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孔府档案>>正文
董喜宁、陈戍国:孔子谥号演变考
2018-06-19 17:26     (阅读: )


本文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作者:董喜宁、陈戍国

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摘要:哀公作诔,称孔子为“尼父”。“尼父”是否为谥,历来歧见纷纭。自平帝时追赠“褒成宣尼公”后,孔子之谥,递有演变。北魏时称“文圣尼父”,唐时尊为“宣父”、“文宣王”,宋时则为“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元武宗时至圣前又加大成,明嘉靖后止称“至圣先师”。其封爵代有不同,或称公,或称王,宋真宗时欲追加帝号未遂,其后儒生议此者甚多,至嘉靖定祀典,夺王爵而称先师。其谥号演变既受议谥规律所限,又与儒学发展及帝王崇抑纠葛在一起。

关键词:孔子;谥号;尼父;文宣;更定祀典

上一条:齐姜红:魏晋南北朝孔府承爵问题研究
下一条:孟继新、孟景:孔府珍藏的御赐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