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资讯>>正文
活动纪要 | 左玉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讲座
2020-11-19 21:50     (阅读: )

2020年11月12日上午10时,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讲座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主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德英教授主持,多位老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到场聆听。

在讲座开始前,李德英教授简要介绍了主讲人左玉河研究员的学术背景,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左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


左老师首先为我们明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概念与分期,概述了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与目的。如今,将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已成为学界共识,1949年以后的历史,则被称为中国现代史、当代中国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本次讲座希望通过介绍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最新动态,提供关于近代史的新知识、新材料、新观点、新视角与新启示。讲座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新范式、新史料与新方法。

   (图为左老师介绍讲座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历史研究新范式的转换,导致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认识”。社会需求是学术发展的原动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议题,总是与时代存在着呼应关系,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因时而生,而范式之争的焦点,是对中国近代史认识上的根本差异,两种范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无论革命史范式还是现代化范式都有其值得称道的长处,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只有不同的学术范式并存互补,才能全面揭示历史真相,对近代史做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解释。两种范式之争,拓展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认识。历史是丰富多彩的, 对于历史的观察应该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我们不必以一个范式否定另一个范式, 不同范式的相互补充与共存, 更能展现历史的多重面相。

     

第二部分为“历史研究新材料的发掘,导致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新突破”。左玉河老师认为,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新发掘的新史料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传统领域——政治史研究, 因新史料的发掘而出现新突破,若干历史叙述经历了一个从史实梳理到重新认识的过程。左老师以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清末新政的成效及影响、袁世凯与民国刺杀宋教仁案的关系等事例对此进行了论述,并谈到海外所藏民国政要日记、往来函电等珍稀史料对于揭示国民党政治运作内在机理的作用,以及新史料对于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作用。有了新材料,我们才能对一个问题做出更新的、更客观的评价。

     

第三部分为“历史研究新理论方法的应用,开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领域”。左老师谈到,近代史研究重心的转移, 呈现了由政治衍生论题向社会民生论题转移、由上层 (精英阶层) 向下层 (民间社会) 转移、由社会特殊问题向社会基本问题和普遍问题转移这三个总体趋向,许多运用新理论的历史研究视角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打通了社会史与文化史的新文化史、关注疾病医疗与社会的医疗社会史,还有对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以及对符号、仪式与节日纪念的研究。

(图为左老师介绍研究进展)

最后,在结语中,左玉河老师指出了在近代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面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观,警惕历史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是追求真实的历史;三是关注近代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四是回归历史及再造历史的场景。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针对“当下中国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突破”、“做新文化史研究时的材料解读”、以及“对非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从事公共史学工作的建议”等问题,左玉河老师都做出了详尽的回答,李德英教授在最后进行了补充与总结。11:45左右,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为结束后合影)

会后,左玉河老师为温故口述史协会题写了寄语——“加强理论思维,增进史学功底,做好的大的学问。”

(图为左玉河老师为温故题写寄语)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温故口述史”


上一条:學界資訊 | 第十二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系列演講及研討議程
下一条:第九届青年史学论坛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