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新书:中国法制史丛刊
2021-10-22 10:25     (阅读: )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主編:馮學偉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   社书号:978-7-5402-5999-0

出版时间:20214   册数:420册中图法分类号:D929-55

出版説明

中國法制史乃中國法律制度史之簡稱,是記述中國傳統法制的產生發展、因革變化,明其興廢並作將來資鑑,以增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之學問。法律制度作爲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規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維護社會秩序、增強人民福祉的工具。法律與社會密切相關,不同時期的法律反映了不同階段的制度文明,是人類社會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制度見證。我國歷史悠久,行政管理很早就開始了制度化與法律化的過程,其中法律制度經過長期的獨立發展,歷史沿革完整,以傳統律學爲代表的『中華法系』,乃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影響遠及東亞諸國。其于世界法制文明史有重要之地位,是中國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學習意義。

中國法制歷史悠久,延續四千餘年而未中斷,且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法系的本源所在。縱觀中國的法制歷史,每個歷史時期的法制觀念與法制原則是由這一時期的社會關係與政治關係決定的。在夏商時期,中國處于奴隸制社會,法制上表現爲以『天罰』、『神判』,至春秋中葉以後,奴隸制土崩瓦解,地主階級展露頭角,湧現出一批以立法改制著稱于世的政治家,鄭國子產『鑄刑書』、鄧析著『竹刑』及晉國『鑄刑鼎』都是其間的重要法制成果。其中李悝的《法經》更是法制變革的標誌性成果,爲中國古代法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統一六國後,確立了帝國專制統治,以法家理論構建起來的法律體系也隨之趨于完整。漢代社會繁榮昌盛,自漢武帝『獨尊儒術』、董仲舒『春秋決獄』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逐漸成爲傳統法制的指導思想,法律儒家化、禮法結合爲中國傳統法制的成熟、中華法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隋唐時期,國家逐漸統一,至唐代國勢富強,中外往來更加頻繁,民族開放自信,法律制度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吸取魏晉法制成就的基礎上構建出了空前完備的法律體系,其律典《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成爲後世制定律典長期沿用的藍本。唐以後諸朝不僅遵循唐代律法的基本精神,保持中華法系的基本特色,更注重法律的實用性,因時因地將敕、令、律、例等諸多法律形式綜合使用,使中國法制走向極致。元明清時期,徐元瑞、張楷、王樵、王肯堂、王明德、雷夢麟、王又槐、梁他山等律學家創作了大量的私家律學著作,使中華法系、傳統律學達到登峰造極的精深化階段。清末以降,西方法學理論大量引入中國,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傳統法制開始了現代化的轉型。薛允升、趙舒翹、吉同鈞、沈家本等人以大量律學著作對近代法律學科形成以前的中國法制進行了最後的總結。

以史爲鑒,可以知興替,在當下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背景下,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建設並從中獲得啟示,總結得失,對新時期的法制建設具有積極的現實參考與指導意義。對傳統法制的研究有利于科學地總結中華民族的制度文明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爲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提供參考,促進法律制度的完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在中國傳統法制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相應的法律史論著蔚爲大觀。歷代法制古籍對法律制度的起源、產生、發展以及演變規律有諸多獨到的見解與論述,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傳統中國的制度文明,還可以窺見古人的法律觀念、法律意識、法律智慧、法律心理等。而且,歷代法制史論的背後蘊藏着撰着者個人的主觀論點,是兼具時代性與主觀性的歷史陳述,也折射出當時社會背景下與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相關的其他意蘊。通過追溯中國古代法制文獻可以全面展示自有法制以來各個時代的立法狀況、法律思想、法律形式、法律體系、法制人物、司法活動以及與之有關的諸多社會現象。有鑒于此,我們整理收録了較為稀見的法制文獻一百八十五種,以時間先後爲序,彙爲一編,影印發行,望有助于了解中華法律文明的演進、研究歷代法制史學的發展。

 

編者謹識二〇二一年三月

 

總目録

 

第一册

漢律輯證 六卷 清 杜貴墀 撰 清光緒十三年湘水校經堂刻本 一

律(一) 十二卷 音義 一卷 宋 孫奭 撰 清抄本一四九

第二册

律(二) 十二卷 音義 一卷 宋 孫奭 撰 清抄本一

故唐律疏議(一) 卷一至卷八 唐 長孫無忌 元  王元亮 撰   日 文化三年刻本九九

第三册

故唐律疏議(二) 卷一至卷八 唐 長孫無忌 元  王元亮 撰   日 文化三年刻本一

第四册

故唐律疏議(三) 卷九至卷二十一 唐 長孫無忌 元  王元亮 撰    日 文化三年刻本一

第五册

故唐律疏議(四) 卷二十一至卷三十 唐律釋文 三十卷 長孫無忌 元  王元亮 撰  日 文化三年刻本一

第六册

唐律纂例 一卷 清袁氏貞節堂抄本一

詳定刑統(一) 卷一至卷十 宋 竇儀等 撰 一九二一年吴興劉氏刻本二五七

第七册

詳定刑統(二) 卷十一至卷三十 宋 竇儀等 撰 一九二一年吴興劉氏刻本一

第八册

刑統賦 一卷 宋 傅霖 撰 明刻本一

刑統賦解 二卷    傅霖 撰 元 王亮 增注 瞿氏鐵琴銅劍樓抄本七七

粗解刑統賦 一卷 宋 傅霖 撰 元 孟奎 解 瞿氏鐵琴銅劍樓抄本二三九

刑統賦疏 一卷 元 沈仲緯 撰 清抄本三二九

第九册

慶元條法事類(一) 卷一至卷十  存三十六卷 卷三至卷十七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二 卷七十三至卷八十   宋 謝深甫等 纂修 清抄本一

第十册

慶元條法事類(二) 卷十一至卷二十八 存三十六卷 卷三至卷十七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二 卷七十三至卷八十   宋 謝深甫等 纂修 清抄本一

第十一册

慶元條法事類(三) 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五 存三十五卷 卷三至卷十七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二  卷七十三至卷八十 宋 謝深甫等 纂修 清抄本一

第十二册

慶元條法事類(四) 卷三十六至卷七十四 存三十六卷 卷三至卷十七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二 卷七十三至卷八十 宋 謝深甫等 纂修 清抄本一

第十三册

慶元條法事類(五) 卷七十五 至卷八十  存三十六卷 卷三至卷十七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二  卷七十三至卷八十 宋 謝深甫等 纂修 清抄本一

第十四册

大明律例附解(一) 卷一至卷十一 附録一卷 明隆慶刻本一

第十五册

大明律例附解(二) 卷十二至卷二十二 附録一卷 明隆慶刻本一

第十六册

大明律例附解(三) 卷二十三至卷三十 附録一卷 明隆慶刻本一

大明律集解(一) 卷一 明 胡瓊 撰 明正德十六年刻本三〇七

第十七册

大明律集解(二) 卷二至卷三十 明 胡瓊 撰 明正德十六年刻本一

第十八册

大明律附例箋釋(一) 卷一至卷十 明 王樵 王肯堂 箋釋 清抄本一

第十九册

大明律附例箋釋(二) 卷十一至卷二十二 明 王樵 王肯堂 箋釋 清抄本一

第二十册

大明律附例箋釋(三) 卷二十三至卷三十 明 王樵 王肯堂 箋釋 清抄本一

第二十一册

讀律私箋(一) 卷一至卷四 附録一卷 明 王樵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二十二册

讀律私箋(二) 卷五至卷二十七 附録一卷 明 王樵 撰 明萬曆刻本一

讀律瑣言 三十卷 存卷二至卷十 明 雷夢麟 撰 明刻本三二七

大明律 三十一卷 目錄一卷 律例類抄一卷 明 應朝卿 校增  明萬曆二十九年刻本四〇一

第二十三册

王儀部先生箋釋(一) 卷一至卷五 首一卷 末一卷   明 王肯堂 撰 清 顧鼎 重編   清康熙三十年顧鼎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王儀部先生箋釋(二) 卷六至卷十七 首一卷 末一卷   明 王肯堂 撰 清 顧鼎 重編 清康熙三十年顧鼎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王儀部先生箋釋(三) 卷十八至卷二十三 首一卷 末一卷   明 王肯堂 撰 清 顧鼎 重編   清康熙三十年顧鼎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王儀部先生箋釋(四) 卷二十四至卷三十 首一卷 末一卷   明 王肯堂 撰 清 顧鼎 重編  清康熙三十年顧鼎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大明律集解附例(一) 卷一至卷三 清光緒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大明律集解附例(二) 卷四至卷十三 清光緒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大明律集解附例(三) 卷十四至卷十九 清光緒刻本一

第三十册

大明律集解附例(四)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光緒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御製大誥 一卷 明 明太祖朱元璋 撰 明洪武十八年内府刻本一

御製大誥續編 一卷 明  明太祖朱元璋 撰  明洪武十九年内府刻本九三

御製大誥三編 一卷 明  明太祖朱元璋 撰  明初刻本二四九

第三十二册

御製紀非録 一卷 明 明太祖朱元璋 撰 清抄本一

大明刑書金鑒 六卷 明抄本七三

明罰録 不分卷 明刻本二六七

第三十三册

皇明藩府政令 六卷 明 皇甫録 輯 明抄本一

皇明成化二十三年條例 二卷 明抄本二四五

洮岷文武禁約 一卷 明 畢自嚴 撰 明萬曆刻本四六一

第三十四册

鼎鐫六科奏准御製新頒分類釋註 刑臺法律(一) 卷一至卷五 目録一卷   圖式一卷 名例一卷  行移一卷 明萬曆三十七年 潭陽熊氏種德堂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鼎鐫六科奏准御製新頒分類釋註 刑臺法律(二) 卷六至卷十五 目録一卷  圖式一卷  名例一卷  行移一卷 明萬曆三十七年 潭陽熊氏種德堂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鼎鐫六科奏准御製新頒分類釋註 刑臺法律(三) 卷十六至卷十八 目録一卷   圖式一卷 名例一卷  行移一卷 明萬曆三十七年 潭陽熊氏種德堂刻本一

鼎鐫欽頒辨疑律例 昭代王章首卷一卷 存四卷 卷二至卷四 明 熊鳴岐 輯   錢士晋 正訛 明師儉堂蕭少衢刻本二〇七

第三十七册

鼎鐫大明律例法司增補刑書據會(一) 卷一至卷三 首三卷 存十一卷  卷一至卷五 卷八至卷九 卷十一 首全  明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鼎鐫大明律例法司增補刑書據會(二) 卷四至卷十二 首三卷 存十一卷  卷一至卷五 卷八至卷九 卷十一  首全 明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一) 卷一至卷十七 附一卷 清 剛林等 纂例 清刻本一

第四十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二) 卷十八至卷三十 附一卷 清 剛林等 纂例 清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一) 卷一至卷六 律例總類六卷 圖一卷 服制一卷 存二十九卷  集解附例 卷一至卷十八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 朱軾  常鼐等 纂修 清雍正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二) 卷七至卷十七 律例總類六卷 圖一卷 服制一卷 存二十九卷  集解附例 卷一至卷十八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 朱軾  常鼐等 纂修 清雍正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三) 卷十八至卷二十七 律例總類六卷 圖一卷 服制一卷  存二十九卷 集解附例  卷一至卷十八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 朱軾 常鼐等 纂修  清雍正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四)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 律例總類六卷 卷一至卷二 圖一卷  服制一卷 存二十九卷 集解附例卷一至卷十八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 朱軾 常鼐等 纂修  清雍正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五) 律例總類六卷 卷三至卷六 圖一卷 服制一卷 存二十九卷  集解附例 卷一至卷十八 卷二十至卷三十 清 朱軾 常鼐等  纂修 清雍正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一) 卷一至卷五 圖一卷 續纂條例四卷 校正條款一卷 清  沈之奇 注 洪弘緒 重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二) 卷六至卷十七 圖一卷 續纂條例四卷 校正條款一卷 清  沈之奇 注  洪弘緒 重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三) 卷十八至卷二十五 圖一卷 續纂條例四卷 校正條款一卷 清  沈之奇 注  洪弘緒 重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大清律集解附例(四) 卷二十六至卷三十 圖一卷 續纂條例四卷 校正條款一卷 清  沈之奇 注 洪弘緒 重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一

第五十册

大清律纂修條例 不分卷 清刻本一

大清律續纂條例 二卷 清 唐紹祖等 撰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三八三

第五十一册

大清律例總類(一) 不分卷 清光緒十年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大清律例總類(二) 不分卷 清光緒十年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一) 卷一至卷四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二) 卷五至卷六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三) 卷七至卷十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四) 卷十一至卷十六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五) 卷十七至卷二十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六) 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七) 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六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八) 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一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九) 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五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十) 卷三十六至卷四十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十一)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大清律例彙輯便覽(十二) 附督捕則例二卷 五軍道里表一卷 三流道里表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京都琉璃廠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一) 卷一至卷四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二) 卷五至卷八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三) 卷九至卷十七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四) 卷十八至卷二十四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五) 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七十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六) 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五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大清律例統纂集成(七) 卷三十六至卷四十 附督捕則例   附纂二卷 清 姚潤 輯 清道光六年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一) 卷一至卷四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二) 卷五至卷十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三) 卷十一至卷十九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四) 卷二十至卷二十三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五)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六) 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七) 卷三十至卷三十四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大清律例會通新纂(八) 卷三十五至卷四十 清 姚雨薌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十册

大清律例通攷(一) 卷一至卷二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大清律例通攷(二) 卷三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大清律例通攷(三) 卷四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大清律例通攷(四) 卷五至卷六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大清律例通攷(五) 卷七至卷十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大清律例通攷(六) 卷十一至卷十五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大清律例通攷(七) 卷十六至卷十九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大清律例通攷(八) 卷二十至卷二十三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大清律例通攷(九)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大清律例通攷(十) 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二 存三十二卷 清 吴壇恭 撰  清光緒間刻本一

第九十册

上諭合律鄉約全書 不分卷 清 陳秉直 撰 清康熙十八年刻本一

讀律佩觿(一) 八卷 清 王明德 撰 清康熙間冷然閣刻本二八三

第九十一册

讀律佩觿(二) 卷一至卷四 清 王明德 撰 清康熙間冷然閣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讀律佩觿(三) 卷五至卷八 清 王明德 撰 清康熙間冷然閣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三流道里表 不分卷 清 徐本等 纂修 清乾隆八年武英殿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蒙古律例  十二卷 清抄本一

新例要覽(一) 不分卷 清刻本二三九

第九十五册

新例要覽(二) 不分卷 清刻本一

第九十六册

律例圖説辨訛荒政瑣言(一) 十卷 清 萬維翰 撰 清抄本一

第九十七册

律例圖説辨訛荒政瑣言(二) 十卷 清 萬維翰  撰 清抄本一

第九十八册

律例便覽 八卷 清 江清驥 撰 清光緒十四年江蘇書局刻本一 

第九十九册

欽定大清現行新律例(一) 四十五卷 清 沈家本 俞廉三等 撰   清宣統元年法律館鉛印本一

第一○○册

欽定大清現行新律例(二) 四十五卷 清 沈家本 俞廉三等 撰   清宣統元年法律館鉛印本一

.....

第四○〇册

名公書判清明集(一) 十卷 明 張四維 輯 明隆慶三年盛以仁刻本藍印本一

第四○一册

名公書判清明集(二) 十卷 明 張四維 輯  明隆慶三年盛以仁刻本藍印本一

浚川駁稿集 二卷 明 王廷相 撰 王浚川所著書本二五九

第四○二册

王恭毅公駁稿  二卷 明 王概 撰 明弘治五年高銓刻本一

第四○三册

雲間讞略(一) 十卷 存八卷 卷一至卷四 卷七至卷十 明 毛一鷺 撰   明刻本一

第四○四册

雲間讞略(二) 十卷 存八卷 卷一至卷四 卷七至卷十  明 毛一鷺 撰 明刻本一

讞豫勿喜録(一) 十六卷 存八卷 明 李日宣 撰 明崇禎五年劉憲伯刻本三一五

 

第四○五册

讞豫勿喜録(二) 十六卷 存八卷 明 李日宣 撰 明崇禎五年劉憲伯刻本一

第四○六册

讞豫勿喜録(三) 十六卷 存八卷 明 李日宣 撰 明崇禎五年劉憲伯刻本一

第四○七册

定例全編續增新例 六卷 清 李珍 輯 清雍正元年刻本一

第四○八册

刑部迭次通行章程 一卷 清光緒間刻本一

補宋書刑法志 一卷 清 郝懿行 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刻本一四一

歷代刑法考(一)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九七

第四○九册

歷代刑法考(二)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〇册

歷代刑法考(三)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一册

歷代刑法考(四)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二册

歷代刑法考(五)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三册

歷代刑法考(六)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四册

歷代刑法考(七)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五册

歷代刑法考(八)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六册

歷代刑法考(九)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七册

歷代刑法考(十) 七十八卷 沈家本 撰 沈寄簃先生遺書本一

第四一八册

盛京刑部則例 一卷 清乾隆内府抄本一

刑部安徽等司咨駁題駁改正應行量加議敍事件清册 不分卷  清乾隆抄本一三

刑部廣東司情實重囚招册 一卷 清嘉慶刻本二三一

第四一九册

刑部情實重囚招册 不分卷 清乾隆刻本一

刑部山東司緩决重囚招册 一卷 清雍正刻本八七

刑部事宜 明抄本二二五

第四二〇册

讞獄稿 五卷 明 應檟 撰 明嘉靖十年刻本一

                                文章来源:采薇阁书店公众号

上一条:新书:家谱图像集成
下一条:《中国儒学三千年》:解读中国政治、社会秩序与民族性格的思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