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宋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了历史上突出的重赋区,韩愈曾有言:“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宋元以来,尤其是明初以降,江南地区更是承担了远超他省区的重赋。而这些重赋,对于明清国家财政、地方行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民众生计均有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所谓江南重赋,主要是指起运北京的漕粮。清朝每年供京师官兵俸饷及皇室食用的漕粮中,有55%来自江南地区(苏、松、常、镇、太、杭、嘉、湖七府一州)。为了征收、解运每岁数百万石之漕粮,官民负担着极为高昂的成本。

《姑苏繁华图》,苏州胥门与运河,图片由周健教授提供
直至19世纪中期,江南重赋终于无法维持,漕粮河运制度趋于解体。同治、光绪年间,以上海为起点、以招商局轮船为载体的漕粮海运,以及依托无锡等地粮食市场进行漕粮折纳与采买的市场化运作登上历史舞台,在变革之中逐渐取代了旧制……

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上海金利源栈房码头,图片由周健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