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辑刊推介|《诗礼传家》
2020-06-25 11:17     (阅读: )


2016625日,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成立大会暨诗礼家风学术研讨会,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牟钟鉴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先秦史大家晁福林先生给大会发来贺信,王中江会长发表贺词,会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一级教授张立文先生、学会副会长李存山、李景林、杨朝明、颜炳罡先生,学孔研孔资深专家骆承烈,谱牒学专家钱杭、国家社科基金家训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陈延斌、乡村儒学专家赵法生等著名学者发表主旨演讲。第一届儒促会会员、理事与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围绕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研讨。大会论文集经编辑审校等程序,于20198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在儒促会成立四周年之际,推介儒促会发起并主编的第一本学术辑刊给大家。敬请关注与支持!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发刊词

家是社会的细胞,是国的根基。《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一个人的出生、成长、终老离不开家。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中庸》引《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家是父母、夫妇、兄弟之间温馨的港湾,是维系中国人伦理亲情的血缘纽带,是通达古今、慎终追远的情感依托。没有家,就没有根。没有家风,文化建设就缺少了依托。以家风为特殊文化标识的传统文化研究具有文化固本的意义。

历史实践证明,好的家训、家规,塑造好家风,好的家风带动好的社会风俗。因此,传承优秀家风、重视家风建设是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基础工程。孔子开创的孔氏家族的诗礼家风,自先秦时期始,就成为孔子后裔秉承的传家宝。虽经历史沧桑,但时至今日,仍焕发出时代的生机。

为深入挖掘诗礼家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与价值,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借鉴,由孔子后裔发起,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等多家学术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华诗礼家风学术研讨会于20166月在曲阜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范围内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此外,孔子后裔也积极撰写论文,虚心向专家请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就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之一。

与会期间,专家们与孔子后裔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简称“儒促会”)的成立仪式。作为属于中华孔子学会的全国二级社团组织,儒促会由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孔子后裔发起,目的是进一步把广大孔子后裔的之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力量转化为研究成果,进而起到文化传承与普及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围绕家谱续修、乡贤故事、家族典范等内容邀请学术界一道,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整理,争取为文化传承奉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孔德墉

20181028

责编:孔瑶瑶

排版:覃 川

审核:孔德立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华孔子学会》2020625

上一条:新书速递丨李文杰:《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
下一条:罗志田:浅言史学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