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徽大学徽学中心
2019 年徽学·蜀学·湘学高层论坛
第一天(7 月 12 日,周五)
参会学者报到
时间:全天
地点:磬苑宾馆大堂
事宜:领取会议材料、办理入住手续
第二天(7 月 13 日,周六)
上午 开幕式及大会主旨报告 08:30—12:00
地点:辅楼四楼多功能厅
08:30—08:40 观看主题片《百年徽学》
08:40—09:40 开幕式
主持人:周晓光(安徽大学)
致 辞:李仁群(安徽大学党委书记、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
吴 光(浙江省社科院)
朱汉民(湖南大学)
彭 华(四川大学)
09:40—10:00 合影
10:00—12:00 大会主旨报告
(每人 12 分钟)
主持人:蔡长林(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发言人:邓洪波(湖南大学)衡阳王氏之学与湖湘学统的完善
贺广如(台湾“中央大学”) 清中叶的儒佛论辩----从戴东原与彭际清谈起
毛丽娅(四川师范大学) 清末民国时期的四川道教及其特点
彭彦华(《孔子研究》杂志社) 齐鲁文化彰显中华文脉
肖永明(湖南大学) 文化偶像的形成——13 世纪前中期朱熹形象的塑造
张宏敏(浙江省社科院) 浙学与徽学
许隽超(黑龙江大学) 乾嘉桐城诗人杨瑛昶年表
徐道彬(安徽大学) “徽学”名义源流考
下午 分组会议 14:00—17:40
第一组
地点:辅楼四楼贵宾室
每场 10 位报告人,每人 8 分钟,评议人每人 10 分钟
第一场 14:00—15:40
主持人:彭彦华
评议人:司马朝军、张照
报告人/论文题目:
吴仰湘(湖南大学) 《翼教丛编》“编者”问题考辨
郭懿仪(四川大学) 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版本及内容浅析
杜春雷(四川大学) 四川新繁“四费”著述考录
张晓程(四川大学) 国图藏四明范氏钞本《渠阳读书杂钞》略论
李东峰(延安大学) 潘重规《论语今注》成书及其价值再认识
陈 峰(长沙理工大学) 论宋明时期朱熹年谱的文本流传与历史书写
程得中(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再论宋代理学语录的价值
苏正道(安徽大学) 清中期科举与学术的互动图景——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对《钦定春秋传说汇纂》的补订及其意义
张金杰(黑龙江大学) 朱筠督学安徽的文化贡献
许 倩(华东师范大学) 清代洛学史中的“汉宋之争”与“朱陆之辨”
茶 歇 15:40—16:00
第二场 16:00—17:50
主持人:吴仰湘
评议人:吴龙灿、李东峰
报告人/论文题目:
曾美珠(云南红河学院) 王夫之的经典教化观
姜含琪(大连理工大学) 复其见天地之心——王夫之《复卦》诠释思想解析
张晓英(阿坝师范学院) 《论语·颜渊、季路侍》释读
杨潇沂(湖南大学) 《公羊》“大居正”思想在宋代的回响与应用3
胡 媛(湖南大学) 皮锡瑞《发墨守箴膏肓释废疾疏证》述评
褚叶儿(北京大学) 戴震性善说中的“礼”与“理”
王国明(南京大学) 戴震新义理学之性格及其意义
张 照(北京大学) 简论夏燮丧服学经例体系
何玉龙(湖南大学) 曾运乾礼学讲义评述
刁春辉(山东大学) 系《周礼》于孔子——近代《周礼》经学性质重诠微旨
第二组
地点:辅楼四楼第三会议室
每场 10 位报告人,每人 8 分钟,评议人每人 10 分钟
第一场 14:00—15:40
主持人:陈先初
评议人:张宏敏、毛丽娅
报告人/论文题目:
梁晓颖(吉林师范大学) “楚材晋用”及楚国人材流失原因与楚国命运的关系
赵 星、杨秋铸(中国海洋大学) 三苏思想的当代刑法启示
赵 星、李璐璐(中国海洋大学) 王夫之法律思想的当代刑法价值
施继州(湘潭大学)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
杨代春(湖南大学) 湖南逐家布道团的活动特点与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
谢一峰(湖南大学)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两宋道教与政治、文化互动中的延续与嬗变
孟义昭(安徽大学) 乌聊山与徽州地域社会——以人文景观为中心
王荣亮(内蒙古大学) 区域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明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徽州文化的历史地位为例
马树芳(合肥师范学院) 徽文化电影艺术
茶 歇 15:40—16:00
第二场 16:00—17:50
主持人:赵星
评议人:金生杨、张波
报告人/论文题目:
陈先初(湖南大学) 五四时期李石岑的文化观——基于李氏《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的考察
文建刚(四川大学) 近四十年文翁研究述略
王志阳(武夷学院) 扬雄赋学创作与赋论变化成因考论
王晚霞(湖南科技学院) 周敦颐思想历代传播结构
魏红翎(成都大学) 蜀学在晚清的复兴——王闿运主持成都尊经书院的学术意义
霞绍晖(四川大学) 杨慎古音学述略
郭翠丽(上饶师范学院) 晚明婺源学者潘士藻交友考论
余 洋(四川大学) 新安吴继仕的生平与学术
杨 哲(安徽大学) 程廷祚与程晋芳学术交流考论
陈名扬(上海财经大学) 南宋遂宁府宗室考
第三组
地点:辅楼四楼第四会议室
每场 10/11 位报告人,每人 8 分钟,评议人每人 10 分钟
第一场 14:00—15:40
主持人:徐可
评议人:张晓英、张小坡
报告人/论文题目:
徐国利(上海财经大学) 从当代家谱整理研究谈徽州家谱的整理
史哲文(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清代徙浙徽州宗族本源认同与世家创构的总集观照——以朱氏《新安先集》为中心
郭继红(衡阳师范学院) 祭文语境中的徽州汪王神信仰探究——以《同治新安汪氏家乘》所载祭文为中心
董乾坤(安徽大学) 环境、政治与宋代家族的初步建立——以祁门县贵溪胡氏为例
陈露(合肥师范学院) 论徽商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
洪玄发(婺源县朱子文化研究所) 浅谈朱子义利思想在婺源民间的践履
王 浩(安徽大学) 道光《徽州府志》关于明初徽州知府记载之补证
黄 飞(上海财经大学) 进退之间:台事交涉与李鸿章的面相变化
何巧云(北京鲁迅博物馆) 胡适与徽州研究综述
汪锋华(天津科技大学) 藩篱中的自由:民国徽州宗族婚姻观的革新——以徽州家谱族规家训为中心
茶 歇 15:40—16:00
第二场 16:00—17:50
主持人:徐国利
评议人:梁晓颖、杨代春
报告人/论文题目:
刘 猛(安徽大学) 清代私造印信案件探微——以“杨泗河案”为例
王 灿(安徽大学) 从互控文书看明清徽州的健讼问题
马明宗(浙江大学) 试论巴蜀钱币的特色
李艳可(湖南大学)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 1920 年上海厚生纱厂来湘招收女工事件为例
徐 可(郑州财经学院) 晋商、徽商与当代“新乡先进群体”——自然约束下企业家精神的生成
张 绪(安徽大学) 清代皖江流域的商人群体
戴 昇(上海师范大学) 明清时人物质消费的字号选择及其经济意义
郭睿君(安徽大学) 求名还是图利——明清中人报酬与作中动因
鲍家树(首都师范大学) 技术官僚及其贡献——以清代前期的御窑为中心
方华康(湖北师范大学) 陈光亨与晚清湖北漕政改革
第三天(7 月 14 日,周日)
上午 08:30—12:00
地点:辅楼四楼多功能厅
“地域学术与传统中国”圆桌会议
第一场 08:30—09:50
主持人:朱汉民(湖南大学)
报告人:吴光(浙江省社科院)
彭 华(四川大学)
刘伯山(安徽大学)
张品端(武夷学院)
徐公喜(上饶师范学院)
张 波(宝鸡文理学院)
张立恩(西北师范大学)
茶 歇 09:50—10:10
第二场 10:10—11:30
主持人:徐仪明(湖南师范大学)
报告人:朱汉民(湖南大学)
蔡长林(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徐仪明(湖南师范大学)
彭彦华(《孔子研究》杂志社)
司马朝军(上海市社科院)
吴龙灿(温州大学)
金生杨(西华师范大学)
11:30—12:00 闭幕式
主 持 人:徐道彬(安徽大学)
学术总结:肖永明(湖南大学)
下届承办方致辞:彭华(四川大学)
闭幕式结束
原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近世史研究》2019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