整理工作小组。3月,河南省旧志整理工作小组提出河南省旧志整理工作意见,指出旧志整理工作应做好地方志资料类编、旧志标点重印以及出版方志学文献等三项任务。[13]为河南省之后的旧志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阶段:深化整理与研究利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河南旧志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

1986年,《河南史志资料丛编》出版了第一编《河南土特产资料选编》,[14]这套丛书也是为新方志的编纂作准备的。1992年刘永之、耿瑞玲合著的《河南地方志提要》(以下简称《提要》)一书出版完成,[15]成为对河南旧志进行深入研究的奠基者,对后来河南旧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诸葛计认为该书“不仅是一部有多方面检索功能的工具书,也是一部考镜源流、体大思深的学术著作”。[16]《提要》共收录了河南历代方志962种,现存志书561种,散佚志书401种。[17]至1997年,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在河南省方志系统携手多家单位数名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下,《河南省志》编纂终于全部告竣,[18]它是河南省旧志在新志编纂上重焕新光的体现,也是河南省第一轮修志工作成果的重要结晶,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率先完成的第一部省级志书。[19]

随后,河南各地的旧志整理工作一直在不断地进行。2009年,河南省史志办对317卷缩微旧志胶卷进行整理、复制、再加工,共整理413卷。其中,母体复制87卷,整理归类326卷,购置了胶卷保存柜,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永久保存。2016年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了河南省在2016——2020年的地方史志事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对旧志整理工作作了如下规划:“加强对自然破损、日益减少的历代旧志资源的抢救性保护、整理和翻印,发挥旧志资源还原历史面貌、了解历代情况的作用。对我省现存历代志书进行整理出版、开发利用,力争2017年完成《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出版工作。”《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已按原计划完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2017年还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出版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旧志的编辑出版也应符合这些规定,再次强化并推动了旧志整理出版工作。

当然,在地方层面上,河南省各地市对旧志的整理工作,其进展程度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市对同一部旧志已经有了不同的整理成果,有影印本、点校本,也有校注本,但是有的地市对现存的旧志还没有着手整理。郑州、洛阳、安阳、新乡、许昌、驻马店等地在旧志整理上的成果较多。如洛阳市史志办在2010年规划出版《洛阳历代方志集成》,计划影印洛阳现存的历代旧志。[20]但是随后又考虑到丛书命名为《方志集成》,难以包容洛阳历史上的其他文献典籍,于是在2011年左右又改名为《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该编纂工程计划收录著作500部,分10年完成”。[21]郑州和洛阳两地还很好的将已经出版的旧志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在地情网上的“地情数据库”中,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有关旧志整理的书籍。

在省级层面上,2016年出版的《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是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积极支持下,[22]在多个部门的协助下,由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要负责,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的一项系统文化工程。它不仅对河南现存旧志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整理,同时也推动了河南各地对旧志点校工作的进度,如新出版的明万历《汝州志》(点校本),[23]就是以《河南历代方志集成》为底本予以点校的。[24]

 

、《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对旧志及档案资料的辑录

《河南历代方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是1949年以来河南省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旧志整理出版工程,它是在刘永之、耿瑞玲所编《提要》的基础上,收录了从元至1949年现存的河南旧志533种,[25]收录的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以及部分古迹志、风土志”,“具有方志初稿性质的志料、采访册等,亦酌情收录”。[26]《集成》所收录的志书,全部采用扫描影印的方式,尽最大可能保留志书原貌。其所收志书的版本丰富多样,有初刻本、续修本、增补本、稿本、抄本以及石印本、铅印本等。总的来说,《集成》对河南省旧志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民国《河南通志稿》及一些档案资料影印出版。1921年时任河南省长张凤台创设河南通志局,拉开了民国《河南通志》的编修序幕。但是在编纂的过程中,仅是编纂机构的名称就数次更换,先是河南通志局、重修河南通志局,再是重修河南通志处、河南通志馆,最后是河南通志编审委员会。这期间,河南省的当政者和修志机构的负责人也都变换频仍,修志机构无法长期稳定贯彻某一个修志纲领,再加上抗战的爆发,致使当时已经完稿的河南通志稿不仅没能及时付梓,还须为了保护志稿,躲避战乱,将志稿运往河南鲁山、北京、四川等地,最终志稿还是有所散佚。在日伪统治时期,虽然根据部分志稿,编纂出版了一些篇目,但直到1949年,民国《河南通志》始终未能完整出版。[27]学界对于民国《河南通志》的相关研究因材料不便获得,还未充分的开展。

《集成》的首要贡献就在于将河南省档案馆珍藏的民国《河南通志稿》档案资料约13万页进行了系统收录整理,全部都是稿本影印,属首次公布影印出版。该档案资料包含内容丰富,不仅收录了志稿的全部正式篇目,而且整理了编修志书时的一些来往公函及文件,为学界系统全面研究民国《河南通志》提供了详尽的一手资料,如有关河南通志馆日常办公经营情况及志稿编纂方面的事务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材料,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民国河南通志馆的具体运作情况。

第二,收入的志书种类比较全面。据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成》就是以刘永之、耿瑞玲所编《提要》中的志书目录为参考底本,“按图索骥”并且吸收《提要》出版发行后其他学者为其所作的增补,综合而成。在创新与突破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后来学者的学术成果的吸收。《提要》出版后,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前文提到的诸葛计等。但也有一些学者深入考究,弥补了它的不足。如顾克娟在《河南地方志提要补》一文中,就自己新发现的三种志书进行了补录。这三种志书分别为乾隆《武陟县志》、民国《偃师县志》以及民国《嵩县乡土地理志》。《集成》收录了其中两种志书,[28]完善了《提要》的部分缺漏。二是扩大范围,对境外图书馆收藏河南志书的收录。《集成》的编辑人员将目光不仅投射到了国内有名图书馆的志书馆藏,而且还放眼全球,收录了部分境外所藏的河南志书,如万历《汝州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馆藏)、崇祯《郾城县志》(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顺治《许州志》(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康熙《郏县志》(日本内阁文库藏)、康熙《罗山县志》(日本东洋文库藏)以及顺治《宁陵县志》(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29]这就使得《集成》在志书种类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三,收录志书的版本比较全面。《集成》的编辑人员仔细搜辑,将所经眼的河南志书的不同版本都进行了影印。因此在《集成》中读者可以看到多部志书的多个版本。如民国《河南通志稿》收录有稿本、刊印本,顺治《尉氏县志》收录了顺治时期的刻本与乾隆时期的重刻本,康熙《封丘县续志》收录有该志书在同一年的刻本与后印本,乾隆《获嘉县志》收录有道光时期的补刻本。乾隆《新乡县志》收录有民国时期的修锓本和铅印本。康熙《商丘县志》收录有光绪年间的刻本和民国时期的石印本。嘉靖《睢州志》有缩微胶卷本。成化《河南总志》不仅收录有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的影抄本,还收录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缩微胶卷本,尽管字迹不清,编辑人员仍然以附录的形式排在了省志卷的最后一目,以满足读者力求版本全面的需求。宋《河南志》也收录了三个版本,分别是永乐大典抄本、藕香零拾丛书本和民国间抄本。

三、《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未收志书考录

《集成》的编纂完成,不仅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的众多修志人员的艰苦努力,更得益于一直以来全省各级修志机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正是由于这些工作人员先后赴全国多地进行资料查阅整理,才有了现在《集成》的出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使然,笔者发现还有多部志书《集成》尚未收录,下文仅详细列出笔者所见的而《集成》未收的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志书的具体情况。[30]

一是《集成》未收现存明代河南志书。《集成》中共收录现存明代河南方志91种,经考证,还有8种志书未收入,现存明代河南方志共99种,具体见表1:

 

 1:《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未收现存明代河南方志一览表

志书名称

纂修人

版本

卷数

馆藏地

天启《中牟县志》

段耀然修
 张民表纂

天启六年刻本

5

原书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
 中牟县档案馆有复印本

嘉靖《登封新志》

侯泰修
 王玉铉纂

嘉靖八年刊本

6

登封县志办重印
 原书藏南京图书馆

万历《嵩县志》

李化龙主修
 王守诚纂

雍正十二年刻本

2

《周南太史王公遗集》里有,但未全刻

万历《滑乘补》

王廷谏修
 胡权纂

明 聚星轩辑

不分卷

南京图书馆

嘉靖《滑县志》

张佳胤撰

明嘉靖三十六年

增补本

6

台湾“国家图书馆”

万历《浚县志》

任养心修
 李文升等纂

万历八年刻本

2

北京大学图书馆

嘉靖《钧州志》

谢澭纂修

嘉靖三十二年抄本

8

天一阁

嘉靖《南阳府志》

杨应奎修
 张霈增补

嘉靖三十三年刊本

12

馆藏单位不明[31]

 

二是《集成》未收现存清代河南志书。《集成》所收现存清代河南方志358种,还有12种尚未收录,现存清代河南方志共370种,具体见表2:

 2:《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未收现存清代河南方志一览表

志书名称

纂修人

版本

卷数

馆藏地

康熙《登封县志》

张圣诰修
 焦钦宠、景日昣纂

康熙三十五年刊本

10

北京大学图书馆

康熙《杞县志》

李继烈修
 何彝光纂

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20

南京大学图书馆

顺治《洛阳县志》

武攀龙等

顺治十五年刻本

12

北京大学图书馆

康熙《叶县志》

吕柳文纂修
 崔赫增纂修

康熙三十年刻

康熙五十八年增修本

8

南京图书馆

顺治《汤阴县志》

晋淑召修

顺治十六年刊本

9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嘉庆《鄢陵县志》

吴堂纂修

嘉庆十三年刊本

12

武汉大学图书馆

光绪《南阳府南阳县
 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

潘守廉纂

光绪三十年石印本

不分卷

馆藏单位不明

乾隆《桐柏县志》

巩敬绪修

乾隆十八年刻本

8卷首一卷

馆藏单位不明

同治《内乡通考》

王检心等

同治三年稿本

10

南阳档案馆

康熙《商城县志》

许全学纂修

康熙二十九年刊本

8

天春园

光绪《鹿邑县全图》

傅松龄署检
 王寿仁绘

光绪二十二年刊本

10

馆藏单位不明

康熙《济源县志》

尤应运修
 段振蛟、段维衮纂

康熙三十四年刊本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三是《集成》未收现存民国河南志书。《集成》所收现存民国河南方志79种,还有11种尚未收录,现存河南民国方志90种,详见表3:

3:《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未收现存民国河南方志一览表

志书名称

纂修者

版本

卷(编、章)数

馆藏

民国《续修仪封县志》

耿愔续纂

民国三十六年

16卷

馆藏单位不明

民国《洛阳县志略》[32]

苏从武

民国九年石印本

18章

首都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嵩县乡土地理》

(嵩县乡土地理参考书)

李振铎撰

民国二十一年稿本

4编

嵩县档案馆

民国《重修原武县志》

刘启泰修 
 乔纯修纂

民国二十四年稿本

10卷

馆藏单位不明

民国《沁阳县志》

刘恒济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稿本

20卷

沁阳市图书馆
 焦作市图书馆

民国《清丰县志》

庞仲涛修
 李景白等纂

民国三十一年
 铅印本

10卷

北京大学图书馆

民国《南乐县志料》

佚名

民国二十年南乐县政府送审稿本

不分卷

北京大学图书馆

民国《新野县志》

野鹤初稿
 赵莲溪等纂

民国七年稿本

6卷

馆藏单位不明

民国《重修邓县志

郭伯恭

民国三十一年稿本

36卷

邓州市档案馆

民国《淮阳乡村风土记》

蔡衡溪

民国二十三年
 铅印本

4编

吉林大学图书馆

《民国二十年度舞阳县政概况》

窦瑞生编纂

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

不分卷

舞阳县档案馆

综上可知,《集成》尚未收录现存河南方志有31种,根据前文提到的,《集成》已收录530种,两者相加,现存河南旧志共561种。

 

四、余论

当然,《集成》也有不尽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集成》对于境外的现存河南旧志的搜集整理主要集中于日本所藏中国志书,对于美国等地的馆藏志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如乾隆《密县志》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33]国内现在还没有该志书的任何版本。希望随着我国和欧美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地方文献书目的不断整理交流,这些境外的馆藏河南旧志通过扫描、复印等方式,以电子或纸质的方式能够重现国内学界,填补一地志书缺失的空位。

其次,《集成》里虽然也影印了一部分河南省档案馆所藏的与修志有关的文件,但是还不够完整全面。《集成》中有关民国时期河南编纂志书的档案材料主要集中于省志卷的第268册《省府训令、通志馆与各单位来往公函及个人便函》和《河南省通志馆乱页文件》。而根据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不难发现有关河南通志编纂的档案材料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如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目录有《河南重修通志局组织简章、办事细则、薪俸名单和速送县志的通知》《重修河南通志目录》《河南通志馆第一、二次会议记录》《河南省通志馆万纯安与有关单位的来往函件、稿簿》等,在《集成》中并没有发现相关材料。这些档案虽然无济于统计现存河南旧志的数量,但是对于研究河南通志的编纂及过程至关重要。如若相关的档案法规允许,可以将这些档案进行系统全面整理,作为民国时期河南通志编纂的专门材料,另行出版。

最后,是对旧志相关资料保存现状的担忧。在对河南旧志整理状况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前辈学者在八十年代还能见到的志书原稿,在二十余年后,即《集成》编辑出版之际,一些文献资料已经亡佚,无法收录。如樊美玉、段德仁的《河南地方志纂修和藏书情况简介》[34]一文中,提到当时还有民国十五年的《南阳县志》手稿本,但是现在已查阅不到馆藏何处。不得不提的是,在一些地方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志办公室内部图书室(资料室),由于种种原因,对稀见的地方文献借阅登记信息不完善,导致文献被借阅后“有去无回”,流失了数量可观的珍稀文献。

2005年《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第一册以来,全国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了出版整理本省旧志的大型文化工程,如广东、山东、山西、四川、江苏、河南、贵州等。在这些省份中,对旧志的整理也呈现了不同形态,有的是对旧志进行影印,保全旧志全貌,如河南、贵州等省;有的是对旧志进行校勘、标点,开发旧志资源,便于研究利用,如安徽省;有的是全面整理,统一结集分批分辑出版,如江苏省;有的是分批整理,不定时单种出版,如安徽省。无论哪种形态,这些省份都积极全面推动了旧志整理工作,为专门从事地方志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热爱方志文化的业余爱好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已经广泛深入人心,而方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终将发挥其重要作用。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中原文明,而《集成》展现的正是这一文明的脉络及其走向,反映了中华文明核心地域的文明史。基于此,《集成》的面世,可谓抢救了河南众多的珍稀方志文献资料,大力扩展了河南方志的研究范围,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资料平台,期待学界在《集成》的基础上掀起新一轮的河南旧志研究高潮。

 (特别感谢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为本文写作提供的帮助)

 (本文原载《中国地方志》2020年第1期)

注释: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页。

[2] 杜建成 :《旧志整理之我见》,载于2006年9月6日河南省情网,网址:

http://www.hnsqw.com.cn/zjyt/hnfzg/jzzl/200609/t20060906_3234.html。

[3]杨静琦:《关于旧志整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河南图书馆学刊》1992年第2期,第50页。

[4]《河南土特产资料选编》编辑组:《河南土特产资料选编·序》,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页。

[5]参见贺树德:《略论地方志中地震史料之价值》,《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会议论文集》,1989年,第245页。

[6]孙文杰:《五十五年来河南旧志整理与新志编纂》,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7]《河南地方志综录》是《河南地方史志索引丛编》的第一编。《河南地震历史资料》,河南省地震局、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8]河南省地方志编委总编辑室:《河南地方志综录·前言》,内部资料,1981年,第1页。

[9]前四期刊名为《河南地方志征文资料选》,第五期开始改名为《河南史志资料》。

[10]河南省地方志编委总编辑室:《河南地方志提要·前言》,河南省地方志总编辑室,1982年,第1页。

[11]河南省地方志编委总编辑室:《河南地方志佚书目录·前言》,内部资料,1982年,第1页。

[12]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地方史志重要文件汇编(1981——2011)》,《河南省修志30年工作成就(1981--2011)》,内部资料,2011年,第11页。

[13]具体内容详见《河南省旧志整理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杨静琦:《志苑十五年——杨静琦地方志编纂评论例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98—301页。

[14]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河南土特产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需要说明的是,张万钧主编的《河南地方志论丛》(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5年)和申畅的《河南方志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同样是影响深远的两部著作。

[16]诸葛计:《考镜源流,成一省方志之总览──<河南地方志提要>简评》,《中国地方志》1996年第2期,第70页。

[17]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凡例》,第1页。

[18]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修志30年工作成就(1981─2011)》之《河南省地方史志大事记》,2011年,第111页。

[19]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河南省志·总述·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页。

[20]《洛阳历代方志集成》收录的志书,仅有元《河南志》一种,后来出版的典籍文献都是《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的组成部分。[21]常书香、吕士旺:《<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编纂已完成39部今年将新增12部》,《洛阳日报》2017年3月4日,第03版。[22]《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包含省志卷和市县志卷两大部分,省志卷于2016年出版,共275册;市县志卷于2017年出版,共291册,出版社均为大象出版社。

[23]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点校:《明万历<汝州志>》(点校本),中共汝州市委办公室、汝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内部出版,2019年。[24]张鸿飞等:《汝州:明万历<汝州志>(点校本)出版》,《大河报》2019年4月4日,第AI28版。

[25]《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将一种志书的不同版本都进行了统计,共586种,但是去除这些同种志书的不同版本数,共收录志书530种。

[26]河南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出版说明》(卷1),大象出版社,2016年,第1页。

[27]王守忠:《民国年间河南通志馆始末》,《河南文史资料》第十二辑,1984年,第162页。

[28]顾克娟在文中提到,民国《偃师县志》藏于偃师市图书馆,但在该馆并未找到,因此《集成》未收录民国《偃师县志》。

[29]其中万历《汝州志》、崇祯《郾城县志》和康熙《罗山县志》三部志书已收录在《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中,因此《集成》对这三部志书的收录并非是国内首次收录。

[30]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统计的范围仅指单独成册和亲见的方志,凡是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方志文章,均不在本文统计范围之内。如发表在期刊《禹贡》上的民国《开封小记》《林县小志》和《河南林县沿革考》等。因此,如若各位专家学者目力所及之本文未录入的志书,请不吝告知,特致谢意。

[31]“馆藏单位不明”指的是在《中国地方志集成》和《中国方志丛书》上翻阅到的影印本或在网上查找到的扫描本,以及被个人收藏的志书。

[32]民国《洛阳县志略》即《洛阳县小志》,国内有两个版本。一为首都图书馆藏善本,有封面,注录为《洛阳县志略》不分卷;一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残本,无封面,注录为《洛阳县志略》十八章。

[33]朱士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02页。

[34]樊美玉、段德仁:《河南地方志纂修和藏书情况简介》,《中州学刊》1981年第1期,第157页。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越绝书2020年5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CnrAx5u0hCD7bFiiTZZiw

上一条:徐国利: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
下一条:李翼恒:明代手本的性质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