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黄克武:《反思现代:近代中国历史书写的重构》
2020-09-28 13:09 黄克武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阅读: )

undefined

作者: 黄克武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壹卷工作室
出版年: 2020-9
页数: 430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论世衡史丛书
ISBN: 9787220119347

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的推动需要深入的史学反思。著者具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实践,在近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方面贡献卓著,本书就是作者对近三十年来近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思考。从近代以来的史学研究典范转移,到对晚清史研究的方法论再思考,还检讨了民国史研究的路径。以著作与议题作为切入点,来观察历史研究的思路如何转变,学者如何各显神通拓展新局面,期待由此产生出新问题与新方法,为近代中国史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黄克武,1957年生于台北板桥。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现为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专长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翻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著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金山乡志:政事篇》等专书及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

序:回首来时路


典范转移
“现代”观念之源起与历史研究的本土反思
前言 / 近代中国“现代”概念之起源 / 现代化研究范式的建立 / 多元现代性的反思/结语


从“文明”论述到“文化”论述:
清末民初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
前言 / “文明”与“文明史” / “文化”与“文化史” / 文明、文化与科玄论战 / 结论


翻译、启蒙与中国现代性
前言 / 翻译研究的两种取径 / 广告与翻译 / 翻译与启蒙:鲁迅 / 翻译与启蒙:梁启超 / 翻译与启蒙:严复与新观念、新语汇的译介 / 结语


从“士大夫”“士绅”到“地方精英”:
二十世纪西方汉学界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领导阶层之研究
前言 / “东方专制论”下的国家代理人 / 艾伯华与士绅社会理论的建立 / 对于明清士绅角色的辩论 / 施坚雅的理论架构与区域研究的兴起 / “孔飞力学派”与地方精英典范的形成 / Esherick、Rankin与地方精英典范的建立


世俗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前言 / 何谓世俗化?/ 世俗化概念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结语


建立史学典范的一个努力:
论余英时《史学评论》“代发刊辞”


晚清史的反省
经世文编与中国近代经世思想研究
前言 / “经世文编”简介 / “经世文编”思想内涵之分析 / 研究方法的反省 / 研究展望 / 清代考证学的渊源──民初以来研究成果之评介


评介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1738—1801)》


评柯文著《历史中的三个基调:作为事件、经验与神话的义和团》
前言:著述背景 / 理论架构 / 实例展演 / 反省与评估


文德格与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论《一个骑士在中国》


评潘英著《革命与立宪》


民国史之检讨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
一、序言 / 二、思想动员:辛亥革命的思想根源 / 三、革命党与立宪派共造共和大业 /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代结论


评刘禾著《跨越语际的实践:1900至1937年间中国的文学、民族国家文化与被翻译的现代性》


胡适档案与胡适研究
前言 / 胡适纪念馆藏档案简介 / 穿透迷雾:如何利用胡适档案从事胡适研究 / 以胡适档案解决问题的一个案例:陈之迈致胡适函 / 结论


记忆、认同与口述历史
前言:众声喧哗的历史场景 / 口述历史所面临的困难 / 口述访问工作的社会面向 /集体记忆理论对口述工作之启示 /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之干扰 / 口述纪录之挑战:从语言到文字 / 结语


上一条:李花子評《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的嬗變(1627-1910)》
下一条:新书推荐 |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 ——清末民初文史之学发展历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