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山东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以下为杜泽逊教授发言的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新同学,上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受学校的委托,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给各位新研究生同学讲几句话。
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是什么?我们明确,是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学术创新?各学科表现不同。大体说有以下几种。第一,发现新材料。比如说考古学、古文字学,发现甲骨文。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随时可能有发现。今天丁肇中先生来到大会,令我想起十年前的一件事。2006年至2011年山东大学承担山东省重大文化工程《山东文献集成》,这部大丛书收入了《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也就是在座的丁肇中先生的家谱,这部家谱是2009年台湾东吴大学图书馆馆长丁原基教授复印寄过来的,而这个台湾版本是丁肇中先生在美国找到才得以在台湾出版的。这就是发现新材料。在此我们向丁肇中先生表示敬意。第二,提出新思想。比如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第三,开拓新领域。比如顾颉刚等开创了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领域。汉代的扬雄开展方言调查,开辟了语言学上的分支学科方言学。第四,推翻旧学说。例如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地球中心说。第五,填补学术空白。中国的历史有二十四部正史,合起来叫《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有的有“地理志”,记载那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全国分多少郡、多少县。南北朝时期,北朝有个“北周”,正史是《周书》,山大历史系著名学者王仲荦先生写了一本《北周地理志》,填补了《周书》没有地理志的缺憾。以上这都是学术创新。
怎样使自己成为学术创新型人才呢?当然是向本学科最有名的创新型人才学习。学习的办法,首先是阅读著名学者的传。数学家华罗庚、潘承洞、陈景润,生物学家童第周,农学家袁隆平。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北宋的毕昇,当代的毕昇就是王选。我们看到山大校园的学者塑像:冯沅君、陆侃如,“冯陆高萧”四位中的两位,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赵俪生、郑鹤声、张维华、王仲荦、陈同燮称“八马同槽”。看看他们的传记,从他们的成长当中学习一些经验,受一些鼓舞。
学习的办法之二,是找这些杰出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看。看看他们是如何写出来优秀著作、优秀论文的。从证据,到逻辑推理,到语言表述,到篇章结构,都要仔细看。就像小孩子学走路,去学习、去模仿。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一定要看最好的,不要什么都看,不要碰到什么就看什么。人生有限,时间有限,要把宝贵的、有限的时间用来看最好的成果。
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第二步,就是积极参与创新活动。那么创新活动在什么地方呢?比较高级的创新活动在那些重要学者主持的国家科研项目里。如果有机会,你要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如果导师没有主持项目,也可以考虑参加别的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项目要经过导师同意、导师推荐,不要自己去冒然参加。人家不了解你的能力,不了解你的为人,有顾虑。导师推荐就要好一些。
参加项目,要从打下手、干粗活、擦洗实验仪器、拖地打扫卫生开始,培养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特殊人才;才能赢得教授的信任和好感。赢得信任和好感,才能得到教授的特别指点。中国有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什么胜读十年书呢?那就是读十年书才能达到的水平、悟出的道理,他一次谈话就告诉你了。人家为什么要告诉你呢?那是基于信任。老专家都很愿意把自己的独门手艺传下去。传给谁呢?首先要选忠诚的弟子,这个弟子又必须有相应的学术水平。
你参加科研项目,是为了学习科学创新研究的方法,掌握科学创新研究的路径。教授派给你的任务,不一定都是你喜欢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特别注意。第一要愉快地接受任务。第二要放下手里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去做。第三要用最大的诚意把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你接受了教授派的任务,又快又好完成了,教授能不高兴吗?他会问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没有?碰到疑难没有?你说有疑难问题。教授针对你的疑难问题,会告诉你这是学术界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或者学术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多么重要,你要去进一步探讨,探讨的办法是什么。你就要抓住机会马上去查材料,去考虑。适当机会再向教授汇报进展情况。他会根据你的汇报,告诉你下一步如何做。如此这般,一个创新成果就出来了。他再指导你写成论文,再帮助你修改论文,一篇前沿水平的论文就形成了。理工科的论文,教授会担任通讯作者。人文学科的情况就很特别,教授在完成了对你的细心指导之后,他会让你以个人名义投稿,甚至为你推荐,他不署名。你想想,这明明是合作成果,教授不署名,这在文科是常态,这个情谊有多厚!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在论文结尾说明这篇论文是在某某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表示深深的谢意。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学术,尊重教授的指导,这是起码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如果教授给你的任务你不喜欢,你认为耽误了你的时间,采取拖延战术,或者完成质量不高,没有全身心投入,那么教授会十分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一般不会把这种微妙的感受告诉你,而是在今后的合作中减少给你派任务,降低任务的难度,原因是你的成果粗糙,不精密,或者干脆说你的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够,心不够忠诚。这样你离科学的核心就远了一步,甚至越来越远,你想成为真正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困难了。有的同学聪明过人,很快就可以观察到一些前沿的、核心的东西,成绩也较为优秀,老师也很欣赏,可是你对老师缺乏诚意,不愿为老师多出力,那么师徒的情分就不厚,老师对你的传授的主动性就会相对少一些。就如打仗,上级派你的任务是关键性的,你这一仗打下来,积累的作战经验就多,立功的机会就多,提升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你会迅速成长为高级指挥官。学问也是如此。我对好学生的判断有三条:一是忠诚,二是学问水平高,三是思想境界高。山大的办学宗旨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你没有为国家、为人类贡献聪明才智的情怀,那就是思想境界不高。你忠于老师,而不忠于国家,不忠于人民,那不是真忠。原因很简单,堪为人师的人,他必然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你不了解这一点,算什么忠于老师啊!忠于老师,表现在忠于老师的思想,忠于老师的品格,忠于老师的学问,忠于老师的科学创新精神。只有这样你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衣钵,才能把老师的科学创新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做出更高的学术创新成果,真正成为无愧于老师的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我的这些肺腑之言,也许对各位有启发,同时也希望各位同学们对其中不正确的东西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全文经由作者审定)
原文转引自微信公众号:山大中文之声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qZrtbjioAi7Jcc6qPt21w