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0-11-16 10:39     (阅读: )

20201115日上午,《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本书主要作者、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郝春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主持。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原常务理事王邦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原副会长张先堂,兰州大学教育部文科基地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郑炳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王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原主任黄正建,浙江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原副会长张涌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李鸿宾,浙江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刘进宝,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刘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孟宪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雷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任士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张荣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赵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游自勇等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参加会议的还有本书其他两位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宋雪春、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武绍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中心副主任刘志兵、责任编辑安芳等。

赵剑英社长认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全面回顾了敦煌学百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历史经验,梳理了中国敦煌学发展的历史,对敦煌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分期,书写了中国学者不同时期在敦煌学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并总结出现有敦煌学研究工作中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敦煌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开辟未来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为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他指出,学术思想史的梳理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本书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中的一种,丛书不仅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而且重视冷门绝学,也推出了李均明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王宇信的《新中国甲骨学研究》等著作。丛书的出版对于建构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丛书的出版对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样一个学术思想史的梳理,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过的思想之路,我们的探索、成果和理论创新历程。通过本书对国内学者关于敦煌学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表明中国学者已经掌握了国际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

郝春文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三十多年从事敦煌学学术史研究的历程,认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一书的写作,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提高。他认为,对学术史的介绍和回顾,向读者讲授知识、展示方法、传达智慧。讲知识是为了领会智慧,而启迪智慧应该是教育最本质的指向。在该书后记中,郝教授界定了学术史写作的“四境界说”,为今后学术史的写作指明路径,并展示了广阔的空间。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在该书的结语部分,郝教授也对未来敦煌学的发展做了展望,并且这些建议多数为有关部门采纳,被吸收进国家“十四五”及中长期敦煌学研究规划

马援局长指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一书的出版,具有特殊的标识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中提到,对于传统学科、濒危学科、冷门学科,要加强保护和传承。继承性是从传统来的,但创新性,则是在学科和学科之间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观点。在敦煌学领域,随着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能够碰撞出一个新的领域来,所以敦煌学创新性的空间巨大。敦煌学是中国的传统国学,是能够走到国际前沿进行对话的。敦煌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其他学科都能提供很好的借鉴。

荣新江教授指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是自1992年林家平等先生出版《中国敦煌学史》之后,一本新的有系统的中国敦煌学史研究著作,填补了很长时段以来中国敦煌学史研究的空白。这本书首先对中国敦煌学研究做了分期工作,把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又根据敦煌学的发展在内部分成不同的时期来加以论述,建构了整部书合理的框架。第二,对于重要的敦煌学成果做了没有遗漏的评述。本书评述了大部分重要的和我们视线所及的大型图录、考古报告、著作、论文,甚至一些重要的书评,尤其是对于敦煌学的历史、敦煌的文献以及敦煌文献整理方面评述非常细致,可以透过这些评论话语了解著作的内容。第三,在评述中有自己的见解。在评述中可以看到作者有许多精彩的点评,该书敢于在一些论述中提出一些看似商榷甚至批评的意见,但大部分是用春秋笔法将批评和评价寓于叙述当中,这在中文著作中是非常难得可贵的。结语中,作者提出的新范式和新视角来开辟新领域,给2020年敦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起点。

王邦维教授、魏明孔研究员认为这部书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对于推动敦煌学的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认为郝春文教授及其团队,在学术理念和学术操作上,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范例,体现了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

张先堂研究员指出,这本书的编写出版正当其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学术史的意义。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敦煌学的研究也已经有110年的历史,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完整的学术史的总结。二是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敦煌,今年在政治局的学习会议上对历史研究、考古研究都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敦煌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中国敦煌学研究史著作匮乏的局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开拓意义。这本书全面介绍了110年来中国敦煌学研究成果,梳理了中国敦煌学的发展脉络,堪称一部迄今最为完整系统的中国敦煌学史,而且对于今后敦煌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郑炳林教授认为这本书的评述具有代表性,评述结合,总结到位。这本书在引导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王素研究员认为,这本书不仅是厚重的敦煌学术史的著述,还能从分析到取舍,再到境界,成为衡量敦煌学学术史的一个标杆。

黄正建研究员认为,敦煌学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学术领域,敦煌学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史,这方面意义重大,符合敦煌学七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当代学术史中的地位。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敦煌学既有总结意义,也有展望意义,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史著作。

张涌泉教授认为这本书高屋建瓴,视野宏阔。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在敦煌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骄人的成绩。本书作者没有简单的罗列论著名称,而是高屋建瓴把敦煌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三个时期。第二,本书的评述论定实事求是。第三,本书学理分析、引领方向。作为一部优秀的学术史著作,除了对具体论著进行客观点评以外,还善于从更广阔的视野,从总体性、全局性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领学术发展的方向,进行学理分析,从理论和方法的层面分析写出高水平成果的原因和路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确做出非常可贵的努力。

李鸿宾教授从郝春文教授的学术追求方面做出阐述。刘进宝教授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优秀的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学术史专著,也是一部学理性的当代敦煌学史。刘屹教授、孟宪实教授、雷闻研究员、任士英教授、张荣强教授、赵贞教授、游自勇教授分别就该书做出了精彩点评。与会者也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2019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时曾谈到,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的出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重要讲话的成果,对于我们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115

上一条:陈高华《元史研究论稿》出版
下一条:贺雪峰《在野之学》:华中乡土学派的系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