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书评 | 于海外案卷深处 听民国历史回音——评《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
2019-12-08 15:46     (阅读: )

于海外卷宗深处 听民国历史回音

张红扬


Archival Resources of Republican China in North America. Chengzhi Wang and Su Ch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王成志、陈肃 编,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6)


摘要  

本文力图从北美中国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该书在民国档案整理和揭示方面的重要性。该书择入的329种档案为北美主要民国档案收藏机构的重要档案,是了解和研究民国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资料。该书的双语形式增强了使用价值,描述和研究并重的风格显示了编者的研究能力。作者认为,这一论著和近年来其他同类著述和数字化文献一起,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现代文献在加强收集力度的同时,向整理、揭示和共享阶段转型和迈进。

余英时先生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研究在美国的转向》一文中认为:从二十世纪中叶起,中国研究这一领域在美国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向。这一转向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就研究的内涵说,专家们越来越重视中国的现状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相形之下,以往汉学家们所最感兴趣的传统中国就受到比较冷落的待遇。第二,就研究的取径论,人文与社会科学各门的专业纪律获得了普遍的尊重,而以往汉学传统中的文献考释则退居次要的地位。这一转向的背景在于,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引起了中美关系的变化,区域研究兴起。伴随这一研究转向,一些美国重要的大学东亚图书馆或东亚文献收藏机构的收藏重心也从古典文献扩展到了到中国和东亚的现代文献了。

如果说,余英时先生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较早揭示了美国中国研究及文献收藏转向现代中国的趋势,那么,王成志和陈肃的《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一书,不仅为余先生上述论述提供了又一例证,而且,这一论著和近年来其他同类著述和数字化文献一起,标志着北美中国现代研究文献在加强收集力度的同时,也向整理、揭示、评估和共享阶段转型和迈进。

《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揭示了北美主要研究型大学收藏的329宗重要民国档案。这些极其珍贵的文献是了解和研究民国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二位编者花费数年的业余时间,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联合目录并研究指南,正如吴文津先生在前言中所说,作者为北美及其他地区的民国史学界提供了具有持久价值的助力,值得由衷赞美。该书的双语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用性,描述和研究并重的风格显示了图书馆员卓越的研究能力。

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和文物。一直以来,档案的查询和内容的获取较之善本古籍更为不易。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档案文献的查询较之此前略微宽松,但是由于档案文献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涉及政治问题的敏感性,总体而言仍较难查询,有相当部分甚至完全封闭。在北美,档案文献总体开放度比国内要高出许多,但是,较之其他文献来说,查阅难度仍较大。其原因有三,其一,揭示不够,缺乏便捷易用的联合目录、索引或查找指南。根据2009OCLC对于美国和加拿大275个机构的测查,大量的珍稀文献资料尚在未揭示状态,且这些文献还在急速增长。其中中国研究文献尤为如此。其二,对于收藏机构来说,档案的流程处理较为复杂,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编目整理周期长,且需要和相关研究者合作解读。其三,由于这些档案中记录的有关中国的敏感信息,有的档案所有者在捐赠时要求部分或全部暂时不对外提供查阅,例如胡佛研究所收藏的蒋介石和蒋经国档案即是如此。其四,对于读者来说,档案的收藏机构常常无从知晓,检索上经常遭遇技术困难。历史人物名字、地点和事件的罗马化拼写如何与汉字和汉语拼音转化的问题,是研究者最易遭遇的困难。如果该书早些出版,相关研究者只要略加浏览,就可以避免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译成蒋申凯的荒谬错误。

周锡瑞先生(Joseph W. Esherick)在前言中将该书择入档案按照形成者分为七类,并对重要档案做了提点,所言极是,本文照译如下:1. 中国著名政治家的档案,如蒋介石(Chiang Kai-shek)、宋子文(T.V. Soong)、孔祥熙(H.H. Kung)、顾维钧(Wekkington Koo)等; 2. 重要知识分子的档案,尤以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项目的收藏为代表,如胡适(Hu Shih/Hu Shi)、何廉(Franklin Ho/He Lian)、蒋廷黻(T.F.Tsiang/Jiang Tiingfu)等;3. 报道中国的美国新闻工作者的档案,如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著名摄影记者,本文作者注,下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著名女记者)、安娜·露易丝·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著名女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著名记者;部分档案由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Nym Wales和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形成)等;4. 重要使华美军军官的档案,如魏德迈将军(Albert Wedemeyer,盟军中国战区第二任参谋长)、陈纳德将军(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又称飞虎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的指挥官)、史迪威将军(Joseph Stilwell,二战中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等职);5.重要的外交官的档案:霍恩贝克(stanley hornbeck1928-1937年外交部远东司司长)、乔治·柯尔(George Kerr,在台的外交官与东亚事务专家,曾经担任美国外交服务干事和副领事,亲身经历了二二八事件)、谢伟思(John S. Service1941年起历任驻华大使馆三等和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政治顾问等职)、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燕京大学创办人,前驻华大使);6.传教士和慈善机构的档案,包括书信,期刊,日记和报道;7. 中国学家的档案:柯乐博(O. Edmund clubb,前美国驻华外交官,中国学家)、费正清(J. K. Fairbank,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戴德华(George Taylor,燕京大学教授,中国学家), 韦慕庭(C. Martin Wilbur,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项目负责人,中国学家) 等等。

该书的329种珍贵档案来自40个收藏机构。其中尤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档案为重点。自芮玛丽(Mary C.Wright)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中文部主任后,入藏了大量的诸如蒋氏家族和民国政府首脑等的现代中国资料,进一步加强了胡佛研究所的民国档案收藏,使之成为研究民国史的资料重镇。耶鲁大学的300位清代以来前往中国活动的传教士的手稿、日记、信件、照片、报告、论文、著作、地图,在研究界相当知名;柏克莱加大的谢伟思和赵元任档案、普林斯顿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甘博(Sidney D. Gamble)档案等均为民国相关研究者所津津乐道。

《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一书中档案资料的创建者属性也不尽相同。有官方机构形成的,如《中国国民党杂项档案》(Miscellaneous Zhongguo Guo Min Dang KMT Documents, 1920s-1930s),由国民党美国各支部编写;有非官方的机构形成的,如《赴华传教士口述史档案》(China Missionaries Oral History Project),由克莱蒙特研究生院(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口述史项目编写;有个人形成的,如《顾维均档案》(Wellington Koo Papers, 1906-1976);有家族形成的,如《刘镛家族文献》(Liu Family Records, 1880-1930)。该书汇集的档案在载体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手稿、印本、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由此,无论从内容,创建者和载体来说,都为全面了解档案这一资源形式提供了一个样板教材。

本书编者不仅是档案文献的揭示者,而且是分析者和研究者。书中的档案相关人物生平和备注两项的内容,结合了编者的研究成果,颇见功力。备注项中相关档案的提示,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档案全貌。例如,由于本馆和杜克大学合作甘博图片展览,一直以为此图片档案与杜克大学有关,看了本书才知道其来龙去脉,原藏普林斯顿大学后转杜克大学的。

备注中提供的档案整理出版信息和数字化信息也极具价值。近年来,两岸三地及北美的民国档案已有相当数量完成整理和编目,不少已整理出版或已数字化。例如,就笔者所知,《顾维钧回忆录》、《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蒋廷黻资料》、《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钢和泰未刊往来书信》、、《皇舆搜览: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清舆图》、《方舆搜览: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地图》、《战时岁月宋子文与外国人士往来函电稿新编(1940—1943)》、《风云际会宋子文与外国人士会谈记录(1940—1949)》等均为珍贵档案整理出版的例子。此外,不少档案的数字化文档在其收藏机构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利用。上文所提到的甘博拍摄的民国照片已在杜克大学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海达莫里循(Hedda Morrison)拍摄的民国照片在其网站上也可以获取利用,史迪威档案在斯坦福大学的网站上也可浏览。缩微的例子更多,不再一一。但是,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尚未见到。我们期待编者能够以本书为基础,编制能够全面反映北美民国档案收藏情况的联合目录及提要,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建设互惠共享的数字化平台。

该书的四种附录,以收藏机构为分类的目录、中国地名罗马拼音/汉语拼音与中文对照表、中国人名罗马拼音/汉语拼音与中文对照表、参考文献、收藏机构/地名/人名索引,这些附录相当实用,解决了中英对照的难点,为提高检索效率做出了贡献。本书主体是按照档案创建者的姓氏来排序的,并无不合理之处,但由于姓名夹在档案名之中,虽然主体内容前有题名索引,仍感到浏览不便,如果在每个条目前将姓氏或组织机构名列出,或更易查找。再者,书中的329种档案中的部分二位编者已亲见了,如果亲见所有的话,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或许这一点是笔者的苛求。

该书揭示的档案与两岸三地的民国档案体现了互补的关系。不仅促进海外民国研究的发展,也补充了两岸三地档案文献的不足。如今,民国档案的收藏已不是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的专利,包括民国研究在内的中国研究也不再是中国学者自己独有的专利,它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为中外学者共同分析研究,由此,该书亦为推进中国研究的全球化做出了的努力。

1949年到1965年十六年间,袁同礼先生应美国国家图书馆之聘请,在美国埋头苦干,编纂了以《西文汉学书目》为代表的10数种汉学书目,其时,身后的祖国正在经历新旧蜕变的艰难历程,袁先生感时伤世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今时代不同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格局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学文献在西方成为东亚文献收藏的热点,中国研究馆员也人才辈出,尤其是目前有很多华人在东亚图书馆工作,排名前十的东亚图书馆中有8个馆的馆长来自中国大陆。新一辈的华人中国研究馆员不少具有博士学位,除图书馆学的背景外,一般都具有其他专业研究背景,因此更重视研究及著述,研究成果斐然。在此意义上,该书不仅可告慰前辈华裔馆员,为海内外研究者喜闻乐见,也是袁同礼先生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传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展的一个范例。

(书评作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注:

余英时.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研究在美国的转向[J]. 读书, 20147):91.

②Chengzhi Wang and Su Chen. Forward by Eugene Wu. Archival Resources of Republican China in North America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 X.

③Chengzhi Wang and Su Chen. Intrduction. Archival Resources of Republican China in North America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1.

④Chengzhi Wang and Su Chen. Forward by Joseph W. Esherick. Archival Resources of Republican China in North America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 VIII.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悦的读书”

上一条:第三届“普隐人文学术奖”获奖名单揭晓
下一条:新书 | 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