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术资讯>>正文
史学前沿 | 学术资讯(2020.04.15)
2020-04-16 08:57     (阅读: )


一、学术资讯回顾

中国史

1.讲座:安阳宝山大住圣窟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0491400

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

形式:企业微信

大住圣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灵泉寺,现存为北齐作品。其石壁上刻有佛像与经文,与三阶教密切相关。历史上曾认为常盘大定最早发现了灵泉寺窟,但在近代学者研究中,有人指出常盘大定也许并非是最早发现大住圣窟的人,在武亿《安阳县金石录》和顾燮光的《河朔新碑目》里比常盘大定更早编录了灵泉寺窟,但这两人并没有亲自考察过灵泉寺,大住圣窟的第一发现者仍不能下定论。大住圣窟的佛头在1921年常盘大定考察时尚存,但在1934年腾固来时已被毁,但具体时间仍不能确定。

灵泉寺窟正面壁上的神王像姿势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神像,头颅都望向东方,而位于东侧的是一座佛像和三座菩萨像,这之间会有什么关联吗?在常盘大定的书中记载了灵泉寺窟有未完成的弥陀像,但弥陀像已刻好的脚部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未完成还是被破坏呢?一般会选择从下往上刻画石像吗?自常盘氏以来,大多是学者认为大柱圣窟与其经像均为灵裕开凿时留下的,但刘教授发现石像与石像之间的雕刻存在矛盾,经文也被刻写在不便观看的地方,可以推测:经像可能并非由灵裕刻写。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官网)

2.讲座:中西史学经典的对话——《历史》与《史记》

(来源:武大通识教育)

3. 讲座:宋至明:货币形态与国家财政

(来源:宋史研究资讯)

4.讲座:汉唐时期沿丝路传播的天文学研究

(来源:简帛数术)

世界史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20年年会通知: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将于202043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2020年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德国历史研究的新视野”,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

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全球史视野下的德国史研究

2、德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欧洲背景与世界影响

3、德国史研究的新趋势、新方法、新材料

4、德国科学思想的世界影响

5、其他德国史与世界史问题

会议时间:20204月,4日全天与5日上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考虑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原定于202043-5日的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20年年会,将延期到65-7日举行,会议地点仍定在南京大学。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202037

(来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官网)

文物与博物馆

1.天津蓟州朝阳洞发现旧石器遗址:系天津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原生层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朝阳洞遗址尤其是2号洞穴遗址,是天津考古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原生层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将天津地区早期人类探源工作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结合天津以往2005年、2007年、2015年进行的旧石器工作成果,初步构建起了天津地区距今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编年序列。目前天津北部区域旧石器时代存在以大型砾石为原料的大石片工业、石片工业和以燧石为主的小石器工业、细石器工业等几种文化类型,不同的文化类型在不同的阶地和遗址类型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代表了天津北部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该遗址的发掘也为研究东亚地区人类迁徙、活动与交流和揭示现代人类起源、扩散,恢复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探讨古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特点和适应方式提供了新材料。

(来源:文博中国)

2.河南安阳发现迄今范围最大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最新考古发现,辛店遗址核心区域分支出5处独立完整的铸铜区域,南北分布在同一横轴上,均设有工作区、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工作区内有备料取土坑,范土淘洗池,制范作坊,集烘范、熔铜、浇铸、打磨加工为一体的铸铜作坊,废弃物堆积处等功能区,可完成青铜器铸造全过程。

(来源:中国考古网)

二、会议讲座预告

中国史

“第四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205月在北京召开

近代中国与世界,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在纪念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四十、五十和六十周年之际,本所分别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举行了第一至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在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之时,拟于58-12日在北京召开“第四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学术交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世界史

1.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为促进二战史研究与交流,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拟于20206月底在武汉大学召开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20619-21日。其中,19日报到,20-21日上午为学术研讨会,21日下午离会。

会议主题:

1、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

2、盟国战后安排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影响及战后遗留问题;

3、二战的起源与影响;

4、二战时期国际关系

5、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6、二战的经验教训与历史记忆;

7、有关二战的其他问题。

主办与承办单位

1.主办单位: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

2.承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来源:首师大世界史)

2.讲座:瘟疫之年:重新认识牛顿

(来源:人文清华讲坛)

3.讲座:物种交流如何改变了世界——从微生物、兔子与海外华人说起

(来源:史林新苗)

文物与博物馆

1.讲座:考古与科技漫谈

(来源:科技考古)

2.北庭故城与丝绸之路—第五届“北庭学”国际学术研讨及北庭考古四十周年通知

为进一步为“北庭学”研究夯实基础、指引方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共吉木萨尔县委员会、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定于20208月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北庭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以研讨、展示、座谈、交流为主。

活动时间:

2020820日—823

活动地点:

国历史研究院六楼会议中心

活动主题:

北庭故城与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中的城市

研讨内容:

1、古代城市与丝绸之路

2、北庭故城考古四十年

3、北庭历史与边疆治理

4、丝绸之路的发现及研究

5、北庭故城及大遗址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来源:中国考古网)

三、征稿

第八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征稿启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拟联合举办第八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全球史视野下近代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变迁”。

会议举办日期:2020109-11日,举办地点:杭州。

自欧洲三十年战争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若干次调整和重组。在大国争霸的历史特征之下,各国从孤立走向联合,与此相伴的是战争及其确立的国际秩序。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进入欧美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并先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近代中国无疑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从起初的被动和接受,到最终参与创建新的国际秩序,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从中可见国别史与全球史的互动与融合。在全球史视野下探讨近代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变迁,对于从更高层面理解近代中国,从更宏观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都极具学术价值。

本届会议为近代中外关系史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第八届,自2006年举办首届以来,本系列研讨会以两年一届的频度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以及推进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会议自即日起向海内外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学人征稿,征稿论文须与本届会议的主题相关,征稿截止后,会议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严格筛选,并向入围论文作者发出本次会议的正式邀请函,会议将负责正式邀请代表会议期间的住宿费和餐费,往返旅费敬请自理。

本届会议征文的截止日期为2020830日,请有意者在截止日期前将论文发送至本届会议组委会邮箱:zwgx-jd@cass.org.cn,联系人:魏兵兵。

第八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2041

(来源:近代中国研究)

四、特别关注

1.沉痛哀悼著名史学家朱大渭先生

著名史学家朱大渭先生,于202048225分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9岁。朱大渭先生,男,四川西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579月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朱大渭先生曾任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会会长、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工作,出版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著。主要科研著作有:《六朝史论》(独著)、《六朝史论续编》(独著)、《朱大渭学术经典文集》(独著)、《诸葛亮大传》(合著)、《中国军事通史·两晋南北朝军事史》(获奖)(合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合著)、《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魏晋南北朝编》(合著)、《中国古代思想史》六卷本(合著)、《中国全史》(百卷本)魏晋南北朝史部分的10卷(主编)、《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上下册)(合编);发表学术论文《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直高坐》、《魏晋南北朝阶级结构试析》《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位》等数十篇。朱大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朱大渭先生永垂不朽!

(来源: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2.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刘志琴女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干部、研究员刘志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48712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刘志琴,江苏省镇江市人。193511月生,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撰有《中国文化史概论》、《晚明文化与社会》、《礼俗文化研究》、《商人资本与晚明社会》、《晚明史论》、《张居正评传》等论著,主编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专著以及《中华智慧集粹》、《都市潮》、《百年变迁》等丛书,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发表多篇散文,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来源:世界古代史研究)

供稿:历史学院知行团干校

编辑:田行健

审校:王婧怡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南开史学》2020415

上一条:云端论坛第三场|古代中国与欧亚世界
下一条: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将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