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时代与史学
——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对话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历史学家对于时代、对于史学自身,都有哪些新的思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历史学研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智慧?
为了推进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即将于2021年4月17-18日联合举办一次小型高端论坛,主题为“时代与史学——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对话”。届时将邀集中国史和世界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南京,各抒高见。现将相关信息预告如下,欢迎各位学界同仁同道光临指导,希望得到各位朋友的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
议 程
时 间:2021年4月17-18日(星期六、日)
地 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
主 办: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4月17日(周六)
09:00~09:10
开幕式
主持人: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致 辞:陈 恒(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孙 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09:10~10:30
第一单元
主持人:黄 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发言人:
葛兆光: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
桑 兵:和谁?为谁?如何?——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的预期及现实
俞金尧:大变局时代历史学重建宏大叙事的责任
杨念群:中国史学引入社会科学方法的阶段性表现及其限度
10:50~12:10
第二单元
主持人: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发言人:
马 敏:中国史中的“世界”:以近代早期“二马”《圣经》中译为例
韩东育:东亚的封建
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章 清:中国史与世界史:共同的底色
12:10~14:00 午餐、午休
14:00~16:00
第三单元
主持人:李剑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发言人:
胡 成:关于“非西方全球史”的若干概念思考
郭长刚:“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史”研究
黄 洋: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融通
侯旭东:政治史与事件史在中国:一个初步反思
陈 恒:关于上海史学界未来五年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孙 江:打破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二元架构
16:20~18:00
第四单元
主持人: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学系)
发言人:
李 帆: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双重认同的历史书写
吴义雄:他者视角与本土经验——“近代中国”早期研究的再思
黄兴涛:推动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融合的一点思考
夏明方:“心史”新谭:从非线性中国化看华夏共同体的构建
余新忠:生命史学的可能与未来
4月18日(周日)
09:00~10:30
第五单元
主持人: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发言人:
马俊亚:几个历史解释模型的淮北证伪
董灏智:东亚的四书
宋立宏:创伤与超越:纳粹大屠杀在一位以色列汉学家身上的阴影
黄艳红:略论现代革命概念的创出和发展
李里峰:比较革命研究与20世纪中国革命
李恭忠:社会史旨趣的再思考——以“社会”的概念为中心
10:50~12:00
圆桌讨论暨闭幕式
主持人:李里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发言人:全体与会代表
闭幕致辞:
陈 恒(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孙 江(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与会名单
陈 恒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董灏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郭长刚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侯旭东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
胡 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黄 洋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黄艳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
李 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李恭忠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李剑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李里峰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马 敏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马俊亚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桑 兵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宋立宏 南京大学哲学系
孙 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
吴义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夏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余新忠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俞金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
章 清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转自微信公众号:“NJU学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