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第三四合辑)》由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4月正式出版。本书是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教授主编的关于量化历史研究的专门文集,主要发布第三至五届量化历史讲习班特邀国内外教授的最新成果,包含9篇文章,其中2篇为知名学者的研究论文、6篇围绕讲习班教授的授课内容展开、1篇选录了介绍讲习班部分授课老师相关研究的推文。
陈志武教授、河南大学彭凯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袁为鹏教授基于卜凯农村调查提供的1930年代县级数据,采用租佃率(或,自耕农比例)来衡量制度的效率,对学界关于传统农村的高利贷不同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垄断剥削”说不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制度的效率、收入水平等对农村借贷利率的高低却有显著的影响。这时,高利贷并不是贫困的原因,相反,贫困以及市场制度方面的缺陷加剧了高利贷。
马德斌教授通过重建2000年以来的战争发生记录,把建立和巩固单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垄断权力作为一个内生性的历史进程来进行研究,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史上长期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在现代早期中国与西欧经济出现分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君主专制、帝国的悠久历史和辽阔疆域为帝制中国提供了一个低税收和动态稳定的路径,但集权的等级政治架构中基层激励偏差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限制了中国政府的财政和金融能力的发展。
西北大学Joel Mokyr教授从思想的供给与需求出发,分析了科技进步的制度需求,提出了“思想市场”的概念,基于这一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欧洲与中国走向不同科技发展路径的原因。
哈佛大学Eric Chaney教授通过比较中东世界与西欧权力结构的不同形成路径,为大分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基于此,考察了中东与西欧政治分流的起源、意识形态力量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作用以及伊斯兰科学的兴衰等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Peter H. Lindert教授研究了全球不平等问题,澄清了不平等指标选择与数据统计中的许多问题,客观估计了美、英、俄等多国的不平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许多长时段研究和比较研究。
圣塔克拉拉大学Kris Mitchener系统阐述了1929-1933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救援、防范危机的制度设计,并详细剖析了政策的影响渠道和参与主体的激励变化。
上海财经大学李楠教授介绍了新历史计量的研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用生动的研究实例阐述了历史自然实验在经济史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
哈佛大学Peter K. Bol教授阐释了CBDB和CHGIS的构建,以及从群体和地理角度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并以对宋朝道学兴起的研究为案例,展现CHGIS和CBDB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量化历史研究推文选录部分,分别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James Kung教授关于科举制、中国农业的去集体化,以及新大陆农作物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研究;Eric Chaney教授关于马尔萨斯时代的经济动态、从海盗赎金看欧洲与西伊斯兰世界的分野的研究;陈志武教授关于从命案率看清代社会经济变迁对暴力冲突的影响的研究;马德斌教授关于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晚期越来越“轻徭薄赋”,也越来越腐败的研究;Kris Mitchener教授关于全球化、贸易和工资的研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Gregory Clark关于工业革命真的加剧了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以及Joel Mokyr教授关于知识与现代增长关系的研究。
《量化历史研究》已经出版三辑,致力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推广和创新,吸纳和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尤其注重量化方法、基础理论和前沿课题的跨学科研究,提倡贯通历史与现实、关联中国与世界,跨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范式解读历史中和变革中的中国,目标是建造国际一流的量化历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该书比较全面的展现了量化历史研究前沿,在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上都有创新,有利于学界了解该领域,推动量化历史研究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