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并不断发展,学界对之做了深入研究,十年来也屡有新成果出现。本文从文书档案改革、明清档案整理和民国档案学术研究深化三个方面对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文献梳理与总结,用表格形式展现了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对十余年来这一领域的硕博论文做了检索和展示,最后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成绩,也认识到不足,因此提出了学术研究深化的新思路,即加强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研究,希望有助于学界参考。
关键词:文书档案改革,明清档案整理,文书档案连锁法,管理思想
“档案学”一词在1935年出现并不断应用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档案学的兴起与发展,和当时的明清档案整理、文书档案改革均有紧密关系。针对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明清档案的整理,乃至档案学学的兴起和繁荣,学界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尤为明显,从各个角度对那一时期的档案现象和内容有了深入的探讨,但却缺乏整体上的学术把控,需要宏观上来审视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的成果。有鉴于此,本文试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十年来学界在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和档案学领域的研究做一梳理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学界深入了解这些学术成果,并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一、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的探讨
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可以从文书文书档案改革、明清档案整理和民国档案学术研究深化三大方面来理解,学界对此研究的成果也主要集中这三个方面,按图索骥,可以后续学术研究进行提供了有益的文献支持和学术基础。
1、文书档案改革的探讨
档案界对民国时期文书档案改革研究颇多,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撰写文章,阐述文书档案改革的过程、得失和经验教训,特别是对其中的文书档案连锁法屡屡论及。[①]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董俭就对南京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做了系统介绍,[②]2005年浙江大学傅荣校对南京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做了深入论述,[③]同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杨璐对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影响做了详细阐述,[④]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研究生覃凤琴则从甘乃光与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关系角度做了探讨,[⑤]展现了改革带来的启示,而蒋卫荣则从民国时期的《公文程式》看到了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创新和演进[⑥],并通过文书档案改革的研究认为传统文书档案工作的近代转型完成于抗战时期[⑦];张莉则从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这一角度来审视文档连锁制度[⑧],张会超从史料入手对文书档案连锁法做了还原和论述[⑨],马林青从登记制革新实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文书档案连锁法[⑩]。这些为数不多但颇有见地的文章逐渐从文书档案改革的过程和表象看到了这一活动背后存在的内在逻辑和学术机理。
但遗憾的是,在对文书档案改革研究中,文章整体数量有限,2005年以后傅荣校、杨璐、蒋卫荣、覃凤琴和王雅慧[11]五人的文章很有见地,学术水平较高,其他文章则较为一般,而在文书档案连锁法的近年研究中成果亦是不断,以张会超和马林青两人的三篇文章为代表。具体研究文书档案连锁法的文章可以检索到19篇,但唐振华的文章一稿两发,实际上在只有十八篇文章,主要作者为殷钟麒、施懿超、倪道善、张会超和马林青等五人,详见下表(表一)。
表一:文书档案连锁法研究文章一览
序号 |
作者 |
题名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1 |
罗夏钻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档一体化之比较 |
大众科技 |
20160420 |
2 |
俞娜 |
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审视 |
科技与企业 |
20160122 |
3 |
刘娜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 |
黑龙江史志 |
20150708 |
4 |
马林青 |
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发现:一场登记制的革新实验 |
档案学通讯 |
20150118 |
5 |
王文武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 |
赤子(上中旬) |
20141105 |
6 |
刘昌岭 |
探讨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审视 |
办公室业务 |
20140905 |
7 |
张会超 |
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审视 |
档案学研究 |
20111228 |
8 |
张会超 |
文书档案连锁法学术争鸣赏析 |
档案学通讯 |
20111118 |
9 |
董婷、周晓繁、王越 |
文书档案连锁法失败原因浅析 |
兰台世界 |
20080101 |
10 |
唐振华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值比较 |
山西档案 |
20070220 |
11 |
倪道善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档一体化” |
档案 |
20001030 |
12 |
王德俊 |
百年沧桑话档案(三)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
北京档案 |
20001020 |
13 |
施懿超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吉林模式的比较——兼论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
兰台内外 |
20000415 |
14 |
倪道善 |
“文书档案连锁法”对我们的启示 |
北京档案 |
20000120 |
15 |
施懿超 |
机关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问题刍议——兼评文书档案连锁法 |
重庆商学院学报 |
19991030 |
16 |
吕军 |
文书档案连锁法与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管理之比较研究 |
档案与建设 |
19950215 |
17 |
王玉风张立军 |
评述国民党时期推行的“文书档案连锁法” |
档案管理 |
19941020 |
18 |
殷钟麒 |
文书档案连锁办法的主要内容和批判 |
档案工作 |
19580302 |
通过上述文章可知,近年来虽然对文书档案改革和文书档案连锁法有所研究,但高质量的成果较少,存在着重复性研究和低水平研究,罕有重大突破和阐释,反映出在民国时期档案工作关注和探索领域人员有限、成果不多的局面。
2、明清档案整理的研究
近年来民国时期历史档案的整理逐渐成为了学术热点,涌现出了众多的研究成果。除了王传注意到了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对地方历史档案的整理外[12],其他文章多是针对明清两朝中央政府与皇家档案而言的。张会超于2005年——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档案学博士学位时,撰写出了二十七万字的博士论文《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研究》,并于2011年12月在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同名专著;而庾向芳从2007年到2016年陆续有八篇文章论述了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的具体问题(详见表二),赵彦昌也发表了系列文章探讨民国时期诸位先生与明清档案整理之间的关系(详见表三)。期间,朱兰兰对沈兼士在明清档案整理方面的贡献做了论述[13],梁继红则先后陈垣明清档案编纂思想和明清档案文献整理的角度了做了梳理和总结[14],段雪玉对梁方仲和明清档案的整理关系进行了论述[15],郭鹏、王向女对北大整理清内阁大库的方法和贡献做了新的诠释和介绍[16],这些论文陆续从历史档案整理的方法、过程的研究转变到了重要人物的参与和作用层面。
表二:庾向芳近年来发表有关明清档案整理的文章一览
序号 |
作者 |
题名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1 |
庾向芳 |
陈垣为故宫文献馆购入端方档案时间考 |
历史档案 |
20070515 |
2 |
庾向芳 |
陈垣与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
档案学研究 |
20070828 |
3 |
庾向芳汤勤福 |
试论民国时期史语所对内阁大库档案史料的整理及贡献 |
历史教学(高校版) |
20091216 |
4 |
庾向芳 |
蔡元培与明清档案史料 |
历史档案 |
20100215 |
5 |
庾向芳 |
徐中舒与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和研究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100310 |
6 |
庾向芳汤勤福 |
民国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档出版时间订正 |
齐鲁学刊 |
20100315 |
7 |
庾向芳汤勤福 |
论方甦生的学术贡献 |
档案学研究 |
20121028 |
8 |
庾向芳 |
试论北大国学门内阁大库档案整理的成就与不足 |
史学史研究 |
20160315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从2005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开始,庾向芳选中了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这一主题,写出了多篇文章,最终在2008年完成了题为《民国时期的清史学》的博士论文,其后她陆续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继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令人刮目相看。
而辽宁大学赵彦昌更是从2006年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发表了系列文章。和庾向芳有论文合作者一样,赵彦昌的系列文章也有合作者,而且赵彦昌的合作者多达四人,说明在这一问题研究上不仅实现学术研究的可持续性,而且还影响并推动学生进行科研尝试,学生与老师一起撰写出了学术文章。赵彦昌的这一系列文章有五篇曾被收入《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黑龙江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一书中,作为独立的第三章“名人与明清档案”存在。除了这一系列文章外,赵彦昌还有文章涉及到民国时期档案学的内容,即《毛坤先生与中国近代档案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一文。
表三:赵彦昌近年来发表有关明清档案整理的文章一览
序号 |
作者 |
题名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1 |
赵彦昌 |
傅斯年与明清档案 |
山东档案 |
20061015 |
2 |
赵彦昌 |
论陈垣先生对明清档案的历史贡献 |
兰台世界 |
20070115 |
3 |
赵彦昌 唐 莹 |
沈兼士与明清档案 |
兰台世界 |
20081001 |
4 |
赵彦昌 唐 莹 |
李光涛与明清档案 |
档案 |
20081220 |
5 |
赵彦昌 |
徐中舒与明清档案——纪念徐中舒教授诞辰110周年 |
兰台世界 |
20090301 |
6 |
赵彦昌 王 琦 |
单士魁与明清档案 |
山东档案 |
20100215 |
7 |
赵彦昌 王 琦 |
单士元与明清档案 |
山东档案 |
20100415 |
8 |
赵彦昌 陈 聪 |
汤象龙与明清档案 |
山东档案 |
20111215 |
9 |
赵彦昌 李晓光 |
吴晗与明清档案 |
山东档案 |
20120415 |
综上所述,十年来民国时期明清档案的整理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以庾向芳、赵彦昌和张会超三人为代表,取得了显著成绩,成果众多,涉及到了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的诸多方面。但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就值得思考了。
3、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深化
中国档案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宝康先生就在《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档案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对档案学术的研究日益深化,覃兆刿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做了详细论述[17];李财富从中国档案学史的角度论述了档案学产生和发展的问题[18],胡鸿杰从中国档案学理念与模式的视角对档案学进行了评析[19],剖析了档案学产生的背景、人物和内容;而王协舟则从学术评价的视角对中国档案学进行了阐释与批判[20],档案学产生和发展成为了其评价的基础和对象,陈祖芬从范式的视角对档案学历史演进及未来发展做了论述。[21]
除了宏观和整体研究外,王芹从档案法规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22],沈蕾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进行了研究[23],李章程对民国时期公文改革和行政效率的关系做了研究[24],而吴荣政从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了近代档案事业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25],这些成果详细研究了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促进了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除了以上有代表性性的著作外,对档案管理及其学术发展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有诸多学术论文,较早研究这一问题的是四川大学的黄存勋教授,他提出了档案馆学派这一观点[26],并分析了其对创建中国近代档案学的贡献和启示,而后河北大学胡燕对近代档案学著作中有关档案行政的新思想进行了述评[27],徐辛酉关注到了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28]张会超对档案学形成时期的外来影响做了深入分析[29],而梁继红对近代“档案学”一词的出现做了深入考察[30],刘旭光等人先后对何鲁成、周连宽等人的档案学思做了评述[31],黄世喆等人探讨了欧美档案学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32]
而随着1934年档案工作的深化,档案教育也应运而生。对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既有史料的发掘,也有不同角度的认识,其中以梁建洲先生的系列文章为代表,有典型的意义和作用[33]。因为2009年是毛坤先生诞辰110周年,所以学界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来纪念毛先生。代表性的文章有姚乐野等人的文章,该文对毛坤档案学教育思想做了详细论述[34],还有古俪的《毛坤先生与文华档案特种教席》(《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5期)和何振、杨文的《浅论毛坤先生对我国近现代档案事业的贡献》(《档案学通讯》2015年第6期),以及彭敏惠的《旧墨重痕留新知——毛坤先生<档案经营法>手稿整理记》(《图书情报知识》2013年第4期)。当然,除了继续探讨文华图专和毛坤先生的档案教育外,还有邵金耀的《档案教育起源探究》(《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1期)、候强的《民国时期的档案教育仁爱培养模式》(《档案与建设》2010年第3期)和余骏、项建英的《近代中国档案教育综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而陈慧聘、薛理桂的《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档案学通讯》2015年第3期)亦涉及到了中国档案教育起源和发展问题,张衍的《苏州大学档案教育源流探析——顺记周连宽教授和徐家麟教授在苏州大学的档案学教学》(《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5期》)和《江苏学院档案学教育溯源》(《档案学研究》2016年第1期)则论述了江苏档案教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丰富了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专业教育的知识与见证。
另外,由于2013年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一卷)》和《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收录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再加上2014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第四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该论坛以“回望经典”为主题,对“中外档案学的比较和借鉴”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大学术行为均促使学界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档案学十三本旧著,所以此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比如河北沧州师范学院范铮于2016年在《档案学研究》上先后发表了《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的思想内容及价值管窥》和《秦翰才<档案科学管理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两篇文章。
但早在几年前《档案管理》就曾陆续刊登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的多篇书评,现列表(详见表四)予以展示和分享。这些书评是王星光、张会超两人同《档案管理》杂志社一起运作和推动的结果,目的在于引起学界关注和阅读,后来二人还联合发表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的第一篇介绍性文章,即《中国近代档案学成就之荟萃——档案学十三本旧著述论》(《档案管理》2008年第6期)。
表四:《档案管理》杂志刊登十三本旧著书评一览
提名 |
作者 |
文章出处 |
傅振伦与《公文档案管理法》 |
王星光 |
1998年第3期 |
许同莘与《公牍学史》 |
何金龙 |
2006年第3期 |
殷钟麟与《中国档案管理新论》 |
崔红伟 |
2006年第4期 |
龙兆佛《档案管理法》评述 |
张晓 |
2006年第5期 |
陈国琛与《文书之简化与管理》 |
吴永林 |
2006年第6期 |
程长源与《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
李静、谢玉 |
2007年第1期 |
周连宽与其档案学著作 |
柳凤敏、李新利 |
2007年第3期 |
秦翰才与《档案科学管理法》 |
左琳 |
2007年第4期 |
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的学术价值 |
王汇 |
2007年第5期 |
徐望之与《公牍通论》 |
孔冬青 |
2007年第6期 |
何鲁成与《档案管理与整理》 |
吴永林 |
2008年第2期 |
黄彝仲与《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 |
张长海 |
2008年第2期 |
梁上燕之《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 |
赵小强 |
2008年第3期 |
从上表可以发现,除了王星光老师在1998年发表了早期的一篇文章外,其余十二篇书评均刊登于2006年—2008年期间,充分说明这是有目的性的展示和介绍。这些书评的确引起了学界注意,以《档案学经典著作》前两卷为例,收录的十三本旧著均附录了相应书评,其中所用九篇书评均出自上述《档案管理》所刊载的书评,另外三篇则是其他人的书评,比如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一书附录了刘国能先生的文章《忘不了啊!何鲁成的一本书——纪念<档案管理与整理>出版70周年》(《中国档案》2008年第6期)。
二、十年来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研究的硕博论文
在学界对民国时期文书和档案工作深入研究之际,很多研究生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纷纷将其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择。根据中国知网和维普万方两大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发现从2004年到2016年,共有36篇硕博论文直接论述了民国时期文档工作领域内的某一主题和问题,而且大部分论文集中在近几年,详见下表(表五)。
表五:十余年来民国时期文书和档案工作研究硕博论文一览
序号 |
作者 |
题目 |
学校 |
专业 |
导师 |
时间 |
1 |
张会超 |
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 |
档案学 |
刘耿生 |
2008 |
|
2 |
王芹 |
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 |
苏州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王国平 |
2009 |
|
3 |
胡明波 |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文书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 |
应用文体学 |
丁晓昌 |
2014 |
|
4 |
袁晓川 |
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文制度研究 |
山东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赵兴胜 |
2016 |
|
5 |
高燕 |
“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近代档案学 |
安徽大学 |
档案学 |
王成兴 |
2013 |
|
6 |
葛春蕾 |
《行政效率》杂志与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发展 |
安徽大学 |
档案学 |
王春芳 |
2016 |
|
7 |
覃凤琴 |
论甘乃光与“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
广西民族大学 |
档案学 |
吴荣政 |
2008 |
|
8 |
林明香 |
欧美档案学对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 |
档案学 |
黄世喆 |
2015 |
|
9 |
崔坤洪 |
北洋政府时期机关档案工作问题研究 |
河北大学 |
档案学 |
孟世恩 |
2014 |
|
10 |
周俊红 |
近代中国行政公文的演变及其规律 |
河北师范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王宏斌 |
2004 |
|
11 |
刘君杰 |
关于中国近代档案法规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09 |
|
12 |
于怀明 |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比较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09 |
|
13 |
许晋 |
国民政府时期档案法规评述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13 |
|
14 |
丁一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档案法规建设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14 |
|
15 |
吴洋 |
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15 |
|
16 |
薛涛 |
抗战时期民主政权文书档案工作研究 |
黑龙江大学 |
档案学 |
刘迎红 |
2016 |
|
17 |
李永丹 |
民国时期档案学者群体研究 |
辽宁大学 |
档案学 |
苏晓轩 |
2014 |
|
18 |
孟晓姣 |
民国时期文档名词研究 |
辽宁大学 |
档案学 |
丁海斌 |
2014 |
|
19 |
康胜利 |
清晚期文档名词嬗变研究 |
辽宁大学 |
档案学 |
丁海斌 |
2016 |
|
20 |
聂萌 |
论民国时期(1911—1949)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
山东大学 |
历史文献学 |
王云庆 |
2008 |
|
21 |
田雪华 |
民国时期档案利用成就研究 |
山东大学 |
档案学 |
王云庆 董雪梅 |
2012 |
|
22 |
魏会玲 |
民国时期档案学著作研究 |
山东大学 |
档案学 |
刘旭光 |
2013 |
|
23 |
马付秋 |
周连宽档案学思想研究 |
山东大学 |
档案学 |
刘旭光 |
2016 |
|
24 |
陈玉琴 |
近代档案史料新发现与学术发展研究 |
上海大学 |
档案学 |
丁华东 |
2010 |
|
25 |
王雅慧 |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民政府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研究(1933—1949) |
上海师范大学 |
专门史 |
吕元智 |
2014 |
|
26 |
曹宇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管理研究 |
上海师范大学 |
专门史 |
吕元智 |
2015 |
|
27 |
丁玲玲 |
民国时期的通用文种研究 |
苏州大学 |
档案学 |
王铭 |
2011 |
|
28 |
葛婷 |
评近代档案学人的学术贡献 |
苏州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蒋卫荣 |
2016 |
|
29 |
延黎 |
黄彝仲档案学思想研究 |
西南大学 |
图书馆学 |
郑宏 |
2013 |
|
30 |
张敏 |
北洋政府时期文书档案制度及其实践 |
扬州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周新国华国梁 |
2007 |
|
31 |
周欣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文书档案工作述论 |
扬州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周新国 |
2010 |
|
32 |
马立伟 |
《公牍学史》研究 |
云南大学 |
档案学 |
张昌山 |
2016 |
|
33 |
刘凯 |
民国时期公文规范化进程研究 |
云南大学 |
档案学 |
张昌山 |
2015 |
|
34 |
李孟珂 |
殷钟麒档案学思想研究 |
云南大学 |
档案学 |
张昌山 |
2014 |
|
35 |
高阳 |
史学研究会的档案整理与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 |
档案学 |
何庄 |
2011 |
|
36 |
叶上 |
论民国时期沈兼士对明清宫廷档案的整理 |
中山大学 |
档案学 |
杨权 |
2009 |
|
|
|
|
|
|
|
|
|
|
|
|
|
|
根据上表可知,除了前面四篇为博士论文,其余32篇则为硕士论文,反映出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有很多人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发展,从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切入,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硕博论文除了档案学专业以外,还有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和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应用文体学和图书馆学等多个专业,学科门类众多,说明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都关注到了这一领域,而且可以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论述,极大地拓展了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丰富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的研究成果。
另外一方面,这些论文涉及到了全国多所院校,可知学术研究者分布广泛,固然有研究者个人的学科背景和学术兴趣所致,但更重要的则是导师的引导和影响,以档案学专业为例,可以发现论文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与黑龙江大学刘迎红教授、山东大学王云庆教授与刘旭光教授、云南大学张昌山教授、辽宁大学丁海斌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吕元智教授有直接的关系,导师在授课和科研活动中涉及到了这一领域,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论文选题时往往就会从中选择,结果也就非常明确了。硕博论文的成功书写,离不开导师的启发和帮助,更是各位研究生自己努力耕耘的见证,最终共同书写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研究的新篇章,成就了这一领域新的进步与发展。教学相长,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也逐渐成为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有生力量。
三、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研究的成果分析
综观以上成果,学界对于民国时期文档管理及其学术发展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大量论著问世,但还存着在不足和遗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主题分散,现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但研究主题多元,成果相对零散,没有形成合力,所以导致学界对对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和档案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二是研究缺乏深入,以往的研究多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由表及里,往往停留在档案管理的具体行为层面,而忽视了背后的存在因素和本质内容;三是缺乏管理视角下的系统研究,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的研究不断有成果出现,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著作论述文书档案管理思想发展变化这一问题,留下了研究的空间,有待于加强和突破。既然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都是管理行为,就需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关注管理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的变化。
有鉴于此,学界需要以“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研究”为主题,对民国时期文书和档案管理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变化做一探讨,将有助于学术史的回顾和学术思想的研究,并推动文档管理现代化转型中的理念与实践关系分析。这一学术研究是学术发展的趋势所在,更是深化研究的选择,该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推动中国档案学术史的深入研究
档案学已经出现八十多年了,但学术史的研究却远远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仅仅在点面层次上有一些成果出现,而且还不够深入。这一选题从文档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功能作用角度做一番梳理,由表及里,发掘知识背后存在的因素,找到更多的细节和内容,并形成系统和详实的认识,从而对近代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起到奠基作用。
第二,深化文档管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系统认识
学界对民国时期中国文书档案管理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文书档案改革”、“文书档案连锁法”和“档案学十三本旧著”的层面,没有构建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桥梁,所以这一研究旨在发掘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突出历史人物在文书档案管理实践和学术知识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不断发掘文书档案管理主体及其思想形成的内外因素。
第三,提供未来文档管理转型的历史经验和应用价值
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对文书档案管理实践和档案学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智力作用。而民国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档案事业的重要转型阶段,从以往的王朝阶段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所以管理思想和应用型的方法技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学术史的研究,而且还对现实和未来文书档案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以从中正确认识思想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并为未来的文书档案管理转型提供历史经验和理念参考。
总之,学界十年来对民国时期文书和档案工作做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在根据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有成绩也有不足,学术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新视角新史料,而宏观的学术概括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将有助于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新的发掘和探讨。民国时期文书档案管理思想研究的提出,正是对这一局面的回应,希望可以有所推动,假以时日,期待着有更多高水平论著的出现。
注释:
[①]殷钟麒.文书档案连锁办法的主要内容和批判[J].档案工作档案工作,1958(2):20-21.
[②]董俭.浅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J].档案学通讯,1989(5):63-69.
[③]傅荣校.论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文书档案改革[J].档案学通讯,2005(1):87-90.
[④]杨璐.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影响[J].山西档案,2005(5):28-30.
[⑤]覃凤琴.论甘乃光与“文书档案改革运动”[J].档案管理,2010(1):64-67;覃凤琴.历史局限与“种瓜得豆”——甘乃光与“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及启示再探讨[J].档案与建设,2010(4):13-16.
[⑥]蒋卫荣、郭添泉.民国时期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创新与演进——以各时期《公文程式(令)》的考察为中心[J].档案学通讯,2009(6):87-90.
[⑦]蒋卫荣,郭添泉.传统文书档案工作的近代转型完成于抗战时期[J].档案学通讯,2011(5).95-99.
[⑧]张莉.论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文档连锁制度再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171-175.
[⑨]张会超.文书档案连锁法学术争鸣赏析[J].档案学通讯,2011(6):30-33;张会超.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审视[J].档案学研究,2011(6):85-89.
[⑩]马林青.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发现:一场登记制的革新实验[J].档案学通讯,2015(1):31-34.
[11]王雅慧.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民政府文书档案工作改革研究(1933—1949)[D].上海师范大学专门史,2014.
[12]王传.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档案学理论和实践评述[J].档案学通讯,2011(5):23-26;王传.民国时期中山大学对广东官厅档案的整理[J].历史档案,2011(3):129-132.
[13]朱兰兰.沈兼士与明清档案[J].档案管理,2007(6):8-9.
[14]梁继红.陈垣明清档案编纂思想简论[J].历史档案,2008(1):128-132;梁继红.陈垣先生与明清档案文献整理[J].文献,2012(2):188-196.
[15]段雪玉.梁方仲与明清档案的整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90-95.
[16]郭鹏、王向女.试论国立北京大学对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方法及贡献[J].档案学通讯,2017(2):99-103.
[17]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M].北京:档案出版社,2003.
[18]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19]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0]王协舟.基于学术评价视域的中国档案学阐释与批评[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21]陈祖芬.档案学范式的历史演进及未来发展[J].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2]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3]沈蕾.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研究[J].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4]李章程.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5]吴荣政.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探源[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
[26]黄存勋.档案馆学派对创建中国近代档案学的贡献及其启示[J].四川档案,1998(6):6-10.
[27]胡燕.近代档案学著作有关档案行政的新思想述略[J].档案学通讯,2003(5):23-25.
[28]徐辛酉.“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J].山西档案,2006(4):17-20.
[29]张会超.档案学形成时期的外来影响探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2):48-54.
[30]梁继红.中国近代“档案学”词源新考[J].档案学通讯,2010(5):21-24.
[31]刘旭光、魏会玲.何鲁成档案管理思想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98-101;马伏秋、刘旭光.论周连宽档案学思想的特色及影响[J].档案学通讯,2015(5):33-36;程广沛、刘旭光.继承借鉴创新——近代中国档案学的来源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7(1):28-32.
[32]黄世喆、林明香.欧美档案学对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J].档案学研究,2014(6):84-88.
[33]梁建洲.回头看看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的贡献[J].图书情报知识,2007(1):99-107.
[34]姚乐野、王阿陶.毛坤先生档案学教育思想探微[J].图书情报知识,2009(5):117-122.
* 作者张会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档案管理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原载于赵彦昌主编《中国档案研究》(第三辑),辽宁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37-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