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9)
2022-03-25 10:58     (阅读: )

 

1

青铜与竹简的世界

 

作者: 〔美〕侯格睿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
译者: 丁波 译 / 谢伟杰 审校
出版年: 2022-4
页数: 400
定价: 75.00元

 

“青铜世界”与“竹简世界”是侯格睿独创的专门名词,也可以说是文学形象的比拟术语。这两个术语是对中国历史模型文、武两个层面的摹写。侯格睿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司马迁与秦始皇争夺世界的画面。在这场比赛中,秦始皇凭借强制和暴力,而司马迁以道德重建作为管理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借助《史记》赢得了比赛。他们争夺的焦点是“定义世界”。司马迁将秦始皇拉回了他试图否定的历史序列中,接受历史的评价;他通过全面记载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以暗含褒贬的叙事手法,将汉武帝置于秦始皇评价体系之下,完成了竹简世界体系的构建。司马迁通过《史记》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微观模型,并让模型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  秦王朝的崩溃与帝制的结束,表明“青铜世界”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秦始皇想把他的创造传之万世,只是一个幻想。司马迁创造的“竹简世界”,还将伴随时间的流逝与历史推演无限延伸,是真正的传之万世。

 

侯格睿(Grant Hardy),北卡罗莱纳大学阿什维尔分校历史系助理教授。1961年3月7日出生。1984年获得杨伯翰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耶鲁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研究范围为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文献。在杨百翰大学获得古希腊文学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侯格睿教授因为他的教学和学术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和荣誉。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他获得了2002年艺术和人文学院杰出教师奖,并在2009年至2010年被任命为Ruth and Leon Feldman Professorship教授。他还获得了国家人文基金会的研究资助,并参加了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学术研讨会。侯格睿教授著述、合著、编辑了6部著作,包括《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 Sima 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牛津历史著作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第一卷,等等。此外,他还为《世界百科全书》(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撰写或修改了大部分关于中国古代的篇章

 

2

义尚光大

 

 

作者: 王思豪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出版年: 2022-3
页数: 406
定价: 138.00元

 

本书首次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汉赋用《诗》文献,详细而深入地论述汉赋用《诗》的经义内涵和诗性品格,讨论以经尊赋、以经丰赋、以赋传经三类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和中西理论契合的高度,揭示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诗赋源流之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而又言之成理的观点,为学界带来新的实质性的结论,弥补现有研究的诸多不足。

 

王思豪,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江苏省“社科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辞赋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3

美源

 

作者: 杨泓 / 李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古代艺术之旅

出版年: 2022-4

定价: 108.00元

 

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灿烂,但因屡遭历史的战乱和劫难,传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开展,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令人惊喜的考古新发现面世,犹如开启了许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库房。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改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古代艺术史。大量丰富的新获得的文物考古资料,一时还难于被艺术史家,尤其是广大中国古代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须有人从事开路架桥的劳作,本书的编写,正是想达到这一目的。  两位长久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将美术考古的最新成果分类整理,每类文物又以其发展最成熟、最辉煌的时期为重点,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进行扼要的介绍,并配有600余幅彩图,力图全面勾画中国艺术历史的发展轨迹,与读者一起探寻发现中国艺术之美。

 

杨泓  1935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文物》月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考古月刊编辑委员会顾问。并被聘为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研究中国汉唐考古学、中国美术考古和古代考古。先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等书的撰写工作。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0)、《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7)等。  

 

李力  1952年生于吉林省,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文物》月刊编审。著有《华夏之美——中国艺术史图鉴》(合著);《文武之道》(合著);《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秦汉美术);《中国文化通志魏晋南北朝文化志》(合著);《文物与美术》(合著)。

 

4

敦煌公文研究

 

 

作者: 王使臻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22-3
页数: 272
定价: 95.00

 

本书按照公文的三种运行方向(下行、上行、平行) , 将唐宋时期的敦煌公文分成”牒文”“帖文与榜文” ”致书和咨文” ”状文和启文”“别纸” 、"委曲” 九种文体大类,重点论述各类文体在唐宋敦煌地方社会政治生活中实际的应用,通过对一一些公文内容的解读,对此种公文文体所承担的政治功能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实证性分析。同时对判文、批答和公文上的标识符,以及公文上的印章、传递与保存,结合唐宋政治制度予以解读,将公文文体与社会政治制度紧密联系,考察政治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王使臻,男,1976年11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在《文献》《历史档案》《敦煌学辑刊》《中华文化论坛》《青海社会科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西夏学》《西夏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5

人能弘道

 

 

作者:申绪璐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98

 

本书是对于二程思想发展传播的研究,围绕二程语录及伊洛门人展开,分析《程氏遗书》《程氏外书》中有名姓以及时间、地点可考的各卷材料,阐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记录的二程思想特点。

 

申绪璐,男,1982年生,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哲学系本科,复旦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博士期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访问学习。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多次赴日本九州大学、信州大学、东洋大学、福冈教育大学等高校访问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江户儒学。

 

6

元代刑部研究

 

 

作者: 陈佳臻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2
定价: 96.00元

 

元朝所设刑部,既继承了唐宋金刑部的一般职能,又因情势变迁,特别是在蒙汉杂糅的二元体制中出现不少显著变化,其中一些更是直接影响到刑部以后的发展走向。因此,元代刑部可谓从唐宋至明清刑部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以元代刑部为切入点,对刑部本身的渊源、建置、官吏与职能,及其在五府官中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详细考察,并进一步管窥元代政治的运作路径。

 

陈佳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文献》《内蒙古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博士后特别资助等课题项目资助。

 

7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政治、法律与社会

 

 

作者:吴佩林等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价: 98

 

“万事胚胎,始于州县”,直接管理百姓的州县一级政府在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清朝的一千三百个左右的州县里,州县官员任期如何,衙门内外的行政运作与基层治理如何展开,其间官、绅、民以何种方式互动,下层民众之生活又是何种状态,清末名目繁多的局所之设又如何影响着社会治理结构,等等,都是目前学界普遍关注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  该成果系统利用四川省南部县的《南部档案》及巴县的《巴县档案》,并结合《淡新档案》《宝坻档案》等地方档案以及官方典籍文献,就官员任期、书吏对衙门的控制、书吏薪金、巴县胥吏活动轨迹、局所与州县体制变革、官媒在司法场域的职掌、生员诉讼、风水诉讼、场市的设立、“割股疗亲”语境中的观念与信仰、州县的祈雨活动、清末官制婚书之推行等问题展开了扎实的研究。

 

吴佩林,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展览馆”总策划,辑刊《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主编。长期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史、法律史、中外关系史。

 

8

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

 

作者:赵盼超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 78.00

 

本书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论述方式,利用详实的史料对民国初期(1912年至1928年)北京地区的中国画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包括对这一时期北京地区代表性中国画家艺术活动、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考察,以及对北京地区中国画社团与中国画教育、中国画交易与市场、中国画展览与交流的整理与研究。

 

赵盼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美术》期刊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16年度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艺术史论研究工作,同时有艺术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及出国交流。

 

9

近代湖社与寺院的互动

 

 

作者:刘文星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以上海寿圣庵事件为中心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价: 48元

 

在南京国民政府对外交涉收回领事裁判权之际,上海的公共租界发生寿圣庵事件,湖社与住持为了道契的保管,打了数年官司。由于道契受到外国法律的保障,价值非比寻常,湖社遂为此与寿圣庵住持兴讼。在原告被告法庭上的对质、双方律师的参与辩护、法官的推敲和判决,以及审判流程等方面,皆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化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时约法》赋予民众保障私人财产的权利,故升斗小民包括僧道在内,才能依据法律,向地方势力、当道进行抗争。

 

刘文星,1970年生,台湾桃园人,中国文化大学史学博士,现为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目前从事近代中国地方社会研究,关注华人社团与民间风俗等议题。

 

10

文学空间的重叠与蔓生

 

作者: 丁文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2
定价: 98.00 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1931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被广泛传诵。“百草园"作为鲁迅回忆空间的专有名词,具有不可移动的经典地位。本书将“百草园”由现代中国人童年的精神“乐园”,还原为一个包含了家族史、阅读史、文学史等多重意蕴的历史空间。“百草园”的诞生是周氏兄弟诗文对话的产物,二人围绕“园”展开的系列写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百草园”也由绍兴周家新台门的后园,升华为一个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学起点意义的文学空间。

 

丁文,女,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红楼梦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 1904- -1908 )》(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周作人日记研究( 1898- -19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朝花夕拾》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周氏兄弟研究、中国近现代报刊研究。

 

11

古代地中海的贸易

 

作者: [美]塔科·特尔普斯特拉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原作名: Trade in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 Private Order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译者: 董孝朋 译 / 张强 校
出版年: 2022-1
定价: 68.00元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世界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地中海经济贸易史,本书采用诺思等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这一希腊—罗马时期的国家、制度、如何确保合同执行的第三方监管等议题,本书的论点是,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对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研究资料扎实,采用了大量多学科的证据,论述严谨。      

 

塔科·特尔普斯特拉是美国西北大学古典与历史学副教授。他还著有《罗马世界的贸易共同体:一个微观经济与制度透视》等书。

 

12

论帝国

 

作者: [英]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战争和世界霸权
译者: 顾晓祺
出版年: 2022-2
页数: 152
定价: 42.00

 

本书是霍布斯鲍姆的晚年文集。这些论文和讲演发表于2000—2006年,针对世界各地的不同听众,试图阐述和解释当今世界或其中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情势。本书的论述集中于五个领域:战争与和平在21世纪的发展,诸世界帝国的过去与未来,民族主义的性质与其不断变化的语境,自由主义民主的前景,以及政治暴力和恐怖主义的难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917年生于亚历山大,曾在维也纳、柏林、伦敦和剑桥求学。他在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任教直到退休,此后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任教,2002年起担任伯贝克学院校长直至过世。  霍布斯鲍姆研究的历史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至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大陆,扩至拉丁美洲。霍布斯鲍姆一生著作甚丰,在劳工运动、农民叛乱、民族主义和世界史领域的研究堪居当代史家的顶*水准。他也是英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编者。

 

13

持续焦虑

 

作者:[美] 艾恺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49.00元

 

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大部分近代以来的文学与哲学之勃兴,恰恰源于人们眼见他们珍视的东西被他们想要的东西削弱或者摧毁。每个人对平等、个人主义、科学和现代工业等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与自然相契合大声疾呼。这两组欲求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达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从德国的反现代化论者如哈曼、谢林和赫德、费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开始,继而将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印度的甘地、泰戈尔,中国的张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冈仓觉三和西田几多郎,一直到当代的埃吕尔和马尔库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认为,持续的反现代化批判的贡献与意义是:在批判的过程中,辨明了现代化过程的真正本质,也确定了人类要付出的代价。“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将以二重性模式永远地持续到将来。

 

艾恺(Guy S. Alitto),1975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这个世界会好吗?》《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合著)、《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等。

 

14

世界不再只有“我们”

 

作者:[法]伯特兰·巴迪著; 宗华伟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48

 

本书从融合政治哲学、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思维与方法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视角出发,超越了传统上以“我们”为中心的权力、利益与文化考量,将国际关系的“社会间性”特征与行为体的“他异性”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对“国际秩序”的另类思考。本书以其独特而清醒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意识和后现代思维风格,为国际关系学界突破“美国重心”的理论范式束缚、摆脱并避免“智识懒惰”提供了启发。

 

伯特兰·巴迪 法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国际关系“法国学派”代表人物、巴黎政治学院荣休教授。被誉为法国过去三十年来在国际关系领域重要的人物之一、当代国际关系思想大师。

 

15

世界历史的动力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道森 著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品方: 也人
原作名: The Dynamics of World History
译者: 武可 译
出版年: 2022-3-31
页数: 320
定价: 98.00元

 

本书是当代著名的文化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的代表作。全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面向一种历史社会学。从文化发展、进步理论、文明和道德的关系、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文化极性等方面阐明历史学的社会学基础;以文明的生命力、好战族群和古文明衰落、古典文明的起源、历史上的父权制家庭等为例说明世界历史的变迁;从现代城市的演变、资产阶级精神、世界危机和英国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城市和文化的有机属性。第二部分为世界历史的观念。一方面侧重从历史哲学角度阐明基督教对西方历史观念的贡献;另一方面则从史学史出发,以吉本的《罗马帝国盛衰史》、威尔斯的《世界史纲》、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为例,解读基督教的历史观念对西方史学发展的影响。本书堪称道森学术思想的精华,并体现了他著作一贯的特色:文风优雅、知识渊博、思路明晰、观点明确。

 

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1889—1970),当代著名的文化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学家,被誉为“新时代的先知”,备受艾略特、汤因比等人推崇。道森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兴趣集中在文化哲学,尤其是在宗教信仰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方面,其视野之宏大、文风之优雅、学识之广博,可与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比肩。主要著作有《神祇时代》《进步与宗教》《理解欧洲》《世界历史的动力》等。

 

16

伯林谈话录

 

作者: [伊朗] 拉明•贾汉贝格鲁 / [英] 以 赛亚•伯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Conversations with Isaiah Berlin
译者: 杨祯钦
出版年: 2022-2
页数: 204
定价: 48

 

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 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拉明·贾汉贝格鲁(Ramin Jahanbegloo,1956— )  伊朗哲学家,曾任哈佛大学研究员,现任金达尔全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圣雄甘地非暴力和平研究中心执行理事,2009年获西班牙联合国协会和平奖。著有《甘地:非暴力之源》《伊朗: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宽容的冲突》《文明的衰落》等,以及与以寒亚·伯林、乔治·斯坦纳等人的谈话录。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对政治和道德理论的贡献而闻名。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主要著作有《自由论》《俄国思想家》《反潮流》《个人印象》《扭曲的人性之材》《现实感》《浪漫主义的根源》等。

 

17

形象与象征

 

作者: [罗马尼亚] 米尔恰·伊利亚德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Images et symboles
译者: 沈珂
出版年: 2022-4
页数: 208
定价: 48.00元

 

象征性思维一直与人类共存:它先于语言和话语理性而存在。形象、象征、神话,这些并不是人们精神现象中随性的产物,它们的出现回应了某种精神需求,发挥了特定的作用,即揭示人类存在过程中最隐秘的思想方式。因此,对它们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渺小的人类,了解尚未向客观历史条件 妥协的人类。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1986)  罗马尼亚宗教史学家、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被认为是现代宗教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所提出的“圣显”理论和“永恒回归”理论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代表作有《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瑜伽:不死与自 由》等等,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研究的重要领域。

 

18

The Musha Incident

 

作者: Michael Berry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 Reader on the Indigenous Uprising in Colonial Taiwan

出版年: 2022-02

 

On October 27, 1930, members of six Taiwanese indigenous groups ambushed the Japanese attendees of an athletic competition at the Musha Elementary School, killing 134. The uprising came as a shock to Japanese colonial authorities, whose response was swift and brutal. Heavy artillery and battalions of troops assaulted the region, spraying a wide area with banned poison gas. The Seediq from Mhebu, who led the uprising, were brought to the brink of genocide.

  Over the ensuing decades, the Musha Incident became seen as a central moment in Taiwan’s colonial history, and different political regimes and movements have seized on it for various purposes. Under the Japanese, it was used to attest to the “barbarity” of Taiwan’s indigenous tribes; the Nationalist regime cited the uprising as proof of the Taiwanese peoples’ heroism and solidarity with the Chinese in resisting the Japanese; and pro-independence groups in Taiwan have portrayed the Seediq people and their history as exemplars of Taiwan’s “authentic”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stand apart from that of mainland China.

  This book brings together leading scholars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on one of the most traumatic episodes in Taiwan’s modern history and its fraught legacies. Contributors from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revisit the Musha Incident and its afterlife in history, literature, film,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They unravel the complexities surrounding it by confronting a history of exploitation, contradic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The book also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influential cultural figures in Taiwan who have attempted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uprising.

 

Michael Berry is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is books include 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2005) and 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2008), and he is the translator of several novels, including Chang Ta-chun’s Wild Kids: Two Novels About Growing Up (2000) and Wu He’s Remains of Life (2017), all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原文转自公众号:史学研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OoFllibtGsgWlAoLmxJWA

上一条:书评| 《儒教与神圣空间:从中华帝国到今天的孔庙》【译】
下一条:新书 | 孔氏南宗文献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