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新著|刘志松:《系统与场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纠纷解决原论》
2021-05-21 19:35 刘志松    (阅读: )


作者简介

      刘志松,法学博士,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天津市 “七五”普法讲师团讲师、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天津政府法治智库专家,天津市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出版《乡土自洽——系统观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自组织》《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系统与场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纠纷解决原论》等学术专著7部,出版译著1部;在《宗教学研究》《历史档案》《社会科学辑刊》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出版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部委课题2项。

 

 

第一章 国家理论与秩序生发

一、建构秩序

(一)建构秩序的理性观

(二)建构秩序的国家理论

(三)对建构秩序论的批判

二、自发秩序

(一)自发秩序的理论基础

(二)自发秩序的国家理论

(三)对自发秩序论的批判

三、人创造世界——社会秩序形成的路径

(一)人类生存经验的累积与外在化

(二)社会规则的客观化

(三)社会秩序的内在化

第二章 社会治理系统与社会二元秩序

一、系统观与社会系统

(一)系统观与社会自组织

(二)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三)系统研究方法

(四)社会系统

(五)社会系统的自洽

二、国家—社会二元模式

(一)二元分析框架

(二)二元秩序生成:从规则到模式

三、基层社会与基层社会自组织

(一)民间社会理论

(二)中国传统乡土社会

(三)基层社会系统三元素

(四)基层社会的自组织

第三章 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实践

一、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一)权威理论

(二)权威在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基层权威及其典型样态

二、传统基层社会治理规则

(一)规则多元论

(二)规则的类型

(三)规则与结构功能论

(四)传统基层社会规则的典型样态

第四章 社会冲突论

一、冲突与纠纷概述

(一)差异与私欲

(二)“冲突”与“纠纷”的内涵

二、纠纷的发生机理

(一)纠纷发生的原因

(二)纠纷发生的过程

三、纠纷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四、纠纷解决概说与讨论

(一)纠纷解决概说

(二)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理论的讨论

(三)冲突理论的讨论

(四)人类学对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贡献

(五)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第五章 纠纷解决模式的历史进路与框架

一、纠纷解决从私力到公力的演进

(一)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

(二)复仇:血色的正义之始

(三)从复仇到诉讼的演进

(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框架下的国家模式与民间模式

(五)文化同核:纠纷解决的总框架

二、纠纷解决从权威到规则的演进

(一)纠纷解决的权威依赖

(二)权威型纠纷解决框架

(三)规则型纠纷解决框架

(四)从身份到契约

(五)纠纷解决从群体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

第六章 纠纷解决的场域与视域融合

一、纠纷解决场域中的国家与社会

(一)场域与惯习

(二)乡土场域

(三)国家法与乡土规则

二、 法治化背景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视域融合

(一)视域融合理论与纠纷化解

(二)法治化背景下纠纷解决模式的趋同

(三)传统乡土场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的转变

(四)“内卷化”及对中国纠纷解决“城市化”的反思

第七章 基层社会治理传统的现代转化

一、传统与现代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从传统到现代性

三、对基层社会治理反思

 

       这本书是我继《乡土自洽——-系统观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自组织》、《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之后,把我在中国传统基层社会场域的现代性转化大背景下对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向各位学界师友和实务届同仁们做的又一个研究汇报。同时,这本书也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的场域融合研究14CFX027)的结项成果。对于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关注不单是出于个人的研究旨趣,更是将其作为一份学人对时代做出回应的责任来认识的。所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特别是对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乡土的思考和表达,我总是饱含深情的,尽管我总是为了更加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而努力跳出自己成长历程的困扰

     对于中国基层社会进行思考有很多年了,慢慢的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模式,从总的理论框架来看,我是坚持系统论的,这一点我在十年前出版发表的著作和文章中已有了初步的阐述。十年来,更是在这个领域里逐步完善修正自己的思考摸式,吸收了诸如场域理论、视域融合、自发秩序、社会冲突理论等多学科经典理论的有益要素,使自己的研究视野更加广阔。在对于特定时空社会系统的考察方面,我提出了在系统论框架下重视对权威”“规则”“模式这三个关键要素进行探讨,并尝试在特定场域特别是对宋代以来的中国基层历史场域中去验证这一思考模式,在这样一种历史实证的考察中去完善这一思考模式,有一些收获,也形成了一些成果。这就是我这些年研究和思考的一个总的概括,跟大家汇报,也期待大家的指教和交流。

     在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太多领导、师友和家人的支持、鼓励、帮助、理解与关注,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特别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和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资助。感谢柏桦先生、侯欣一教授、孟庆瑜教授、于语和教授、岳纯之教授、刘风景教授多年以来的教导与关怀。感谢张殿军、刘学斌、王焱、于阳、邢巍巍、闫文博、冯志伟、段知壮等许多研究伙伴的鼓励与启发。特别要感谢已故师弟王兆辉,在整理发表他的遗作过程中,我在学问上有许多获益。

     感谢家人在我醉心学问的时光里对我的理解,同时也对这些年我对家人的照顾、关心的不足深表歉意。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中国法律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专业锤炼,很多思考都是自以为是的,诸多不足与问题自比比皆是,诚心期待学界和实务届朋友们的批评指教。

     是为后记。

刘志松  于天津社会科学院

2021318

本书为作者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的场域融合研究》(14CFX027)成果。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法律与政治书评 2021520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ojwTLaBZciXyNUusWXOBg

上一条:书讯 | 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下一条: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