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档案文书>>正文
“东北亚汉文写本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写本论坛”会议综述
2019-12-01 14:33 朱利华、董璐  写本文献学微刊   (阅读: )

201997日至8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东北亚研究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东北亚汉文写本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写本论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南山大学、佛教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以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编辑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者就中日写本研究、中日写本整理校勘、中日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热烈而充分的研讨。

9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毋育新、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晓平、中华书局责任编辑葛洪春、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人间环境学科教授道坂昭广分别代表主办方和嘉宾致辞,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序幕。现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日写本研究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中日写本研究主要涉及写本学研究、写本个案研究和写本异文研究。伏俊琏《写本学对中国早期文献研究的意义》,从写本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早期文献。首先对写本时代进行了界定,对写本学的产生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次论述我国文字的产生和用途,结合早期典籍对文字的结集以及具体结集方式和特点展开论述,并结合具体例证说明写本具有整体性和个体性两个特点,还对写本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宝玉《古代写本中误书或被涂改文句的识读与利用——以法藏敦煌文书P.3633为例》,以法国国家图书馆的P.3633为例,对校录该写本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具体探讨古代写本中误书或被涂改文句的识读与利用问题。所论涉及双面写本与卷纸正背关系推断、写本中的特殊符号与他处补书文句应补入位置推论、被涂改文句与相关文献创作时间考证、写本书写状况与同写本所书不同文献关系及其抄集目的推测等,亦就相关论题在古代写本研究中具有的参考意义进行了讨论。朱利华《敦煌诗歌写本与仪式:文人诗歌的实用化——P.4994+S.2049拼合卷为中心》,通过对敦煌写本P.4994+S.2049拼合卷的个案研究,说明将写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全面呈现文本的情境,能够揭示隐藏在诗文背后的应用情境,以及这一情境之中所赋予诗文的新内涵。

梁晓虹《天理本、六地藏寺本<大般若经音义>之比较研究——以讹俗字为中心》,对同属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中的天理本与六地藏寺本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内容以讹俗字为中心。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看起来六地藏寺本讹俗现象更为严重,但却呈现出当时汉字书写的一些特色,这也应该是域外汉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董璐《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异文研究》,将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与国文学资料馆藏宽永七年本、京都大学藏本校勘比对,发现岩崎本中存在不少异文,主要包含异体字形、一字多形、连字符误读、形近而讹、版本差异、俗字异文等几类,文中结合具体例证分别进行了论证。

高兵兵《关于日本国宝〈翰苑〉唐抄本残卷〈蕃夷部·倭国〉段》,对藏于日本九州岛福冈县太宰府天满宫的《翰苑》唐抄本一卷(蕃夷部)进行了考察,对各本所载该书卷数及作者情况进行介绍,然后以倭国段为例,详细列举了其内容构成,并对该段文字进行翻录及句读、校订,进而指出其文本特点以及研究价值。孙士超《金泽文库本<本朝续文粹>及其整理研究》,对《本朝续文粹》的版本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对金泽文库本《本朝续文粹》进行了底本式校勘整理,在整理工作基础上,对《本朝续文粹》的版本特征以及进一步整理的范式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二、中日写本整理校勘

写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由于写本残损或传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讹误,需对文本精心整理和校勘,方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道阪昭广《正仓院藏王勃诗序校证(下)》,在已发表论文《正仓院藏<王勃诗序>校注(上)》的基础上,继续对正仓院藏王勃诗序与中国各本进行校注。不仅详细比对各本差异,还指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并考察差异所包含的意义。

刘芳亮《袁传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之文献价值》补正——兼论关于<史记正义>佚文的三点认识》,对袁传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之文献价值》一文进行了补正。并从《佚存》本佚文与《考证》本佚文的关系、泷川所辑佚文的来源以及如何重新整理《正义》佚文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于《正义》佚文的认识。

吉原浩人《<往生拾因>院政期古写本镰仓期版本训读的各类问题》,首先对东大寺永观撰著的《往生拾因》的版本流传情况作了概述,然后介绍了院政期古写本、镰仓期版本的书志情况,分析了写本和版本中涉及的日语训读问题、汉文和习问题,认为永观的《往生拾因》在文体和汉文创作方面受到当时贵族文人骈俪文及时代环境的影响,和习问题在所难免。但该书对天台宗典籍的利用和挖掘却是值得进一步延展的课题。

于永梅《<本朝文粹>校订本存在的问题》一文,对新大系本与土井本两种《本朝文粹》校注本在释録与校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证,指出二者都有释録不准确之处以及由于误读而导致误采用其他写本用字的情况。本文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力求接近原文真相,为论证域外汉文文献对于汉字汉语、典故以及校勘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王晓平《<扶桑集>彰考馆本纰缪试解》一文,以1985年由福冈棹歌书房出版的田坂顺子所校《扶桑集》为中心,参照群本、诗纪本、田坂本、本间本等诸本,探讨《扶桑集》彰考馆本中的笔误字。该文首先肯定了《扶桑集》彰考馆本对于今人解读9世纪中日文学交流的文献价值,然后于彰本原文后列举出可能是误字的字,逐一进行解读。

三、中日文化交流

域外汉籍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往往伴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天津师范大学石祥《域外汉籍研究的学术进路与中外学术交流史:些典型案例的回看》,从域外汉籍研究的学理思路之转变与中外学术交流的互动关联这一角度,结合大量具体案例,对清初至1949年之后的域外汉籍研究与学术交流史进行了梳理。王维坤《从古文书的则天造字字来看吉备真备家族对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首先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唐代碑石、墓志、文书等出土资科,将则天造字分为五期。接着列举日本存在的则天造字的文物资料,结合相关史料记载考证则天造字流传到日本的情况,又根据韩国发现的则天造字文物资料,说明古代朝鲜半岛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本文从考古学角度论证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具有较强说服力。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影响的集中体现。张忠锋《<万叶集>与长安文化》一文,选取《万叶集》中的具体作品与中古典诗歌进行对比,说明《万叶集》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作品论和作家论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安文化对《万叶集》的影响。马骏《日本新年号令和考》一文,对令和一词的出典进行考察,以作为典据来源的《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序》为资料,仔细梳理学术界有关该歌序的观点,籍以彰显其与中国六朝和初唐诗文的渊源关系,突显其在和歌文学发展史上的非凡意义。在此基础上,认为令和具有鲜明的日本汉字特征,在语音效果、组词关系甚至采撷方式上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体现出浓郁的和习特质。佛教大学今井友子《百咏和歌二百十六番歌——王子乔の箫の笛について——》通过对《百咏和歌》第260首中王子乔萧笛意象的分析考证,阐明了日本和歌创作对《李峤杂咏诗》中咏萧诗的借鉴,认为是两种形态、演奏方法和音色各不相同的乐器。

中日学者之间的交游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四川外国语大学陈可冉《加藤明友与江户前期文坛》一文,指出加藤家旧藏写本《锦囊全集》《东海集》对加藤明友的诗文得以完整传世具有收存之功,诗文所涉与友人酬赠唱和之作及所听闻、寓目的文坛佳作等内容,为后世留存了大量研究江户前期文坛的珍贵史料。本文还论述了加藤明友与流寓东瀛五十余年的明末遗民陈元赟之间的交游,说明文坛交游与书籍出版的紧密关联。张逸农《安东守约与朱舜水的交游——以安东守约<感旧赋并序>为中心》一文,以安东守约《感旧赋并序》为中心,通过安东守约与朱舜水之间的书札往来,考察了二人的交游情况,也再现了当时中日文化的往来和交流。彭佳红《日本学者一海知义的遗稿:<陶渊明与”>》一文,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著名学者一海知义的遗稿《陶渊明と「死」》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为我们呈现一海知义超越时空和陶渊明对话的心声。

三场研讨会之外,本次会议还安排了由施建军教授主持的基于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汉日词汇语义变迁考察初探学术沙龙。在自由讨论环节,专家学者就汉字在写本学中的地位、影响和接受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特别对则天造字、唐代写本与日本写抄本文化之间的互动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在大会总结发言中,王晓平教授特别指出现阶段写本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以写本物质形态、写本文献学、写本书体和写本学术史为四大支柱的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有必要在全球视野框架下重新对写本学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定义。与此同时,王晓平教授进一步提出,现阶段亦可尝试举办青年学者写本学入门研修班,加大对从事写本学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以此为基础,出版社等机构可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系统译介国外写本学相关著作和研究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编写一部《写本学大辞典》,惠及更多学人。

王晓平教授

本次会议是以王晓平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的第五次写本论坛。中日学者以写本会友,对共同推动写本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上一条: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整理及研究述评
下一条:蒋勤 | 清代民间文书中的物价数据库建设 ——以石仓文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