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2)
2021-07-11 22:07     (阅读: )

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联姻与政治格局演进研究

作者:林晓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138.00

本书以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婚姻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文献史料、青铜器铭文、简牍和考古资料,并对史料进行细致考证和辨析的基础上,以女性研究和历史政治地理的视角,从女性和婚姻角度对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态、族群和文化交融、地缘政治以及区域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本书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和理论审视性别考古学资料,将性别考古学资料用于大尺度、长时段的历史研究;用性别主义地理学的理论审视两周时期的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对于女性在两周社会中的存在给予充分的剖析,拓展了两周时期女性史研究的空间和纵深,开阔了两周时期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围。

林晓雁,19791月生,山东威海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1997—2001年就读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2020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先秦史。

2

儒家诸子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

图片

作者:王万洪 贺雨潇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2105

定价:78

本书从内证出发,分家论述,鲜明地确立儒家思想是《文心雕龙》主导思想这一中心,并从儒家诸子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先秦孔子、孟子、荀子,两汉扬雄、王充,以及曹魏曹丕六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综合论述了《文心雕龙》成书所吸收、采纳、运用的诸家思想渊源。

王万洪,现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贺雨潇,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

3

秦祭祀研究

作者: 史党社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3
页数: 216
定价: 102.00

秦代是我国古代祭祀系统变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秦之官方祭祀。书中主要研究对象有秦祭祀系统的构成、源流、特征和历史地位,以及秦祭祀所牵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背景、巫等方面,对重要而被忽视的史料——《山海经》、凤翔血池秦汉祭祀遗存也作了研究。

史党社, 1966年生于陕西武功县,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史、秦文化与文献研究。代表著作有《墨子城守诸篇研究》《日落西山——秦人历史新探》《秦与北方民族历史文化论集》等,曾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并在《中国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4

编纂与刊刻

图片

作者:金晓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

出版时间:202107

定价: 78

《宋元学案》从康熙时始纂到道光年间正式刊刻,历经一百余年,先后形成黄宗羲原本、全祖望补本、黄璋校补本、王梓材与冯云濠的百卷定本。这些文本在内容上的增删、调整,一定程度折射出前后编纂者对宋元理学史的不同认识,其背后反映了编纂者不同的思想旨趣。    

本书全面利用《宋元学案》现存的稿抄本与通行刻本,逐一解析《宋元学案》编纂过程中的疑点与悬案,复原黄宗羲原本与全祖望补本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黄宗羲、全祖望的宋元理学史观,进而对宋元学术思想史的相关论断提出新的审视。另一方面,则在思想史视野下解读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等编纂者的编纂观念,追问其背后的思想诉求,展示有清一代浙学的思想演进与转化,进而深化清代学术史研究。

金晓刚,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

5

唐宋时期家学传承研究

图片

作者:邢铁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45

书稿借助社会学的社会分层和流动理论,把家学科举士族视为一个互动的运行体系,以家学的传承为核心揭示三者的关系;把世族士族士大夫视为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从士族的本质特征入手,重新审视士庶更替的真相和演变轨迹,观察学问家族兴衰过程中所显示的规律。

邢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6

宋代的金文学研究

图片

作者:马晓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88.00

本书在传统金文学视域内,分析了金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兴起于宋代的原因,探讨了宋代金文考释的基本方法,总结了宋人对金文构形特点的认识,梳理了宋人对青铜器物和铭文的搜集与著录,评价了宋代金文学的学术价值与影响,作者依据一手资料,对宋代金文学进行深入研究,为文字学通史的研究提供断代研究的资料。

马晓风,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字学与汉语教学研究。2005年至2016年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担任硕士生导师。2016年至今任教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奥坎大学孔子学院。曾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各一项,在《华夏考古》《宁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编写了《汉语基础知识研读》等著作。

7

明清乡村绅权建构与社会认同研究

图片

作者:徐彬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以徽州士绅修谱为中心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 118.00

明清徽州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因宗族组织完善、教育发达、徽商兴盛,士绅阶层十分活跃。士绅们利用家谱编修的契机,通过宣扬宗法思想、正统思想及新安理学,构建了乡村社会中的文化权力。利用家谱的影响力,获得了族内和社会的认同,达到了参与并有效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效果。

徐彬,教授,1971年生,安徽广德人。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同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工作,2007年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史学史、明清史和徽学研究,近年关注徽州家谱研究。代表作为《徽州家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宋元明清徽州家谱的历史演进》。

8

道义与政治

作者: 和卫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乾隆朝常平仓积贮养民研究
出版年: 2021-5
页数: 356
定价: 128.00

积贮粮食备荒养民,一直以来是国之大政。清高宗初政不久,在各省督抚支持下,试图通过本色捐监和政府采买,实现高达六千多万石的常平仓粮食储备。然而,这场政治实践一波三折,步履维艰。乾隆十三年,高宗被迫放弃大规模增贮计划,将贮额全面回调到康熙、雍正年间水平。  这段乾隆朝历史,充满着利益纠葛和不确定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政治意蕴。本书立足于从国家治理和政治生态演生的视角,将其作为完整的政治过程加以考察,在把握高宗追求父母斯民、教养百姓道义理念和责任前提下,着重阐释官员利益本位原则对地方行政行为的塑造作用,深入探究地方行政与皇权意志和国家政策之间多维度的政治张力,及其对皇权意志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的直接冲击或隐性改造,进而从皇帝、督抚与州县官三者关系角度,勾勒出一条道义追求与政治实践共生、博弈的历史轨迹,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质。

和卫国,国家方志馆研究员。

9

近世江南的城乡社会

作者:冯贤亮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88.00

传统时代以来,江南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其历史与发展前景都有待深入探讨和全面研究。特别是在近世,社会复杂多变,对江南的城市、市镇及农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城乡的社会环境、乡村生活与社会调控、水乡生活的变迁、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传统产业与新型经济形态、生活的现代化与人生追求等,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重点分析对象,并多侧面地反映出近世江南的社会转型等问题。可以发现,除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外,江南地区长期存在着一种较为良性的城乡社会结构。城乡社会的整体变迁,则呈现出了一种联动发展的复杂趋势。这为进一步解明近世江南城乡社会的基本面貌与变化特点,拓展以往研究中的相关认知,为当下社会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重要的参照。

图片

冯贤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10

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

作者:周慧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出版时间:202107

定价: 168.00

本书植根近代中国不同政府主体政治文化历史语境和近代社会自身发展脉络,借鉴社会文化史、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聚焦于丰富多彩的近代中国社会教育实践。全书分八章展开,依次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制度设计、多层传播、空间重构、仪式操演、体魄训练、休闲教育、新型结社,以及识字课本中的国家话语等主题,依靠丰富、生动的史料,详尽而全面地阐述和分析了政府、社会教育机构如何通过政策规训、集体仪式、空间改造、识字教科书编写等实现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的目标,揭示政策与社会变革的因应关系,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另一条路径。

图片

周慧梅(1974-),河南延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已出版《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新国民的想象:民国时期民众学校研究》、《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等专著,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社会教育

图片

11

黄金与美元危机

作者: []罗伯特·特里芬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陈尚霖 / 雷达
出版年: 2021-6
页数: 202
定价: 39.00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图片

罗伯特特里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曾于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in Dilemma)”

图片

12

人类的情感

作者: []·普兰佩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认知与历史
原作名: Geschichte und Gefuhl. Grundlagen der Emotionsgeschichte
译者: 马百亮 / 夏凡
出版年: 2021-7
页数: 568
定价: 95.00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情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图片

普兰佩尔(Jan Plamper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专攻情感史、感官史、移民史和俄罗斯史。已经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Geschichte und Gefühl: Grundlagen der Emotionsgeschichte2012)、《新德国人与移民:德国人的另一段历史》(Das neue Wir. Warum Migration dazugehört: Eine andere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2019)等。此外,还与人合作主编了情感史研究论著《俄罗斯人的情感领域:情感文化史的研究》(In the Realm of Russian Feelings: Approaches to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Emotions, 2010)和《恐惧:跨学科的研究》(Fear: Across the Disciplines, 2012)。

13

情感学习

作者: [] 乌特·弗雷弗特 等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品方: 光启书局
副标题: 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译者: 黄怀庆
出版年: 2021-6-30
页数: 464
定价: 88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儿童被视为需要教养的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无数童书与教育手册协助父母引导儿童学习情感、掌控情绪,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即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其阅读情境与读者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感受、认识情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作者们也将这些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勾勒出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乌特·弗雷弗特,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感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等。1998年获莱布尼茨奖,2016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勋章等。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 社会与文化史、情绪史、性别史与政治史;代表作品有Women in German HistoryFrom Bourgeois Emancipation to Sexual LiberationEmotions in History: Lost and FoundEmotional Lexicon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Vocabulary of Feeling 1700-2000 等。  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由历史学家与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组成,并与人类学、社会学、音乐、文学与艺术领域的顶尖学者合作,共同探究情感具有的历史和情感创造的历史。他们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感受及表达感受的方式,都取决于社会规范和规则,也因此会随着历史改变。本书即由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完成。

14

绕开国会

图片

作者:刘永涛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定价: 45

在美国的三权制衡体制下,总统,国会,谁更有权力?谁在美国的对外政策方面起主导作用?本书重点放在考察当代美国总统在行使权力方面所采取的单边行动,从而跳出传统上关注美国总统通过向国会提出政策倡议或否决议案方式行使总统权力的研究模式,通过介绍美国总统的单边行动工具(行政命令、国家安全指令、签字声明、休会任命、行政协定、总统备忘录以及总统公告)的内涵、特点、使用限制等,进而揭示美国总统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绕开国会对其的制衡与限制,最后重点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竞争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刘永涛,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15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图片

作者: 晏智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历史的批判的研究
出版年: 2021-5
页数: 547
定价: 176.00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大约50年间曾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20世纪30年代以后,主流和支配地位虽然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边际分析法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的形势下,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的边际主义学说,又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流派中部分地得到了复活。本书是国内研究边际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

图片

晏智杰,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3—2002)、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华国际贸易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北京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等。

16

社会变迁的催化剂

图片

作者:张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16世纪英格兰的印刷媒介

出版时间:202107

定价: 98.00

16世纪的英格兰,作为新兴产业的印刷出版业逐渐发展壮大,而印刷媒介的兴起又与此时英格兰社会正在经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与发展、旨在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新教改革、以人文主义思潮带动的教育变革以及王权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强化等变迁过程产生有机联系。本书即是将印刷媒介的社会影响力问题置于社会变迁的维度下予以考察,细数这一新型媒介与16世纪英格兰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其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从媒介视角对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转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张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欧洲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文化书院副秘书长,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文化史、英国史,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翻译出版《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世界历史上的疾病与医学》《语境中的洛克》等,先后在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台湾大学等校访学,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17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作者: Henrietta Harrison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04
定价: $29.95 / £25.00

The 1793 British embassy to China, which led to Lord George Macartney’s fraught encounter with the Qianlong emperor, has often been viewed as a clash of cultures fueled by the East’s disinterest in the West. In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Henrietta Harrison presents a more nuanced picture, ingeniously shifting the historical lens to focus on Macartney’s two interpreters at that meeting—Li Zibiao and George Thomas Staunton. Who were these two men? How did they intervene in the exchanges that they mediated? And what did these exchanges mean for them? From Galway to Chengde, and from political intrigues to personal encounters, Harrison reassesses a pivotal moment in British-China relations. She shows that there were Chinese who were familiar with the West, but growing tensions endangered those who embraced both cultures and would eventually culminate in the Opium Wars.  Har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Qing court’s ignorance about the British did not simply happen, but was manufactured through the repression of cultural go-betweens like Li and Staunton. She traces Li’s influence as Macartney’s interpreter, the pressures Li faced in China as a result, and his later years in hiding. Staunton interpreted successfully for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in Canton, but as Chinese anger grew against British imperial expansion in South Asia, he was compelled to flee to England. Harrison contends that in silencing expert voices, the Qing court missed an opportunity to gain insights that might have prevented a losing conflict with Britain.  Uncovering the lives of two overlooked figures,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offers a valuable argument for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 a better-connected world.

Henrietta Harrison is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the Stanley Ho Tutorial Fellow in Chinese History at Pembroke College. Her books include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 and 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 She lives in Oxford, England.

文章来源于 微信公众号 史学研究 2021711

上一条:【新书】姚春敏《明清山西碑刻题名辑要》出版(第390期)
下一条:新史学荐书204 | 余新忠《追寻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