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2018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年度书单
2018-12-30 20:37     (阅读: )


年度书单总结

以下汇总了2018年出版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相关著作(排名不分先后)。由于在整理时发现2018年出版了众多与全球史或大历史相关的著作,因此特别设置了这一部分。其中遗漏之处,敬请留言补充~

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相关

01

吕思勉著,张耕华 编

《学史门径详说》

东方出版社

20181

吕思勉先生自学成才,著作等身,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数十年的教学经历,又使他对教授中华文史颇具心得。本书汇编吕先生于不同场合谈书论学的文章近二十篇,既有习读古代典籍的方法指导,又有其数十年历史研究的经验总结;方法简捷而实用,见解精到却不艰深,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是我辈跨入史学之门径和阶梯。

02

吴怀祺 主编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16卷)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9

包括《总论卷》、《先秦史学思想卷》、《秦汉史学思想卷》、《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卷》、《隋唐史学思想卷》、《宋辽金史学思想卷》、《元代史学思想卷》、《明代史学思想卷》、《清代史学思想卷》、《近代史学思想前卷》、《近代史学思想后卷》、《历史思维论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

03

陈其泰

《陈其泰史学萃编》

华夏出版社

20185

陈其泰先生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陈其泰史学萃编》全书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学术史沉思录》《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大创新。

04

雷家骥

《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

本书对中国古代史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做了详细论述,对史学观念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立论专精深刻,擅分析,精于掌握史家及其作品的深层内涵 , 故能读前人所读之书 , 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其书对于魏晋学者、史家所言所行的动机分析,在中古资料并不算丰富的情况之下,成果可谓卓越。书之序论即提出推言以见思论学之法,文词亦处处显示出他对于当时有所自许的学者们种种努力的肯定,强调君子言行一致之学者风范。论述之中亦可见其书所显露出来中国传统士人的风骨。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不可多得之作。

05

宫崎市定

马云超 译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中信出版集团

20181

在本书中,宫崎市定展现了他独特的《史记》解读法。他对于司马迁在体例上的变通赞赏有加,认为体例的设立应当是为了记述的便利,如果因为体例的存在而受到束缚,无法从心所欲地下笔,那就是世界上最傻的事了。对于《史记》的叙事手法,作者发现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篇目,都遵循着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起承转结的结构,并且推测可能受到了古代戏剧形式偶语的影响。此外,本书中时常夹杂着作者对司马迁的简评,虽是只言片语,却生动风趣,尽显智慧。

06

赵金刚

《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4

本书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锐之作,突破了传统朱子学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陈来先生认为,本书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材料的使用上,辨析的细密亦超过已有的相关研究;在观念提炼和总结上,也较前人更为深入,体现出作者较强的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07

王汎森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3

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08

孙歌

《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

本书由著名学者孙歌在系列讲演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集合了作者近几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进展与突破。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章节,第一章从认识论角度重新讨论了普遍性问题,认为新的普遍性所对应的知识实践方式,不是将讨论抽象化,而是通过深化对于具体性、特殊性讨论,进一步开放差异性,在具体的层次建立连结。第二章处理了日本战后知识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史学者书写的《昭和史》一书展开的论战,触及了历史书写如何处理人的问题。第三章讨论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路,抓住沟口对于自然”“”“公私的讨论,指出沟口对于中国历史动力与众不同的把握能力。

09

[] 濮德培 (Peter C. Perdue)

《万物并作:中西方环境史的起源与展望》

韩昭庆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8

《万物并作》是著名新清史学者濮德培于2012年夏天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所作的四场报告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本书首先考察肇始于古代,直至20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西方环境史的历程。环境史源自两个学派:法国年鉴学派和美国边疆史研究学派。前者关注长时段的研究以及自然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制约,后者强调近代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不断改造。第二章相应地介绍中国环境史自帝国时期以来到近代的逐渐兴起。第三章考量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尺度,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地方、区域以及全球的范围的观念来彼此相联。第四章梳理了把环境史与科学研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诸多创见。

10

孙江

《镜像中的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

历史写作是将不在场的事物呈现给读者,是一种代理表象行为,因此,书写者需要时刻叩问自身的有限性。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既是作者实践其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叙事的实录,也是了解当代新史学的一面镜子。

11

李红涛、黄顺铭

《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1

国内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著作。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

12

张宏杰

《历史的局外人: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游荡》

东方出版社

201810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的文化散文合集,作者亲自梳理自己从写作初期开始的全部作品,结集为一册,这些作品围绕着文学与历史两条线索。文学如酒,历史如茶,都是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文字书写历史,通过历史探究人生。第一部分大家们,是启蒙作者写作的文学家与历史学家,如鲁迅、黄仁宇等,这些大家们的写作风格与思考方式至今影响着作者。第二部分我的文学青年生涯,记录作者如何从一名文学爱好者成为一位职业作家。第三部分我与历史写作,则阐述了作者如何走向专业史学研究之路,并且记录这一路指导与引领他的老师们,包括戴逸、葛剑雄、秦晖等。

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相关

01

[]伯伦汉

《史学方法论》

陈韬 译,胡昌智、李孝迁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11

与《史学原论》同享盛名,被誉为近代史学双璧。1937年译成中文,在民国史坛流传甚广,影响亦大。此次整理附一篇专题论文,交代此书的特色以及对日本、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02

[] 理查德·马里厄斯(RICHARD MARIUS),

  []梅尔文·E.佩吉(MELVIN E. PAGE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

党程程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12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旨在教你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试着去解决一些谜题,并且组织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些使人迷惑的数据来重新讲述过去的故事;从证据中寻找联系,指出原因,追踪缺陷,做比较,发现模式,找出最终结果,并揭示它如何通过一代一代人对现在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原始资料中,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判断加在证据之上,写出既可信又真实的历史故事。

03

雅克·勒高夫

《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杨嘉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勒高夫生前最后一部著作,是他对西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和长期研究的成果。勒高夫用大量的史料不断地颠覆人们对中世纪的刻板印象。通过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勒高夫指出,直到18世纪中叶漫长的中世纪才结束。面对历史的连续性和断裂性,尤其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当下,思考历史分期这一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

04

[]斯图尔特·休斯

《历史学是什么:科学与艺术之争》

刘晗 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

斯图尔特休斯认为,三种方法将会有助于引导我们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首先,同样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是科学技术变革带来的堆积如山的记载。第二个方法是散布在残疾、疾病、感官适应性的迹象构成的心理-生理历史研究的基础。第三个方法是语言,它是有史以来在对所有类型人的调查研究中与感官联系最密切的标志,是身体与心灵之间、生命现象与符号性表达之间一条真切实在的纽带。

05

[]保罗·韦纳

《人如何书写历史》

韩一宇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4

何谓历史?历史是一门科学吗?历史学家是否应该致力于建立一套理论体系?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人如何书写历史》对于历史的本质与目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福柯所引起的史学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对我们建立一种超越文本与材料的新型历史观颇具启发意义。

06

[] 弗朗西斯·哈斯克尔

《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

孔令伟 译,杨思梁、曹意强 校

商务印书馆

20181

《历史及其图像》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史巨著。本书对西方史学界长久关注的图像的历史想象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图像证史的传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图像在历史阐释中一直扮演着作为史料的重要角色,无论是钱币、绘画、雕刻、建筑,还是其他历史遗物,都在传达着文字记载所无法传递的信息,但图像的意义又不仅仅局限于其史料价值,更在于它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甚至历史本身。作者以1617世纪钱币学家、古物学家,1819世纪历史学家、文化史家、艺术史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为线索,通过考察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布克哈特、米什莱、罗斯金和赫伊津哈等历史学家的著作与观点,揭示了图像证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无法避免的思维和情感陷阱,这些陷阱既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中的经典问题,也是艺术史学科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07

[]菲利普·巴格比

《文化与历史:文明比较研究导论》

夏克、李天纲、陈江岚 译

商务印书馆

20187

巴格比认为,历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和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在本书中他不仅深刻分析了历史学的性质和撰述方式,尤其对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详尽阐释。他所区分出的大文明周边文明的类型,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的来源。

汤因比赞赏地说:巴格比才能卓越,思路清晰,若非英年早逝,或有比《文化与历史》更为出色的论述问世。我给予他的著作的评价高于他对我的著作的评价。

08

保罗·利科

《记忆,历史,遗忘》

李彦岑、陈颖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5

保罗·利科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洛克、尼采、胡塞尔、涂尔干、布洛赫、福柯、布罗代尔、埃利亚斯、哈布瓦赫、勒高夫等诸多重要思想家的梳理考察,以及对他们的文本的细致研读,尝试回应人类始终面临的三大勾连的主题:记忆、历史与遗忘。在保罗·利科的眼里,人类所建构的历史,就是一种将文本置于不断地解释而转化成的叙事,我们迄今读到的历史都是在历史编纂者的解释行为中被缔造出来的。任何一位史家不仅是让时间、空间、档案、见证、文献获得鲜活的意义,而且历史编纂者通过对文本的解释能力,也让自己的名声在这个世界大噪起来。所以,历史与道徳无关,但与历史编纂者的徳行有关。保罗·利科试图为历史编纂者们设定边界。

09

[] 帕特里克·格里

《历史、记忆与书写》

罗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2

本书是杰出欧洲中世纪史专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论文选编,所收论文涵盖了他近半个世纪学术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识、社会变迁、文化结构、历史记忆、民族主义和基因技术的历史学应用等多个重要领域。本书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格里的研究,不仅看他面对遥远的过去时如何提出问题、组织材料并给出解释,更重要的,看他如何理解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如何回应当下社会的历史焦虑,以及如何践行历史学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道义责任。

10

苏珊·哈克

《证据与探究:对认识论的实用主义重构》

刘叶涛、张力锋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11

这本书即是当代认识论的好的导引,又是对它的显著贡献。苏珊·哈克精细地阐述并有说服力地捍卫了她自己的立场,这种立场巧妙地周旋于先验论和科学主义之间。除此之外,她还讨论了一大批当代哲学家,如卡尔·波普,蒯因,理查德·罗蒂、哥德曼、保罗·丘奇兰德和帕特里夏·丘奇兰德以及其他人的观点,并对它们作出了强有力的并且是非常细致的批评,以致上述哲学家及其抑慕者们不得不对这些批评作出回应。本书是当代认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批评了两种传统的认知证成理论——基础论和融贯论,并以填纵横字谜游戏为关键性隐喻,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认知证成理论——基础融贯论,后者介于基础论和融贯论之间,也介于先验论和科学主义之间,在本质上是自然主义的。

11

多萝西·罗斯

《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

王楠、刘阳、吴莹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5

本书将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置于美国文化、政治与制度语境中,深入分析自美国重建时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夕塑造美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基本意识形态假设:美国例外论。例外论观点认为,美国基于其共和政府和广泛的经济机遇而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特殊地位,可以避免欧洲面临的历史变迁、大规模的贫困和阶级冲突等问题。然而,内战经历、迅速的工业化以及宗教承诺的衰落带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民族危机,迫使美国不得不面对现实与观念的历史变迁。美国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正是诞生于这场危机,它们的发展正体现了保留例外论理想的利益对这些历史变迁的逃避和驯化。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在发展自身知识传统时,如何对历史意识、政治需要、职业结构以及可利用的科学概念做出反应,如何以自然科学而非历史学为基础建立模型,并嵌入自由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

12

[]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

《伊本·赫勒敦:天才的一生》

苑默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0

伊本·赫勒敦(1332—1406),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他总结了阿拉伯诸王朝兴衰的历史,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的观点。他的学说为近世欧洲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推崇,被称为人类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全球史或大历史相关

01

王赓武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

黄涛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1

在王赓武著黄涛译的《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增订版)()》这部真正的中国全球化史中,作者提供了一种充满洞见的完整叙事。中国悬而未决的过去将如何形塑它不可预测的未来?所有期望理解这一点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

02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

《全球史是什么?》

杜宪兵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085

现今,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已无法孤立地研究民族国家,也不再可能认同世界历史源自西方这种说法。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在历史研究领域也已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学科,它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有力地挑战了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全球史是什么》全面概述了历史学中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取径,探究了全球史学科在21世纪将要面临的某些重大问题:全球史与其他世界史诠释有何差别?我们如何摆脱欧洲中心论,却又不陷入新的中心论,进而书写一部全球史?历史学家如何比较诸多社群,并找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兼容性?全球史有什么政治意涵?此书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种新范式的局限乃至风险,以及全球史的受众等诸多问题。

03

 [] 斯特凡·贝格尔

《书写民族:一种全球视角》

孟钟捷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3

本书是斯特凡·贝格尔教授主编的书写民族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论文集。该书收录了来自四洲八国的著名历史学家的论文,集中讨论了19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在各地民族国家建构中的角色,用全球比较的视野呈现了历史书写在不同时空中的异同分合,进而把书写民族这样的举动内嵌到全球性知识生产与流播的过程里。

04

[]肯尼思 ·R. 柯蒂斯、

[]杰里· H. 本特利  

《世界历史的设计师:探寻全球历史》

李俊姝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8

该书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作品集,同时呈现了世界史领域的一流声音和一些重要的主题研究方法。这部作品集清晰地描绘出方法论和史学轨迹,赋予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世界史以连贯性。不同学者的文稿使得宽泛的探究模式人性化,并提供了新鲜的、独创性的研究方法。

05

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黄中宪、吴莉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1

本书以贸易为线索,通过市场准则形成、运输、致瘾食品的经济文化、暴力经济学、如何打造现代市场、工业化与去工业化等主题,将世界体系分析与地方研究的观点结合起来,展现了6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以及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作者以阐述文化、政治、地理、个体、价值取向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意在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全球化也并不是单向西化发展的产物。每一项历史进程都有诸多意外、受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由此,作者希望能引起读者更多思考和讨论,重新理解世界历史发展。本书译自英文第3版,扩展了其地理上论及的广度,并提供更多关于20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论述。

06

入江昭

《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

邢承吉、滕凯炜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全球的跨国的视角审视研究历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新的视角将对过去提供怎样新的理解?为什么这种史学方法的兴起发生在20世纪末期?它与历史研究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本书的作者——一位研究历史超过60年的史学家,将会对这些问题作出言简意赅的回答。

07

[] S.康拉德  

《全球史导论》  

陈浩 译

商务印书馆

20189

全球史研究领域知名学者S. 康拉德教授的代表作,不仅阐释了全球史是什么,更提出了怎么做的方法和范式 一本了解、学习和研究全球史的必备参考书。

08

[]路易吉·卢卡·卡瓦里·斯福尔扎

《文化的演进》

石豆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7

基因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共同演进的,在人类进化早期,基因对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书讲述了人类伟大的迁移史、人类基因的秘密以及基因与文化的深刻互动和相互影响,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的人类文化演进的历史画卷。所有这些内容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种族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人类本身。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西方史学理论读书坊》20181230

文章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Mr8uveczYdQoOJgARZePqQ

上一条:书单 | 2018年中国法律史新书
下一条:揭晓丨2018年度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